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6289
- 积分
- 2595
- 威望
- 24024
- 桐币
- 6644
- 激情
- 1276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21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3-2

桐网嘉宾
 
- 积分
- 2595

 鲜花( 6)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9-9-22 18: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方孝标是否“反清”,我们各自表述而已。所以不存在商榷。然“不可以小说手段征信史”,只为这句申明我不是史家,顶多是个写历史的小说家言。
. m8 z. U& h1 W# x! `) G* h您对史学的热爱令我感动,然我只拿历史作资料来源。7 I$ m6 \5 z% N% L: d+ e: q( [
另我也相信“ ...8 h5 R" k( S5 R' {- E# C% ?$ f! |, P
清芬阁 发表于 2009-9-22 17:37  ( Y# m3 L# R2 z0 L! A8 Y1 ~: d
我依然那句话,桐城人从最早就有贬考据的意向,我深不满也。% q: g! j, Y, |8 B
在我眼里,凡立必先有据,凡信必先有征。所以我的观点,永远不会只是“表述”,而一定有信征。& L8 X) K3 g) n9 W! Y
原本的“闲话”已经有去被误读作“信史”的倾向,所以才有拙文的标题,我以为可。你可以认为你只是“遐想”,但我肯定不是“遐想”,对历史与考证的态度,我从来都很认真,这是我唯一的执拗处,呵呵。我的想象力不会在这里作任何发挥的。' L: U9 }# ^* @5 P8 h+ r
在我的思想源头中,中国的文化史上有三子最为我心钦:桐城方以智,新会梁任公,绩溪胡适之。而适之先生的考证思想与考证方式,是我以为至今最艰苦最科学者。我承认“历史书”可以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这才是史学“考证”的真正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