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ze=2]【关注未成年人成长】“空巢孩子”呼唤社区关怀
新安晚报4月10日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省“社区儿童保护与发展”论坛上获悉,“空巢孩子”问题已成为未成年人保护与发展的一个难点。
近年来,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越来越多的农村未成年人被交由父母的长辈或亲属抚养、照顾和管理,成为“空巢孩子”,而我省外出打工的人员目前已近千万。据省社会结构研究中心主任王开玉介绍,最近在我省安庆、宣城、桐城、宁国四市及怀宁、旌德、枞阳等县的调查显示,各县外出打工的人数均占到当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些外出打工的农民总收入都超出了各县财政收入,而另一方面,这也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只剩下孩子和老人,成为“空巢家庭”。这些家庭的儿童年龄在10~16岁,正处于就学阶段。调查还显示,“空巢家庭”的孩子上学不准时、放学迟归的现象比较严重,辍学、流浪、成为童工的儿童也有相当比例。而针对“空巢孩子”出现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还没有合适的应对方式,农村社区的儿童关爱也十分缺失。
王开玉认为,“空巢孩子”比一般未成年人更需要社会各界的保护与关爱。他们在心理成长和知识接受方面都需要有正确的指导。家庭教育和社区关怀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给予在外务工人员更多的市民待遇,包括社会保障,以减轻他们把子女带在身边的压力;规范民工子弟学校的行为,改善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环境;在“空巢村”通过政府和学校及各相关部门的努力建立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课外辅导网,并建立使孩子获得丰富校外生活的网络中心。有关人士还呼吁,政府要建立责任制加大投入,并建立社会基金,争取社会慈善机构在这方面的支持。(陈帆、胡霞利) [/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