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989|回复: 33

[民俗大观园] 安徽桐城:书香满巷与自然美景交融的古城

  [复制链接]

74

主题

194

回帖

31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1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5 15: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徽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同时,地处长江经济协作区腹地,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又造就当地繁盛的自然风貌。来到桐城,不妨沿着人文与自然两种方向品赏这座历史韵味十足的古城。

1.桐城城区:

1.桐城文庙


桐城文庙,始建于公元1314年,正值元延祐初年,后在元末兵火中销毁。明洪武初年,桐城文庙从城东郊外,移建于今天的庙址。后来,文庙因为多次遭遇兵火涂炭,以及风灾洪涝等自然灾害的侵蚀,在明清两代曾经修葺了19次之多——几度荣辱兴废,今天的文庙已经完全按照旧制度,得以修复,整座建筑格局富丽堂皇,处处显现出古朴、典雅、端庄、大气……文庙的四周,不仅有老街三面环拥,还有一些名人的故居或遗址散集于附近的街市风景之中。

  文庙的整体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御道”为中轴线,建有门楼、宫墙、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崇圣祠、土神祠、东西长庑等建筑,占地总面积达4150平方米。门楼正方鎏金“文庙”二字,系赵朴初先生所书。作为主体建筑的大成殿,面朝月台,直眺门楼和大成门,两侧建有东西长庑,廊回檐飞。院落中间铺有石板行道,为晋谒慕拜的走道。大殿正面为5间,进深有3间,建筑风格具“明清特色,兼有辽金遗风”。另外整个文庙建筑,有许多的砖刻、木雕、汉白玉雕,仅文庙门楼就有镂空木雕、浮雕60多处,还有“孔子生平故事”、“渔樵耕读”、“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雕饰图案,逼真传神,生动有趣。所有的雕塑造型优美,精巧、细致、生动而传神。通观文庙建筑,主次建筑不仅错落有致,而且浑然一体——大殿恢宏、宫墙幽雅、桥廊古朴、石坊如歌、飞檐似梦……建筑的气势宏伟大气,建筑的风格如诗如画。

  文庙也是桐城市的博物馆所在地,馆藏文物有新石器时期以来的许多珍贵藏品:商爵、汉陶、宋瓷、清画等古董文物屡见不鲜,其中有李公麟的画,方以智的书,雍正御赐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虎铜印,乾隆御题碧玉铭文……总计馆藏文物1245件,其中一级文物24件,二级文物125件,另外还有多件的稀世珍宝。真是“文物如家珍,庙堂添秀色;桐城一洞天,江山见文采。”

  其实,自明清以来,桐城人主要将文庙作为祭典孔子的礼制性的建筑之地——作为文化名城的桐城,春秋时期称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年建立县制后,文化名人蜂拥而出,文化影响“出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产生了众所周知的“桐城派”文化。然而作为以文化见著于世的名胜之地桐城,也自然有了地域性的文化情结与人文崇拜,桐城文庙的风雨沧桑和久立于世,足以证明文化与心灵的崇高与庄严——江山依旧,文化常青。
文庙2.jpg
文庙1.jpg
文庙0111.jpg
楼主新帖
龙眠双溪水,清风紫来桥

74

主题

194

回帖

31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1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5: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2.左忠毅公祠及啖椒堂

  

  “啖椒堂”乃左光斗故居,坐落桐城市北大街桐城中学之东南隅。其故居分三进,前进是门楼,中进面积110.21平方米,明间为堂屋,即“啖椒堂”,长10.3米,宽4.1米,面积42.22平方米,两侧次间,为左右“上房”,均长10.3米,宽3.3米,面积33.99平方米;后进住宅四间,面积122.76平方米,每间长9.1米,宽3.4米,面积30.94平方米。

     “啖椒堂”西,建“左忠毅公祠”,简称“左公祠”。左忠毅公祠,简称左公祠,是里人为纪念明大臣左光斗而建的专祠。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人,明万历进士。官至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左光斗清直敢言,施惠政,政声著。因遭王当祸,入狱。天启二十五年(1645),左公被魏忠贤杀害,崇祯初,治王当罪,褒左氏,谥“忠毅”,里人建祠以祀之。

  左公祠始建于崇祯时,三进,前进门楼、中进大殿和后进均木构架建筑,青砖墙壁,小瓦屋盖。原前进门楼已毁。2002年,左公祠全面维修时,门楼依旧制恢复,大门上方嵌“左忠毅公祠”老石匾一块。中进大殿乃七架梁加前后坡架,构成三间进深,面阔三间,面积114.33平方米。大殿建筑格调较高,金柱上象眼装饰。后殿面积102.28平方米。
左忠毅公祠1.jpg
史可法.jpg
龙眠双溪水,清风紫来桥

74

主题

194

回帖

31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1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5: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3、方以智故居

  方以智故居 原名“廷尉第”,乃其祖父方大镇廷尉之宅第,其孙方正瑗,命名“潇洒园”,座落在“凤仪里”,即今碧峰办事处境内。核心地带面积1221.6平方米,分三进。北进和中进,均八开间,为木构架抬梁式建筑,东西端各为两建筑单元:东头明间一间,两侧次间各一间;两头明间一间,两侧次间各两间。北进和中进之间为天井,天井两旁为长廊。中进和南进之间为长院。
潇洒园1.jpg
潇洒园2.jpg
潇洒园3.jpg
龙眠双溪水,清风紫来桥

74

主题

194

回帖

31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1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5: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4.六尺巷

六尺巷位于市区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巷道南侧原为清大学士张英府邸,北边为吴氏宅。因吴氏占用宅旁空地,张氏家人驰书于都求助。张英批诗一首寄归。诗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遂退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让三尺,故成六尺巷。八十年代以来,六尺巷旧址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85年,桐城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安徽省有关部门拨专款进行部分修复;1999年,桐城市人民政府拨款在其遗址进行复建与扩建。现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西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石等,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旅游景点。
六尺巷1.jpg
六尺巷2.jpg
唐家璇视察.jpg
龙眠双溪水,清风紫来桥

74

主题

194

回帖

31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1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5: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5.姚元之旧馆  姚元之旧馆,坐落在北街小学内,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姚元之(1776—1852),字伯昂,号荐青,桐城人,嘉庆进士,画家,官至左都御史。

  旧馆现存三组建筑:前楼、东西厢房和后楼。前后楼与东西厢房之间,中成院落,称为“前院”。后楼后亦有一长方形院落,称为“后院”。整个建筑长45.7米
姚元之旧馆2.jpg
姚元之字1.jpg
姚元之画.jpg
龙眠双溪水,清风紫来桥

74

主题

194

回帖

31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1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6: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荒拙 于 2009-11-5 16:07 编辑

6.紫来桥

  紫来桥横跨于紫来街和东大街之间的龙眠河上,长48米,宽4.5米,五孔四垛。桥面系巨形条状黄石铺砌,两边有扶栏。始建于元代,曾名桐溪桥、秋瓦 石桥、子来桥。清乾隆初,邑人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捐赠俸银重修石桥,邑中绅士便称桥为“良弼桥”。雍正皇帝曾赠张廷玉“调梅良弼”铜印一枚,士绅们便取其义,颂其功德。又因桥处东门,取“紫气东来”之意,名“紫来桥”至今。
紫来桥0.jpg
紫来桥2.jpg
紫来桥3.jpg
紫来桥4.jpg
龙眠双溪水,清风紫来桥

74

主题

194

回帖

31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1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6: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7、桐城老街
  老街是一座城市历史的缩影。如果这座城市算得上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话,她还应该是当地文化的一个缩影。

  青石板、碎石子、木阁楼、雕花栏杆,漫步在细雨中的老街,似乎无暇顾及这些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厚重,长满青苔的青石板是很容易让人跌倒的。如果可能,我愿意跌倒并仰躺在这样的一条街上,仰望头顶上方那狭长的天空,并可以无所顾忌地漫天遐想。

  南大街最有名的地方叫“齐家棚”(音译),这是自明清以来自发形成的米市。这里应该是盛世桐城繁华喧嚣的一段烟云。我依稀看见张英的家人提溜着一袋青草(地名)大米匆匆而去的身影,或许还有姚鼐的夫人与菜贩子讨价还价的激情PK。

  现在,她很安静,似乎远离了这个物欲横流的都市喧嚣。阁楼上横街拉起的晒衣绳上的花红柳绿似乎延续了这一不变的前行;城市在发展,没有人注意她的衰老与剥落,那葡萄般一触即破的少女的肌肤哪里去了,那拼命喊着“知了、知了”的虫子哪里去了。那大红的春联已经褪变成水红,可是行草依然苍劲有力——天下文章莫乎桐城?!

  东大街也是静谧地安卧在龙眠河畔。街上的老人不无自豪地说出这里云集着当年闻名方圆百里的木器社、铁匠铺以及豆腐坊。据陈所巨老先生的考证,这里一度还是老城的红灯区。我在若干年之后由紫来桥步入东大街之后,居然不期而遇一位正俯首老街的屋檐下专注磨刀的老头,那真正是一幅浑然天成的清明上河图的一隅;幸甚之至。

  六尺巷修复了,惜抱轩复原了,可是没有更多的人关注老街。桐中附近的北大街已经完全消失,尽管大街的地下依旧承载着下水道的功能。我记得桐城境内比较知名的老街还有我曾经去过的练潭老街以及我未曾去过的孔城老街,这些老街都在渐渐背离她们的原始风貌。

  老街上最能体现老城文化、历史点点滴滴的印记的,但她们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但谁又能否认这社会依旧是杂前行的呢?!

  老街一定会消失,就像北京城内越来越少的四合院一样。我更为关注的是,当这些老街完全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的时候,那发生在老街上哀怨凄迷或者激越昂扬的故事会不会随之烟消云散呢?

  我不知道,到那时候,将会由什么样的东东来承载这座文化名城的历史与未来!
老街0.jpg
老街1.jpg
老街2.jpg
老街景4.jpg
龙眠双溪水,清风紫来桥

74

主题

194

回帖

31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1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6: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2、龙眠山风景区

龙眠山为大别山东部余脉,山势自西北向东南逶迤而来。龙眠河绕山而行。龙眠山景区位于市区北面,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兼而有之,各具特色。主要景点有:

1.龙 门
  龙门位于龙眠乡与太平街道办事处的交界处——颂嘉岭上。该门横跨龙眠公路,系仿古牌坊式,总跨度为25.8米,高10.06米,大理石立柱横梁,环拱浮雕巨龙,坊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是龙眠山风景名胜区的标志性建筑。正门左侧,铭刻有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吟咏龙眠山的诗句:“诸峰何处是龙眠,昔日龙眠今不眠”。取龙眠山之底蕴命名的“龙门”,显得古朴、雅洁,张扬着龙的恢宏气势和神韵,体现着中华民族腾飞奋进、蒸蒸日上的拼搏精神。
龙门1.jpg
龙门2.jpg
龙眠双溪水,清风紫来桥

74

主题

194

回帖

31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1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6: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2.披雪瀑

  披雪瀑古名披雪洞(一作披云洞),又名响雪泉,位于市区西北4公里的碧峰山下,瀑流飞泻直下,如雪帘高悬,故得名。瀑长900米,全瀑分三段:前为“迭瀑”,长约50米,瀑流滚迭,溅珠飞玉,称之为“前瀑”;中为“溪谷”,俗称“披龙”,长约800米,雪浪翻滚,奔腾直前;后为“悬瀑”,高约50米,瀑流长悬,雪崩雷鸣,称之为“后瀑”。后瀑左崖有一洞,名“披雪洞”。清桐城派著名作家姚鼐曾来此游玩,撰有《观披雪瀑记》,誉此瀑为“吾邑之奇”。
披雪瀑0.jpg
披雪瀑1.jpg
龙眠双溪水,清风紫来桥

74

主题

194

回帖

31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1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6: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3.碾玉峡   碾玉峡位于市区北3公里龙眠山。峡长61米,分峡谷、峡口两部分。峡谷狭窄,两边峭崖陡起,白石峡底,呈鱼脊形,两旁有深沟,飞流迭滚而下,冲入水潭,峡口为扇面形,宽达20米,飞流溢出峡口,平缓悬下,归于溪谷,清刘大木魁在《游碾玉峡记》中称:“东龙眠山之幽丽出奇可喜者无穷,而最近治最善为碾玉峡”。峡侧建有碾玉亭,进峡道旁山崖上刻有刘大木魁《游碾玉峡记》,峡后有听瀑榭一座。
碾玉峡 1.jpg
碾玉峡 2.jpg
龙眠双溪水,清风紫来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