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868
- 积分
- 315
- 威望
- 2144
- 桐币
- 160
- 激情
- -1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47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4-1
文都秀才
- 积分
- 315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5 16: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荒拙 于 2009-11-5 17:00 编辑
7、龙眠山庄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桐城人,出身于书画收藏家,宋神宗颐宁年间进士,累官至中书省删定官、御史检讨,后因病辞官。李公麟多才多艺,诗、书、画兼擅,尤以绘画著称于世。他的绘画题材广泛,有烟岚流水,有静谧乡野,有融富贵与野逸于一体的骏马......他虽画学各派,但独创一格,“白描”画法即为他所创。李公麟绘画之笔法如行云流水,意态生动传神,人物无所不能,鞍马佛像尤为精通。他的创作宗旨是“立意为先,以喻身教”。苏轼曾赞他“龙眠胸中有千驷,不唯画肉兼画骨”。有评者说他鞍马逾韩斡,佛像过吴道子,山水似李思训,人物如韩晃,潇洒之处类王维。总之,他的画,似乎都被赋予了灵性,是人与环境、物与自然和谐完美的统一,所以他才被推为“宋画第一”,成为我国画史上承先启后之集大成者。
据《安庆府志·山川》载:“龙眠山擅江北名山之秀,宋李公麟归老于此。”清代桐城人张若驹的《李伯时龙眠山庄图》诗有句云:“伯时先生任风雅,以身入画画龙眠。”以画家的眼光看,龙眠山本身就是一幅画。在诸多名山大川中,李公麟之所以选中龙眠山作为归老之所,原因或许有二:一是乡情难舍,叶落归根;一是龙眠山风光殊秀,如诗如画。于是,老画家便抛却世俗之气来到了龙眠山,建一座龙眠山庄,遍观山中诸景,以之入画,真个是“以身入画画龙眠”了。
李公麟归老后,仰慕追求者依然甚多,他都闭门以谢,唯与苏轼、苏辙、黄庭坚友善,过从甚密。苏轼曾为李公麟的《龙眠山庄图》题跋,苏辙曾作《龙眠山二十韵为李伯时赋》,黄庭坚亦有《龙眠山》诗传世。二苏及黄庭坚曾不只一次到龙眠山看望李公麟。黄庭坚曾住求雨顶下的灵泉寺。该寺虽几经搬迁,但至今尚存,在桐城市区内环城路西侧。二苏曾住桐城官庄,今在桐城市西八里外,称“官桥”。李公麟深爱桐城山水,笃好龙眠之胜。归老龙眠山后,他便以作画自娱。一次,李公麟突然失踪多日,家人急忙多方寻找,而他却“坐石临流,悠然终日”,观察体验周遭环境的恬静清幽,随后即绘《龙眠山庄图》,尽收龙眠山胜景,被人们称为“臻妙之作”,苏轼观后赞叹不已,欣然为之题跋。
岁月流逝,转眼千年。当年的龙眠山庄早已不复存在,现存的只有“建德馆”、“墨禅堂”、“云芗阁”以及苏辙“龙眠山二十韵”中所涉及的“滴水崖”、“垂云泮”、“媚笔泉”、“绕云梯”、“缨络崖”等与李公麟有关联的斑驳的石刻旧迹。这里有个小村叫李家畈,村中人大都姓李,据说是李公麟的后裔。村子后面的山坡岩石上,有多处柱槽榫眼等古代建筑痕迹,是龙眠山庄旧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