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52
- 积分
- 90
- 威望
- 213
- 桐币
- 64
- 激情
- 37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3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10-13

文都童生

- 积分
- 90
 鲜花( 0)  鸡蛋( 0)
|
发表于 2009-4-4 16: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敬在他地有田庄,不影响到他的祖籍,不影响到他对祖居地的继承问题。* g g$ `1 L, g2 w4 J
方敬是“所居在白巉”,并不是“在他地有田庄”。居住地和田庄的概念是有区别的。方氏子孙众多,凭什么就方敬一房继承?
9 a; C L7 E: J$ u
H; s9 Y" ~# W* K {' l- L, h方敬曾居某地和方敬居某地是两个概念,即至方祉时迁徙不定,居无定所,又如何能确定于某处呢?9 A/ m, o/ S/ `$ x
方祉的住所非常清楚,我们可从以下几点看出他的住址:2 r0 }; d% Z, m# m5 D' `: ?: H, F2 D# H
一、出生地、居住地明确。他本人“生白巉”(见家谱列传)。
+ h: }# w' X9 s O9 G6 P二、学习地明确。方祉少时从方效问学,方效住姚家嘴,姚家嘴当在今其林岳庙、阳和附近(见康熙桐志)。
2 }$ O" m! J3 Z3 \! Z. T4 w$ C三、工作地明确。他“馆白苓十里许”(见列传),白苓在会宫。8 {& e, V0 I% M' F
2 x9 p/ T( e c% O- w' w
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家只有城区的桂林第,说这是方苞的祖籍地和故居我觉得一点都不奇怪,至少方苞在那住过,比牛集那种欺世盗名的宣传不知要真实多少。
( a+ x. e! p" F* I4 k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家,请看看古人是怎么认定的,我们不能乱说。这方面的资料也很多,康熙、道光版桐城县志、家谱及王灼、李光炯、陈澹然等人的文集都有相关论述。" }" z* s, N1 K% o( q
相信他们的话比我们更有份量!+ A/ ?0 J+ F7 N3 J% e4 l
9 I& {& A0 w4 V! F( w. S
廷尉第由方以智之孙方正瑗改名为潇洒园,为中一房大镇一支祖产。
& |- j8 P5 t" F6 E那是后来买过去的,家谱上有记载。1 j$ U0 ^1 `3 X1 u6 U
- K1 i' N8 o, B6 n5 ~1 z0 c+ ~[ 本帖最后由 不施锦绣 于 2009-4-6 09:0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