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122
- 积分
- 13
- 威望
- 631
- 桐币
- 0
- 激情
- 0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12-2

文都童生

- 积分
- 13
 鲜花( 0)  鸡蛋( 0)
|
编者按 旅游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旅游业对经济和就业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尽管我市旅游目前的基础较为薄弱,但市域范围内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品质较高,具备了良好的资源条件,特别是“桐城文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市场潜力很大。加之桐城旅游外部发展条件的改善,可以预见桐城旅游即将进入快速、稳定、健康的良性发展道路。 旅游要发展,规划要先行。科学性、前瞻性的规划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导向领航。为振兴桐城旅游业,市政府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全面考察、分析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日前,该中心制作的《桐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初评稿已完成。本刊特辟专栏,介绍初评稿勾勒的我市旅游业发展思路、功能布局等有关情况。
《桐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所遵循的原则是:坚持科学发展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前瞻性与可*作性相结合的原则。规划年限为2005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5—2008年,中期为2009—2013年,远期为2014—2020年。
桐城旅游开发的总体目标 根据桐城的地理空间区位、市域经济发展状况、旅游资源条件和辐射市场范围,结合对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的预测、对旅游资源开发转化为产品的设想以及对产品未来市场吸引力的估计,对桐城旅游业作出如下定位:在规划期内,通过“一带三区”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景点景区的开发和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大力发展桐城文化、古城怀旧、自然观光、山水休闲、教育修学等五大系列旅游产品,使桐城成为集观光、休闲、教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并逐步成为安庆地区旅游的先锋和亮点,乃至皖西南、安徽省及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地。
★ 旅游景点定位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在全面考察和了解桐城旅游点状况,分析其开发方向、潜力、成本、风险的基础上,规划组确定我市在规划期内应该重点发展的旅游景点如下: ●市区:文庙、博物馆、东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寺巷及姚莹等名人故居、紫来桥、龙眠河、六尺巷、桐城中学、投子山和投子寺、披雪瀑; ●龙眠山区域:大龙井瀑布、文和园及张廷玉墓、姚莹墓、张英墓、赐金园遗址、双溪漂流、碾玉峡、观音崖、椒子崖、玉龙峡、云门及绕云梯冲; ●孔城古镇区域:孔城老街、荻埠河、孔城暮雪、桐梓晴岚、藻青山和慈云庵、戴名世故里及墓地; ●嬉子湖镇区域:嬉子湖、松山; ●大关镇区域:云雾尖、龙泉庵。
★ 旅游线路策划
一、按照区域进行组合 1、桐城市内旅游线路 ●大众旅游精品线 市区文庙——博物馆——市井风情街——世家庭院——历史文化大道——龙眠山——嬉子湖——孔城古镇 ●市区观光游览线 市区文庙——博物馆——市井风情街——世家庭院——历史文化大道——桐城中学——六尺巷——投子寺——披雪瀑 2、跨区旅游线路 ●安庆方向一:安庆市区——怀宁——桐城——潜山 ●安庆方向二:岳西——潜山——怀宁——桐城 ●合肥方向:合肥——桐城——九华山——黄山、太平湖 ●武汉方向:武汉——天柱山——安庆市区——桐城 二、按照主题进行组合 ●桐城文化体验线 文庙——博物馆——世家庭院——历史文化大道——六尺巷——龙眠山——孔城古镇——大关古洞岩 ●桐城教育考察线 文庙——博物馆——市井风情街区——世家庭院——六尺巷 ●水上桐城游览线 市区桐城文化园——龙眠河——嬉子湖——松山 ●生态休闲观光线 市区——龙眠山——三道岩——嬉子湖——松山
★ 旅游产品定位
根据我市旅游资源的基本素质和城市综合氛围状况,结合对已有的潜在客源市场偏好的分析,规划组确定桐城旅游产品开发的大体方向是: ●桐城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包括“桐城文化”旅游产品、宗教旅游产品、祭祖旅游产品、会议旅游产品; ●古城怀旧旅游产品系列:包括古城古街观赏旅游产品、地方民俗体验旅游产品; ●自然观光旅游产品系列:包括生态观光旅游产品、生态娱乐旅游产品; ●山水休闲旅游产品系列:包括山地休闲旅游产品、水体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美食旅游产品、夜色休闲旅游产品; ●教育修学旅游产品系列:包括中小学教育旅游产品、青少年文化教育旅游产品、生态科普教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与军事教育旅游产品。
★ 功能区划定位
根据我市旅游资源地理空间分布的特征和集聚状况,结合区域综合开发的方向,规划组认为桐城旅游资源可以集中打造成“一带、三区”,即: ●桐城文化旅游带:具体包括市区桐城文化园、龙眠山人文山水区、孔城古镇民俗区 ●嬉子湖湿地生态旅游度假区 ●三道岩幽谷飞瀑旅游区 ●古洞岩古战场遗址旅游区
旅游功能区总体布局
根据我市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和旅游发展目标,旅游功能区总体布局采用“一带、三区”的基本格局,“一带”是包括龙眠山、桐城市区、孔城镇三个亚区的桐城文化旅游带,“三区”是嬉子湖镇的嬉子湖旅游区, 陶冲镇的三道岩旅游区,大关镇的古洞岩古战场遗址旅游区。 一、桐城文化旅游带 以桐城市区为节点,西北接龙眠山,东连孔城镇,依托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在广阔的时空环境中,全面展示桐城文化,形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项目配置有:①市区桐城文化园,包括文庙、桐城文化博物馆、市井风情街区(●整修东大街、紫来桥、北大街、寺巷,恢复传统民居、店铺、作坊、私塾、名人故居等;●恢复修缮方以智故居、左光斗故居及其祠堂、方苞故居、姚莹故居、方学渐的讲学园等)、诗意栖居的世家庭院(●位于环城西路以西,扬子路以南,西后街以东,六尺巷与荣康医院一带,最好能够结合旧城改造,动迁荣康医院、电影院、居民楼等;●系统整修恢复如意庵、吴越故居、五亩塘、方东树家庙、归化厅、海门厅、凌寒亭、勺园与九间楼、相府帐房等建筑群)、薪火相传的求知乐园、历史文化大道(●北起皖中路与沿河北路交界处,南到桐城桥,在紫来桥以西,现酒厂一带,建设文化广场;●建设与桐城和桐城人物有关的雕塑群落、浮雕长廊、壁画、碑刻等;●建设亲水平台,配置各式小型游船;●中远期系统整治龙眠河及周边环境,游人可在游船上欣赏黄梅戏,丰富夜生活)、桐城烈士塔、投子晓钟(●扩建投子寺,建成江淮名寺,形成桐城佛教旅游中心;●恢复望湖亭、柚木井、卓锡泉、碑刻等古迹)、朱邑墓、碧峰披雪、桐溪宾馆、旅游服务中心;②龙眠山人文山水区,包括隐逸文化旅游区(●恢复赐金园、双溪草堂、龙眠山庄、寒知阁、遂园、椒园等园林别业;●整修张英墓及其享堂;●开辟碾玉峡、观音崖、湄笔泉、椒子崖、玉龙峡等山水景点,构筑隐逸文化旅游区)、生态乡村世外桃源旅游区(●在龙眠山隐逸文化旅游区内,系统规划建设村舍、庵庙、林木,展现生态与农家氛围;●以云门为入口,一直延续到黄草寨,建设世外桃源区,开展农家乐旅游)、文和园与姚莹墓、双溪漂流(●北起小河口,南到颂嘉湖入水口,在十里水程上开展漂流)、大龙井瀑布、龙眠猎苑;③孔城古镇民俗区,包括孔城老街(●适当修葺古建筑,招商入住,激活古镇生活;●系统整理古镇的历史发展脉络,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十余处观赏点)、孔城暮雪、桐梓晴岚、藻青礼佛、孔城河放舟、戴名世故里及墓地(●修复戴名世故居,修葺其墓冢)。 二、嬉子湖湿地生态旅游区 利用松山四周的水域、岛屿、岸线、滩涂、稻田、村落等资源,以湿地公园为核心,建设湿地生态旅游区。项目配置有:嬉子湖湿地公园、观光码头、松山、嬉子湖水上休闲娱乐中心、嬉子湖度假村、渔家乐、施从云墓。 三、三道岩幽谷飞瀑旅游区 依托三道岩的瀑布、峡谷、人工湖,辅以王屋寺墓塔群、陶冲驿等人文景点,建设别具特色的幽谷飞瀑旅游区。项目配置有:幽谷飞瀑、陶冲古驿、王屋寺墓塔群。 四、古洞岩古战场遗址旅游区 以云雾尖为核心,修复南峡戍、兵工厂和军用电台的设施,扩建龙泉庵和罗汉庙,适当点缀亭台楼阁,形成古战场遗址旅游区。项目配置有:云雾尖、南峡戍、桐舒庐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和大关革命联络站。 本版组稿 汪桂云(tcb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