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384
- 积分
- 73
- 威望
- 548
- 桐币
- 0
- 激情
- 5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9-6
文都童生
- 积分
- 73
鲜花( 0) 鸡蛋( 0)
|
[size=4][color=#0034ff] 一位离任省长留给记者的印象
-------------------------------------------------------------------- 新华社2001年8月14日发布消息,中共中央决定储波同志不再担任湖南省委副书记,调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在为数不多的接触中,他的言行给常驻湖南采访报道的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虽然无私交,但听说他要离开湖南,一种依依惜别之情油然而生。 1996年,华容县团洲垸不幸溃决,我跟他曾共乘在一艘小快艇上,在烈日之下穿过洞庭湖,绕过只露出屋顶的民房,到钱粮湖农场检查灾民安置工作。1999年4月,省委书记杨正午和已担任省长的储波轻车简从,环洞庭湖一周,行程1500公里,赶在汛期来临之前督促准备工作,我自始至终随同采访。9月,由储波同志倡导,每年一次的省政府高层领导“务虚会”在浏阳731招待所召开,我是与会三名记者之一。此外,我调到农村采访部工作后,每年两次全省农村工作会议,都得以聆听他讲话、做报告。 湖南近五年遭遇三次大的洪灾。岳阳地处洞庭湖与长江交汇处,防洪任务为全省最重。坐镇岳阳指挥抗洪的省领导都是他。在短则一月,长则近百天的抗洪艰苦岁月里,参加抗洪报道的我们目睹了他夜以继日,奋战在抗洪大堤,运筹于防汛指挥部,可谓旰衣宵食、鞠躬尽瘁的情景。他是抗洪专家,善于分析险情,寻求科学决策。一些岳阳的干部说,只要看到储波,他们就增添了战胜洪水的信心。我惊奇他的如此内行,到新华社资料库检索,得知他是天津大学泥沙治理专业毕业。他为湖南近年来抗洪的胜利,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倾注了汗水和心血。虽然没有新闻报道过他本人,但他却不愧是一个抗洪英雄。 储波对湖南的贡献,我想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省委领导下,带领省政府班子调整确定了湖南的发展思路。湖南省委、省政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了“五区一廊”的发展思路,着重抓好岳阳、长沙、株洲、湘潭和衡阳等地经济发展。九十年代中后期制定了“一点一线”的决策,抓长沙及京广铁路沿线城市的发展。储波担任省长后,制定了“金三角”发展战略。即举全省之力,融长沙、株洲、湘潭为一体,以此形成带动湖南经济发展的区域“龙头”。“融城”计划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这种把拳头缩得更紧,把摊子收得更小,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整合的做法,我认为符合湖南实际,是比较科学的发展思路。 有一次会上,储波讲了这么一件事,很不平静:在京西宾馆开会,在电梯里遇见沿海一个市的领导。他笑咪咪地问我,你们湖南粮食又丰收了吗?我听了肺都气炸了,这不是气人吗?计划经济时代,这些地方靠我们输送口粮。现在粮食多了,他们有钱了,可以买你的粮食,也可以不买你的粮食,你的粮食堆在仓库里干着急。说起湖南非农化的紧迫性,他还多次讲这么一个例子,给我的印象很深:怀化市搞了200多万亩山地开发,产值只有20个亿,不及湖南省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长期以来以“农”为纲,储波一反常论,不遗余力倡导非农化,也就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湖南去年研讨制定“十五”规划时,把经济发展的目标由“九五”时期的“农业强省”变为“经济强省”,这与储波的力主分不开。我曾与人合作在去年的《经济参考报》头版头条发过一篇报道《湖南省长储波提出:农业大省要打破“农本”观念》。他在各种场合大声疾呼,湖南农民增收的唯一出路在于“减少农民”;湖南不能陶醉在“湖广熟、天下足”的光环中,必须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村矛盾,走上强省之路。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套用这种话,是不是可以说提出一种新的观念和思路,比实现这种观念和思路更重要?储波所倡导的“金三角”战略、非农化战略,由于客观的原因,在他任上还是刚刚起步,远远没有实现,但对三湘四水的发展,必定会产生深远影响。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功,湘人是不会忘记的。 我觉得他是一个对人民群众有责任感、有感情的人。1999年环洞庭湖检查防汛,在临湘长江段防洪大堤上,他严厉批评工程进展缓慢,尤其是了解到国家拨下来的工程款有挪用现象时,更是对当地负责人火冒三丈,大发雷霆:“挪用工程款,等于挪用农民的救命钱,该杀!”要求立即追回款项,处理责任人。到华容县,经过三年前溃堤的团洲垸,沿途看到老百姓的房子非常简陋,有的水泥都没有使用,只是把砖头垒成房。他在会上很内疚地说,自己“心情很沉重”,叮嘱有关部门挤出资金尽可能解决老百姓困难。这次检查结束后,我用日记体写了一篇较长的报道《情系洞庭三千里--陪杨正午、储波防汛检查侧记》。 记者开会,不是要凑热闹,要掌握情况,写出报道。我碰到不少领导干部,他在台上侃侃而谈谈几个小时,我的脑袋里可能还是空空如洗,采访本上一片空白,只得悻悻而归。储波不一样,他做报告时经常脱稿讲话,谈湖南的发展,经常与外省、国外横比,旁征博引。信息量大,有不少的新见解,能给你不少启发。只要他讲话,我的精神就来了,竖起耳朵听。边听边记,在他的报告文本旁边空白的地方记满了东西,而且往往能写出精彩的报道。我认为,他之所以能做到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注重学习。 我发现,他在台上讲话,不时把报告放下,从旁边拿出一撂厚厚的资料,念上一两段。报告可能只有几页,但资料却有一撂。而且引征的数据详实,显然经过精心准备。他提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要多数农民不再是农民”。并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经常分析说,“工业社会的农村劳动力从业分布应当是‘118’,即农业占10%,林牧渔业占10%,农村工业消化和进入城市的占80%。目前,湖南省3000多万农村劳动力,有近2000万固守在种养业上。根据湖南农业资源状况和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从事种养业的劳动力大约有1000万就够了”。这样的分析让人一目了然,非常清楚。 去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在邵东县召开全省乡镇企业发展会议。有关部门准备的报告原稿谈到成绩时有许多“大”话,他全都改过来了,并在讲话时作了说明。如原稿说,全省农副产品加工业已经形成六“大”产业,他改成六“个”产业,因为“有的产业规模还没上来”。原稿写道,全省乡镇企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转变”,他在前面加了一个定语“开始”。我当即挥笔写了一篇报道《储波作报告 求真大话少》,发表后,一些基层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看了后很受触动,储波同志这种实事求是、不说大话的作风值得大力提倡、学习。 储波同志大多数时候不苟言笑,让人敬而远之,但实则不乏风趣,平易近人。1999年,省政府在浏阳开“务虚会”,白天非常紧张,晚上我就到活动室打打乒乓球。有一次储波同志也来了,他从我的对手中拿过球拍。发球后,我还想温文尔雅推挡几下,没想到他第一拍就狠劲扣了我一个球。他扣球的动作不标准,球技也不敢恭维,但上台就摆出斗牛士的架势,引得大家哄然大笑。 今年三月,我在北京碰到新华社安徽分社的资深记者陈先发。先发与储波同是安徽桐城一个镇的老乡。他告诉我,今年春节,储波同志只带了一个秘书,没有惊动当地领导,悄然回了趟家乡。“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这种几千年沉淀遗留下的陈腐观念,现在一些人头脑中还根深蒂固。只要当了点小萝卜头,哪怕是个科级甚至股级干部,就不会忘记开几台车、前呼后拥,回到老家摆一次阔,威一次风,一副光宗耀祖的样子。相比而言,我愈发觉得储波同志可敬。 储波同志在湖南工作时间比较长,我常驻湖南,却没有争取机会面对面直接采访他一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频道责编 金林鹏) [/color][/size]
[此帖子已被 向往桐城 在 2004-10-30 12:55:28 编辑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