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992
- 积分
- 4823
- 威望
- 22320
- 桐币
- 1389
- 激情
- 2531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917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7-5

超级版主
 
- 积分
- 4823
 鲜花( 4)  鸡蛋( 0)
|
[size=3]小小毛巾挣得百万家产 作者:陈瑶 蚌埠日报讯 洗脸用的小小毛巾,一条不过几元钱,利润也只能用分、角来计量,可就是凭借批发毛巾,朱国兵和虞智俊夫妇在短短几年里挣下了百万家产。 朱国兵来自桐城,19岁到部队之前,蚌埠对他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城市。1986年,退伍转业,他毅然选择进入蚌埠商业粮贸公司,五年后他从最基层的业务员一路“拼杀”成为公司的副老总。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朱国兵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生意伙伴遍及全国各地。 1997年,朱国兵的妻子虞智俊下岗了。于是夫妻两人在太平街租了个门面,由妻子一手经营,做起了毛巾生意。当时的朱国兵怎么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小小的毛巾店,日后竟给自己带来了第二次事业的高峰。 小店刚开张,没有货源,没有销路,常常一天只能卖出几条毛巾,这样连续亏了一年多,几万元赔了进去,虞智俊动了把店盘给别人的念头。此时的朱国兵心里也着急了,但他还是安慰妻子:“好事多磨,慢慢来。稳住阵脚,只要能挺过来就算胜利了一半。” 果然,从1998年开始,店里的生意有了好转,但也刚够支付各项开支。夫妻俩意识到:是自己的经营观念出了问题。此后,他们开始到淮南、凤台、宿州、涡阳、蒙城、明光等地的市场一点一滴地搜集信息,各地市场对毛巾的档次、花色、价格等方面的要求都不尽相同,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后,朱国兵夫妇才开始进货,并且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风俗习惯、喜好等有针对性地在各个地市推销。 当家里的生意渐渐走上正轨时,朱国兵却“下岗”了,他的单位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逐渐被淘汰,2003年,朱国兵从岗位上退了下来。用他的一位朋友的话说:“从十二楼掉到了一楼。”为了调整心态,朱国兵用了整整一年。 2004年,朱国兵重新振作起来,下定决心要和妻子一起把家里的店经营得有声有色。他觉得以前的视野还是不够开阔,只立足省内市场太受局限,决定省外市场拓展。他先是用积蓄买了辆货车,然后开始考察、联系河北、江苏、浙江等省的市场,每个月大概有二十多天都是在外面的。现在他已经成为二十多家毛巾厂商的代理商,手中握有一两百大客户。 “薄利多销,细水常流”是夫妻俩的经营原则,他们的产品一直是整个太平街市场中价格最低的,因为信用极好,从不宰客,待人实在,赢得了大量的回头客。“口口相传是最好的广告。”因为自己的好名声,老主顾们也喜欢向他推荐新客人,手中的客源也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夫妻店的成功也得益于二人的默契配合,分工明确,朱国兵把以前在商场中的管理经验运用到自家店面的实践中,他熟悉市场,主外,负责进货,联系厂家,拓展销售渠道,妻子面善心细,主内,负责店面管理,出货算账。就是店里的五个员工也有各自明确的分工,每一项工作都分派到人。 采访结束时,笔者衷心的向朱国兵表示祝贺:“恭喜,您的第二次事业很成功。”他风趣地套用一句广告词:“成功?我才刚上路。” [/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