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92|回复: 2

崛起阡陌唱大风--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优秀乡镇企业家汪善祥

[复制链接]

86

主题

819

回帖

1863

积分

桐网贡生

桐网创始人

Rank: 3Rank: 3

积分
1863

站长论坛建设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4-7-15 14: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崛起阡陌唱大风--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优秀乡镇企业家汪善祥
[发布时间:2004年7月9日]

  长江北岸,美丽的白兔湖,波光艳潋,远山尽绿,逶迤起伏。
  美丽的白兔湖之滨,有一个历经沧桑的百年老镇——孔城镇。
  这是一片最具活力的创业热土,
  这是一片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崛起于阡陌之中的神奇的土地……
  这里,一座座现代风格的建筑拔地而起,矗立于蓝天白云之下;这里,一片片大型厂房相继建成,座落在青山绿水之间;这里,商铺林立,彩旗飘扬,勾勒出一道道靓丽时尚的风景;这里,诞生着一个全国先进乡镇企业、安徽省明星企业——安徽华祥集团。
  安徽华祥集团,从一个当初只有十几人的小厂发展到今天的总资产和销售收入双超亿、员工达2000人的企业集团,成为全国先进乡镇企业和安徽省明星企业而声名远播,这绝非偶然。华祥集团的发展,倾注了集团当家人、集团党委书记、集团董事长汪善祥近30年的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激昂奋进的创业之歌。
  汪善祥,是一位有着48年党龄的老党员。一个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的农民的儿子,小时候农村贫困艰辛的生活打磨出了他特有的质朴、坚韧和刚毅的品格,在他不断奋进的创业历程中,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光环”,先后担任省党代表,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省委、省政府记三等功两次,安庆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两次,连续四届担任安庆市人大代表,人们尊称他为治穷致富的领头人。

一、艰苦创业,永不言难
“吃得了苦,就没有跳不过去的坎。”

  早在60年代初,年仅23岁的汪善祥挑起了当时桐城县以穷闻名的王店大队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在那个“左”的特殊年代,他认定,解决一方百姓温饱,这绝对没有错。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先后办起了面粉厂、粉丝坊、炉铺和养猪场,带领群众编竹器,做斗笠、喂猪、放鱼、养鹅养鸭,副业上来了,以副促能,粮食产量5年翻两番,他成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他的事迹登上了《人民日报》,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
  1977年12月,组织上安排汪善祥到孔城区办农机修造厂任党支部书记兼厂长。
  这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50平方米的破旧厂房、3台老设备、十几个工人,年产值不足3万元,当时流传“厂小妖风大,人少问题多”的说法。没有资金,没有原材料,没有技术……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汪善祥没有退却,而是凭着自己的勇气和闯劲,一头扎进工厂,这一干便是28年。
  进厂之初,汪善祥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一手抓凝聚人心,一手抓市场调研,缺材料、设备怎么办?汪善祥北上邯郸,西去绵阳,东到上海,南抵南通,提着桐城土特产“攻关”,外带销售厂家产品加深感情,购买他们的次品回来作原料,一来二去,汪善祥“舞”开了局面,在找米下锅中挽救了修造厂,为解决连杆瓦技术外协、受制于人的致命弱点,1980年春,汪善祥带领技术骨干向连杆瓦镀锡工艺发起了冲刺,连续三天三夜,汪善祥都和工人守在镀锡槽边看结果,试验一次,失望一次,工人们挺不住了,在此关头,汪善祥给工人们打气:“1059农药何以得名,是试验1059次才成功的,我们才试验了几次?”工人们笑了,干劲也上来了,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修造厂终于传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喜讯:镀锡成功,经八一齿轮厂检测,质量合格!此后,汪善祥带领全厂职工,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到这年底,该厂总产值达40多万元,是两年前的10倍。
  
“冲天炉精神要永远发扬。”

  创业之路多艰难。汪善祥说:“吃得了苦,就没有跳不过去的坎。”他究竟吃了多少辛苦,闯过多少关,和他一起战斗过的老工人仍然记忆犹新。
  1978年初,为解决资金,汪善祥费尽口舌说服了县农行行长,同意贷款2万元,拨到孔城营业所后却又被压缩一半,贷给厂里1万元,营业所在一周内盘查了三次,一周后即被收回,营业所主任说,这是为厂里省利息。这并没有难倒汪善祥,为加速货款回笼,他亲自闯江西奔湖北,连续20天行程4000公里,将积压产品推销净光。在那些日子里,他几乎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饱饭,为节约开支,他和一同出差的张德友在车站候车室挤兑着过夜。
  1987年7月,四川召开全国订货会,这时孩子中考,妻子患肌筋膜炎,要到合肥住院治疗,同志们都劝他改变主意,但他想到订货会关系重大,机会难得,硬是狠下心,请人陪妻子到合肥住院,自己如期参加了订货会。
  1987年底,原料异常紧缺,工厂面临着停工的境地,在这关键时刻,他忍着腰炎劳损的病痛,亲自出差到南通,用真情说服对方,用“优质大米换钢材”这一特殊办法,兑换了10吨原材料,解决了燃眉之急。
  苦心人,天不负。汪善祥和他的工人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赢得的是一次又一次丰收。
  ——1986年,产值突破100万元大关,建厂十年,产值翻了十番。
  ——1987年,产值205万元,又实现了翻番。这一年的年底,省委书记卢荣景、省委副书记孟富林和全省各地、市、县的主要领导同志一行150多人前来参观考察,在汇报会上,汪善祥对领导们郑重承诺:“我们要开辟新厂区,扩大生产规模,上足适销产品,88年闯出1000万!”省委书记卢荣景带头鼓掌,会场上掌声雷动。临走时,卢书记紧紧握着汪善祥的手说:“明年这个时候我再来,祝你成功!”
  ——1988年底,当桐城县委书记郑之宽陪同卢书记如期赴约来到新厂区时,产值达到1068万元!一年之内,翻了两番。卢书记凝视着汪善祥那张消瘦了一圈的脸庞,深情地问:“腰肌劳损好些没有?”汪善祥回答说:“没什么,身子骨硬朗着呢!”
  1992年,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铸造车间的产量上不去,原因在于普通三节炉已经落后,不能满足大批量铸造。汪善祥决定,按国内较为先进的热风大双炉炉型进行技术改造。汪善祥和工人吃住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经过一个月的连续作战,终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当新型的冲天炉拔地而起时,汪善祥累倒在洗澡间里,休克了。其实,汪善祥的身体并不硬朗,他拼的是一种精神!冲天炉从设计、改造到安装成功,是轴瓦厂的第一次技术革命,汪善祥把这种迎难而上,相信自己,勇往直前,攻而必克的精神称之为“冲天炉精神”,要大家永远发扬下去。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桐城轴瓦厂才得以在发展的道路上一路高歌,一路辉煌。
   1995年,工业产值达8000万元,利税540万。这年,轴瓦厂被评为“全国先进乡镇企业”,“白兔湖”牌轴瓦在全国科技精品展示会上荣获金奖,并先后荣获“安徽省免检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优质产品”、“安徽省质量信得过产品”称号。
  这一年,他无愧地当上了“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再造一个轴瓦厂!”
  
  当上劳模的汪善祥,并没有把它当作骄傲的资本,而是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业热情,他说:“当劳模不是目的,当劳模你就得永远走在队伍的前头。”
  1996底轴瓦厂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体干群正沉浸在庆丰收的喜悦中,汪善祥在厂务会上提出自己的设想:筹资2000万元,添置16条生产流水线,开发4个系列产品,兴建二厂区,再造一个轴瓦厂!这个消息一经传开,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在厂里炸开了锅,人们大惑不解,议论来讨论去,连其它几位支部委员也认为投入太多,风险太大,不足取,汪善祥力排众议,他说:维持现状,看起来好象是高枕无忧,其实给工厂后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市场如棋局,没有“永久”牌的畅销产品,等别人的产品对我们的产品档次和水平产生牵制,我们就已陷入市场困境,那时后悔来不及了。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寻求新的增长点。当前资金状况好,职工情绪高昂,我们必须乘势而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和鼓动,大家很快统一了意见,在不要一分钱贷款的情况下,仅用了8个月时间,建起一个占地90亩的现代化的新厂区,使就业人数和生产能力又扩大1倍。1997年实现产值1.02亿元,营业收入8300万元,利税800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二,进入安徽省乡镇企业50强,并荣获“安徽省质量最佳企业”、“安徽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光荣称号。
  对汪善祥来说,事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1987年起至今,轴瓦厂陆续自主开发出195整圆主轴承、连杆轴瓦、凸轮轴、活塞、缸套、内燃机配件等14个系列500种产品,产值和利税连年呈翻番式增长。到2003年底,已更名为华祥集团的轴瓦厂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500万元,上缴国家税金533.6万元,出口创汇65万美元。
  
二、勇于创新  永不言退

  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在华祥集团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汪善祥坚持在管理体制、人才机制、营销策略、资金筹集等方面不断创新,使华祥集团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能创造最好的业绩。

“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党的领导!”

  汪善祥是一个沐浴党的阳光48年的老党员,始终坚持党对企业的领导,不断探索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2001年,华祥集团成立党委,创建了一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安庆市乡镇企业建立党委之先河。正如汪善祥所说的那样,华祥集团“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从建立党支部到建立党总支再到建立党委,华祥人始终沐浴着党的阳光和雨露,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早在1984年相继建立工会、妇代会、团委和人武部,2001年7月又创办了党校,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爱党、爱国、爱工厂、爱岗、爱家、爱自己”的“六爱”教育,投资两万元办起了职工业余学校。2002年“七·一”期间文艺宣传队义务演出十多场,耗资近二十余万元,丰富了广大职工及周边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在全市乡镇企业中创下了许多第一:
  第一个成立两支文艺宣传队;
  第一个创办厂刊、厂报:《桐轴简报》、《轴瓦青年》、《工会月刊》;
  第一个出版发行14万字的厂志;
  第一个拥有厂旗、厂徽、厂歌。
  华祥的创业史,积淀成华祥的企业文化,而这一文化的精髓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要培养一支永久牌的人才队伍!”

  随着市场经济日渐成熟,各个行业经过几番洗牌之后尘埃落定,行业自律与市场规则将会越来越强,行业竞争壁垒和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企业间的竞争将是韧性、耐力、人才、品牌、管理和文化等综合实力的竞争,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汪善祥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用人机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汪善祥果断决策:“要培养一支 永久牌的人才队伍”。1993年9月,公司选送147名青年进入合工大脱产学习。这是桐城乡镇企业人才振兴战略的一个创举。
  近年来华祥派往高校深造的职工累计达300余人,投入教育费用已逾200万元。华祥用人不论亲缘、地缘,不拘一格量才适用,公司建立内部人才市场,人才合理流动,引进所需的,留住关键的,用好现在的,培养未来的,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保障。

“销售员为第一买主”

  企业发展了,销售队伍壮大了,但业务员出门只管订合同,回厂拿提成,不担任何风险,这样时间长了,导致货款回笼缓慢,91年底,公司在途货款累计高达1274万元,资金周转一次慢到210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为冲出困境,汪善祥亲自深入销售队伍,走访工人,问计求策,经过多番考察论证,于 92年9月份推出“销售员为第一买主”的营销新招。由70多名推销员组成销售公司,负责全厂的产品销售,厂里核定产品成本价,交给销售公司按统一价格卖给推销员,推销员推销产品,价格随行就市,风险自担,利润自得。这一全新的销售办法,使厂方和推销员双方得益。一是厂方让利10~15%,包定销售费用的优惠政策,调动了推销员的积极性,扩大了产品的市场覆盖面。二是厂方风险损失大为减少。三是货款回笼加快,回笼率提高到95%以上,资金周转期缩短到50天。四是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推销员现钱购货,十分挑剔产品质量和品种,不断促进厂方大搞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品种增加到几十个系列,平均每三个月有一个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面世。“第一买主”营销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并在全省予以推广。
  
“不靠神仙皇帝,靠我们自己!”

  1998年,正当华祥集团准备扬帆远航时,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市场发生急剧变化,农机市场极度疲软,产品积压严重,流动资金紧缺,9个车间被迫停厂,4个车间限产,一时谣言四起:轴瓦厂要跨了!车间有些工人也耐不住了,拉帮结伙地办离开手续,抽走股金1700余万元。这对企业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雪上加霜。当外出考察的汪善祥回到厂里,面对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严峻局面,他显得异常冷静。他说,工人的心情可以理解,群众的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他没有跑政府,串银行,没有等、靠、要。而是召开全体党员会议,望着与会者愁眉不展的样子,他说:这几天我冷静地观察了一下大家动静,没有一个党员离厂,没有一个党员擅自离岗,这说明什么?说明轴瓦厂是在党的领导下,大家还是相信我这个老党员的,说明我们的队伍还是有很强凝聚力的,还没有到一盘散沙,覆水难收的地步,我号召同志们,要树立信心,只有疲软的思想,没有疲软的市场,要靠自身力量才能拯救自己。他提议全体起立,高唱《国际歌》!随着“从来就没有救世主……”那雄壮高昂的旋律,人们一扫愁容,精神为之振奋,各抒已见,献计献策。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汪善祥果断抽调车间骨干、关键工艺的技术骨干和企业管理人员共计100人,奔赴全国4个片,一抓市场销售和货款回笼,一抓产品质量反馈和市场信息。现任万友机械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施发友想起当年,激动不已:“1998年7月至12月,各片人人争先,心齐气畅,共收回陈欠货款1800万元,实现销售额3000余万元。仅山东一地,往年总销售额只有30万元,1998年的月销售额就突破40万余元。”汪善祥这一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做法,后被经济学家总结为“产销一体化”,在世界范围内通称为“直销”。这一年,华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亿多元,纳税256.3万元,名列全市第一,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中被评为“中国质量无投诉企业”。
  2003年初,华祥集团又完成了新一轮改革,产销两旺。面对这一切,汪善祥说:“企业的竞争力、生命力来源于改革创新,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勇于创新,华祥年年在发展,原因就在此。”

三、无私奉献  永不言悔

  “儿子胜过我,要钱干什么?!儿子不如我,要钱干什么?!”
  汪善祥始终以他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影响、感染着全体轴瓦人。
  干部们说:他没有什么特殊的待遇,工资只是厂内车间主任的平均水平,就连在厂里卫生室买感冒药也是自己掏钱。
  工人们讲:他没有什么特权,就连老伴也是在车间上班,跟我们一样拿计件工资。
  家人道:他没有什么特殊的利益,就连亲眷也不例外。
  汪善祥就是这样一个情深似海而又“冷酷无情”的人。
  1985年,当轴瓦厂第一批欣喜的双职工和快乐的单身汉领到新房钥匙的时候,汪善祥却悄悄住进了排灌站的旧房子。
  作为一个老企业家,作为一个拥有亿万元资产的企业当家人,汪善祥可以家存百万,但他依旧朴素、节俭、清贫乐道,他常说:“ 儿子胜过我,要钱干什么?!儿子不如我,要钱干什么?!”他的两个儿现在都在北京工作,每月的工资是父亲的好几倍。
  1997年9月,轴瓦厂率先在全市实行企业改制。就在党的十五大开幕的当天,安徽华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衔牌正式挂起。与此同时,汪善祥也向党献上了一份厚礼:他将多年承包企业未领取的分成和提成款共计719万元,全部留给企业。
  2003年6月上旬,集团全面推开产权明晰化改革改制,汪善祥同志提出:让职工成为改革改制的受益者,“不养一个闲人,不让一人下岗”。对净资产2424万元,由孔城镇人民政府进行产权界定,其中480万元归镇集体所有,并出售给公司法人代表汪善祥个人;1464元奖励给汪善祥同志;净资产480万元作为股权奖励给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和中层管理人员。根据汪善祥个人申请将其在安徽华祥实业有限公司的个人股和历年政策性奖励800万元,设立汪善祥基金,用于企业发展。
  1995年,安庆市委、市政府奖励给汪善祥一部轿车,以表彰他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的特殊贡献,他第二天就把车子捐赠给了镇国税所,他说:“税干比我更辛苦,车子在他们那里作用更大”。
  
“我是农民的儿子……”

  作为一位有着四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汪善祥始终没有忘记:“我是农民的儿子,是计划经济下长大的,受过穷、吃过苦、受过累,知道吃苦受累的滋味,一定要彻底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他所在孔城镇地处圩区,人口多,且年年遭受水灾,1996年7月,孔城镇万亩大圩漫破,许多灾民陷入生活困境,他及时向灾区捐献2万元现金,并且说:“光输血不行,还要让他们自己有造血功能”,他主动向政府汇报自己想法,让灾区有文化的富余劳力进厂上班。一下子解决了280余名灾民就业。这么多年来他为周边百姓做过多少实事,无法一一累计,只听群众讲过这么一句话:“孔城千百年来出了一个汪善祥,乐引乡亲奔小康”。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他用于孔城中心小学和镇中学建造新教学楼,购置教学设施的资金,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近100万元。

四、志在千里  永不言累
“发展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镌刻在华祥集团屏风上的信念。
  华祥做大了做强了,汪善祥没有自我陶醉,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说:“今天的成就不能代表明天的辉煌,发展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2000年9月他又自筹资金120万元征地30亩,投资1200万元建成三厂区,新增三个现代化精品车间,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不仅使配件市场份额稳中有升,还大大地增加了配套市场和边外贸市场的份额。现在“白兔湖” 牌内燃机主导产品在国内已与常柴集团、泰柴集团、时风集团等知名大企业配套,在国外已远销越南、印尼、缅甸,泰国、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家。
  2004年1月安徽华祥实业有限公司又成功兼并了依舒制衣公司,并增征土地20余亩,开辟四厂区,新组建两个分公司,其中桐城市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生产的主导产品气门已试制成功投入批量生产,桐城市华祥欣明机械有限公司正在筹建之中。在汪善祥的脑海里,还有着五厂区、六厂区、七厂区……
  2004年2月28日,安徽华祥实业有限公司揭牌庆典,市委书记董宏业,市长卓晓静率市委六大班子亲临庆典现场祝贺,汪善祥同志即兴发言,他说改制后的华祥奋斗目标是:“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翻一番!”
  
“没有永恒的目标,只有永恒的奋斗!”

  面对年近古稀的老父亲,孩子们都劝他激流勇退,安享天伦之乐,他总是说:“办企业,不是追求个人的物质积累,更不是捞政治资本,是要让自己的人生回报社会,为振兴地方经济做点实事,这就是我的最大快乐!”
  作为华祥集团的当家人和缔造者,汪善祥没有私家车,也没有别墅,偶有闲暇,和老伴一起到菜市场与小贩子讨价还价,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未来的华祥集团到底如何?汪善祥说:“华祥没有永恒的目标,只有永恒的奋斗。”华祥集团现有10个拳头产品,我们力争把每个产品都做到亿元产值,现在已有1~2个产品接近这一目标,再奋斗3~5年,10个亿的产值不成问题,上缴国家税收也可达到3000~5000万元。
  一个企业一种企业文化,华祥的企业文化已经汇集成了一种企业精神,那就是:艰苦奋斗,永不言难的精神,勇于创新,永不言退的精神,志在千里,永不言累的精神,无私奉献,永不言悔的精神。这已不只是汪善祥个人的人生写照,它已成为全体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群体意识,为华祥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它包含了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又孕含着强烈的现代文明,这是华祥集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财富。
  汪善祥的心志,一如滔滔长江水,奔流不息,永远向前!
  汪善祥的情怀,一如浩浩白兔湖,波光闪烁,广阔壮丽!
  汪善祥的人格魅力正激励着华祥人扬帆远航,驶向更加辉煌的彼岸!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4-19 14: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华祥集团就是桐城轴瓦厂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0

主题

16

回帖

16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16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4-7-16 13: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em43] [em43] [em43] [em43] [em43] [em43]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