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60|回复: 32

走进老梅树街

[复制链接]

38

主题

479

回帖

621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2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6-18 13: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 进 老 梅 树 街
9 a5 [+ V9 F- @4 n0 X- Y2 K) e# X' N- P. O: b; m
                桐城市老梅中学  程飞鸣  
7 m* p$ u# \7 n2 S, U0 G* r
. x) @$ |9 z- O, e4 Z1 l                     电子信箱:chengfeiming@126.com
% s2 I; D# k1 O) x0 d5 E1 `2 {% a" R
    你知道“桐城文派”风行海内外达二百余年之久的故事吗?你听到过黄梅戏《小辞店》的原韵唱腔吗?你看过《在和平的日子里》这部中篇小说吗?你翻阅过《新华字典》第153页“塥”字吗?2 x: _5 H8 p+ v7 w

' B( R3 M# c1 o$ n* ?7 P    如果这些你都曾经领略过,那么你也就领略了桐城有一个老母猪街。
  T! B/ ?7 _1 V: U. I( g2 U' t0 R& M. P/ o4 h, x
    忆往惜,风华正茂读书时,谈论风骚,异地的同班同学都夸桐城文派,而檀传宝(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却向我打听:桐城可有一个老母猪街?
+ q" D+ d  |; H. o  v3 L5 S& I  ?2 ]3 t9 _' @! y. F4 r" s+ _% h
    桐城没有老母猪街,桐城有一个老梅树街!
. L1 I. R! _) W- t/ Z) l
# o: \. v/ q; C4 }    老梅树街现称老梅街,是一个长长的故事。. V9 g; W4 R2 w1 E# ?- I
# O" _1 k( V2 ^: I0 V, S
    老梅街的形成
( R: w  l1 ~1 U3 F& |" I
( B* H# n# R2 d8 }元朝时期,这里一片荒野,是一座小小的东高西低的山岭,来往的过客步行至此,已十分疲劳,力乏脚酸,不得不在此停留休息,故称“酸脚岭”。外地有一姓肖者,看中了这块地方,便在路口撑棚卖茶,后来,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村落。7 I$ C  b2 `  L4 U! w2 K

* T6 I+ D8 l5 R$ Z+ g2 p: Y清朝乾隆年间,桐城县行政区划为5乡29镇168保。老梅街隶属日就乡(即西乡)棠梨铺保,那时老梅街的上街头(黄龙闸处)有一棵古老的, 几个人合包之围的腊梅树,过往的客人就在树下休息喝茶,当年的“酸脚岭”便慢慢形成了小街,因有古老粗大的腊梅树,故称“老梅树街”。
' r) ]3 t  ?  J0 K7 {" I- I% r" s+ d0 s4 R, ~) Z# K& f" U5 M
民国3年(1914年),推行地方自治,桐城设13镇,老梅街正式被命名为老梅树街镇,成为桐城西乡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街道上起黄龙庵,下到小花园,长约2华里。居民逐渐增多,有“徐、杨、魏、戴、肖”姓占半街之说。徐杨魏戴四姓为当时街上的四大家族,他们在附近纷纷建立了祠堂,成为旺族;肖姓渐渐衰败,移居他乡。
5 J/ Z' R9 U" o  h; W2 s$ Y! r: b7 M* x1 b3 Y. y' m& D
    老梅河的改道 0 j4 d( E, U! N/ T- i7 x
老梅街处于挂车河下游,河道由北向南,河水经永久、杨板、牛车流向告车河入菜子湖后进长江。不知何年,章姓出了一个“章十保”,此人分管十个保,故人们都称他叫“章十保”(此人姓名无从考查),为了照顾本族(现新渡村张家祠堂一带)的农田的灌溉,便将挂车河改道从老梅街后身依山脚而过,并在公鸡山对面的河堤上修建一个大闸,名为章祠大闸。现在的章祠大闸便成了新安、新渡、院墙、姚圩一带农田灌溉的咽喉。因经常遭受洪水袭击,老梅街的两头被洪水冲垮,形成了两个深塘,人门误认为这是蛟龙作怪,故将上街头的塘称为上蛟宕,下街头的塘称为下蛟宕。腊梅树从此消失,老梅街也只保留了中间一段,与对面的芦塥、西峰庵隔河相望。挂车河因经改道依街背而过,河水由新安大河流向练潭湖入长江,再也不经告车河进菜子湖入长江了。原河道淤塞成良田,形成了现在的地理形势。
0 }  p( K6 W7 {# g/ V3 R8 u6 [9 g( R; I0 t  R
    昔日的商贸
$ ~' e$ C2 ^& K7 ], f. m- P据《桐城县志》载,民国26年(1937年),桐城县(含现在的枞阳县)行政区划为五个区,原日就乡改为第三区,老梅街是区政府所在地。因此,老梅街进入了历史上最繁华最昌盛的时期。商贸繁荣,经济活跃,200米长的街道有南货店、杂货店、布店、烟店、鞭店、药店、理发店、酒坊、油坊、豆腐坊、机房(纺织厂)、米行、澡堂、金银加工铺、铁匠铺、铜匠铺、当铺,还有猪集市场、牛集市场、柴草市场、蔬菜市场等等。民国33年(1944年),全街126户,1000余人,户户经商。仅商店就有20余家,旅社饭店五家,药店五家,中西医具全。著名的商号有“江恒丰”、“戴庆丰”、“永源”、“兴和盛”、“大松祥”、“同和祥”、“公兴”等。小街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特别是农历三、六、九,赶集的人拥挤的水泄不通。真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一方福地吸引了许多客商,有来自江南泾县的,有来自江北怀宁、潜山、舒城的,有来自本县城关、许嘴、白果、练潭等地的。小街小巧玲珑,街道不足五尺,麻石条地面,房屋是雕窗阁楼,柱子落地,古色古香,整个房屋连成一体,呈现徽派建筑群的风格,令人留涟完忘返。到了深夜,旅社、饭店、商店点起了汽灯或保险灯,灯火通明,好似江南的一座“不夜城”,直至深夜12点后才夜闲人静。) H0 P* H. T1 R; |6 W4 f

8 z& C( H1 t# A  J依街的大河,两岸翠竹青青,花红柳绿,河面上小船只只,小排点点,载客运货,一片繁忙。上通挂镇,下通许嘴、练潭、枞阳,与陆路上的上庐江、下潜山交叉互补,成为西乡的交通枢纽。大河、小街相映成趣,胜似江南水乡。' H- t. ]% N, A+ }
2 C& ?! v1 S) C
街道上还成立了商会,会长尽义务,无俸禄,一般由商贸界民主推选名士贤达者担任。主要任务是解决商贸界的矛盾,制定物价,检查度量衡,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实是老梅街道的民间的办事机构。汪祥书、张文泽、汪殿魁、汪焕章、魏会民等先后担任会长。
. O5 F& D( M6 r* p2 |2 M0 X* h0 Y* `# [3 s# W* z+ ]. d9 R! _
民国21年(1932年),地方大绅程忠儒(钱粮柜负责人、西乡大老爷)会同会长汪祥书,发动商户捐款,在花山购买上等麻石条,将土街换成石街,将四周建起了城墙,城堡五个,闸门六道:东紫门、南熹门、水西门、北拱门和两道小门,在下街头建有打更楼一座,每晚有人打更,以大锣为号,巡更报时报警,提醒街民“防火防盗,注意安全”,使小街面貌大为改观,现在麻石条街道仍然保存完好,但城墙、城门、城堡、打更楼已是人们对老梅老街的一个永远的怀念。
: I  n* n* d, y6 K' l' g; S5 g& u5 k
在旧社会,小街上竞开有妓院、鸦片馆,更有甚者,省城安庆有人在此开了暗窑,悲剧不断发生,老梅街便成了富人玩乐之所,逍遥之地。
0 p5 ]9 C! {( P7 p! K1 |( _. y
. B" w8 N' g6 D- c- p' v    伪区公所所在地 & ?* h3 p2 z& i9 r0 [. h
民国19年(1930年),老梅街正式设立区公所。地址在上街头黄龙庵,后迁到现在的老梅小学处。第一任区长朱治成,本县陶冲人;第二任区长刘铁生;第三任区长陶肇棠,枞阳人,后升任安庆行暑行政科长;第四任区长徐超武,本县孔城人;第五任区长温耀华,颖上县人,直至解放。$ G5 h$ S* `- W& v/ ]: @

6 p9 x  y0 w. c4 o6 \( `4 I除区公所外,还有国民党老梅区分部,是专门从事反共的机关;还有钱粮柜(相当于现在的财政所),办公人员10余人,负责全区税征工作;还有团防队10余人,主要任务是保卫地方平安和保护钱粮柜的安全。9 y$ Q4 q& s+ K9 S" O- X; Y

( t; W  ^1 [5 {( Q8 P& T) P    老梅街上的惨案 $ U# w9 q* N9 n, z6 }4 l
第四任伪区长徐超武,死心反共,心狠手辣,在任内带领伪自卫队,突袭新四军,杀害一战士,并将头颅挂在河边大柳树上示众,民愤极大。这就是徐超武制造的老梅街惨案。0 v  m: s3 [4 f6 X& I4 g/ Q

8 b: c3 g; [# y: W7 A% Y' m    小菜园名扬天下 . o. P: M, R( b, {1 N1 b( u- P
老梅街的小菜园出名,其中最有名的有:青菜箭杆白,杆长白嫩,远销县内外,甚称桐城第一菜;辣椒,肉厚味鲜,被安庆胡玉美酱园看准,每年在此收购几万斤,走上国际市场;水芹菜,四季常青,杆粗肉嫩,是餐桌上的精品菜;青洋豆,粒粒饱满,做出来的普通豆干如千张。
( b3 n6 b: {- U8 D5 b, T
2 f# v  u( I% T    桐城市较早的小学——老梅小学 % x7 @7 p! u0 I# r& w* b, ~- ~
民国11年(1922年),本地乡绅程季远在上街头黄龙庵创办了小学,始名“桐城西乡二镇区立国民小学”,距今八十五年历史,是桐城市较早的小学之一,当时是两班复试建制,学生60余人。民国17年(1928年),由校长魏泽郊迁建于现在的地址,规模扩充为四班复试制,学生近百人。1930年至1944年间,先后由黄甘霖、章秀生等10余人任校长,学校易名为“老梅小学”。这所小学的学生不少功成名就,成绩斐然。如陶英考入国民党陆军大学,彭继直西南联大毕业,两人都是从事军事研究,后来在美国定居。程颐,北京大学毕业,解放后先后在水利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治淮委员会工作,任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务。原县人大办公室主任汪茂宏曾在此校就读和任教过。原七机部的汪茂宽也在此校就读过。曾任教师、校长的章秀生先生28岁时因成绩卓著,被晋升为县文教科督学,成为教育名流。/ d$ t# A& k) A& M; p: U
6 i. W! I* a6 V* x# k& O8 J
    民间文化娱乐 ; C# h# L- W, b# X1 N- l1 G9 ]
民间文化娱乐生活是老梅街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来老梅树街唱戏的主要有三家:城关的琚光华戏班,本镇永久村的张云宽戏班,潜山的郑少舟戏班;还有来自外县外省的马戏、杂技团等。每年仅在街上演出不少于五十余场。民国30年(1941)年),琚光华戏班在老梅街连唱21台,出现了一边玩大马戏,一边唱大戏的奇景。这些经费来源于四个方面:豪绅商家捐款、钱粮柜的赞助、老百姓的摊派、赌博的抽头。不收费公演的有:广西李宗仁部队176师文工团,唱京剧,自带发电机;国民党桐怀潜四管区文工团唱黄梅戏,每年在街上都要唱好几台。每逢黄道吉日、喜庆佳节之际,群众性的娱乐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正月初七、十三、十五的龙灯、狮子灯、四人五尺高翘等;五月端午的龙舟赛;十月的赈济会,由商会主持,道士做法场,一连三日三夜,请孤坟野鬼,保佑百姓平安发财。; l' R$ {! S5 n  @& r

! d: q/ w* r7 Y  x民国33年(1944年),百年一遇的干旱,在商会的统一布署下,古历六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家家吃素拜佛求雨。另外,二十余人与几个和尚一起到山里请“龙”。捉了四条“山泥鳅”放在竹笼内,高高举起,一路锣鼓震天,请回来了“龙”。行至西峰庵处,天上乌云密布,霎时暴雨瓢泼,约有三篙车雨水(一篙车相当于一寸深)。人们欣喜若狂,认为感动了神灵。+ Z* F+ {( c, Y7 ~. \. H; Y

/ U# X( Y3 y2 [# j! i! _* a' P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会”、五月十三的“关帝会”、六月初六的“火神会”等庙会,也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a, t- t, f9 v
; b: D& i) n& [- h" a2 E5 d( y
    “鸿六”拜师 * s( n7 R1 X2 `& s
民国33年(1944年),严鸿六(严凤英)刚十五个年头。阳春三月,插秧之季,严云高戏班正在香铺演出。国民党老梅区分部书记毛世来(本县黄甲人)偶然听说罗岭严云高戏班里的“严鸿六”姑娘唱坤角(女扮男装),感到十分稀奇,一时心血来潮,速派三青团骨干、区自卫队队员杨宗年带领8人,佩备手枪,赶到香铺。未等严鸿六卸装,就用枪把她“请”到老梅街,进入琚光华戏班,首场演出《西楼会》,深受观众好评。严鸿六为在老梅站稳脚跟,长久演出,便拜张云宽为师傅,拜商会会长魏会民为干父,并与杨宗年结拜为干兄妹。唱戏是个苦行当,上午休息、练功,下午和晚上演出。严鸿六人缘好,说话和气,刻苦学艺,她识字很少,但大家都感到“鸿六”姑娘前教后唱,聪明过人,扮相俊美,唱腔圆润。当时演戏报酬极低,只能说是糊嘴度命,正常上半年是粮食,一担大麦一台戏;下半年是钱,一块大洋一台戏,一块大洋在当时买到60斤大米。1 d) N2 A& z; u8 K' L) y
1 V( Q6 Q  B! |
    “凤英”成名
4 Z; f. ?; `  ]6 ]严凤英在老梅街跟张云宽学艺一年多,还没有一个名字。因为她在严姓家谱中是“鸿”字辈,出生时正逢祖父六十岁,家人就叫她“鸿六”,人们也就喊她“鸿六”。张云宽看鸿六活泼可爱,前教后会,聪明过人,就叫她主演《小辞店》中的主角柳凤英,这年她才真正十五岁,扮演柳凤英成功,后来,戏班子里的人都喊她“凤英”,她便应答,这样,凤英就成了鸿六的真正名子了。$ [1 f& U( R/ P

8 A( o5 C  h/ k. m    严凤英信索《小辞店》原本 " B; `3 g6 b0 X0 H0 ?! |
在老梅,严凤英在师傅张云宽的指教下,学会了十几个剧目,演技大有长进,为后来炉火纯青的表演艺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后来随剧团辗转到城关和安庆。严凤英对师傅非常敬重,解放后,张云宽多次到严凤英家作客,严凤英端茶倒水,礼貌周全,虚心请教,情同父女。1957年,严凤英亲自写信给张云宽,看望问候,并请师傅将《小辞店》剧本原词原谱寄给她,在县黄梅剧团的协助下,张云宽如期完成,严凤英寄来50元钱表示感谢。解放初期,干父魏会民也常到安庆拜会过她,受到热情宽待,谈到老梅的人情世故,严凤英情真意切,感叹不己。1968年4月8日,,严凤英惨遭‘文革’造反派的凌辱迫害,含冤辞世,年仅38岁,噩耗传到老梅树街,熟悉严凤英的老人们深深感到惋惜。
& ?( U) q- p. {9 S% D$ W
" E. B1 C% Y: [2 u8 Y    第一部反特小说的诞生地
( N1 M0 V9 j  H% j5 H' k省作协会员操鹏,14岁发表作品,在老梅小学任教,16岁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反特小说,书名《在和平的日子里》,这是安庆地区解放后出版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安徽省第一部反特小说。这部小说诞生地就是老梅小学。
+ j  {5 g0 @( q/ ^) L4 ]* z, s, M
    一部没写完的小说 # Y8 R  E) S( q% R
操鹏的第二部中篇小说是《两条道路》(两条道路是指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这部小说只写了一小部分,操鹏被列为胡风集团人物,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被捕,年仅17岁。操鹏含冤被捕后,将小说已写的底稿和提纲交给同校好友程政文老师,并委托程政文先生将小说写完,不久,程政文也被含冤打成右派,因此,这部小说的底稿和提纲被遗失。这是一部没写完的反映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两条道路斗争的小说。2 \6 N( K& l/ d$ W" y& B& m
) P& q8 G- L; d
    芦塥上了《新华字典》 9 n9 m/ l" t$ h  E5 h! S
商务印书馆总编室主任、1998年版《新华字典》责任编辑胡中文,老梅街人(老梅小学、老梅中学的学生)。他在1998年修订《新华字典》时,将“塥”字编入(1998年以前的字典没有编入“塥”字)字典,见《新华字典》第153页的解释:〈方〉水边的沙地。多用于地名,如青草塥、芦塥,均在安徽省桐城。
- J5 b- g& ~7 X, \( p2 Z
2 b/ z: Y: S; l+ W- t$ v2 [$ V, L( W芦塥与老梅街隔河,一声呼应。/ d- ]7 [7 @8 L* n
1 P5 L* M5 x6 W, A
    共产党宣传革命的活动之地 6 B) R# B: ^- E7 t+ q% B& |  o/ i& I) Z2 H
1930年至解放前夕,主要是宋海山、姚奎甲、叶茂槐、孙芳华等领导的共产党队伍在此活动。他们利用群众赶集之日,散发传单,宣传革命。3 R5 Y) ]7 F; Q& l8 l
" K2 m% Z1 ~. Q: M
民国27年(1938年)10月的一个夜晚,新四军突袭魏晓峰为中队长的区自卫队,打死副官一人及其他士兵。: ~' E! L9 {4 H( }7 ?  c
: }) a8 O+ C- w
民国30年(1941年),国民党下令老秤(十六两为一斤)改市秤(十两为一斤),引起商贸轰动,民心大乱,农历七月十七日中午,新四军利用混乱之机,突袭老梅街,割断电话线,火烧伪区公所,缴获枪支30余支,打更员因不开闸门遭枪伤。! p  w2 w. [  j

( z* `9 _% @3 b* G3 W    国民党队伍死守之地 / i) a7 s1 P* [7 }0 e
在解放前,老梅街是桐城的商贸重镇,伪区公所所在地,所以说,老梅街是国民党队伍死守之地。伪区公所和城堡内住有自卫队,主要是对付共产党、日本鬼子,镇压老百姓。他们外强中干,力量很弱。抗战期间,广西李宗仁部队176师的526、527、528团的机枪连就驻在老梅街附近的魏老屋和毛庄,战斗力较强,对阻止日本鬼子的侵袭起到了重要作用。
- R) ?+ Z$ R* @7 S8 |/ F
7 i1 k* b) ?2 Q7 O3 ]0 e$ q    日本鬼子部队打不进之地
4 f$ `5 E1 Q( E, z* o& E8 h日本鬼子在棋盘岭经常受到共产党的袭击,汽车被炸毁数十辆,损失惨重,在加上李宗仁部队176师的526、527、528团机枪连的阻击,日本鬼子不敢冒然侵犯老梅街。当时,老百姓称“铁打老梅街”。日本鬼子进不了老梅街,心不死。民国30年(1941年)的一天,在一架轰炸机的掩护下,日本兵约有一连人从青草塥方向进军老梅街。伪区自卫队吓得抱头逃窜,日本兵用骡子拖着大炮和机关枪,大摇大摆从街上走过,沿途并抓走了几十个老百姓充当挑夫。当晚在河西程棚(离老梅街约5华里)过夜。被抓的老百姓中途有不少逃走,发现后被打死数人。1 }4 n+ f" L' n$ b0 K9 X
; f: R8 N2 t3 z1 d) k9 a
    老梅街上的俩骄子 ' n3 G* A+ n5 k# A- {" a
老梅街的居民对地下党给予了不同形式的支持,大部分商猱户暗地里进行了资助,并互通情报,友好往来。上街头一青年钟挺于1937年参加了宋海山领导的部队,后升任团长,解放后曾任九江市市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7年病故;中街青年占克云,1942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在山东光荣牺牲,时任华东野战军八兵团司令部一连指导员。! ?9 v8 _  Z8 t4 j$ t4 u) F

' r( V. o( u& e  V' W7 h    小花园的传说
  w+ j7 f7 Y% R9 ^1 Y老梅下街头有一个小花园,传说三国时曹操曾在此长驻并建了“花园”,故称“小花园”,曹丕出生在此。后来,曹操被孙权追赶,被迫将孩子带到怀宁。“小花园”与黄甲的“望曹尖”怀宁的“育儿村”的典故是共本同源。
! o* S9 Q! |0 ?& r" d7 u+ B1 U: e* m
1 F+ ^' V( j1 R0 q9 v! j  v    中堂洞房的传说
1 h# S% \/ i- j0 W% A  F# ^7 w( K现在的中街有一座普通民房,名为“中堂洞房”。传说清朝李鸿章与夫人在此房喜结良缘,故称“中堂洞房”。4 ]% M; j5 f$ c' o) X0 q

  `$ p( {- d( O* v; u, I) D7 d' U    安歌出生地在茶壶炉子隔壁
& X& K6 H# P, J' l, z* J1989年,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张学良的扮演者——金安歌与其他特型演员一起在桐城剧院演出,他自我介绍,祖籍在安庆,故名安歌,至于出生地,是在老梅树街,茶壶炉子隔壁。他那原汁原味的老梅腔,那惟妙惟肖的表演,顿时博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G( O6 g& h6 n, H4 d* S. }
' D5 `$ l9 T/ d, ?& {, Q) k, A
……7 g+ T5 h. C/ j4 g% Q3 w
% R- S6 i' u# @( u1 [& ?' |
    老梅街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老梅街是一出唱不完的戏,老梅街是一部写不完的小说,老梅街是一个有趣的汉字。6 S! j5 Q: Z4 z: A; e$ G. J

4 E+ T. {' o( Q& d6 P9 i* k3 Q      
0 c  Q- g  r! B4 e) c
# I+ I8 s2 Q8 d9 S说明:①材料提供:汪清之; f  n( _+ m- }$ @

! ~8 f: Q9 N5 t8 b, B②希望熟知老梅树街的人提出宝贵意见

评分

参与人数 3 +3 收起 理由
anzhyy + 1
游子归来 + 1
笑熬浆糊 +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8

主题

2921

回帖

3336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336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6-29 20: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老梅的边上,不是有一个地方叫花园嘛
过去这里是花园坂保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81

主题

330

回帖

708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08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8-27 09: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经常经过土桥。

桐网需要更多这样的热心家乡人文的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8

主题

479

回帖

621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2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0: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在挺孔城,我想,西乡的老梅、练潭、挂镇、青草也该出山了。小时候对这些地方心仪胜许。除挂镇多年看一回外,其它的地方还是远望而已。

[此帖子已被 龙眠久子 在 2008-6-19 10:52:36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8-6-18 15: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微型《老梅志》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

主题

98

回帖

252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5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6-19 19: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收藏。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6

主题

1246

回帖

137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1370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6-18 14: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支持。

也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岁月,老梅街是我们小时候的大集市,我在十几岁时,有过多次,披星戴月挑担柴儿上街去卖。记得第一次上街,真很兴奋,满街上是人山人海。呵呵

[此帖子已被 童中 在 2008-6-18 14:59:48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6

主题

1246

回帖

137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1370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6-18 14: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小时候上街主要是童铺街,再大一点就是青草塥和老梅街。说到青草塥,想到一句家乡话,说一个人稍稍见了点世面就嚷嚷不停,唯恐天下不知。这句话是“上了一趟青草塥,家来港得不得歇”

[此帖子已被 童中 在 2008-6-18 15:04:29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61

主题

4980

回帖

5141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514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6-29 15: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没有看懂桐城地图上标的花园,是什么意思,

原来是这样.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2

主题

5752

回帖

6325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632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6-18 22: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梅挺不错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