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369
- 积分
- 76
- 威望
- 467
- 桐币
- 18
- 激情
- 0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9-4
文都童生
- 积分
- 76
鲜花( 0) 鸡蛋( 0)
|
发表于 2005-10-21 16: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面对比分析繁昌与宁国
宁国市综合经济实力连续5年位居安徽县(市)之首,是现阶段省内经济实力第一强县(市)。随着“长三角”经济圈的形成,宁国加快了“融入苏浙沪、参与长三角”的步伐,正以加速建设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市为目标,充分利用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厚实的工业基础,积极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和制造业零部件加工配套基地,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精心构筑长三角大都市的后花园。宁国市2004年确定的发展目标是:“通过五年时间,力争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努力使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再次进入全国100个最发达县(市)行列,达到沿海发达地区县(市)中等水平”。
为了全面了解宁国市经济发展状况,找出繁昌与宁国的经济发展的差距,县统计局考察调研组赴宁国进行为期二天的考察调研。本文将从的自然条件、经济实力、工业现状、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金融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潜力等方面将繁昌与宁国进行全面对比分析,以便领导全面掌握繁昌和宁国的经济发展现状、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繁昌与宁国的自然条件比较
宁国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天目山北麓,东临苏杭,西*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县市,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冲,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辖10镇6乡和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8万。宁国是个山区市,资源十分丰富,农特名产荟萃,是驰名神州的“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目前已发展山核桃、毛竹、元竹、笋用竹等经济林100多万亩。较强的工业基础使宁国成为皖南最具影响的工业城市。尤其是大自然赋予宁国的山清水秀、清新空气和宜人气候,造就了极佳的生态环境,成为宁国最重要的特色。 便利的交通,日臻完善的生产、生活设施,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繁昌县位于皖南北部、长江南岸,与芜湖、铜陵两市紧邻,是芜湖市辖县,属上海经济协作区。现辖6镇1乡1个办事处。总面积880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繁昌县水陆交通便捷,沪铜铁路、芜铜公路、42公里黄金水道越境而过,通往各乡镇、村水陆运输网络纵横交错。繁昌县矿产资源丰富,境内蕴藏着煤矿、铁矿、有色金属矿和化工工业矿以及冶金辅助材料等7大类30多种矿产,尤以石灰石品位高,贮量大,达20亿吨,是发展建材工业的天然场所。
繁昌与宁国相比,区域面积只有宁国的35%,人口是宁国的1.2倍,区位优势各有长短,但是繁昌的资源较宁国丰富,交通尤其是长江水运为繁昌的建材工业发展提供了独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繁昌与宁国的经济实力比较
与省内经济第一强宁国相比,目前繁昌的总体经济实力弱于宁国,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总值只有宁国的68%,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宁国的55.68%,财政收入只有宁国81.97%,人均财政收入更低只有宁国的67.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有宁国的67.72%。
但是,近年来,繁昌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新形势,锐意改革,乘势而上,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区域协调、分类指导,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积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全县国民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004年多项经济指标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主要经济指标与宁国市的差距逐步缩小。主要表现在:2001年繁昌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宁国的63.3%,2004年上升到68.04%,上升近5个百分点;2001年繁昌的财政收入占宁国的74.64%,2004年上升到81.97%,上升7个多百分点;2004年繁昌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宁国,是宁国1.05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宁国的96.11%)和实际利用省外资金(为宁国的90.20%)水平与宁国相差不大(详见下表)。
繁昌县与宁国市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 单位 2001年 2002年 宁国市 繁昌县 繁昌占宁国 宁国市 繁昌县 繁昌占宁国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5.59 22.53 63.30 39.4 24.7 62.69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 9357 4903 52.40 10376 5360 51.658 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 80.8 75.2 93.07 82.2 76.2 92.701 财政收入 亿元 2.8 2.09 74.64 3.23 2.61 80.805 人均财政收入 元 612 432 70.59 851 566 66.510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9.03 11.11 123.03 9.57 11.31 118.18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6.01 9.23 153.58 9.63 10.12 105.088 实际利用省外资 亿元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元 9311 8066 86.63 10310 8873 86.062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2506 2609 104.11 2648 2676 101.057 单位 2003年 2004年 宁国市 繁昌县 繁昌占宁国 宁国市 繁昌县 繁昌占宁国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6.54 29.03 62.38 56 38.1 68.0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 12247 6280 51.28 14809 8246 55.68 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 84.3 78.9 93.59 84.8 80.5 94.93 财政收入 亿元 3.74 3.18 85.03 6.1 5 81.97 人均财政收入 元 983 687 69.89 1607 1082 67.33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10.19 11.9 116.78 11.2 12.9 115.1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4 11.99 85.64 21.62 14.64 67.72 实际利用省外资 亿元 10.2 9.2 90.20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元 11132 9435 84.76 13532 13005 96.11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2823 2820 99.89 3348 3523 105.23
繁昌与宁国工业现状比较
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宁国市委、市政府以开放的胆识,提出“工业强市”的发展思路,从培育市场主体抓起,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对国有、集体企业进行全面改革。改革重组的成功,大大激发了企业的活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
目前,宁国市逐步形成汽车橡胶零部件、耐磨材料、水泥、化肥、电子和塑料包装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全市以凤形公司为龙头的耐磨材料生产基地拥有企业40多家,年产量达100多万吨,占据全国10%的份额;以司尔特为龙头的化肥生产基地年产优质复合肥32万吨,跻身全国4强;以天成、飞达、源光等为骨干的电容器基地占据全国20%的份额;宁国水泥厂单个企业产销跃居全国前列;以中鼎、亚新科为龙头的橡胶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年产值6亿元。全市工业块状经济凸现,竞争力日渐增强,并涌现出“鼎湖”牌密封圈、“海螺”牌水泥、“凤形”牌耐磨球、“司尔特”牌复合肥等名牌产品。
到2004年底,宁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 91家,亿元以上企业10家。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1.63亿元,工业增加值 17.71 亿元,。2004年宁国市规模工业增速达33.6%,工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9%,拉动GDP增长9个百分点。
宁国支柱产业贡献强。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橡胶零部件、耐磨材料、化肥、电子元器件、塑料包装六大支柱产业完成销售产值42.25亿元,增长25.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4.2%。
宁国工业经济效益好。2004年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196.2%,比上年提高 10.2 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 9.52 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12亿元。
繁昌县矢志不移走工业强县的发展之路。在新一轮大发展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提出立足自身优势,既要保持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又要与时俱进寻求新突破;坚持以工强县,兴农稳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和依法治县,充分发挥境内金属和非金属矿藏丰富,濒临长江黄金水道,交通和区位的优势,着力做好特色经济这篇大文章。重点培植五大特色经济板块,即荻港的水泥建材,孙村的纺织服装,三山的绿色食品和生物制药,城区的机械铸造和轻工制造,峨桥的茶叶加工贸易等。
目前繁昌绝大多数企业已实现了改制,民营经济十分活跃。为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繁昌县委县政府一方面不断深化企业改制,另一方面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优势企业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联合,促进企业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
与宁国相比:繁昌的工业企业单位数多、规模小。截至2004年底止,繁昌县规模工业企业已达98家,比宁国多7家,亿元以上的大企业5家,只有宁国的一半。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4.97亿元,平均每个规模工业企业年创产值3568万元,是宁国的62.8%;工业增加值10.79亿元,规模工业企业年均创增加值1101万元,是宁国的56.58%。
繁昌的支柱产业聚集度没有宁国高。繁昌的特色经济,催生繁昌的支柱产业。2004年繁昌县的水泥、钢铁、医药制造和服装加工及铁矿石采选等5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60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8%,比宁国低16个百分点。
繁昌的规模工业效益没有宁国好。2004年繁昌的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3.8%,比宁国低2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 5.08 亿元,是宁国的53%,实现利润总额3.21亿元,是宁国的45%。
繁昌与宁国规模工业企业主要指标对比表(2004年) 指标名称 单位 宁国市 繁昌县 繁昌占宁国% 工业企业数 个 91 98 107.69 工业总产值 亿元 51.63 34.97 67.83 工业增加值 亿元 17.71 10.79 60.92 企业年均产值 万元 5674 3568 62.88 企业年均增加值 万元 1946 1011 51.95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 196.2 173.83 88.59 规模工业利税总额 亿元 9.52 5.08 53.36 规模工业利润总额 亿元 7.12 3.21 45.08
繁昌与宁国工业园区建设比较
宁国工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早,现已构筑了以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4个乡镇工业小区和2个农产品加工区相配套的发展载体,初步形成汽车橡胶零部件、耐磨球、电容器、水泥、化肥和塑料包装六大支柱行业。
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开发区坐落在宁国市西南部5公里以内,总体规划面积为6平方公里。区内现有企业100多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37家,拥有中鼎、司尔特、双津等一批骨干企业,工业基础较好。近两年入区的规模企业除绿源公司、森源化工、天迈公司等少数是招商引资新创办以外,大多数属本市原有企业迁址集聚本区。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汽车贸易、化肥、新型塑材、耐磨材料、电容器等为主的产业群,初步建成集工贸为一体的新城区,成为宁国市乃至皖东南地区经济主要增长点。
汪溪、河沥两个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配套园区,虽然起步较晚,但初步形成特色,发展潜力很大。汪溪工业园区以木竹制品加工为主,先后引进了金鹿竹纤维、健宁木竹、卓尔电器等一批企业;河沥工业园区发展以耐磨材料为主,现有12家企业签订了入园协议,目前7家企业已动工建设,2家企业竣工投产;山门工业园是宁国市的老工业基地,集聚了宁国水泥厂、宁昌公司、宁沪钢球、金山实业等一批规模以上企业;梅林私营经济工业园起步较早,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中溪工业园、狮桥林产品加工园紧临河千公路,随着河唐公路拓宽工程的全面竣工,已于梅林私营经济工业园连成一线,目前公路沿线已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含梅林工业园6家)。
河港工业区和河千工业经济带集聚了宁国市工业经济总量的80%以上,是宁国市工业经济中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与此同时,宁国正充分利用青龙湾水库生态资源优势,结合板桥自然保护区,加快西部生态旅游区的开发,西部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成后将大提升第三产业在宁国经济总量中份额。 与宁国相比,繁昌的工业园区建设起步晚、建设规模小、入园企业少。三山绿色食品工业园始建于2001年3月,现已完成2.2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做到硬化、亮化、美化,吸收资金10.4亿元,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并被吸纳为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团体会员,2004年被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蔬菜加工、大米精深加工、肉食制品、糖果、白酒、调味品、蜂产品、生物制药、食品包装等10大产业。入园企业30余家,其中开工生产的工业企业18家,年销售收入达到或超过500万元的规模工业企业6家。繁昌最大的工业园——三山绿色食品工业园的入园企业数只有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分之一,规模工业企业只有其的六分之一。
孙村国际服装工业区已开发建设面积1平方公里,入园落户企业29家,其中开工生产的工业企业20家,达到规模的工业企业9家,引进资金近亿元。其他诸如繁昌工业区、繁昌船舶工业区、峨桥茶叶加工贸易工业区等都属在建工业园区,入园企业屈指可数,开工企业更少。繁昌的工业园区无论是从园区规模、入园企业数,还是从产业覆盖面和占工业经济总量的份额上,与宁国相比都有明显的差距。
繁昌与宁国招商引资工作的比较
宁国市面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积极调整招商思路和创新招商方式,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注重突出工农业生产项目的比重,注重突出引进项目的质量,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严把引进项目质量关,招商引资工作实现由量向质的突破。2004年合同利用外资3765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2197万美元,引进省外资金10亿元。2005年上半年,宁国实际引进省外资金4.5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4万美元。
繁昌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县里已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项目引进奖励和考核办法,并且拿出最好的项目、最佳的资源,与省内外、国内外资金、市场等生产要素实施对接,努力构筑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全县招商引资的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宽,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实现了量的突破和质的提高。2004年全县共引进内资项目130项,实际到位内资21.03亿元,其中省外资金9.2亿元;引进外资项目7个,实际到位外资3089万美元。在全部招商引资项目中,投资总额超千万元的项目38个,超亿元的项目6个。2005年上半年,繁昌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又上新台阶。全县共引进外资项目2个,合同外资额33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3.3万美元,是宁国的2.12倍。引进内资项目57个,实际利用内资10.52亿元,是宁国的2.32倍。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实际利用省外资金(亿元) 2004年 2005上半年 2004年 2005上半年 宁国市 2197 4.53 10.2 214 繁昌县 3089 10.52 9.2 453.3 繁昌占宁国% 141 232 90 212
与宁国相比繁昌的招引资工作呈现如下特点:1、境外投资项目形势较好,高新技术项目取得突破。目前,在建的境外项目6个,总投资4366万美元,在谈的境外项目7个,总投资3271万美元;2、长三角地区客商来繁投资力度加大。上半年,长三角地区项目有 26个,占全县内资项目总数的46%,投资额5.21亿元,占全县内资总额的49.5%;3、第三产业得到培育和发展。已落户的台湾上岛咖啡连锁店和上海如海超市分别在城区投资450万元和2500万元, 2个大商贸企业的进驻,壮大了繁昌的第三产业。
繁昌与宁国的金融环境比较
2004年末,宁国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4亿元,贷款额占存款额的109.5%;同期繁昌全县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3.6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3.66亿元,贷款额占存款额的40.6%。2005年上半年,宁国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2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95亿元,贷款额占存款额的102.2%;同期繁昌全县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8.2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4.57亿元,贷款额占存款额的38.11%。
无论是2004年还2005年上半年,宁国的贷款额都大于存款额,而繁昌的贷款额只相当于存款额的40%,说明宁国的金融部门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比繁昌大得多。究其原因是:宁国的大企业多,企业管理规范,信用环境好;而繁昌的现状是私营小企业多,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银行授信风险大,导致银行因害怕承担信用风险而把在繁昌吸收的存款上划,异地放贷。异放贷的结果是银行只得到少量的吸储手续费而损失大量利息收入,本地企业因缺少资金难以快速发展,政府因企业发展缓慢损失税收,银行、企业和政府三方受损。信用环境不佳是制约繁昌金融部门支持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与宁国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繁昌现阶段在工业现状、园区建设和金融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我们也看到繁昌的招商引资有超过了宁国的势头,繁昌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宁国经济实力的差距正逐年缩小,繁昌的发展潜力正逐步显现。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46万繁昌人民顽强拼搏,随着年产1500万吨海螺水泥生产线的投产,响水涧和华电的建成,繁昌的经济实力将大大增强,届时赶超宁国将不是梦想,繁昌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