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78|回复: 8

“圈子”里的中国人

[复制链接]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7-21 08: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2]“圈子”里的中国人


  陈桐:成功意识支配圈子

  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说,“圈子”就是“社群”、“部落”、“团体”;从个人经验来说,“圈子”就是由志向、趣味、年龄甚至居住地点都比较相近的人自动形成的团体,这些团体常常会以饭局的形式展现在别人面前。圈子是在成功意识的支配下形成的,只要个体不在圈子里使坏,圈子就不会把个体排斥在外。但是,并非所有的圈子都能走向成功,因此,“选择圈子”比“进入圈子”更重要。圈子不能太大,太大了发言的机会就少。还有,一个圈子当中不能没有掌握话语权力的人物,但这样的人物也不能太多,否则一个圈子就会分化为多个圈子,导致个体在决定投奔哪个圈子时左右为难。

  “圈子”的社会形象不如用几何学里的“圆”来表示更为恰当:有大圆小圆、相交的圆、重叠的圆以及互不相干的圆等。以我自己为例,假如我是与社会圈子等大的圆,我将会与两个主要的“圆”发生联系:“文学圈”和“艺术圈”。我的现状是与它们部分相交,而不是完全重叠(如我既不是作协会员,又不是美协会员)(图1),这表明我并不完全需要“现实的”文学与艺术这两大圈子;同样,它们也不完全需要我;我是在我需要它们的那部分与它们需要我的那部分重叠了,而剩下的那个像斧头一样的形就是“自我”了。假如我接触的“圈子”增多,那么“自我”的份额就减少(图2);假如“我”膨胀到越过左右上下4个圆的圆心,那么自我所占的比例就更小了,尽管“我”一直没有挪动位置(图3)。

  所以,为了保留更多的自我,最好不要去碰与“我”相邻的那些圆的圆心(比如不要成为作协和美协办公室的常客)。此外,以上的图示有一个基本特点,即“自我”总是居中。对啦,这就是所谓“以自我为中心”了。(陈桐,图书策划人、《视觉21》杂志副总编、博尔赫斯书店老板)

  周晓虹:圈子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圈子自古就有,只不过在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中国社会处在一个特殊的封闭期,政治化状态取代一切,所以圈子就给淹没了。圈子在80年代后活跃起来,反映了非正式组织群体的多样化。任何一种特征,比如职业、品味、特长、个性、收入甚至年龄、性别,都可以组成为不同的圈子,以保持自身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不断地组成圈子,也不断地选择着圈子,营造适合自己的圈子,在圈子里寻找寄托。

  圈子的增多与细化,跟社会本身的开放度和容忍度有关。现在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各种吧,就是为各种圈子的生存需要提供一个公共的领域,这使得圈子与圈子之间至少在空间上避免了冲突。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几个圈子之中,圈子的多寡,反映出一个人人格面向的多寡。一般说来,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越强,所涉足的圈子就越多。圈子也是一种社会资源,人们通常会通过自己的圈子里够得上的资源,再去寻找够不上的资源。然而,这并不就是说一个人所涉足的圈子就是越多越好,因为圈子的维持也需要你的付出,包括信息、金钱、时间、精力等。过多的圈子就像一张无形的网。为圈子而圈子,就好像一个头绪太多的网结,身心都处在一种五马分尸的状态。(周晓虹,社会心理学家)

  魏明伦:圈子极易成帮派

  我觉得,要说社会上的圈子,建国前四川的袍哥、码头就是圈子。建国后,当局三令五申“不要拉小圈子”。当时“圈子”是贬义词,是拉帮结派的代称。现在的“圈子”是中性词,是港台文化渗入的时髦话。文化界叫文化圈,演艺界叫演艺圈。旧社会的圈子有行规帮规,现在的圈子也有约定俗成,游戏规则。圈子之内、圈子之间,因人际关系而结合,是社交利益的好渠道。有人精于此道,乐于此圈。

  战国百家争鸣,魏晋建安七子,盛唐饮中八仙,清初扬州八怪,还有散文体裁的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都是流派文化,但习惯上不称“圈子”。五四以后的创造社、文学研究会、语丝派、新月派、太阳社、沉钟社……有的“为人生而艺术”,有的“为艺术而艺术”,有的走上十字街头,有的钻入象牙之塔。尽管各行其道,但也称为“圈子”。80年代思想解放,有文艺复兴之兆。改革派与守旧派有阵线之分,但也不像现在的“圈子”。世纪之交中国文艺的圈子现象是个怪胎,是一场混战。除个别例子,大多数是无谓纠纷,小是小非,胡搅蛮缠。改革开放初期文坛论争是黄钟大吕,现在文坛吵架是瓦釜雷鸣。庸才骂人是时尚,不遭人骂是庸才。所谓“圈子文化”,弄得好是流派,弄得不好是宗派,极而言之成帮派。

  至于我,缺乏拉圈子的天才,也没有入圈子的兴趣。国家安排的专业协会挂名职务,我尚且极少去点缀参与,何况其它民办的圈子。十几年前,四川就组成了一个叫作“峨眉戏剧创作联谊会”的圈子,年年聚会,岁岁游山。省外的同行从巴蜀戏剧创作的行业归口角度看,都以为我理所当然是这个“峨眉派”的“掌门人”,其实我是门外汉,不得其门而入,也不想去沾圈子的光。我是独行客,也就是孤独者,不属于什么圈子,也不参加什么圈子。(魏明伦,戏剧理论家)

  郝建:圈子就是维持

  “圈子”是交朋友的一种范围和形式。有一本儿书上说人的时间、精力都有限,一辈子能维持的朋友不超过几十个,我觉得是那么回事儿,圈子就是维持。我熟悉的圈子是电影学院出去的那拨人儿。这么跟你说吧,马路边儿正拍片儿的就没有我不认识的!不过,我对那个圈子的事儿并不热衷。

  我经常活动的圈子应该算是影视文化评论圈和编剧圈,圈儿里大伙就爱一起撮饭。前一个圈儿一般就我们哥儿几个,我算召集人,大伙轮流做东,上我们电影学院后面儿去吃,稿费是个来源。饭桌上,人人都在激发态,特有感觉,好多挺好的想法就是那时候侃出来的。我老说,我得拿个小录音机都录下来。编剧圈儿里也吃,不过,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但有人出钱就非得侃出东西来,一般我们是先侃,然后拿出故事大纲,最后再出剧本。我们这俩儿圈子里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大伙儿算得上是互惠互利。(郝建,《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编辑)

  江小鱼:必须逃离圈子

  “圈”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一伙人为了混口饭吃而蜷缩在一起。以下提到的圈都应该念“juan”。

  自有人群就有圈子,赵传有歌叫“找个帮来混”,江湖是人,人就是江湖,脆弱的人们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而形成一个个的圈子。

  如今分得细而又细的文化圈、娱记圈等等,从功能上看起来其实就是一个圈——娱乐圈。有着相似的生存状态的人群聚成一个圈自娱且娱人,每个圈中人都成为既得利益者,他们合起来成为一种狭隘的社会群体。

  这个群体有着自己的话语系统,即所谓黑语,也有一些不成立的行规。他们的存在对圈外人就是一种排斥。要想入圈,则必须“洗心革面”,所以大凡进入圈子的人都开始说谎。理想作为生活目标是一种很完美的形式,而一旦成为了生活方式,就会很糟糕。因为追求理想而入圈,并靠这种理想为生,就无异于进入了一种体制。

  真正从事创作工作的人,应该努力维护个人的自由。而我对自由的理解就是快乐、简单,一旦入了圈,就没有了开放的空间,说话也变得口不对心,不由自主地会为着利益而改变很多,这便开始了不自由的生活。所以我总让自己处于边缘状态,游离于圈内圈外之间。而我坚持不被“吸”入圈子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不经常跟人群在一起,不属于任何地方,任何人,就是我自己。这样我就可以在和圈中人谈话时就事论事,不受任何利益干扰。(江小鱼,记者、诗人、策划人、专栏作家、影视从业者)

  欧宁:没有圈子的人是孤独的

  在我看来,“圈子”是个人寻找安全感的地方。和同一个圈子的人在一起我会很自在、很放松,不然的话,我会紧张,不想说话。

  诗歌圈、广告圈、设计圈、音乐圈、电影圈、出版圈……这些都是我曾经呆过或者正在呆的圈子。上大学时属于诗歌圈,工作以后随着经历的改变,我所在的圈子也不断地变。但总的来说,还是在文化艺术这个大圈子里面。

  这个大圈子所唯一崇拜的就是艺术,这是从价值观认同即精神的层面来形成圈子,也有人是从个人爱好的层面来结成圈子,像麻将友;还有一些圈子是因为行业、职业的划分而形成的。圈子的作用是,当个人与社会发生关系时,它可以帮助个人实现心理上的调节。但圈子不是一个很稳固的社会群落或者单位,它是很脆弱的,因为它的组成分子之间的联系是很松散的。

  从我个人而言,我是需要圈子的,我需要圈子的氛围,否则我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很孤独,没有认同感,难以在社会中面对自己很陌生的价值观。圈子对个人的心理调节作用是健康、必要的,不需要圈子的人,除非他感觉自己很强大,不需要群体心理上的互相支持和安慰。

  不过,我不会固定在一个圈子里面。在文化艺术这个大圈子里的各个小圈子间有不同程度的重叠和融合之处,把不同圈子里的人放在一起,在创作上会起到奇妙的化学作用。我做《北京新声》就是这么去尝试的,把不同圈子的精英分子集中在一起,效果很好。我随后就要做的一个“都市项目”也是要打破专业的限制,请不同行业的人如画家、小说家、摄影师、设计师等传达他们各自对一个城市的理解,从而产生新的东西。这样做,实际上就是打破各种圈子,是“反圈子”的。

  从这个意义上出发,也可以说我是不属于任何小圈子的,但又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在或者不在圈子里是一种很个人的行为,不值得炫耀。我很反感这样的话:“跟这个圈子很熟。”(欧宁,从事设计、音乐、出版、电影等项目的创作)

  王干:计划经济组织惯性造成圈子

  早在解放前就有行业性的非组织机构被称为圈子,这种圈子里大都是艺人。80年代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单位”的意识渐渐淡化,一批脱离了“单位”、“集体”的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组织了一个个松散的行业性的组织机构。这种机构起先是在娱乐界,慢慢的一些自由作家、撰稿人等也渐次形成了类似的圈子。

  这些圈子有它约定俗成的行规,有一两个资历、才干过人的灵魂人物,但圈子内部很不规范,像一个小社会,只不过不具备一个社会应有的秩序。

  个人终归是渺小的、自卑的,需要从整体中获取支持和帮助以求强大。人们不断组成一个又一个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细化的圈子。仅就文学圈里就可以从写作风格、写作方式、写作取向上分出几个大圈子;作家圈也会因为年龄、经历、性别而站出许多不同的队伍。

  如今市场与圈子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圈子因为市场的需要而存在、发展;市场也会以圈中所提供的“权威”信息为标准找寻自身的需求。

  圈子的地位也挺尴尬。民间的圈子因为兴趣、感情的因素自然形成,圈中人互相影响、刺激,共同提高,这样的圈子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积极的作用。而受权力、利益驱使而形成的圈子,承载着很浓的码头意识、官办风气,使圈子的整个发展受到限制。

  文学圈中举行的评奖活动,因为某些利益的干预,在用稿取向上就排斥了一批不属于他们圈中的人,这不但造成了他们圈中的自我封闭,也导致了一些真正优秀但非圈内作家对评奖的排斥。(王干,文学评论家、作家,《东方文化周刊》执行主编)

  张贤亮:活得好就要跨圈

  圈子,用主流语言说就是“界”,比如文学界、新闻界、政界。只不过,这些界是有组织地形成的,而圈子则是自发形成的。

  一个人如果自觉地把自己归于某一圈子,实际上就等于自我禁锢。而一个人要想活得更加充实、涉猎范围更加广泛,就必须打破圈子,实现跨界别行动。

  人们总觉得圈子有多么神秘,跨界别行动有多么困难。其实,除了政治这个圈比较行规森严一点,往往是出来容易进去难,但是其他圈子,主要是看个人能动性。你想发展自己,你有这个能力,那就行动吧。除了你自己,别的没什么障碍。

  人不一定非要在圈子里获得资源。比如我现在远在大西北,可以说远离了文学圈、影视圈,包括商业圈,这也没有什么,自己想做的事情一样能做成。(张贤亮,作家、华夏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

  栗宪庭:圈子是生活先锋群体

  相比西方一些国家,中国的圈子还比较狭窄,它处于边缘地位、主流文化之外。而西方国家的“圈子”有些已成为主流文化,有的也与主流文化有着“大众媒体”这一可沟通的工具。中国的媒体基本上是官方“喉舌”,它不会过多地关注圈子的发展生息。尽管如此,圈子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发展。因为现代社会的圈子概括起来就是当代文化圈,它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必需。

  圈子之间也会发生一定的联系,像音乐圈与舞蹈圈、美术圈与摇滚圈。圈中人都有着共同艺术实验的目标,一旦进入圈中,进入了一种彼此文化氛围中,一种共同的语境里,大家的交流和表达就会很直接、很真实、很纯粹。

  当代艺术这个圈边缘性相对更强,因为强调的是完全个体化的劳动,圈中人在创作时很少或一般不会考虑经济等不相干因素的影响(效果),他们更关注创作时的自由的状态和独特的感受。

  圈子是走在时代前沿的生活先锋,不管什么社会,哪个时代,要想发展,都需要也必须有一批这样的艺术实验者。或许他们永远不能进入主流文化,但他们的存在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正面的积极的意义。(栗宪庭,先锋艺术家)

  何龙:圈子是社会单元化的补充

  现代社会机构越来越单元化。上班时与人交际是公事公办,下了班一回到家,大门一关,住了几年的邻居都几乎没打过什么照面。人们一方面希望隐私更加隐秘,一方面又渴望更广泛、更深刻的感情联系。圈子的出现恰好是一种补充。

  大的圈子如广告圈、娱乐圈都是因为名誉组合成的,结构比较松散。小的圈子因为兴趣、利益等因素围成一团,这个圈子里有一个核心、纽带人物,这个人必定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可以说圈子大多都因为他,他的人格魅力不可小视。

  中国人不比外国人,讲得更多的是感情,大家有一种很根本的抱团意识。“关系就是生产力”,有了熟人、好友、亲朋的关系,很多原本挠头甚至是不可能的事都会在处理的过程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早先一个人表示对另一个人最高度的信任和比较深厚的感情时,就是把这个人领到家中,吃一顿饭。如今家对一个人是最大的隐私所在,家是公开聚会越来越回避的地方。小圈子的活动几乎都会选在茶楼、饭馆、酒吧等地方。十几、几十人围坐在一起,饮饮茶、喝喝酒、聊聊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交流彼此获取的不同信息,既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种收益。小圈子是私人感情另一个发源滋生地。

  说到大的圈子,娱乐圈算是最好的一个圈子。娱乐圈曝光最多,丑闻也多,所以透明度也最高,可以受到最大范围的监督。(何龙,《羊城晚报》主任记者)(整理:裴谕新、黄晶晶、谭山山、未来、吴燕子)

  来源:新周刊

[/size]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6

主题

1246

回帖

137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1370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7-28 20: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包括访客年纪比我大多了,我相信可能会有&#59;但绝对不多,我更相信.(可能也就一二个),哈哈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6

主题

1246

回帖

137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1370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7-26 20: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考,他们笑吾老而无当,还象小朋友一样上网混.哎,只有苦笑三声,哈哈哈.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7-27 12: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年纪在桐网绝对不算大,据我所知就有一些老同志上桐网,他们比你年纪大多了!当然这里还不包括访客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4: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桐网也然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41

回帖

42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4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7-24 14: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桐网里有两个圈子 《桐城在线》 《闲聊灌水》
其他园地没有特色。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4: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线潜水多,闲聊灌水多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6

主题

1246

回帖

137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1370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7-24 19: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吾有几位朋友,推荐他们来桐网.一日见到问起,答日经常上的,问其网名,日"访客是也".桐网访客很多,特别是桐城在线.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7-25 09: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趣,哈哈

鼓励他们注册呀,童中的朋友一定是高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