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107
- 积分
- 3132
- 威望
- 69650
- 桐币
- 6056
- 激情
- -27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4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3-8-25
荣誉会员
 
- 积分
- 3132
 鲜花( 0)  鸡蛋( 0)
|
2004年07月11日 17:58 深圳晚报
翰墨香风悠悠地拂过青灰老城砖和老城砖一般厚厚的线装典籍,拂过蓝汪汪文章英气和从龙眠山蜿蜒而来的山川灵性。回声隐隐,久久地益发深远。许多名字灿若星斗:唐代诗人曹松、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学者钱澄之、女诗人方维仪、画家姚文燮,以及载誉海内外的科学、哲学、文学家方以智;清代更有“桐城派”异峰突起:方苞、戴名世、姚鼐、刘大櫆、方东树、刘开、戴钧衡、姚莹等,宗唐宋八大家风骨,开一代文风。一时间令桐城名声响噪,有“人不必桐城,文不可外乎桐城”、“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的盛誉。“桐城派”先后拥有散文家有相当著述者1200余人,连大清朝晚期的重要人物曾国藩也自称为“桐城派”,足见这个散文流派当时的焰烈之势。近代和当代,桐城又涌现了许多文化名人,如:吴汝纶、马其昶、朱光潜、方东美、方令孺、舒芜、严凤英等等。群星灿烂,人杰地灵,小城因此光彩夺目,有“文都”之称。
桐城东周时为桐国,据说因其地多桐树而得名,是楚国的一个小小的附庸国。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建县制,先后属庐江、舒州、安庆等州府。至1996年8月2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
阳光刷新城市面目,街灯以幻觉勾勒小城之夜。净洁的小城,飘逸着广玉兰、香樟和丹桂的幽香。新区的大街敞直繁华,成为城市现代化构架的主体。建行大厦、供销大厦、电信大厦、国际大酒店、名仕苑等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联袂雄峙于城市中心,以巍然凛然的阳刚之气,有时竟让人误以为置身都市之中。盛唐广场、日华广场、月辉广场等现代文化广场,新颖而气派。而旧城区的三条老街,保存完好,古意盎然,保留了明清格局,辽金遗风。
桐城文庙壮观、古朴,是目前江淮以南仅存的规模最为宏伟的木结构建筑群,堂皇静穆的一片,让人叹为观止。文章之邦的文庙,或许就该有这样的气派吧!大殿内塑有圣人孔子、亚圣孟子及其门徒塑像。“桐城派”陈列馆,馆藏丰富,琳琅满目。此外,告春及轩典雅别致,潇洒园旧舍俨然。半复堂、啖椒堂、九间楼、半山阁、六尺巷、左忠毅公祠、姚元之旧馆等明清名人旧居遗存,随处可见。
三四人合抱的老银杏在“惜抱轩”旧址挺入云霄,据传为“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亲手所植。那株老藤虬如龙蛟,传为“桐城派”后期重要人物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桐城中学创办人吴汝纶先生所栽。银杏和老藤都在桐城中学校园内。这所刚刚举行过百年校庆的省重点示范中学,已经为国家培养了千千万万的人才。桐城中学现存有吴汝纶先生所书校匾和楹联。匾曰:“勉成国器”。联曰:“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
桐城产上等好茶,“紫来桥下水,龙眠山上茶”素称桐城一绝。“紫来桥”又称“良弼桥”,是纪念清代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良弼辅佐而得名。紫来桥下便是从龙眠山蜿蜒而来、穿城而过的龙眠河。龙眠山为宋代第一画家李公麟(号龙眠居士)晚年隐居结庐作画之地,现存龙眠山庄、媚笔泉、缨络崖、绕云梯等遗址。
文都桐城,有好长好长的历史,有好多好多的文章,有好浓好浓的墨香味儿。“想过去冠盖满京华文章甲天下,看今朝人文重崛起再度领风骚”。
“文都”———桐城,本身不就是一篇精彩的大块文章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