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675
- 积分
- 80
- 威望
- 2581
- 桐币
- 11
- 激情
- 39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5-27

文都童生

- 积分
- 80

 鲜花( 0)  鸡蛋( 0)
|
安徽与浙江主要指标对比分析 加速推进东向发展战略,融入长三角,全面实现安徽经济社会奋力崛起,这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方针。安徽与长三角诸省市相比,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但差距十分明显。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本文将安徽与东部发达省份的浙江对比分析,揭示当前两省在经济社会存在的主要差异,找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借鉴浙江经验,为全面振兴安徽出谋划策。 一、皖浙两省地理环境差异 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属于内陆省,长江、淮河穿省而过。全省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6228万人,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066公顷。城市化水平为33%。 相对于浙江来说,安徽地大物博。首先是矿产资源丰富,全省已发现的有开采价值的矿产14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67种,煤、 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安徽地下煤炭储量有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其次是物产丰富。现有耕地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200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2743万吨,人均粮食440公斤,自给有余。正常年景下,安徽人不愁吃不愁喝,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 再看浙江。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陆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比安徽少3.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200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4719.6万人,比安徽少1500.4万。浙江城市化水平较高,2002年就达到52%。 浙江矿产资源稀少,无法与安徽相比。主要矿产为非金属矿,如:石煤、明矾石、叶蜡石、凝灰岩、萤石等,能源自给率只有4.5%,生产生活用的许多矿产资源都依靠外地调运。全省耕地面积208.17万公顷,人均耕地0.044公顷,是安徽的三之二。2005年粮食总产量为834.9万吨,人均只有176.9公斤,无法满足本省生产生活需要。 浙江是我国典型的沿海省,这是安徽所无法比拟的。全省海域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海上航线直达世界各地。大陆海岸线长达2253公里,岛屿海岸线长4812.2公里,有2100多个岛,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思想观念存在差异 由于自然条件不同,皖浙两省人的思想观念也存在很大差异。 安徽位于内陆,与海外直接交流的机会少。加之农业自给自足,矿产资源丰富,因而人们容易产生小农意识,满足现状,稍富即安。思想上突出特点是求稳,填饱肚子就满足了,不愿意去市场上闯荡。人们的市场观念不强,遇到困难和问题不善于从市场找突破口,两眼总是盯着政府。创业意识也很淡漠,人们宁愿外出打工、讨饭,也不愿意自主创业。大部分人根本就想不到自主创业这条出路。 与安徽相比,浙江人思想意识要进步得多。由于资源短缺,人多地少,粮食不能自给自足,他们危机感很强,必须另劈道路解决生活问题。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们也想方设法出去经商。长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拼搏,逐步培养了他们敏锐的市场信息捕捉意识和顽强的开拓创新精神,一旦发现商机就决不错过,力尽千辛万苦也在所不辞,直到成功。在浙江,一般30岁以上的人就想着自主创业、想当老板。别人看来不起眼的袜子、小纽扣,他们能够做出几十亿元的大市场来,而且几乎垄断全国市场,可见其精明程度。
三、产业结构存在差异 安徽省2004年生产总值(GDP)为4812.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768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69.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5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9.4∶45.1∶35.5,显示我省三次产业并举的发展态势。 安徽各地产业发展比较均衡,产品集中度不高,几乎没有大的产业集群。2004年实现工业产值最高的两个市分别是合肥市、芜湖市,合肥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为297.2亿,芜湖市为201亿元,两市实现工业总产值只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2%。其他各市当年实现工业产值都低于200亿,其中工业产值在100亿——200亿之间的有7个市,100亿以下的有8个市。一些地方在创办实业时不会寻找市场冷门专业,创造性地开拓市场,而是盲目跟风,搞重复建设,结果浪费了宝贵的投资资金,也收不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低。 再看浙江。浙江省2004年生产总值为11243亿元,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3942元,是安徽的3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6亿元,比安徽低12.5%;第二产业增加值6045亿元,是安徽的2.8倍;第三产业增加值4382亿元,是安徽的2.6倍。浙江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7.3:53.7:39。浙江农业增加值只占到三次产业的7.3%,工业占53.7%,显示浙江产业结构已经升级到相当高的水平。 浙江省工业集群分布集中,最大的两个产业集群是省会杭州市和宁波市。杭州市2004年实现工业产值4083.6亿元,宁波市为3451.4亿元,两市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5%。这两个市中任何一个市工业总产值都高于我省全省工业总产值。至于温州、嘉兴、湖州等地,主要是因地制宜,发展小型企业、非公经济等。
四、所有制结构存在差异 安徽省2004年全部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占全省企业数的14.4%,私营企业占47.6%,外商投资企业数占5.5 %。当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值占总产值的52.5%,私营企业占14.5 %,外商投资企业占10.7%。这些数据显示出我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居于主导地位,是工业的支柱。非公经济虽然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低,对全省经济贡献远远抵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安徽结构与浙江的情况明显不同。浙江省2004年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4160亿元,占37%;非公有制增加值为7083亿元,占63%。其中个私经济增加值6195亿元,占55.1%。工业方面,该省2004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值只占工业总产值的11%,私营企业占到32.5%,外商投资企业占12.2%。说明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浙江工业的支柱,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对浙江经济贡献已经退到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之后。 五、经济外向度差异。安徽省2004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72家,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5亿美元。全年进出口总额为72.1亿美元。其中,出口39.4亿美元;进口32.7亿美元。安徽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农产品为主,机电产品出口12.1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达到30.7%。 浙江省由于外贸环境优越,吸引了大量外资,对外贸易势头强劲。2004年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824个,是安徽的8倍;合同金额145.6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66.8亿美元,是安徽的10倍多。全年进出口总额852.3亿美元,是安徽的10倍多。其中出口581.6亿美元,进口270.7亿美元,分别是安徽的15倍、8倍。浙江省出口产品主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就达到217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51.6%。
六、科技创新存在的差异。 安徽省2004年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1.3万人,全省每万人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为355人。目前有科技机构935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机构291个;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8.8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6万人;2004年获得重大科技成果493项,技术市场成交金额9亿元。当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104.3亿元。其中,用于研究与发展经费40.2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0.84%。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有5.8万人,创造产值123亿。一些企业由于缺乏科技人才或专项科研经费,技术装备、新产品研发落后。 浙江省2004年末拥有各类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307万人,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为675人,是安徽的两倍。当年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达到222亿元,也是安徽的两倍。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95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0.84%。其中基础研究经费2.54亿元,高科技研究费用达到92.5亿元。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浙江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到,安徽与浙江相比,确实存在很大差距。要进一步落实东向发展战略,振兴安徽经济,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要继续解放思想,创新思维。要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向全省人民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方针政策,营造宽松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引导人民逐步消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旧思想观念,以思想的不断解放,促进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各级政府部门要努力转变工作思路,增强服务意识,率先解放思想,服务人民,为安徽奋力崛起多做贡献。 二要重视科学研究,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安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留住人才,加强科技攻关,确保科研项目率先突破,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政府和企业都要积极支持科技攻关,大力提倡和支持高新技术成果在本省孵化,为我所用,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前沿的科技成果指导我省经济建设。 三要鼓励发展非公经济,在信贷、税收、工商管理等方面为非公经济大开绿灯。特别是小城镇、广大农村地区,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非公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鼓励广大有识之士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投资办企业,开发特色产品。 四要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发展外向经济,合理利用外面的资金、技术发展我省经济,以解决我省资金不足问题,加快我省经济与国际接轨步伐。在引进外面资金和技术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要积极做好引进后的配套服务工作,兑现承诺。近些年来,我省一些地方只重视外资的引进,不重视资金引进后的帮扶工作,甚至事前承诺的各项配套政策也变成了画饼。外商一旦进入,仿佛跌入陷阱。这种不讲信用的做法影响了我省形象,急需改变。 五要注意培养优势行业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龙头产业、龙头城市。浙江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是增强市场竞争力、壮大地区经济实力、提升地区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是正常现象,要让有优势的行业、有优势的城市发展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安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 ※ 来源: 安徽统计信息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