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快雨堂

桐城传说

[复制链接]

116

主题

1246

回帖

137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1370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7-24 20: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文由 [B]野百合[/B] 发表:
HOHO~~~,

以前中学时有发过《可爱的桐城》和《锦绣安徽桐城篇》,

那上面好详细的说
[/quote]------------------------------------
我们读中学时还没有哦.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7-22 21: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为庐江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9

主题

4571

回帖

4954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4954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7-22 23: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HOHO~~~,

以前中学时有发过《可爱的桐城》和《锦绣安徽桐城篇》,

那上面好详细的说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6

主题

1246

回帖

137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1370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7-20 19: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是否桐城人,对桐城的民间传说如此感兴趣.如不是那更好了,说明桐城的传说走出了桐城.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5

主题

2031

回帖

3146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146

活动大师嘉宾会员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7-19 12: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包括神话和民间故事两种形式,传说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在个文化体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它土生土长,源于人民群众中进行着加工,使其凝炼与升华,从而脍炙人口。许多传说在各地家喻户晓,充满了人民群众质朴的智慧和鲜明的爱憎,同时也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恢谐和幽默。传说作为“正宗”文学的补充,它具有通俗性、可读性和欣赏性;由于流传深广,因而也具备一定的艺术性。许多传说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作了通俗的解释,它犹如历史教科书告诫人们勿忘过去,又似哲学大师对社会人生进行深刻的剖析,更似道德天平帮助人们识别真善美与假丑恶。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传说的社会价值,即传说的认识价值、审美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

一、传说的认识价值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文中这样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然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①。马克思认为神话是对自然和社会有关现象的幻想式解释,它是运用艺术加工的方式表现艺术加工的方式表现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属于传说的一种形式,因此,马克思对神话的解释也适用于传统,传说就是用艺术的形式表现自然和社会,通过传说我们可以重新认识产生传说的那个的自然和社会。  

首先2,通过传说可以认识过去,了解历史,传说是远古历史的产物,尽管时代久远,且是口头流传并经过了人民群众的加工改造,但其所反映的基本“史实”是未变的,我们可以透过它了解远古时代的历史变迁以及丰富的社会生活,请看下面传说:  

〖吕亭〗县城东边的吕亭,古称张家岗,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曾来此扎营建亭,故改名吕亭。吕蒙任东吴中郎将后,经常率军转战四方,一次他从舒州往安庆进发,过了北峡关,进入张家岗,驻马四望;北面青山逶迤,气势磅礴,南面原野广袤,一碧万顷,东接庐江、舒城,西通潜山、安庆,真乃屯兵养马、布阵作战的好地方。这一次他因军务在身,只是嗟叹一番,也就依依不舍地走了。赤壁之战,他撵走曹军以后,又一次来到张家岗,并就地安营扎寨,修建起一座路边长亭,在长亭下还凿起一方泉水池。这一亭一池,后来都成为过往行人歇息、解渴的最好场所。人们为了感谢吕大将军,就将长亭称作“吕亭”泉池称作 “吕泉”。100多年后,南北朝期间的宋武帝,也看重这个地方,在此设置了“吕亭左县”,围绕四周修起了一道城池。到了明朝,开国不久的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1383),又在这里设了驿站,称“吕亭驿”。这样,“吕亭”的名字,就载入地舆,世代相传了。  

这则传说,叙说的是“吕亭”的由来,这里涉及到真实的古建筑,以及有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其人其事是否绝对真实姑且不论,但它所反映的三国至明朝初年这一段吕亭的历史,到现在人们还把它当作事实,而“吕亭”的名字也延用至今,现在已成了桐城市的名镇“吕亭镇”。

[杀有凹和传说]桐城市卅铺镇与王集交界的上凹地,人称“杀人凹”相传几百年前,这里连年干旱,草根树皮都被吃光。由于这一带山凹既是交通要道又很偏僻,饥饿的人们夜晚都在这里堵截行人杀而食之。后来,社会不同了,“杀人凹”也建成阳光大道,它的名字成了历史的纪念。  这则传说虽无年代可考,但从实地考察来看,它曾经确实阴险可怕,说它是个杀人之地不能让人不信,而可断定,这一带过去曾是荒无人烟,社会动荡,人民生活于苦难的时代。杀人凹的名字及其传说是历史的见证,它时时提醒人们勿忘过去,记住历史,珍惜当今的美好生活。  

其次,通过传说可认识自然,了解人文景观。有许多传说是对大自然的形成所作的形象化的解释,它提示奇异自然的来龙去脉,用幻想的方式说明自然的形成原因,它常带有神话色彩,它是人们对自然的不理解未认识的产物,但直到现在还有许多 传说仍继续对自然作着解释。正是有了这些解释,加深了人们对自然景观作出正确的科学的理解。  

[大横山的传说]秦灭六国之后,发动几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观音大士纪民工服役之苦,便在他们的工具上系上一根“一缕千斤”的红丝线,民工顿觉千斤重担轻如鸿毛,监工发现这个秘密,报告了秦始皇。秦始皇一想,一根红线有那么的神力,若聚成丝鞭,定可移山。恰此时,有大臣报长江水猛涨,冲开枞阳口,涌入菜子湖,良田被淹,黎民遭殃。秦始皇于是下令收缴收缴红线,编成丝鞭,移山堵口,始皇一鞭在手,在龙眠山中寻出一座不高的小山,扬鞭一抽,天摇地动,山峰拔地而起,直朝枞阳口飞去,观音菩萨听到响声,到天庭朝下界一看,大惊失色,她知道此次虽然堵住江水倒灌,但后患无穷,日后若这一带山洪暴发,泄口被堵,原来的桐国将成汪洋大海,便赶紧长袖一拂,用假鞭换掉了真鞭,即刻轰的一声,山峰便横落在练潭的西北边。这就是如今的大横山。如今山脊上还有三道深沟,那就是秦始皇当今赶山留下的鞭痕。  

这则传说将神人合一,将大横山的自然景观与修筑万里长城这一起初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把大横山的形成原因说明得很神奇,使人们对此有了形象化的认识,让人读来倍感真实可信。  

[望儿尖的传说] “望儿尖”地处桐城、潜山和太湖三县交界处,它是这一带群山中的最高峰。相传很久以前,天下大乱,有位母亲带着在这一带逃荒。兵荒马乱中,母子被冲散。母亲思念儿子,最后她用尽全力爬上了最高峰,想看儿子。母亲在顶峰上只望到三方就再也不动了,至今仍立在那里盼望。从此,这主峰就叫“望儿尖”从母亲望过的三方看“望儿尖”从母亲望过的三方看“望儿尖”,形态各有不同。从桐城看像“笔尖”,因此桐城出文人;从潜山看像“篾刀”,从太湖看像“铁砧”,所以潜山出篾匠,太湖出铁匠。这是母亲盼望儿子能有出息,是母亲对儿子的期望。  

这则传说将自然界的景观与人文历史相结合,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三县人民群众的文化智慧与艺术创造相联系,解释虽然缺乏科学依据,却符合和附会一定的历史与现实的真实。  

再次,通过传说可以认识社会,了解民俗。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传说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它的内容同样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由于传说贴进生活,贴进社会。所以我们透过传说则能较深地认识社会,了解不同社会阶段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以及民俗习惯。  

端午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在长江流域,人们每年在这一天包棕子投入长江,并举行龙舟赛。这一民俗是由屈原投江的传说流传而来,相传两千多年前,屈原因爱国进谏而流放,心怀大志无处图报,又目睹国破民难,对前途绝望,于是在农历初五投江自杀,后尸体被神鱼驮回,乡人为感谢神鱼投喂粽子,思念屈原。端午节由此而来,它实际上是人们对屈原的纪念。为此表达人们对这位伟大的尊敬与怀念。 

  在桐城市,农历正月初二是个祭日。这天若上一年谁家死了人,其亲邻则去拜望,以致对死者的悼念及对其家属的问候。腊月二十四有过小年的习俗,这天晚上,一家人摆好祭品,上好香烛接回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家人来年平安。这两个习俗都与一定的传说相关,可见,在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而每一风俗的形成都有具体的原因。这些原因都只是由传说的形式来解释。故而,通过传说可了解的民俗。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5

主题

2031

回帖

3146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146

活动大师嘉宾会员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7-19 12: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传说的审美欣赏价值  

能流传至今且为广大人民所熟知的传说,都是经历了世代人民的加工锤炼、为人们乐于传扬的传说精品。在平些传说里面寄予了人民群众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对美好生活及未来的乞盼与追求,人民群众的爱憎情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扬惩皆溢于传说的字里行间。其情节简单,语言通俗且幽默诙谐,熔喜笑怒骂于一炉,集天地万物于一体,清新淡泊, 如数家珍,让人识后生疑,疑后生感,感后生情。反复揣摩,意味浅近而余韵悠长,无尽的深思凝聚于人们对传说的欣赏之中,在传说中,人们寄予了美的愿望与理想,注入了执着的追求美的情感。它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都恰似水墨丹青,能给人美的愉悦。无论是传说的内容,还是它的故事情节都能给我们提供美欣赏的价值。  

首先,传说作为“g正宗”文学补充,其总体价值虽不如所谓的“正宗”文学,但传说所表现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自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们或解释自然现象,或表现自然力之伟大,或歌颂人对自然力的征服,或揭示人生的真谛,或反映社会之面貌,这些传说,以其丰富的内容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民,让人们从中感悟人生,感悟社会,了解并认识自然,人们喜欢它,传颂它。正基于此,传说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审美欣赏的素材,让我们从传统中感受精神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得到心境和心灵的净化。 

 [婆媳塘传说]在桐城县城南七里处,有两口相联的水塘,称婆媳塘。婆塘居上终年浑浊,媳塘在下四季水清见底,相传很久以前,两塘并无区别,这附近有户人家,婆媳都是孀妇,媳妇勤劳善良作风正派;婆婆风骚懒惰。一天婆婆与一野汉偷情,被媳妇冲散,婆婆怀恨在心,偷来媳妇绣花手帕塞于野汉,并扬言媳妇偷汉子,媳妇找户宗评理,户宗不听媳妇诉说,反而给她加上了“不贞”、“不孝”两项罪名,媳妇哪能受得了平不白之冤。一天,她面对乡亲,指着身边的一口塘说:“奴家冤屈只有它最清楚,奴死后塘水由浊变清,以证明奴家清白之身。”说完纵身跳入塘中,乡亲欲救已迟,果然不到一柱香工夫,塘水清流见底,婆婆从此被乡邻骂得不敢出门。头不敢抬,那些野汉子也不敢再登她门,她觉得活着比死还要难受。于是来到另一塘边,祈祷上天保佑她死后塘水变清。可它沉入的那口塘反而变得更浊。  

这则传说涉及的是婆媳的关系问题,伦理道理问题。婆媳关系的处理一直是几千年来家庭关系和道德关系的难题中,传说尽管从迷信角度来表现主题,而真善美在与假恶丑的较量中取胜,永恒的主题,朴素的情境,让我们从中得到一些感悟,来重新审视自己的道德修养,从而涤洗灵魂。  

[仙姑井的传说]唐代,大同禅师来龙眠山修炼,深谷中跑来一只梅花母鹿,终日伴随禅师,如影随形,不知过了几多年月,母鹿忽然产下一肉球,里面钻出一幼女。仙僧收留身边抚养。幼女十二三岁时,不甘出门寂寞,来到民间与牧童玩耍,一次被大同禅师发现,立即逐她下山。她被迫离开山门后,县城(桐城)柴巷口一个姓何的人家收留了她。仙姑长到十七、八岁,漂亮无比。何家想把她嫁出去赚一笔厚礼,她死活不依。何家没法,打发她住进过道口的一间破房里,她凝视屋外,昔日的牧童,如今都成了饥困的柴夫,心想佛本济世为怀,眼前民生受难,却不能拯救,岂不有悖佛德?因而闭目诵经,就地涅 ,为民生祈祷。于是在她圆寂的那块地面,涌出清泉,泉水芬芳清洌,行人饮上一口,只觉肩上的担子轻了份量,脚力倍增。于是,他们捐钱圈井,旁边修了一座仙姑庙。古往今来,过往行人在仙姑井旁饮水解渴,心里总不忘仙姑救民济世的功德。 

 这则传说叙说的是仙姑井的来历,实际上这口井处于桐城市北面一小山坡中央,此处是桐城市的黄甲及舒城县的晓天两大山区进入桐城市的必由之路,当地百姓挑柴入城一般都在此处渴水休息,因此有了这样的传说。它表达了两地劳动人民渴望改造自然、减轻劳动强度的愿望。  

名人,尤其是关于有名的文人的传说是一种风雅之趣。同时也表达了人民对文人的尊敬。《桐城县志》中《戴名世出对》就传说了这样的故事:戴名世与乡邻在良弼桥上纳凉聊天,兴味正浓时,有一使者来报知县巡夜至此,要他们让路。这对联是“良弼桥上乘凉,凉到三更凉毕。”使者回报知县,知县对对下联,退而避之。又一次知县出巡至吕亭驿,正逢天降大雨,只好在此下榻。半夜忽想起戴名的上联,脱口而出:“吕亭驿中遇雨,雨至五鼓雨停。”随从一致恭维“对得工整!戴名世再也不敢为难老爷了。”

这则传说,我们反复欣赏,便不难看出桐城人民热爱文学是历史已久的,上自官吏下至百姓都热爱文学,尊重文人,尊重名人。它体现出桐城人民朴素的心灵之美。不仅传说的内容能为我们提供审美的素材,就是它那简单的情节,通俗不定型的语言也能让我们得到某些美的愉悦。无论翻看或听说什么样的传说,其情节简单明了,因果关系明晰自然,无人工雕琢之痕,它所体现的是一种质朴美。传说语言具有乡土气息,各地的方言、俚语,散见于传说之中,阅读欣赏它,使我们身临其境,与传说之人物熔为一体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5

主题

2031

回帖

3146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146

活动大师嘉宾会员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7-19 12: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传说的使用价值

  我们都知道,希腊神话具有不朽的魅力,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后世的影响,它的众多艺术提供素材,它是艺术的源。传说同样以它不朽的价值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诸多的艺术及社会生活中正大量地借鉴传说,从而创造出新的生活。  

首先,传说的文艺创作提供素材。正如希腊神话一样,后世的许多作家,艺术在自己的作品里,直接间接地借鉴了传说的艺术成就,《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而《红楼梦》则是从这则传说只是个引发而来,其原名《石头记》即是佐证。《红楼梦》利用这则传说只是个引子,若没有女娲补天的传说只剩下的一块石头,就不会有贾宝玉,没有贾宝玉那么就不会有《红楼梦》。《搜神记》是这样一段关于董永的传说:“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每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心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这段传说就是后来《天仙配》的原本。如果说《红楼梦》只是利用传说的话,那么《天仙配》则直接将传说作为创作的素材,对它进行想象,加工而进行了新创造,从而体现了文学史上新的形象。就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而言,它又构成了新的传说,人们通过想象将他们与宇宙进行联系,又产生了关于“天河”的传说,是新的创造,具有新内涵,新的意义,为我们提供了更新的审美欣赏的内容。由织女聪慧平一点引发许多民俗,“七月七”成了中国人民各地共同的节日,这一天姑娘乞盼聪慧,小伙子乞求好运。不仅在文学上传说之提供素材,在其他艺术领域,诸如建筑、绘画、雕塑、诗歌等,传说同样为它们提供艺术的素养。 

 其次,传说能艺术地反映自然,创造更新的审美境界。传说中有相当一部分瑟自然力有关,由于伟大的自然力,造就了许许多多让人们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在古人眼里,这些自然变化是那么神妙莫测:自然界的奇景观,日月运行,气候变化。这些,他们无法理解,只能运用想象加以推测,从而出现了许多美妙的神话传说。如前文所叙的大横山。望儿尖的传说。自然界的奇景异观往往都与一段美妙的传说相联系,因此,后人又根据这些传说,创造更美更新的自然。桐城的岱鳌山有一段关于三凹口(大凹口、小凹口和扬门山口)形成原因的传说,当今桐城人民对它进行开发,对传说的三个山口进行开发,对传说中的三个山口进行艺术加工,并与当代名人 朱光潜祖居相联系,从而形成了岱鳌山旅游景点,既为人们创造了审美情境,又通过旅游取得经济上的效益。  

还有一部分传说与社会人文有关,对它们进行再创造则更有教育价值。桐城的“六尺巷”传说家喻户晓。相传,清代大学士(宰相)张贡的府第与吴宅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让地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1956年,中苏关系恶化,毛泽东主席接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吟此诗(《桐城县志》第603页)。这则传说寓意深刻,张英的回诗让人读来意味深长。张宰相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借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人亡城存这一历史事实,告诫家人借鉴历史,和睦地处理好邻里关系。现存的“六尺巷”遗址位于桐城市荣军院内;经过修建和加工,成了重点保护文物。全国各地不少人去欣赏这一遗迹,缅怀先人的博大胸怀。“六尺巷”也成了人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历史教科书。因此,对“六尺巷”的再创造,其社会教育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再次,运用传说可以提高文艺作品的艺术魅力,升华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具有历史继承性,相互渗透性和彼此利用性。传说作为文学的源,既为后世文学提供创作素材,又为一切艺术所利用,尤其在文学作品中运用传说可产生较高的艺术效果。在我们现当代的作家作品中运用了“美女峰”的传说,他这样写到:“看到万仞高峰之巅,有一细石耸立,如一人对江而望,那就是充满神奇色彩的传说的美女峰了。据说一个渔人在江中打鱼,突遇狂风暴雨,船覆灭顶,他的妻子抱着小孩从峰顶眺望,盼他回来,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他终未回来,而她却依然不顾晨昏,不顾风雨,站在那等候着他------至今还在那儿等着他呢。”这一传说将现实历史作比较,表现的是新中国人民改造自然的喜悦,同样《天景山景物记》中的“ 少女湖 ”传说,都表现了新社会新制度下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在秦牧的《土地》中,运用了“重耳逃亡”的故事,并结合评论,这宝贵的土地,不事稼穑的剥削阶级只知道想方设法地掠夺它,把它作为榨取劳动者血汗的工具;亲自在上面播种五谷的劳动者,才真正对它怀着强烈的感情,把它当作命根子,把它比喻哺育自己的母亲,“它告诉人们珍惜土地,捍卫每一寸国土”,从而揭示出全文的主旨。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剪伯赞在《内蒙访古》中运用了”昭君墓”的传说,并结合了自己的理解,“ 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据内蒙的同志说,除青冢之外,在大青山南麓还有十几个昭君墓。”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因为在内蒙人民的心目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一个简单的传说,几句简短的评论,升华了“歌颂爱国精神,珍惜民族团结的感情”。的主题。此外,我们在中学教材中还会发现,《香山红叶》、《难老泉》、《雨中登泰山》等多篇文章运用了传说以升化作品主题,揭示文章主旨。  

传说以其浩瀚的作品,神奇莫测的内容影响着一代一代人。自古以来,人们传播它,阅读它,欣赏它,研究它。在传说的研究领域,前人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对于“ 正宗 ”文学而言,对传说的研究还是不够的,概括起来不外乎局限在传说的搜集、整理归类以及不同传说的比较方面,各地基本上有传说结集,这些方面取得的成就比较大,研究人员也比较多,而传说的价值却很少有人去涉及它,恰在这一点山,我以为研究的价值更大。就传说的价值而言,它是多方面的,其内容是宽泛的。对它的社会价值的研究,我们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辩证地历史地去析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那些迷信说法只不是当时人们的一种精神依托。出发点是好的,但不是科学的,是无根据的。因此,我们研究传说的社会价值,就要去认识产生传说的那个时代,把握它的内容,理解它的涵义,从而达到借鉴传说同,使用传说,创造传说的新的价值。

注释: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12-114页。

②《桐城文化志》第19-20页

③⑤⑦《中学语文教学》1990年第9期④《桐城县志》第601-602页⑥《桐城文化》第18-19页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5

主题

2031

回帖

3146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146

活动大师嘉宾会员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7-19 12: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投子寺与仙姑井


2004年07月11日17:58深圳晚报


投子寺在桐城老城城北的投子山上。传为三国鲁肃与张辽大战,战败投子该寺庙而得名。唐代时香火鼎盛,有寺僧500余人,著名的大同禅师即住于此。大同禅师一脉东传日本,成为日本佛教重要的一支。现日本佛教界人士还常有来寻根问祖的。

桐城县志记有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初,大同禅师每溲溺,有鹿来饮。鹿产肉球,裂开有女婴,师收而育之。18岁,乃命下山,嘱曰‘见柴辄止,遇何而栖’。至柴巷口何道人家,乃栖止。”

后来的故事是,何道人无嗣,只老两口,该女以院中井水造酒,为过路山民聊解饥渴,也为赡养老人。后得道成仙,即八仙中的何仙姑。那口井叫仙姑井,在今柴巷口出城进山大道一侧的一处山梁上,地势很高。井水深不盈尺,却是旋汲旋满。即使苦旱之年,河、湖、池塘、周围地势低洼处的水井都干涸了,惟仙姑井依然“深不盈尺,旋汲旋满”。

仙姑井井水甘洌,微有酒味。井旁常有一系有绳索的小木桶,供往来行人汲水解渴之用,不知何人所置。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5

主题

2031

回帖

3146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146

活动大师嘉宾会员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7-19 12: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棋盘石”的传说

  从前,黄甲山区望曹尖一带无田可耕,无地可种。山民们只得以挑柴卖炭为生,度日艰难。

  一天,两个年轻后生在山腰砍柴,无意间,看见山顶有一块彩色云朵,心下好奇,便想上去看个究竟。两人遂你牵我拉,依藤攀岩,爬到山顶,只见山顶那块巨石上面对面坐着两位老汉,脸色一红一白,正聚精会神地下棋。两人没有惊动老者,便悄悄下山。回到村庄,两人将这奇遇说给人听,一长者认为:那两位老汉不是凡人,红脸是南斗星,白脸是白斗星。并要年轻人明天再去,跪求仙翁治一治这里穷乡僻壤。其中一年轻人满口应承。第二天天一亮他就动身爬山,又是一路艰辛地到达山顶,两位仙人仍在全神对奕。年轻人牢记长辈嘱咐不敢惊动两位,便悄悄跪在棋盘下方,用两只手在石头上撑着。两仙棋逢对手,一时胜负难分。年轻人早已又饥又渴,遂捡起两仙吃剩的桃核放进口中,顿觉香气扑鼻,神清气爽。过了一会,他回头一看,大吃一惊,不知什么时候,高山矮了半截,丘岗变得山青水秀,地熟田沃。

后来,望曹尖上的那块巨石,人们称之为棋盘石,至今石上仍留有两仙下棋时的坐印和年轻人的跪迹。

( 来源:中国桐城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5

主题

2031

回帖

3146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146

活动大师嘉宾会员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7-19 12: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箱石山”的传说

  箱石山,位于桐城孔城镇,西沿孔城河,北接桐梓山。山顶有一块方形巨石,远远望去,像一只很大的箱子,故名。

相传很早以前,当地有一个名叫周满仓的大地主,收重租,放高利贷,残酷地剥削贫苦百姓,将所得的不义之财窖藏地下,以备自己与子孙后代享用。为掩人耳目,他还偷偷地挖了一条地下坑道与地窖相通,以便搜刮更多的民膏民脂,窖藏其中。一日天色忽变,大雨倾盆。瞬间,周家住宅及窖藏处地形突变,流沙走石,积土成山。周满仓及全部窖藏被深深地埋入地下,从远处飞来箱形巨石,镇压其上。

传说虽不足信,但却寄寓了人们对地主豪绅的憎恨之情和惩治邪恶的美好愿望。

( 来源:中国桐城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