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89|回复: 8

[桐城文] 桐城三俊

[复制链接]

38

主题

479

回帖

621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2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12 11: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眠久子 于 2009-11-12 12:43 编辑 ! ^. ]: s  N6 v7 ~4 }* T2 ~. R

% }1 G; P$ H+ R! D4 G0 T$ A桐城清末“三俊”,有谁知道他们的经历与诗文?
0 O9 C5 I- j) _9 P- _# T% P; H; M" W  Y/ E9 C/ L
周爱莲,字石卿,山东知县。' S6 i8 z8 Q: O( D/ B; y
) @% p; |4 g, S* k# g
秦汝楫(1831—1909),字吉帆,世居桐城西乡秦家圩。岁贡生,数应乡试未中。清同治十三年(1874)应姚慕庭聘请,教授永朴、永概兄弟。著有《蘧窝诗文集》若干卷。与学生阮强在天城书院原址创办“公立天城两等小学堂”9 I2 i) \& F& j8 r" i$ U8 U; @
9 O5 b3 [/ A  _
汪玉珑(1832-1865),字冠珍,号玲卿,双港三友人,邑文庠生,宁国县教谕,在任侯选知县。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24

主题

657

回帖

1606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606
QQ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12 11: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我文化有限!
众乐我就乐

38

主题

479

回帖

621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2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2: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汝楫 (1831—1909)字吉帆,世居桐城西乡秦家圩。岁贡生,数应乡试未中。清同治十三年(1874)应姚慕庭聘请,教授永朴、永概兄弟。著有《蘧窝诗文集》若干卷。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8

主题

479

回帖

621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2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2: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阮强 (1844—1927)字仲勉,天林庄(今天林乡)人。年二十余补诸生。清光绪元年(1875)举孝廉方正,力辞未受。十一年台湾设行省,应巡抚刘铭传聘请,主讲台湾书院三年。二十二年,任安庆敬敷书院学长。光绪三十年后,继马通伯为桐城中学监督。宣统元年(1909)任芜湖省立第二女中校长。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8

主题

479

回帖

621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2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永朴、姚永概传略1 Q4 C3 v2 g! f) y, J7 z
) w! d2 d+ ~. l. _- R- e' Z
    民国初年,二姚先生同时主讲于北京大学,又同时膺聘人清史馆为纂修。蔡元培先生在复林琴南信中谈到“二姚”,对“二姚”的学识给予充分肯定;清史馆长赵尔巽也说:“今天下学人求如二姚者,岂易得!”
+ T& _/ M( r% n4 z/ W0 |6 b    姚永朴、姚永概兄弟,姚范的玄孙,姚莹的孙子,姚浚昌之子。二姚都以道德文章继其世业,与马其昶齐名,当时有“二姚一马,名闻天下”之誉。姚永朴治经,被誉为大师;姚永概则以诗文著称。永概追随吴汝纶先生,在当时来说,思想算是很激进的。他欲为中国谋富强,竭力主张改革,意气奋发,陈伯严先生称之为“中国少年”。而永朴则听从萧敬孚先生的教诲,专力治经史。然而他俩都穷老于教授,诲人不倦,且无门户之见,当时新旧学者对姚氏兄弟为人治学,无不称道。
- b8 [2 d$ d+ s  Z" Q( o     姚永朴(1861--1939),字仲实,晚号蜕私老人。少从家学,又先后师从方宗诚、吴汝纶、张裕钊,这些人都是他父亲的朋友。光绪甲午中举人,年已33岁。但他不想做官,只一心一意读书治学。一日过上海,遇父友萧敬孚先生,萧对他说:“你既然不愿为官,就应该用力攻经史,否则写文章就没有根本。”从此,他潜心读经史,从事朴学。后人京城,因马其昶引见,结交郑呆。《清史稿》有郑杲传,称他“肆力于学,以读经为正课,旁及朝章国故”,“其学深于《春秋》”,姚永朴与他相交,更加锐意治经。有人问郑呆:“今世为汉学者几人?”郑呆说:“我没有看见。”然而,姚仲实舍书无他事,舍经无他书,虚心求学,如果坚持下去毕生孜孜以求,是能够成为一个有造诣的学者的”。姚永朴历时十多年,潜心研读,对《注疏》及宋、元、明、清诸家经说无不洽熟淹贯,更旁及子、史、小学、音韵,博稽而约取,成一家之言。著有《素光阁读经记》26卷。泰兴朱铭盘看见他的书,大惊说:“吴越士大夫有此,早取声名一世,乃掩覆不肯暴如此,今日见古人矣!”可见永朴从不以文章谋求名利,是一位纯正的学者。马其昶为他作序,说:“仲实治经自与余同学《易》始……博辑于经凡十有余年,而十三经毕。委心前训,不得于衷,乃下己意,其说成而徇余言削之者几半,今存者二十六卷。呜呼!何其勤也!”可见永朴治学,不仅勤奋刻苦,而且态度极为严谨,言必有据,不苟一词。他名声日显,南北学人以至大吏显官,说起经学没有人不知道他。当时,井研廖平著《今古学考》,有名于世,称为大师。姚永朴兼汉宋之学,贯通古今,无门户之见,博稽精研,无愧通儒,当时人们把他与廖平并称“两大经师”。研究汉学的人往往不善作文,而永朴“兼工文,卓有惜抱(姚鼐,人称惜抱先生)家法” (王树枘语),这尤为难得。姚永朴家世以古文相传,又兼师张裕钊、吴汝纶等,并与马其昶、范当世及兄永楷弟永概互相切磋琢磨,所以文学早成。钱基博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中说:“其文随手起落,不为张皇,坦迤平直中,自然感激顿挫,不如(似)并世诸公(指张、吴诸人)之好做段落,狠其容,亢其气,硬断硬接;而我用我法,余味曲包,此真姚鼐血脉。”钱先生不仅指出姚永朴文章特点,而且指出了他与吴汝纶、张裕钊的不同,足显姚永朴的文章继承了姚鼐的“血脉”,是桐城派后期的代表人物。如他的《孙佩南大令》写得文字简洁朴质,无一浮词冗语,可谓义有归属,言词雅洁,而自然生动,耐人寻味,又足见方姚“血脉”,确实是桐城派嫡传。姚永朴引日闻随笔》中载李星沆言姚鼐“寻常翰墨,不必皆绝于人;要其气味清通渊雅,人自不能及”。永朴的文章,亦可当“清通渊雅”四字。
2 d+ P/ h# ~1 @( [+ |8 w     姚永朴的贡献还在于对文学理论的建树。他撰写的《文学研究法》不仅对桐城文派理论进行了完整的全面总结,而且也开了近代文章学的先河。方苞提出“义法”,只是只言片语;姚鼐提出“义理、考据、文章”,未作深入阐述;而刘大槐的《论文偶记》虽有精义,然非系统的全面的理论著作;方东树的《昭昧詹言》,也只是用桐城派的眼光来论诗的一部诗晶说;其他零篇散论,更多为即兴之谈。惟有姚永朴此书,上与《文心雕龙》比美,而更加完善;下成“文章学”专书,至今尚没有可以代替它的另一部书。钱基博先生在《近代提要钩玄之作者》一文中指出:“若夫博综群书,钩提玄要,有宗旨以自名家学,有条贯以启示途辙……凡十三家”,而于“集部”中首举姚永朴《文学研究法》,且评说:“明文章之利钝,录古今作家论文之言,采摭极博,而出以组织,有剖析,有综合,洞明得失,极有经纬”。文末:“右十三家之收,皆于古今流变,洞中奥会,读一书通千百书。如振裘之得领,如挈网之有纲……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六通四辟,其运无乎不在,庶几哉,经史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钱先生并不是桐城派中人;且立志要“于桐城阳湖之外别辟一途”,但他对此书却极为倾服。
% c3 c3 _3 x6 A# Y/ k/ |$ o. r    姚永朴淡薄名利,操守廉洁,一生以教书为业,自食其力。民国初年,以硕学通儒征召,他不应,文集中有与张仲仁总长书,即是却聘而作的。当时袁世凯阴谋帝制,仿清初制科故事,拉拢他,他断然辞之,足见他的远见卓识。他虽生长桐城,诗文“恪守姚氏家法,顾不以桐城张门户”,他在《文学研究法》中说:“宗派之说,起于乡曲竞名者之私,播于流俗之口,而浅学者据以自便……疑误后来,吾为此惧”。可见他的文品高尚。民国二十五年,病老归桐城。有人提议按月拨给供给,他辞谢说:“生平馆谷,无一钱苟得者。今老矣,乃以口腹累诸耶?”他洁身自好,又由此可见。1938年,日寇侵略皖境,他毅然携老少10余口西去。先至宿松,居月余,敌烽益迫。从九江越鄱阳湖到南昌,再乘火车至株州、衡阳,然后乘汽车去桂林。永朴此时已七十望八,本不堪颠沛流离,长途跋涉,而且起程之前,亲戚门生踌躇再三,他毅然决行,以示绝不可屈。1939年病逝于广西,后归葬于桐城龙眠山陶家冲。
: r: y# }- j8 X0 a4 b6 N    姚永概(1866-1923),字叔节,号幸孙,生于同治五年(1866年),早承家学,又以马其昶、范当世为姊婚,以永楷、永朴为兄,后又为徐宗亮之女婿,耳目濡染,神与古会。年十八,补诸生;23岁中光绪戊子科(1888年)江南乡试举人,实为解首(俗称解元)。主考官李文田、王仁堪都以学问文章负时望,认为八股文日益靡敝,因江南多才俊,想得硕学鸿儒振奋学人,评永概文章为第一。拆卷,大为惊讶,原来是一青年,欢喜相告,庆得人才。后试礼部,不第。人两淮盐运使江人镜幕,江也是当时名流。后又居江南学政王先谦幕,帮助他编校《皇清经解续编》等书。永概早年师从吴汝纶,吴先生在保定莲池书院当山长,他随之甚久。当时,变法议兴,吴汝纶力主改革,颇输入新学,创办学校。永概都全力支持。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安徽初创高等学堂;永概任教务长,规划章程,延聘名师,规模渐具;后改任师范学堂监督,擘画筹谋,尽职尽责。姚永概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创始人之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他赴日本考察学制。归国后,多有建树。民国元年,应北京大学校长严复之聘,出任北大的文科学长。3年后,清史馆成立,又被聘人馆为纂修,与兄永朴同撰名臣传。民国七年徐树铮创办正志中学,请永概兼任教务长;段祺瑞为国务总理,以高等顾问聘,总统徐世昌欲招人晚晴移选诗,他都委婉辞谢。林纾与姚永概在北京大学和正志中学共事八年,颇为相知,有诗赠之:天下争传姚氏学,八年聚首向长安。 文名极盛身何补,世论尝深胆共寒。 永日恋田颇在客,经时修史未成官。 较量终胜闽南瘦,江上无家把钓难。他一心一意教学,其论学不分门户,以文艺与科学为户牖,顺应时代潮流,力图除弊革新,并以语体文编写教材,这对一个饱读孔孟之书的人来说尤为难能可贵。. W! H" t9 T. p* A$ a
    永概早在清末就有文名。儒学大师、著名诗人沈曾植当时为安徽提学使、布政使,曾取永概的诗与马其昶的文合印一册,誉为“皖之二妙”,因此世有“通伯文章叔节诗”之美称。马其昶不写诗,姚永朴虽写诗但不甚著意,惟永概诗特工,他自称“诗诣第一,文次之”。钱基博评其诗:“秀爽而为警炼,沉郁而能独造。早喜梅宛陵、陈后山,晚乃出人遗山,语必生新,而意在独造,是则曾国藩所谓劲气盘折欲以古文义法通之于诗。”永概的诗确实体现了桐城诗派的特点。汪国垣在《光宣诗坛点将录》中称:“地空星小霸王周通??姚永概。”并评说:“叔节散文得惜抱法乳,诗亦工。游山诸作,多可传诵”。如《送莼斋赴潜山》:往时模被入舒潜,景物逢秋润可拈。 矮柏着丹遮屋角,修篁引翠到山尖。 别来泉石应如故,此去风光想更添。为问窖麻舂竹地,可能容我突常黔。永概在《书梅宛陵集后》中说:“我思文字贵,在切时与己。要使真面目,留与千载视。时为何等时?土为何等士?当其人微妙,不在文字里。阅历助胸襟,天姿加践履。四世不关诗,诗故待此美。俗士动夸古,终身寄人篱,一体效一家,自矜工莫比。乞人衣百宝,不称徒为嗤。扬眉讥杜韩,况说宋诸子。”这是诗论,却说出了自己的个性、见解,他原本不甘寄古人篱下,更不曾以桐城张门户,当然也不会摹效他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8

主题

479

回帖

621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2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2: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爱莲,我估计是新渡瓦庄坂附近的,有待考证。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55

主题

1777

回帖

4544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4544

嘉宾会员

QQ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12 13: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过  姚永朴文史讲义:L
云在青山月在天

225

主题

2031

回帖

3146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146

活动大师嘉宾会员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12 15: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也是了不得的人
得之泰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取必然

96

主题

1395

回帖

2642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42

论坛建设活动大师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20 13: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璟 于 2009-11-20 13:24 编辑
6 E) Q, n& q( R8 X8 _9 A) w2 r1 ~8 a' o5 r6 r8 d, C2 i; a
周爱莲,同治拔贡,父光霁。
7 N1 u1 [2 y3 V! T祖母怀宁徐氏,守节四十二年。
2 i' Z, w: E8 ~+ C3 n6 x1 F8 x; f详见方宗诚《柏堂集续编》卷十三《节孝徐孺人传》。
我在合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