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52
- 积分
- 90
- 威望
- 213
- 桐币
- 64
- 激情
- 37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3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10-13

文都童生

- 积分
- 90
 鲜花( 0)  鸡蛋( 0)
|
发表于 2009-4-4 13: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同安闲人 于 2009-4-4 10:38 发表 
2 g4 M- y6 a. v- N方中履的墓地在大关白沙岭,城北三十里处。方中履居城区潇洒园(即廷尉第)。 2 N/ `) O! P6 h, s+ d; _1 r
6 ~' f* @ ?( b u* y# g! ?' B按照封建社会的继承的惯例,只有长子(即“大宗子”)对祖业享有继承权的。对于方家来说,中一房的长子可以住在“桂林第”,其他各房应该迁出,才符合常理;否则,一大家人,“桂林第”才多大的一块地方,怎能住得下?
9 W4 h5 c; ?. w3 {" \8 e1 e1 j' _中一房的长子并不是方家的大宗子,只有长房的长子才有大宗子的资格。“桂林第”是中房方懋的产业,继承其产业的只有他的长子方琳才有资格。
0 r9 M( z# w& g方家中一房各代的长子顺序是这样的:七世方琳——八世方印——九世方敬——十世方初(方祉是他四弟)——十一世方学才。7 Q! `, t; U1 d7 g; V: [) D4 y
所以说,方祉的后人是不可能住在“桂林第”的。* r+ }6 b8 l1 S) Z
其实,方家从方印开始就不住在城里,迁居白巉(家谱《方印列传》:五分之,而自取白巉一硗确者以居)。方印的侧室舒氏葬在白巉,如今陵墓犹在(义津镇义西村小方庄)。康熙版《桐城县志》及方学渐《迩训》都已写明:方敬居白巉。而所谓的“廷尉第”只是方家后人所建,是种家族的荣耀,方大镇本人并没有去住过。至于方以智、方中履就更没有在那里居住的道理,而六房方苞等人的故居一说,则近乎于传奇了。0 L0 u' U( ?( M
方家七世以前住在城里,八世以后几乎全部迁出城区(迁徙时间约在成化中期),其后大多定居今其林、义津一带。迁徙的原因估计是人口太多,无法聚居。这方面的资料,大家可以参看明代宏治六年余姚人许浩(字克大,时任桐城儒学训导)序桂林方氏家谱的文章,以及方氏家谱各代居住的情况,即可明了(关于这一节,我今后将有详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