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3-7 08: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昔日荒滩变良田 种粮致富奔小康——宿松县种粮大户胡仁太的种粮致富路 来源:安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作者: 陈再高
胡仁太,男,汉族,初中文化水平,40岁,现住复兴镇占峦村范墩组,原籍桐城。复兴地区素称鱼米之乡,向来有盛产棉花的美誉。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宏观调控的强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胡仁太在所处的复兴洲区,打破常规,合理地利用起了长期被忽视的地理资源,承包荒滩1500多亩,他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科技种粮的投入,靠科技、靠规模赢得自身效益,他致富不忘乡邻,靠诚信,靠服务,取得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双赢的格局。
瞄准市场,选准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尤其不失时机地鼓励农民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民积极种粮,先后启动了粮食直补、大户补贴和良种补贴等系列激励措施,作为一个有志青年农民,胡仁太同志深深地感受到这些年来,国家颁布大量的惠民政策,也不折不扣地落实了政策。从粮食市场分析,尽管粮食市场放开后,粮价有所波动,但行情相对稳定。同时,胡仁太祖籍在粮区桐城,有一定的种粮常识,加之通过书本和传媒上学到了大量有关粮食种植的管理和经营,使得他毅然投身粮食生产。但是纵观复兴地区有限的土地资源,人均1亩棉地的环境,胡仁太想到了紧靠的黄湖,那里无边无际的荒滩自古以来都因地势低洼而发包养殖,那里有开发种粮的潜力!2003年2月,在该片湖滩的竞标会上,胡仁太一举中标,承包荒滩1500多亩,一包5年。
全心投入,为产业服务
经过长期调查和酝酿,在行家们的指导下,胡仁太决定改鱼池建田种植水稻,但荒滩围田星罗棋布,沟网纵横,整体高程较低,改为旱地保障性不大,因此偿试在地势低洼处取土围堤造梯田,种养并举。初步测定,要将围坝堤顶高程达到16m(十年一遇的水位)的首期规划,需投入资金26万元,以后的加固工程可以分年实施,而且只要免遭高水位淹没,当年的产出完全能满足土方工程的造价。主意打定后,胡仁太在当年4月份通过融资、贷款筹措资金21万元,经过三个月的日夜奋战,整体工程初具规模,当年投入鱼苗10万尾,播种中晚400亩,一个昔日荒滩形成了养鱼、种粮兼备的地方。
2003年从播秧到收割完全靠手工作业,劳役艰辛,成本较高,但当年仅粮食一项仍净收益6万多元。在艰苦中我尝到了甜头,找到了乐趣,也认识到缺少科技投入的不足。04年初春,胡仁太多方筹资,组织资金12万元,一次性购置了播秧机1台,旋耕机1台,水泵3台,小型挖土机1台,从04年开始粮食种植作业全程机械化和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早稻播下后,继续围堤加宽培厚,堤顶高程达16.5米,从此走上了规模生产、机械管理的台阶。
选用良种,优质高产
在市场竞争中,向来以质量取胜,作为粮农大户在稳产高产的同时应牢牢地抓住稻谷品质。胡仁太同志在镇农技推广部门和复兴中心粮站的指导下,根据市场需求,推广适应复兴种植的水稻良种和种粮新技术,产量和品质逐年提高。2003年,种植本地品种,播种面积400亩,单产400kg,总16吨,产值29万元,稻谷盈利6万元。2004年选择江苏高邮“运糟粳7号”,播种面积700亩,单产550kg,产值75.6万元,由于加工出的大米色泽鲜艳,口感纯美,稻谷一经上市,热销一空。2005年推广种植“两优培九”,面积扩种到1300多亩,由于气候适宜,成功管理,单产创本地区历史,亩产达600kg,产值164万元。在种植时与复兴粮站签订合同,秋季收后全部售给复兴中心站。随着旱田的逐年扩展,鱼池面积渐渐缩小减,鱼业收入只能是副产品,每年净收益近万元。
示范带动,致富更思进取
胡仁太在近几年种植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他致富不忘乡邻,致富更思进取。在今年的飞虱防治中,他利用自己的机械无偿支持周边粮农,请农业部门的科技人员来为自己和乡亲们共同查虫治病,并自己出资聘请农技人员为粮农举办科技培训班。胡仁太致富后,对荒滩周边的水系、道路进行了简易维修,方便了自己和群众。
总之,胡仁太同志依靠党的政策,凭自己的智慧和辛劳,以诚信为本,靠种粮致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