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743
- 积分
- 1863
- 威望
- 41827
- 桐币
- 4896
- 激情
- -48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95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2-12-10
桐网贡生
桐网创始人
- 积分
- 186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4-8-11 21: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center]石刻《棉花图》[/center] 来到保定,不能不去直隶总督府。这里留下清代75位总督的业绩,而且有数位皖籍勋臣先后执掌权柄,为我们这些后人带来些许的荣耀和漫漫的沉思。 我们在督府里信步徜徉,大堂,二堂,幽静的花厅......,渐渐的有些倦了。不觉来到一方照壁前,忽然眼睛一亮,原来在一块块连袂的端石之上,镌刻着系列图谱。这就是著名的《棉花图》,共16幅。再一打听,执掌刻图者乃安徽桐城人氏,清代乾隆朝的直督方观承。于是,大家倦意顿消。 方观承,是桐城派鼻祖方苞的族裔,其祖其父因受戴名世《南山集》案的牵连,被流放到黑龙江。从此,乔居江宁的观承兄弟,以幼小羸弱之躯,踏上了徒步探亲的漫漫之路。江淮的泥泞,幽燕的崎岖和塞北的酷寒,使他们尝尽了人生的苦味。兴许得到过漂母的一饭之恩,心中留下久久的温馨。直至双亲亡故之后,励志勤学,又得他人推举,始入仕途,渐树大纛。 我久久地凝望着那一幅幅画图,从第一幅《布种图》、第二幅《灌溉图》,一直到最后一幅《练染图》,把棉花从种到收的全部生产过程,从轧花到练染的全部加工过程,图解得那么细致入微。那人、那树、那纺车,那织机,甚至那田畦、山水,刻画得那么栩栩如生、出神入化。我仿佛置身于“辘轳汲井分畦溉”的棉田之中,耳畔正响起“唧唧复唧唧”的机杼之声。我为方观承的匠心独运所深深地感动。 作图时的方观承,在官职上已历经内阁中书、山东巡抚等要职,二度膺任直隶总督。他亲自绘图,并辅之以文字解说和诗篇,制成了《棉花图》。在乾隆三十年,乾隆帝南巡途经保定时,呈于圣上。获乾隆的嘉许和御制诗后,他把正本交到宫室,以副本为蓝图,请人勒于石上,公诸于众,以示力倡之意。 离开壁画的时候,我一直思索,作为身居要津、名动京师的直督,有多少事情等着他去料理啊!新落成的什么建筑盼着他去剪彩,刚完成的某处河工等待他去视察,还有各种各样的会议、接见,各种各样的陪餐、出访,等等等等,他能抽得出身吗?即使有时间,他屑于去做这种属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贱事?然而,他还是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棉花图》。我猜想,这时的方观承,士大夫的“民本”意识可能在他的脑海里占了上风。我甚至以为,在荆榛丛生的探视路上,那“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的贫寒,那“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的无助,一齐涌上了他的心头,搅得他食不甘味、寝不安眠。他最终选择了《棉花图》。他在呈献给皇帝的折子中说得很清楚:为了普天下的“生民”常年都能得到日用之资和衣被之暖。这,就是方观承的心思。 方观承播扬棉花事业做得十分踏实,这从他为每一幅图所作的说明中就看得很清楚。譬如《布种》:“种选青、黑核,冬月收而曝之。清明后,淘取坚实者沃以沸汤,俟其冷,和以柴灰种之,……”次之如灌溉、耕耘、摘尖等等,每一个环节何时进行,如何进行,说得明明白白,完全是专家的口吻,或业内能工的经验之谈。可以看出,他是下过一番切实的工夫的。我仿佛看到,烈日炎炎之下,他在和棉农席地交谈;在刺鼻的染房里,他在向工匠虔诚求教;在或明或暗的烛光下,他一遍又一遍地翻阅着《农政全书》、《授时通考》等篇什……他的这种执着而务实的精神,岂止浸透在棉花图里!在山东治理安山湖的操劳中,在直隶整顿永定河、子牙河、滹沱河、漳河、拘马河的职份,在赈济灾民、办理漕运、厘定税亩的冗繁事务里,无不甘冒劳顿,亲历现场,洞察细微,“殚心尽力赴之”。 在大堂的正前方,有一具四柱三顶的木质牌坊,称为戒石坊。赫然镌刻着“公生明”三个大字,背面刻有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的手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我们在戒石坊前注目良久,默默地体会着其中的意味,不觉有些耳热。
作者:周本立/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