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54|回复: 8

百年树人—清代巍科人物与当代两院院士的籍贯分布基本一致

[复制链接]

141

主题

601

回帖

84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45
QQ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4-8-28 23: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年树人——清代巍科人物与当代两院院士的籍贯分布基本一致

[color=red]桐城有9人之多,排名全国第六位![/color]

作者:沈登苗
原始出处: 世纪中国

  [提要] 清代巍科人物与当代两院院士的籍贯分布基本一致。出院士最多的省、地区与城市,大抵是清代巍科人物最集中的省、地区与城市。占清代全国巍科人物半数强的长江三角洲,贡献了华夏近四成的院士。由此得出一个结论:百年树人——学风的传承与教育的影响十分深远;尖端人才的造就,社会风尚与学术氛围是首要因素。同时也表明:前清科举,特别是巍科人物的分布,仍是诠释20世纪中国杰出人才地理分布的一个不可替代的参照系。

  本文还将在学界首次披露清代全国86个出2个及以上巍科人物州县的具体名单。

  科举年代的巍科人物与科学时代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知识结构和社会贡献上,不可相提并论;两者之间的关系,似乎也风马牛不相及。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代表当时民族的文化精英和最高荣誉。有趣的是,据笔者统计,清代巍科人物与当代两院院士的分布基本一致。由此得出结论:百年树人——学风的传承与教育的影响十分深远。

  我曾撰文指出:明清人才中心随着科举中心的转移而转移……区域人才高峰期一般产生在该区域科举高峰期形成至结束后的一百年内。意思是说,某个地区教育的优势一旦积累,即使其式微了,由于社会氛围和文化家族的作用,也有可能在一世纪内人才辈出。明清五百多年的历史充分印证了这一点。那么,科举结束后,这一命题是否成立呢?现在看来,这同样适合用来解释20世纪中国尖端人才的分布。科举结束后的整整百年间,代表我国科学文化最高水准的两院院士,大多分布在清代科举发达,特别是巍科人物荟萃的地区。

  一 清代巍科人物比进士更能反映清代的人才地理

  进士的地理分布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人才地理分布的"最佳资料"(何炳棣语) 。据笔者考证,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基本一致 。如明清进士最多的江浙,同样也是出人才最多的省。但明清进士的考取受区域配额的制约,故各省登科者的实际水平不一,与人才的关系也要打折。 所以,按相对自由竞争获得的巍科人物,即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第一名(传胪) 和会试第一名(会元) 的分布,更能反映各省人文的兴衰。

  如清代出进士最多的四个省是江苏(2949人,含上海,下同) 、浙江(2808人) 、河北(2674人,含北京、天津,下同) 、山东(2270人) ,江浙与冀鲁比是1.16:1,前者比后者并不占显著的优势。江浙清代的专家学者与后者比是327:72,即4.5:1,与进士人数几无比较可言。然江浙的巍科人物与冀鲁比是296:61,即4.9:1,与专家学者的比例很接近。再如,清代安徽的进士排名仅居全国第十位,但人才却高居第三位,两者极大的不相侔称。但若以巍科来衡量,皖地擢高科者,仅次与江、浙,正好与人才的地位相等。

  清代各省巍科人物的分布:

  江苏(170) 浙江(126) 安徽(40) 河北(38) 江西(25) 山东(23) 湖南(20) 广东(18) 湖北(18) 福建(14) 河南 (8)  广西 (6)  四川(4)  陕西(4)  山西 (4) 贵州 (3) 云南 (1) 辽东 (1)  旗籍(8)  

  合计531人(已排除重复者)。

  资料来源:沈登苗:<<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若干数字已修正),<<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第4期。

  如同省级的分布不平衡一样,各省内部巍科人物的分布也很悬殊。各省巍科人物的多少,实际上处决于巍科人物领先州县的多寡。故为便利大家进一步了解清代科举优胜地区的具体情况,现将清代全国86个出巍科人物2个及以上的州县名单,在此首次披露。

  仁和21人 ;长洲(含元和)、武进(含阳湖) 各20人; 吴县19人;钱塘18人;常熟(含昭文)13人;大兴、无锡(含金匮) 各11人;归安、会稽、[color=red]桐城[/color]各9人;丹徒、德清各7人;仪征、加善、余姚、歙县、临桂、休宁、华亭(含娄县) 各6人 ;溧阳、上元、嘉定、江宁、通州(苏) 、太仓(含镇洋) 、金坛、秀水、肖山、番禺各5人;鄞县、平湖、海宁、乌程、山阴、宛平、沧州、聊城、茶陵、江厦、南海、闽县各4人;海盐、崇德、江都、宝应、昆山、高邮、太湖、南皮、济宁、历城、新建、萍乡、孝感、顺德、湘潭各3人;慈溪、桐乡、瑞安、嘉兴、山阳、青浦、江阴、吴江、崇明、兴化(苏) 、泰州、宣城、全椒、泾县、景州、天津、淮县、沾化、乐平、晋江、候官、固始、柘城、天门、黄坡、衡山、益阳、长沙、善化各2人。

  资料来源:同上。

  上述州县,隶江浙的有46个,超过全国的半数。耐人寻味的是,苏州(吴县、长洲、元和) 和杭州(钱塘、仁和) 遥遥领先,且都以39人的实绩,双双并列全国第一,这不由得人们想起了苏-杭人才轴线……

  巍科人物较多的州县的分布与清代进士的分布基本一致。如出巍科人物最多的前30个州县,无一不出是全国进士排名在前一百位的州县。其它56个州县出进士最少也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准——16人。换言之,在教育落后的州县,偶尔出一个巍科人物的情况是存在的,但出2个及以上,就没有如些幸运了。这一特征,与院士的乡贯故里相似。

  再以这些州县为核心,对清代巍科人物的块状分布作一拼比,我们发现,清代全国巍科人物较为集中的有8个地区:长江三角洲、京津地区、徽州-宁国地区、长沙府、珠江口岸、[color=red]桐城[/color](含太湖、怀宁) 地区、武汉及周围地区、福州地区。无可争辩的史实是,当时全国专家学者的麇集地,恰恰也是这8个地区。其中,清代全国出人才最多的22个城市,除淮安(其实他也与长江三角洲相连) ,其他21个城市,全部坐落在上述区域内 。

  总之,从宏观上讲,巍科人物比进士更能反映清代的社会文化地理。

  二 两院院士与清代巍科人物的籍贯分布基本一致

  一个地区教育中心的形成需要数十、甚至数百年的积累。如鲜为人知的是,江苏全国教育核心地位的形成,仅从南宋算起,就花了四、五百年!在此期间,江苏似乎鲜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巨人。但尊师重教的风尚一旦形成,教育资源久经积累,其恩泽往往也是数代、甚至十几代人。如清初至今,江苏一直执中国人才产地之牛耳。再如,江西吉安无与伦比的全国科举重镇的形成是明洪武至天顺朝,但直到明中叶,中华出思想家、教育家最多的地区,仍非吉安莫属。有趣的是,许多学术大师产生在区域人才高峰期(指人才数量) 峰值过去、甚至是该轮人才高峰结束的前夜。如明中叶的欧阳德、邹守益、聂豹、罗洪先、何心隐、胡直之吉安;明后期的王士性之临海;明清之际的顾炎武之昆山,黄宗羲、朱之瑜之余姚,万斯同之鄞县;近代的俞樾之德清,蔡元培、鲁迅之绍兴,王国维之海宁,陈独秀、胡适之徽州,莫不如此。这些一流人物的出现,不仅仅是该地文化成就的标志,也往往同时宣告此地斯轮人才高峰的终结。这说明,厚积薄发,重量级的学者孕育,需要一个地区或家族长期的文化积累。教育的回报总是滞后的;急功近利要不得;百年树人是规律。按:上述学人,大都出自数代书香之家。

  今年正好是离末代殿试——光绪三十年(1904) 甲辰恩科整整一百年。回眸这世纪中国顶级人才产地的分布,清代科举发达地区,有否占优势?当时巍科人物的聚集地,是否人才辈出呢?下面,我们试以最能代表20世纪中国人才产地水准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分布,来回答这些问题。

  1955-2003年,中国科学院历经十次评选,共推出院士1026人,本文又择取陈省身、吴健雄、李政道、杨振宁等22位属华裔血统,并有籍贯可考的外籍院士,合计1048人。中国工程院至2001年(十分遗憾,收不齐2003年58位新科院士的籍贯) ,拥有院士610人(内已排除32位双院士,但包括已故的工程院院士) ,则笔者取样的两院院士总数为1658人。现按籍贯析出两院院士的省级分布。

  江苏283/142  浙江180/101  河北84/52  广东84/39  福建84/27  湖南51/36  

  山东45/37   四川38/33   安徽42/21  湖北32/27  河南28/16  辽宁17/26  

  江西34/7    山西8/12    陕西11/7   吉林6/7    广西6/3   云南5/4

  贵州5/2    黑龙江2/5   甘肃2/1    内蒙古1/2   新疆0/1   西藏0/1

  台湾0/1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中国创新资源网"专家学者·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网站等。

  说明:1、斜线前为中科院院士,后为工程院院士。2、江苏含上海(55/43) ,河北含北京(25/15) 、天津(13/11) 。3、籍贯一般以上述网站公布的为准。被统计的对象约有五分之一的籍贯与出生地或现籍地不同。这部分人若按后者取舍,划入科举发达地区的比例更高,但为统一起见,一律按籍贯计算。

  (一)、省级分布基本一致。

  不难比较,清代巍科人物排名在前的10个省,除江西外,其余9省都进入出院士最多的前10个省。院士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特别是江浙两省的基本格局未变。

  我们在分析传统教育发达地区的影响时,还要注意各省清代科举高峰形成的不同时间。如安徽40个巍科人物有27个产生在嘉庆以前,且越到近世越少。与之对应,安徽人才的黄金期,是清中、后期,到了20世纪上叶就成强弩之末了。可同处中部内陆省份的湖南,虽然只有20个巍科人物,但全部出现在嘉庆以后,且越到后期人数越多。故湖南的近代人才高峰期自然要延续更长的时间。广东的情况,也与湖南相似。故如果以19世纪的巍科人物,来观照当代院士的分布,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就更大。

  同样,也要分析院士产地在近半个世纪内的变化,区别1955年就出现的中科院院士和1994年才遴选的工程院院士的分布。如1955、1957、1980年三届472位中科院院士的分布,比1991年(第4届) 后的中科院院士及全部工程院院士的分布与传统教育的关系更为密切。如这时段的院士,江浙籍的高达46.8%;以城市计,出院士最多的不是后来居上的上海,而是晚清全国出进士最多的城市——福州。再如,江西、安徽等省与山东等院士较多省的差距拉大,以及四川,辽宁等院士地位的上升,主要是工程院院士这一块。种种迹象表明,各区域传统教育鼎盛期离院士评选的届期越近,两者的关系就越大。如果没有近、现代教育的优势注入,传统教育对区域文化影响的极限是百年。事实上,步入新千年,传统教育对区域文化的影响已接近尾声,全国院士产地分布呈均衡趋向,各省内部向大中城市,特别是省城倾斜。这与近百年来我国高校的布局和城乡教育条件、水平差异之现状是吻合的。

  顺便指出,四川与辽宁的人文飙升,有特殊的原因。四川在20世纪初创办新式教育的过程中,成效显著,其学生人数在海内遥遥领先。而更重要的是,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的西迁,许多重点大学和文化机构也搬到了蜀地,这对四川的文化教育,带来了千载难缝的机遇。而辽宁在20世纪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全国的重工业基地。50年代后,更是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较集中的省份之一。因此,这两个省在20世纪末的人才产地竞争中有上佳表现,亦得益于教育。

  (二)、领先地区与城市的分布基本一致。

  同巍科人物的分布特征一样,各省院士的排名,也取决于拥有产生院士人数较多的县、市、区的数量。因此,为便利分析传统教育发达地区对院士籍贯分布的影响,我们胪列出院士10位及以上的27个市、区,供大家讨论。

  上海80 福州44 宁波43 无锡43 苏州40 常州39 北京38 杭州34 绍兴23 广州23 

  南京23 天津23 长沙22 宜兴18 常熟17 镇海17 扬州16 成都16 湖州15 武汉13

  镇江12 南通12 嘉兴12 新会12 慈溪10 梅州10 厦门10 

  资料来源:同上。

  以上27个(隶江浙的有17个)市、区,有23个属清代科举发达的州县。其他4个市、区——镇海、成都、新会、厦门,都有特殊的原因。镇海(与他相邻的鄞县、慈溪、余姚都是科举发达的县)是近代宁波商帮的发源地,早在清末民初,发迹的镇海商人,就送子女到上海等大城市读书,或在乡里捐资兴学,造福一方;成都(清出进士29人,居四川第二名)是省城,还有上揭的两个有利条件;新会(清出进士49人,与50人的发达"标准"仅1人之差)与厦门,不仅是著名的侨乡,且近代教育得风气先。再细致比较,在院士最多的前11个城市(不含天津) ,除去上海(事实上,上海中应有不少属松江、嘉定、青浦籍的,本文仅析出3人) ,其余10个都出自清代巍科人物最多的22个城市。如果把当时的松江也并入今天的上海,那么,出院士最多的11个城市,就全部来自清代巍科人物最多的22个城市。

  此外,与各省内部巍科人物的分布相似,江、浙、粤、湘、闽,院士的分布相对集中,其他省份,则较为分散。如诺大的北方,除了北京、天津两直辖市,没有第三个出8个及以上院士的市、区(全国共43个) ,这与清代30个出5位及以上巍科人物的州县中,北方只有京城的大兴1县,难道是巧合吗?

  我们再以这27个市、区为基石,锁定全国产生近40个及以上院士的8个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地区、福州地区、长沙地区、泉州-莆田地区、武汉及周围地区、梅州-汕头地区。其中前5个地区和武汉及周围地区,都属清代8个出巍科人物最多的地区。如果考虑到前面分析过的安徽两个巍科人物集中的地区,其实际形成的传统教育高峰时段,对后世的影响已超过百年的极限之因素,那么,清季6个巍科人物最多的地区,就全部进入出院士最多的8个地区。至于泉州-莆田及梅州-汕头两个地区,不仅都是全国闻名的侨乡,而且,传统文化也相当发达,晋江(泉州)、莆田及嘉应(梅州) ,都系清代全国114个科举发达的州县,在各自的省内,学风仅次于福州及广州。

  与清代长江三角洲的巍科人物,远远超过其他7个巍科人物较集中的地区之和一样,长江三角洲拥有的院士,也是其他7个产院士较多的地区之和所望尘莫及的。

  由上可知,传统教育发达的省、地区与城市进入院士较多的省、地区与城市比较容易,而其他省、地区与城市,若要进入产院士全国领先或排名比较靠前的行列,就必须具备特殊的条件。

  笔者曾在相关论文中,探析过院士等高级人才产地分布特征形成的原因,认为,就省级而言,院士集中产生在东南数省,尤其是江苏高居各省榜首,按人口统计,浙江出院士概率最高,以及江浙的院士又十有八、九汇聚在长江三角洲这一弹丸之地的成因,举凡20世纪各省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因素,着实找不出比这里曾经诞生了清代全国大半巍科人物这一史料更有说服力的答案。以出院士较多的城市论,不管您以省级城市,还是大中城市;不管您以面积,还是人口;不管您以产值,还是利润;不管您以交通位置,还是边境口岸;不管您以引进的外汇额度,还是基本建设规模;甚至,不管您以高校的拥有量,抑或是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者在市民中的比例(教育的回报周期很长) ,都不如是否系清代传统教育发达的州县这一"硬件" 所具有的可比性。

  总之,不管您以任何单一的指标来盱衡两院院士、乃至20世纪中国其他权威学者,包括1948年遴选的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81人)、1955年公布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64人) 的籍贯分布,都不能与清代科举人物,特别是巍科人物的分布可相提并论。

  顺便交待,据对院士家庭出身的初步游览,这些科学家大多出自书香之家,尤其是前几届的院士,属科举人物后裔的占相当高的比例。

  本文的学术意义是,清代科举人物的分布,不仅是研究当时人才地理分布的"最佳资料" ,同样也是诠释20世纪中国杰出人才地理分布的最重要的参照系。也可反证:清代科举考试及其成绩排名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这更说明,一个地区尖端人才的涌现,需要几代、甚至更长的文化积累,需要书香之家(绝大多数院士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长期接力,也就是古人说的,"百年树人" 。明乎此,我们对相关的热门课题——中国人为什么没有获诺贝尔奖?以及我们何时才能获诺贝尔奖的探讨会显得更加理性与切实。

  窃以为,一个国家、地区、民族,若要贡献较多的世界级的科学、文化帅才,或者说,要使自己的科学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最根本的条件是,持之以恒地营造一个全社会尊师重教、崇尚科学的风气和无数知识精英薪火相传、忘我求索的学术氛围。

  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分子,吾多么殷切地期盼着中华民族早日并持久地出现这样的风尚与氛围,而不是再苦苦等待一个长时段后,仍来重复讨论诸如"近代中国何以落后" ?我们何时才能缩小与世界科学技术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抑或是,我们何时才能获得诺贝尔奖?何时拥有自己的"世界一流的大学" ?等等之类的话题。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5-17 09: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全国巍科人物较为集中的有8个地区:长江三角洲、京津地区、徽州-宁国地区、长沙府、珠江口岸、桐城(含太湖、怀宁) 地区、武汉及周围地区、福州地区。无可争辩的史实是,当时全国专家学者的麇集地,恰恰也是这8个地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37

主题

2808

回帖

3186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186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5-17 09: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出人才不同寻常!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3-18 21: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有9人之多,排名全国第六位!

震惊!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2

主题

2867

回帖

313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13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4-9-1 13: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

主题

40

回帖

44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44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4-9-1 09: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院士,桐城5人,包括枞阳的慈云桂。。

还有点要明确的是,桐城杰出学者16人,排名又是安徽第一,全国排名也遥遥领先。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

主题

40

回帖

44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44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4-9-1 09: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状元之乡到院士之乡----浙江、江苏




选择文章字体大小 小字体 大字体


 江苏文科才子 回复时间: 2004-01-11 17:06 楼主








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五代、两宋以降,特别到明清以至近现代,由苏、锡、常、沪、杭、嘉、湖、宁、绍这些吴方言地区构成的苏南、浙北成为我国经济与文化的重心区,对我国的科技教育各领域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古代,这里是徐霞客、沈括、徐光启、王锡阐、叶天士……的故乡,这里诞生了吴门画派、吴门医派、昆曲……。当列强入侵中国、民族危机来临之时,王韬、冯桂芬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科技以求自强超胜。李善兰、王季烈、徐寿、赵元益等学者为把近代数理化生科学引入中国奠定了基础。随后大批青年英才负笈海外,学成归来后为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奉献了杰出的成就,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王大珩……这些二弹一星功勋与“863”元老是我国科技界的耀眼泰斗,也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家乡青少年的楷模。从吴地走向世界的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朱棣文,光纤之父高锟与建筑大师贝聿铭等展示了辉煌的聪明才智,以他们对人类科技的贡献为华人争得了荣誉。

一、状元之乡
明、清各省及部分市县进士数
浙江6379 杭州1034 宁波693 绍兴610 湖州444
江苏5958 苏州927 嘉兴255 海宁200 平湖177 宜兴240
常熟927 常州515 无锡400 松江391 扬州216
上海208 太仓208 镇江182
江西5057 南昌598 昆山271 吴江242 泰和204 临川197
河北4360 北京931
福建3897 福州875 莆田574 泉州511 漳州184 长乐177
河南3489 商丘214 开封193 光山179 洛阳170
山东3108
山西2599 运城160
湖北2311 武汉343 黄冈193
安徽2240 歙县280 [color=red]桐城211[/color]
四川2165
陕西1934 西安259
广东1891 广州500 顺德772
湖南1201 长沙220
广西783 桂林231
贵州654 贵阳190 甘肃415 辽宁225 宁夏78
内蒙50 台湾32 吉林12 青海10 黑龙江3
新疆2 西藏1 满州八旗1320
总计51086名 长江三角洲11772


表2 明清状元籍贯分布
地区 人数 各省人数
华东 165 苏63 浙39 沪7 皖13 鲁9 赣21 闽13
华北 9 京2 冀6 内蒙1
西北 3 陕3
西南 4 贵2 川2
中南 21 粤6 桂4 湘3 鄂5 豫3


状元共202名,其中明代90名,清代112名(2名满榜状元未计入)。
在全部202名状元中,江苏约占1/3,浙江的占1/5,华东各省状元有二位数,总数占全国3/4,而其他各省状元均少于10人,有些省分还未出状元。江苏的优势又集中在苏南。



二、古代科技专家之乡

表3A 历代杰出专家学者地区分布(不同朝代)

先秦 秦汉 三国两晋 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辽 元 明 清 近代 现代 合计
江苏 2 1 7 30 21 19 6 50 88 52 207 483
浙江 1 4 2 13 20 47 16 44 52 46 178 423
河南 15 22 23 14 46 31 9 6 7 6 36 215
山东 9 16 13 26 5 22 13 8 17 5 44 175
河北 6 10 10 7 27 7 25 5 7 9 58 171
福建 — — — — 3 28 2 8 6 17 78 142
安徽 3 3 7 1 5 12 1 11 28 13 37 121
广东 — — 45 — 1 — — 6 9 40 63 119
江西 — 1 1 — 1 50 10 14 4 6 30 117
湖南 — — — — 4 3 1 2 11 22 64 107
四川 — 6 6 — 8 17 — 2 6 9 45 99
陕西 1 18 8 3 33 8 1 6 5 1 8 92
长江三角洲 43 4 8 38 35 53 19 94 161 100 391 903



表3B 历代杰出专家学者籍贯分布(不同学科)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中西) 合计
江苏 14 17 12 8 187 21 94 62 15 45+8 483
浙江 23 13 11 12 156 25 86 42 12 34+9 423
河南 16 11 13 6 105 15 17 5 8 15+4 215
山东 6 4 7 9 78 14 23 7 9 9+9 175
河北 8 5 8 9 65 10 29 15 4 14+4 171
福建 7 4 7 8 40 7 37 15 5 3+9 142
安徽 9 5 7 6 45 5 17 13 5 7+2 121
广东 9 9 9 5 23 8 26 20 1 0+9 119
江西 9 4 7 3 53 10 10 10 7 2+2 11
湖南 10 4 7 7 32 11 12 14 3 2+5 107
四川 10 4 2 3 32 12 10 11 2 7+6 99
陕西 4 4 6 4 44 8 8 3 7 4+0 92
长江三角州43 30 17 19 321 40 193 115 28 79+18 903



表3C 历代杰出专家学者地区分布(按城市统计)

江苏苏州102 浙江杭州84 北京 58 江苏常州57 浙江宁波55 福建福州54
上海 46 浙江绍兴45 江苏无锡 38 浙江湖州35 陕西西安34 江苏南京34
河南洛阳 28 江苏常熟25 江苏吴江 25 浙江嘉兴23 湖南长沙22 江苏宜兴19
广东广州 19 江苏扬州18 天津 18 四川成都17 河南开封17 河南南阳17
[color=red]安徽桐城 16[/color] 浙江余姚16 浙江海宁 16 江苏镇江15 广东新会15 安徽歙县15
江苏昆山 14 江苏徐州13 广东中山 13 江苏江阴12 浙江温州12 山东郯城10
山西永济 10 浙江上虞10 湖北武汉 10 河北涿县 9 山东临沂 9 山东济南 9
江苏仪征 8 浙江义乌 8 广东梅县 8


表4 明清天文学家、数学家籍贯分布(共201人)

省分 州县人数 总计
江苏 无锡7 嘉定6 元和5 江都5 武进5 长洲4
淮安3 吴县3 上元3 江宁3 吴江2 华亭2
常熟2 阳湖2 崇明2 江阴2 甘泉2 兴化2
泰州1 松江1 高邮1 宝应1 海州1 泰兴1
荆溪1 仪征1 宝山1 青浦1 上海1 金山1
娄县1 南汇1 (不明州县)1 75
浙江 钱塘9 仁和7 乌程6 海宁5 嘉兴4 秀水3
余姚2 归安2 德清2 开兴1 金华1 山阴1
长兴1 44
安徽 歙县8 宣城8 全椒4 [/color=red]桐城3[/color] 黟县3 天发2
睢州1 休宁1 绩溪1 怀宁1 32
江西 婺源4 鄱阳2 广昌1 临川1 上高1 分宣1
赣县1 南丰1 12
福建 安溪4 建宁1 晋江1 南靖1 7
山东 曲阜2 淄川1 栖霞1 潍县1 5
湖南 长沙1 湘乡1 湘阴1 新化1 巴陵1 5
广东 南海2 顺德1 (不明州县)1 4
河北 大兴1 苑平1 交河1 赵州1 4
河南 柘城2 中州1 开州1 4
湖北 江夏1 钟祥1 2
蒙古 2
满州 2
四川 资县1 1
山西 阳城1 1
辽宁 广宁1 1

资料来源:《畴人传》及《续编》、《三编》,明万历至清光绪十二年。



三、院士之乡


依省分统计,江、浙、粤、闽、沪位于前列;其中江苏籍院士占全国20.8%,浙江籍占17.0%,雄据全国冠亚军;按人口院士比算则江浙沪为第一梯队,闽京津为第二梯队……。

科学院 工程院 总数 万人口/院士
江苏 203 101 304 22
浙江 155 91 248 17
上海 46 38 84 16
安徽 34 20 51 104
山东 38 31 68 124
福建 67 24 91 33
江西 32 8 40 94


全国 913 547 1460 77


表7 两院院士籍贯依地区统计

地区 院士数 万人口/院士 地区 院士数 万人口/院士
苏州 83 6.8 福州 49 11
无锡 65 6.6 上海 84 16
常州 43 7.6 北京 36 30
宁波 70 7.3 天津 27 33
绍兴 45 8.9 武汉 17 41
杭州 41 14 广州 15 42
嘉兴 30 11 成都 17 55
湖州 20 12 保定 17 57

表8 两院院士籍贯依城市统计(城区人口)
城市 院士数 万人口/院士 城市 院士数 万人口/院士 城市 院士数 万人口/院士
苏州 40 2.2 福州 27 5.2 北京 35 21
宁波 46 2.5 长沙 19 7.2 天津 26 23
常州 22 3.3 泉州 6 8.2 成都 13 23
杭州 32 4.6 厦门 10 11 武汉 18 38
绍兴 23 5.1 上海 38 12 广州 9 43
扬州 9 5.2 南京 19 14 重庆 6 52


表9 近现代杰出专家学者地区分布(按学科)

数理天文 化学化工 地学 生命科学 技术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 文学 合计
人数最多的地区 江苏28 江苏28 浙江17 江苏27 江苏51 浙江38 江苏48 江苏299
浙江25 浙江16 江苏12 浙江26 浙江26 江苏35 浙江44 浙江200
福建16 福建11 河北12 福建11 福建11 湖南21 湖南19 福建91
广东10 四川9 河南9 广东10 广东10 广东18 安徽15 广东75
上海10 上海7 广东7 山东7 山东7 福建16 湖北11 湖南66
其中长江三角洲 56 51 33 45 45 81 75 427
专家中留学生676人,留学国家人数为
美国455人,英国151 德国89 日本73 法国49 苏联32 其他58


表10A 庚款留美留英学生地区分布
江苏176 浙江129 广东81 福建53 湖北24 安徽22 河北21 上海20 四川18 江西16 山东12 北京6 天津5 河北4 贵州4 江西16
山东12 北京6 天津5 河北4 贵州4 辽宁4 山西2 陕西1
甘肃1 广西1 不明省籍62 总计684 (其中留美511,留英173)


表12 女院士省籍分布(两院院士)

华东46人 江苏14 浙江13 上海7 福建6 山东3
安徽1 江西1
东北3人 辽宁2 黑龙江1
华北7人 北京2 河北5
西北1人 陕西1
西南5人 四川4 贵州1
中南12人 广东5 广西1 湖北3 湖南1 河南2
总计74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9

主题

938

回帖

962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62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4-8-29 04: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狂顶!
好贴顶!

灌!
狂灌!
好贴灌!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2

主题

2867

回帖

313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13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4-8-29 10: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呀!桐城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