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ze=3]痴心办教不言悔
来源:安徽日报 每当桐城新渡镇的父老乡亲看到绿林掩映中的那一排排教学楼,总会想起李尧珠这个人。
1992年秋,李尧珠到这个镇的板桥小学主持工作。当时学校的两栋校舍是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土木结构的瓦房,窗户没有玻璃,每遇恶劣天气只好停课。李尧珠从不足200元的工资中果断捐出100元建校,又带领师生从距校1公里的河沟里挑回沙石2500吨;花了90多个劳
动日义务平整出一块长100米、宽40米的标准操场。为募4000元建校资金,他背着5岁的幼女下村募捐。李尧珠日夜操劳,次年春,贫瘠荒凉的山丘上一栋800多平方米的教室竣工使用;到年底,又一幢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的两层教学楼竣工使用,李尧珠终于完善了“四室一场”。
新渡茅粟小学798平方米的D级危房必须在暑期两个月中全部拆建,一纸调令又将他送往茅粟小学主持工作。李尧珠毫无怨言,夜以继日地跑资金购建材,找木工砖匠,亲自上工地跟班作业。资金紧张时,他求亲访友借来2万元。危房如期改造完毕,500多学生端坐在崭新明亮的教室里,李尧珠却晒成“黑炭头”,体重也减少6公斤。检查组的同志拉着李尧珠的手赞叹:“用时少、花钱省、质量高!”李尧珠只说一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
今年39岁的李尧珠,执教20年来成绩斐然。他所授的学科成绩年年在同年级名列前茅。2002年,他被评为桐城市“先进工作者”;至今已先后5年考核为优秀。
本报记者邹宝元本报通讯员孙传银
[/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