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29|回复: 7

[转贴]一只暖瓶建栋房

[复制链接]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12 08: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3]一只暖瓶建栋房

安徽日报

  对于桐城市黄铺乡向阳村村民徐光林来说,2006年元旦是他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住进了梦寐以求的新房子。从此,徐光林一只暖瓶建栋房和王萍真情扶贫的故事从当地传播开来。

  51岁的徐光林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哮喘病,妻子吴淑珍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夫妇二人均丧失了劳动能力。上有81岁的老母亲,下有刚上初中的儿子,一家四口挤在两间土坯房

里。

  2002年,桐城市体改办王萍同志与徐光林家结上对子。王萍第一次来到徐光林家,时值隆冬,床上连一床大被子也没有。王萍掏出400元钱递给了徐光林。

  徐家的老房子早已破败不堪,王萍萌发了为徐家盖房子的念头。在山里盖三间平房比得上山外盖栋楼房,估计得要几万元,仅仅靠他个人,是无力承担这一大笔费用的。他想到了朋友和同学,并取得了大家的支持。

  王萍向徐光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徐光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想再拖累别人,婉言谢绝。当天,王萍找来向阳村支部书记,委托村两委为徐家找一块地皮,要求尽量在路边,房子盖好后,再为徐家组织些货源,让他开个小卖部什么的。王萍的想法深深感动了向阳村人。支部书记朱建国表态,只要是村里能够提供的,全力提供。

  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屋场很快选好,施工材料也拉进了山。可是等到施工队开工后,他们才发现,施工难度太大,建材都要从山外运进来,甚至建筑小工都要从山外请。原来预计要2万元,现在可能要突破3万元;而徐光林家除了能提供一只暖水瓶给大家喝水,别的几乎都没有。

  然而困难最终被克服[网编:如何克服的?该详细的地方怎能省略],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一幢建筑面积83平方米、总造价3.2万元的砖瓦房落成了。

[/size]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108

回帖

121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2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20 17: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萍没做秀,写文章的上升到三个代表,上升到大张旗鼓的学习吹捧就有点恶心了

报道的第三节读来牙酸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0

主题

647

回帖

667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7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14 13: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秀.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

主题

1005

回帖

1021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02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14 20: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多么美好!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0

主题

15

回帖

15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1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12 18: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炒作啊?外面这些东西好多多的耶。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4

主题

1254

回帖

151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514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13 07: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感动!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

主题

57

回帖

6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6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13 12: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11月25日,一个极为普通的日子,但对于黄铺乡向阳村村民徐光林来说,这却是一个令他终生难忘的喜庆日子。这一天,他梦寐以求的新房子终于落成了。随着这栋新房的落成,徐光林仅仅用一只暖水瓶就建起一栋房子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而随着这个故事的流传,市体改办副办主任王萍同志无私援助真情帮扶的先进事迹才开始为人所知。

(一)

徐光林今年51岁,家住黄铺乡向阳村徐湾村民组,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哮喘病,几乎完全散失了劳动能力;妻子吴淑珍从小因患小儿麻痹症,左手残废,左脚比右脚矮十公分,走路都不稳当,个人生活勉强能够自理,但也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81岁的老母亲,心脏不好,还要为一大家人洗衣做饭;儿子徐祥胜,今年刚刚才上初中一年级。一家四口人挤住在两间破旧土坯房里,真正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生活十分困难。
徐光林和王萍的结缘,还得从2002年开始说起。2002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台了市直部门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的政策。当年腊月二十七,时任市长的市委书记董宏业率市政府办23位副科级以上干部,集中乘车赴黄铺乡向阳村进行结对帮扶慰问。董书记当时并没有要求大家一定要拿出多少慰问金,只是要求一定要到结对帮扶户家实地看一下,他相信大家都会有爱心,都会有同情心。
向阳村两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王萍同志与徐光林家结对。当天上午,王萍就在村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徐光林家。而第一次见面的场景,至今仍然清晰地留在王萍的脑海中。当王萍来到徐家时,徐光林夫妻俩只是用迟钝得近乎呆痴的眼光看着他,一句话也没有。时值隆冬,徐光林的老母亲告诉王萍,家里四处钻风,水缸里的水都结了冰,床上又没有大被子,钻心骨子的冷。看着老人家一头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身子,看着孩子肌黄的面色、单薄的衣裳,王萍想到了自己的家,想到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他感到一种莫名的心酸和无言的心疼。他原本只是想来看看,虽然也带了200元钱,但眼前的一切,让他感到只送200元钱怎么也不能表达他对这一家人的深深同情。临走时,他躲在徐家的屋角,又悄悄地拿出400元加在一起递给了徐光林。他对徐光林说,这600元钱少了一点,对你们家脱贫起不了多大作用,主要是给孩子上学用的,孩子才是你们家的未来和希望。懂事的徐祥胜问王萍:叔叔,我以后怎么才能找到你?看着孩子那企盼的眼神,王萍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他只说了一句,叔叔以后会常来看你。事后,王萍多次说,几年来,孩子问话这一幕仿佛在他的脑海里定了格,怎么也忘不了,从孩子的眼睛里,他仿佛看到自己的童年,那是一个贫困少年对山外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黄铺乡政府食堂吃过午饭后,王萍并没有跟办公室的车回市里。他打电话给妻子,让她多找些衣服带到山里来,又打电话给几个朋友,也让他们找些衣物下午就进山来。当天下午,王萍和他的三个朋友,又带着衣物和1100元钱再次来到徐光林家。他要求陪同的向阳村负责人为徐家以徐祥胜的名义开一个存折,以后没有学费和生活费的时候,只要打个电话给他,他就往存折里存钱。
就这样,王萍和徐光林一家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他都要到徐光林家几次,每次都要带些现金、大米、菜油、猪肉和衣物。王萍真情援助徐光林的行动,也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每次进山,妻子总要叮嘱王萍多带点东西,回来后总要仔细问问徐家近况。同时,在王萍的精神感召下,他的一些在工商、税务、教育、建筑、审计等部门和单位的同学和朋友们,也都自发地加入到这一义助行列。几年来,他的朋友们累计为徐光林家仅捐款就高达4000多元。
在王萍同志无私援助和真情帮扶下,原本对生活无望、精神低落的徐光林一家,对生活恢复了信心,欢笑又回到了久违的家庭。徐光林的儿子徐祥胜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现在就读于黄铺中学初一年级。家庭的贫寒让他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但也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在学校省吃俭用不说,为了节省一元钱的车费,放学回家十几里的山路他都是靠步行,但他每次考试都在班级前几名。他在给王萍的信中这样写道:“叔叔,真的很感谢你。如果没有王叔叔,我们一家真不知道现在成什么样了,或许我已经辍学了。不要说几百元的学费,就是每天1、2元钱的生活费,我的爸爸妈妈都挣不到。对你的恩情,我无以为报,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你的爱心。”

(二)

徐家的老房子祖传至今据说已有百年光景了,早已是破败不堪,北边的山墙几年前还倒塌过。天气晴好不说,一旦下雨,外面大落,屋内小下。寒冬时季,墙壁四处透风,室内滴水结冻,特别是在梅雨季节,一家人都要提心吊胆,害怕房子因雨水浸泡会随时倒塌。其实,担惊受怕的不止他们一家人。几年来,王萍同志始终对徐光林一家牵肠挂肚,放心不下,特别是碰到风雪雨天,他就更加着急,有时整夜都睡不着,总要想方设法了解情况。在他的心中,房子内不仅有四条鲜活的生命,更为重要的是,万一徐家房子倒塌有个闪失,自己虽然没有责任,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怎么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
就这样,为了心中的那份牵挂,为了肩上的那份责任,王萍逐渐萌发了为徐家盖房子的念头。王萍深知,在山区盖房子,成本要比圩畈地区高一大半,其中光运输成本几乎就要占到三分之一。在山里盖三间平房可以在山外盖起一栋楼房,估计得要几万元,仅仅依靠他个人的力量,是无力承担这一大笔费用的。由此,他想到了他的朋友和同学,他们经济条件大都较好,且都去过徐家熟悉情况。今年春,利用一次朋友聚会的机会,他把为徐家盖房子的想法跟他们讲了一下,征求大家意见。但朋友们都劝他宁可多给点钱,也不要揽麻烦事上身,毕竟自古以来,做房子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况为一个无亲无故的人盖房子。但王萍坚持自己的想法,因为他知道光靠徐光林自己,就是给了钱也盖不了房子。他把徐家的情况作了一个认真地分析,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大家一起为他想办法并拿出了一个初步方案,砖瓦就用城市拆迁剩下的旧砖瓦,木料和石头砂子山区有,只有再购些水泥就行了,这样总造价就不会太高。
说干就干,第二天,王萍就进山到了徐光林家,把这个想法讲了一下。当时,徐光林简直都不敢相信,多年来,王萍一直帮扶他,为他们家这么多帮助,现在还要为自己盖房子,他不想也不能再拖累恩人了,他婉言谢绝了。但王萍执意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说住在这样老房子里,就是你们心安,我心都不安。当天,王萍就把向阳村支部书记朱建国找来,委托村两委为徐家找一块地皮,要求尽量在路边,房子盖好后,准备为他们组织一些货源,开个小卖部也能维持生计。王萍为徐光林家盖房子的想法,不仅感动了徐光林一家人,同时也深深地感动了向阳村负责人,支部书记朱建国表态,只要是村里能够提供的尽量提供。
就这样,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屋场很快选好,施工材料也拉进了山。可是等到施工队伍进山正式开工以后,他们才发现原来的预案存在很大的偏差,需要重新调整。徐光林家除了能提供一只暖水瓶和一小堆从附近河里淘来的石子外,几乎什么也没有。山上没有树,家里没有米,甚至连菜园里的蔬菜也没有几棵,一切都要从山外运进来,甚至建筑小工都要从山外请。原来预计只要2万元,现在可能要突破3万元,而且施工难度加大,工期延长。谈到这些,直到今天,施工承包人高平仍然摇头。他为建这栋房子,除了倒贴4000元外,还几次被人家看成是傻子。一次,他押送木料进山,车子坏在路上,路人感到奇怪,只见木料向山外运,哪见木料拉进山,这人大概是有毛病。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一幢建筑面积为83.16平方米、总造价达3.2万元的砖瓦房终于落成了。2006年元旦,徐光林一家就可以正式入住了。建新房子的材料除了砖瓦是旧的以外,其余全部都是新的,包括门窗。新房坐北朝南,灰瓦白墙,静静地卧在群山怀抱中,宁静而又安祥。11月25日,按照农村习俗,新房正式上梁。向阳村两委负责人瞒着王萍悄悄请来了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准备给他宣传一下。然而,那天,口才一直不错的王萍,面对着摄像镜头时,却是未语泪先流。那一刻,他或许想得更多、更远……….
几年来,王萍同志帮扶徐光林一家,总是默默进行,知情范围也只囿于几个知心朋友。每次进山,他也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很少惊动村两委,以至于多年来,社会各界对他的先进事迹无从知晓。直到今年,他为徐光林家盖房子的事,因为确实需要村两委的帮助,无法隐瞒才被大家所了解。王萍同志真情帮扶徐光林一家的先进事迹,不仅得到向阳村和黄铺乡广大干群的交口称赞,同时也得到了全市上下的广泛好评。安庆市委常委、桐城市委书记董宏业同志通过电视新闻得知此事后,对王萍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于12月2日率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专程赶到徐光林家进行看望。他批示有关部门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并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向王萍同志学习,加快推进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为构建和谐小康桐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相当优势,人民群众普遍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在全省而言位居前列。但由于我市特殊的地形地貌影响,山区、库区、圩区的贫困人员仍然较多。目前,我市绝对贫困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仍然达到4.7%,可以说,我市扶贫困开发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扶贫开发工作任重而道远。
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决策。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让贫困地区群众早日过上富裕生活,则是建设社会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力构建和谐小康桐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学习王萍同志的先进事迹,弘扬王萍同志的奉献精神,对于教育全市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广大的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做好我市扶贫开发工作,为实现桐城奋力崛起,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学习王萍,就是学习他牢记宗旨,身体力行,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几年来,王萍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中时刻装着百姓,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这所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默默无闻地为困难群众的脱贫而努力工作。对照王萍这面镜子,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多找自己的差距,以王萍同志为榜样,牢记宗旨,身体力行,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为实现奋力崛起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学习王萍,就是学习他心系群众,情系百姓,认真履行帮扶职责。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副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政策,是我市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全市上下广大干群的热烈拥护和认真执行,王萍同志是其中一位杰出典型。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关键要对困难群众充满感情,感情决定帮扶态度,态度决定了帮扶力度,力度决定了脱贫进度。几年来,王萍同志忠实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四年如一日,深入农村,深入结对帮扶户家中,问寒问暖,送钱送物,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从心里把徐光林当作自己的兄弟,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和热心人。学习王萍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像他那样心系群众,情系百姓,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认真履行帮扶职责,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王萍,就是学习他创新思维,拓展思路,善于发动社会力量。王萍同志只是一名普通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妻子在一家企业上班,家庭收入并不高。几年来,王萍同志先后为徐光林家捐赠的钱物款项高达几万元,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他通过发动亲戚朋友募捐而来。学习王萍同志先进事迹,就是像他那样善于创新思路,以自己的言行,唤醒全社会的爱心,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我市民营企业发达、成功人士居多,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干部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创新机制,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家加入到这一扶危济困的崇高事业中来。
漫漫扶贫路,一腔热血情。王萍同志的先进事迹,平凡而又崇高,朴素而又感人。他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自觉地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浩然之歌。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0

主题

742

回帖

802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02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12 12: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人都有点温暖``世界将边得更美好```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