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62|回复: 5

专家呼吁:做好“安徽地域文化”大文章

[复制链接]

194

主题

1716

回帖

1910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910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4-12-17 15: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家呼吁:做好“安徽地域文化”大文章

--------------------------------------------------------------------------------

2004-12-17 09:16   中安网  



  安徽日报12月17日讯 遍布祖国各地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就是对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先进因素和优秀成份不断荟萃吸纳、凝结升华的过程。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地域文化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就安徽地域文化问题召开了委员专题座谈会,省政协副主席方兆本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发言。

  省文化厅、省徽学会、安大徽学中心的负责人和有关学者应邀参加了座谈。

  与会者围绕地域文化的界定标准、安徽地域文化的科学划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淮河、皖江、徽州三大板块地域文化说

  与会同志首先讨论了地域文化的界定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提法:自成体系的地域,自具特色的文化;具有自己的风采和品性,并形成为整体的文化;有大量的文化现象和遗存,并具有独特本质特征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完整的有机体系的文化;有相对的地域区分、一定的历史传承、鲜明的自身特征的文化———这几种提法,虽表述不同,但共性是明显的,可大致概括为“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自具特色、自成体系的历史文化”。

  与会同志根据各自对地域文化界定标准的认识,分析了安徽历史文化发展变迁情况,以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安徽地区的文化重心由北向南逐步转移,进而大致形成了淮河、皖江、徽州三个文化板块。相比而言,徽州文化是最成熟的地域文化。学术界把徽州文化与敦煌文化、藏文化并称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国家、省、市都设有研究机构(如中国社科院徽学研究所,安大徽学中心,黄山徽学研究院),有一批研究徽学的学者,还有一些外国学者也在研究。淮河文化的研究正在我省兴起,近年来省社科联已召开两次有省内外学者参加的淮河文化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论文集。皖江文化的提法较迟,最初是欧远方同志的皖江文化圈说,张海鹏主编的《安徽文化史》则谓之皖中文化,省社科联将在本月中下旬举办首次皖江文化学术研讨会。多数与会同志基本认可安徽地域文化的三个板块说,同时也都认为需要在继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更准确地定位安徽的地域文化。

  也有人以为皖江文化的提法要慎重,因为江淮之间是古战场,这个地域的文化流动性较强,是北方文化逐步南移的过渡地区,区域文化的科学的界定,有待深入研究。也有的以为,从区域文化必备的条件来看,安徽能够称得上地域文化的,[color=red] 只有徽州文化和桐城文化。[/color] 当然也有的同志提出,皖江文化应改称江淮文化,否则就丢了皖中、皖东;还有的以为,淮河文化可称为涡淮文化,以包括涡河岸边的蒙城、涡阳、亳州。当然,也有认为可以考虑以地理地貌的变化,自北向南分为平原、丘陵、长江、山区四个文化板块,这有利于与周边省份相类似的文化板块相对接,也有利于四种文化之间形成比较。会上呈现了浓厚的争鸣气氛。

  努力促进我省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开发

  与会同志还就促进地域文化的研究开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努力为我省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经济建设服务,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地域文化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开发地域文化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安徽地域内,数千年来学者辈出,著述如林,或自成一家,或蔚然成派,多为中华文化之精华,有自己辉煌的历史。梁启超曾将安徽与江苏、浙江并列,慨叹“一代学术几为江、浙、皖三省所独占”。但与江、浙两省相比,我省的学术研究包括地域文化研究相当落后。

  有关领导部门和社科界的同仁都应当正视这一现实,在学术研究的体制改革、机构设置、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等各方面都要加大力度,做好我省地域文化这篇大文章。

  近年来,我省各地都很重视发掘地域文化资源,为本地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做了大量工作。但总的看来,不少地方还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亟亟于眼前利益,档次低劣,管理失序,造成了地域文化资源的浪费甚至毁坏。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充分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措施努力做到最有效地利用宝贵的地域文化资源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与会者认为,地域文化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应该精心保护。这种历史文化遗存,应该包括非物质形态(音乐、戏剧、传说、风俗等文化现象)和物质形态(建筑、典籍、文书、器具等文物实体)。缘此,我们要防止两种破坏,一种是软破坏,如把具有文化品牌效应的徽州这一历史域名丢弃;一种是硬破坏,如把具有珍贵文物价值的古建筑拆毁。政府应该充分重视各种文化遗存的发掘、收集和保护,要完善相关法律以禁止各种破坏文化遗存的行为,这也是保障地域文化研究的前提条件。

  与会者以为徽州文化是我省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地域文化,徽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性显学。江泽民同志在视察黄山时谆谆嘱咐:“如此灿烂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一定要世世代代传下去,让它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虽然我省的徽州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敦煌文化、藏文化研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研究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研究工具和手段的现代化水平还很低,大量的历史资料有待收集和整理,研究人员队伍有待壮大、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缺乏具有整合能力的权威研究机构,以致群龙无首,各自为政,研究力量无法集中科学使用,研究资料分散各地甚至相互封锁。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徽州文化研究工作的提高和发展。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关注并帮助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促使徽州文化研究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郑江淮)



[此帖子已被 hzjs 在 2004-12-17 15:02:41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

主题

94

回帖

17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75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4-12-17 16: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弓虽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3

主题

1134

回帖

1697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697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4-12-17 19: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否把徽州文化和桐城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促进安徽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呢?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2

主题

2867

回帖

313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13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4-12-17 21: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保留了很多古徽州的人文传统,而现在的徽州已不是曾经的徽州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0

主题

429

回帖

479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79

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4-12-18 12: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好象有意把“徽州文化”曲解为“徽文化”,把“徽州商人”曲解为“徽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3

主题

1134

回帖

1697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697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4-12-19 11: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文由 [B]金神墩[/B] 发表:
安徽好象有意把“徽州文化”曲解为“徽文化”,把“徽州商人”曲解为“徽商”。
[/quote]
有这点意思.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