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ze=2]小女孩被抛弃在路边老两口献爱心 两年后成难心
江淮晨报5月23日讯 一个身患癫痫的小女孩被人抛弃在桐城的路边,恰巧被一对老夫妇撞见,善良的老夫妇俩收留了这个小女孩,一边照顾她,一边为她寻找亲生父母……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小女孩的父母依旧杳无踪影,而老夫妇俩仍然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
路边徘徊的小女孩
说起来,杨春生、杨先英老夫妇俩在桐城市太平街道可是“名人”,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街坊们都知道这对老夫妇在两年前,把路边一个被人遗弃的小女孩带回家中,像亲孙女似的照顾了两年。
那是发生在2003年7月31日晚的事情。当晚11点多,杨先英想给在水塘边看鱼的老伴送些吃的去,正当走到附近的加油站边上时,她忽然看到一个小女孩在路边低声地啜泣着,女孩上身穿红色汗衫,下身穿一条蓝色短裤,在昏暗的灯光下孤独地走来走去,像是迷了路。她随即上前去询问,可问来问去,孩子只是说自己叫张亚平(音),是30日与母亲一起坐车来这里的,其他的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
看着时间太晚了,没考虑太多,杨先英就把小女孩带回了家。
漫长而艰苦的寻找
看到妻子领回的小孩,杨春生并没有责怪。第二天,他便去辖区的太平派出所报了案。在得知情况后,太平派出所所长毕玉龙很快便和桐城市以及周边怀宁、舒城、望江110及下属的各个派出所取得了联系,请求他们的帮助。
几天后,各方面的调查情况反馈回来了,结果让人失望,老杨决心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小亚平找到亲生父母。他先是找人写了一份“招领启事”,写明了孩子的特征,捡到孩子时的时间、地点等情况,并将启事复印了100份。从小亚平的口音判断她极有可能是怀宁人,老杨于是决定把查找的重点放在怀宁。
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后,杨春生便开始了自己的惊人之举:他带上自己的自行车,搭客车去160多里外的怀宁。到了怀宁的高河镇后,老人蹬着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开始往回骑。遇上一个集镇,他便下车四处打听,并将启事张贴在集镇最显眼的地方。在盛夏太阳毒辣无情的“关照”下,这个年过六旬的老人竟这样一路蹬回了桐城。“他晚上回来脸上黑了一圈,浑身上下如同散了架一般,连饭都没吃一口。”回忆起两年前的事情,老伴杨先英依然记得很清楚。
孩子突发“怪病”
100多张的启事和几十个派出所的查找都没有任何效果,但一件让老夫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捡到孩子的三个星期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小亚平突然在家口吐白沫,浑身抽搐。送到医院检查后,老夫妇俩这才知道孩子患有癫痫。
在小亚平没有发病前,听闻杨春生捡了一个小孩,曾有不少人跑到他们的家里,想要收养小亚平,可在得知她有癫痫病后,再也没有人愿意上门提收养的事情了。在这种情况下,老杨到市民政部门办理了正式的领养手续。
杨春生一直靠弹棉花为生,家境曾十分贫寒。他自己育有4个子女,凭借着自己的辛勤劳作,老人将子女一个个拉扯成人,如今两个儿子在北京,一个已经研究生毕业,另一个则在北京大学念博士后,而两个女儿也已在池州和本地安家。劳碌了大半辈子,儿女们又十分孝顺,按说现在是到了享受的时候了,可老杨平时总是闲不住,每日除了弹棉花,他还要到街上挑泔水回来,喂养家中的几头猪,此外,他还承包了村里的几亩水塘养起了鱼,而现在,他又给自己添了个大“累赘”。
“这么个病小孩,又是个女孩,你办了领养手续,不等于给自己的晚年背上个沉重的包袱吗?”对于老杨的举动,周围的邻居有的不解,有的劝说,但老杨没有改变主意,而老伴杨先英也愿意照料这个可怜的小女孩。
两年多的精心照料
由于小亚平患的是癫痫,虽然已经10岁多了,她依然没有自我料理的能力。每天,杨先英都得帮助她洗脸、刷牙、穿衣、洗澡。而最闹心的是,小亚平的大小便总是失禁,*尿时常拉在裤子里,这些仍然要老杨夫妇俩去料理。晚上,他们就和小亚平睡在一张床上。
受病情的影响,小亚平的智力发育要滞后于同龄的孩子,说话也有些结巴。但看着小亚平一天天的长大了,老杨想着该让她去课堂学些知识,便把她送到了附近的太平小学读书。谁知到了学校的第一天,小亚平就在班上发病,当场把*尿都拉在了裤子里,学校的老师见状便找来了老杨,说孩子不适合上学,要他把孩子领回家。老杨不忍心就这样让亚平辍学,便将她带到市里的医院,掏出积蓄给她买了药。看到药物渐渐起了效果,小亚平的病情被控制住了,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开始少了。老杨又跑到学校,央求老师重新收留小亚平。考虑到小亚平的身世和实际情况,学校答应了老人的要求。
现在老师们在学习生活上对小亚平也都十分关照,老人告诉记者,受智力影响小亚平的学习成绩一般,但她学的很努力。
老夫妇的两难选择
两年多的时光一晃而过,在老夫妇俩的精心照顾下,小亚平的身体恢复的很快。在杨先英老人手把手的指导下,如今小亚平已经可以自己刷牙、洗脸了,说话也不像以前那样结巴了。更让两位老人高兴的是,她开始学会自己上厕所了。在小亚平身上发生的可喜变化也让他们相信,这样下去的话,女孩的病能治好。
今年年初,正当小亚平病情逐渐好转之时,老人在北京大学念博士后的大儿子给家里打来了电话,大儿媳在医院即将生产,儿子希望母亲能到北京照看儿媳。“老头子平时事多,我这一走谁来照顾小亚平的生活起居呢”,想到这一点,杨先英就没去北京。上个月,大儿子又给家里打来了电话,让老人卖了家中的东西,尽快定居北京。原来大儿媳的工作单位要派她去美国工作一年,刚几个月大的宝宝在家没人照顾。两位老人这下犯愁了:不去吧,儿子平时科研任务重,孙子确实没人照看,去吧,小亚平可怎么办?
对于父母收养了小亚平的事情,大儿子也有所耳闻。知道父母不忍心丢下小亚平不管,儿子便提出由他出钱请人照看小亚平。对于这个安排,老杨还是有些不放心,小亚平已经习惯了和我们生活在一起,要是她不适应怎么办?要是请来的那个人对小亚平不好怎么办?
再三考虑之后,两位老人做出了一个决定:杨先英先去北京照看孙子,杨春生留下照看小亚平。杨春生老人告诉记者,老伴这两天就要出发去北京了,而他自己准备最近两个月再到周边的县市寻找小亚平的亲生父母。老人说,只有亲手将小亚平送到她父母的身边后,自己才会安心去儿子那儿。(杨华、黄建国、赵跃、马启兵) [/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