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598
- 积分
- 2259
- 威望
- 20080
- 桐币
- 927
- 激情
- 875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5-13

桐网嘉宾
 
- 积分
- 2259
 鲜花( 2)  鸡蛋( 0)
|
发表于 2009-2-13 16: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蒋国保的考证:3 c4 H# Z- j; x; `' @/ Q* v
+ r* s& l# I# \6 e) h- [8 v" V
. L+ D) \/ J; ]; o' {可方大镇府第又在何处呢?现可疑有二处,一是浮山脚下的“此藏轩”,但它建于方大镇辞官隐居之时,当时方以智已十三岁,它非方以智出生地自不待言;另一处是建于小龙山的“白鹿山庄”,然而它是方大镇晚年遁居之处,则方以智更不可能出生在这里。方以智当出生于方大镇早年的居住地。史籍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但照当时的惯例类推,方大镇的早年居住地,理当为方学渐的府第。而方学渐的府第却有材料可供稽考。方以智说过:“本庵(方学渐号)崛起,建至善堂”(《慕述》)。可堂建于何处?方以智没有明讲,但他透露了方学渐当时的居住地:“白沙手植枫杞成连理之祥。”(同上)这里所谓“连理之祥”是指学渐“庭有杞枫二树,自本及根,纠结如一”(《家谱"列传》;而所谓“白沙”当然就是指学渐的庭院所在之地名。查《家谱》果然有这样的记载:“白沙岭十五世素北公(方中履)墓,岭在县北三十二里,本明善公(方学渐)旧居。”查道光年间绘制的《桐城县全图》便知“白沙岭”距今桐城“三十里铺”只有二里。, E* Z, b9 A+ O2 D# u8 f
4 Y& a4 i9 L( y I. m
[ 本帖最后由 快雨堂 于 2009-2-13 16:3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