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3
- 积分
- 5332
- 威望
- 98
- 桐币
- 4431
- 激情
- 5424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3667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7-21

摄影之友
 
- 积分
- 5332

 鲜花( 0)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椰子 于 2012-4-4 09:28 编辑
隆务寺是青海较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也是青南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隆务”系藏语,意为农业区。隆务寺,藏语全称是"隆务贡德钦却科尔林",意思是"隆务大经院"。隆务寺始建于元朝大德五年,即1301年,明王朝根据边疆少数民族虔诚信教的特点,采用投其所好的政策,大肆敕建寺院,赐封禅师,以此来笼络人心。明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明王朝准许扩建隆务寺,并正式取名隆务寺。在安多地区,其规模、地位、影响仅次于甘肃省拉卜楞寺和青海省的塔尔寺。
隆务寺最初为佛教萨伽派寺院。以后随着藏传佛教的盛行,特别是宗喀巴创立黄教以后,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喇嘛教寺院逐渐都变成喇嘛教格鲁派(即黄教)寺院。明宣德年间,即公元1426年前后,当地僧侣散木丹仁钦和他的弟弟罗哲森格,为了弘扬黄教,决定重修隆务寺。明万历年间,该寺僧侣和当地群众在中央王朝支持下,修建隆务寺大经堂。明天启二年,明帝还亲笔赐题"西域胜境"的匾额,悬于新建的大经堂门首,隆务寺遂因此而声名大振,并且成为黄教地区第一大寺院。
隆务寺座西朝东,建筑规模宏大,造型庄严,装饰华贵。寺内珍藏各类艺术精品和珍贵文物,还有明宣德赐封的"弘修妙悟国师"牌以及明天启五年由明帝题赐的"西域胜境"匾额。1625年,第一世夏日仓葛丹嘉措在隆务寺建成显宗学院,以后历代夏日仓陆续主持修建了佛殿、经堂等建筑群,寺院规模不断扩大,兴盛时曾占地近百公顷。寺院内现有密宗院、天文院、显宗院,还有天女殿、灵塔殿、观音殿、文殊殿、曲哇殿、马头殿、大经堂等,寺院建筑为藏汉合壁式,飞檐斗拱,金碧辉煌。寺内有众多造形精美的佛像、壁画、堆绣等。经堂佛殿典雅庄重,屋顶皆为碧瓦,中脊有镀金高瓶。中央大经堂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内有18根巨柱、146根短柱。供奉着明朝皇帝赏赐的释迦牟尼等数10尊佛像。保存宗喀巴大师法衣1件,高11米的宗喀巴大师像,底座周长36米,通体贴金,上下周围镶嵌金玉宝石,更显得金碧辉煌。还有夏日仓一世至七世的衣钵,千万件法器,精美壁画、堆绣、唐卡等艺术品,浩瀚的佛教经卷典籍,成为省内又一处佛教艺术博物馆。
隆务寺在黄南州同仁县地区,辖有十几座属寺。据《安多政教史》所载,主要有隆务镇的投毛寺、投毛恰尕寺(现在吴屯上、下庄寺);兰彩乡的叶什姜寺;黄乃亥乡的扎西其寺、隆务贡寺;麻巴乡的乙格寺;保安乡的当格寺、沙尕夏寺;双棚西乡的西关寺;加吾乡乙格寺;曲库乎乡的达江寺;扎毛乡的德钦寺;宗俄寺、宗噶寺以及已消亡的宗赛寺、多热卡索寺、宗玛寺、曲玛尔寺和卡贡拉当寺等寺院。属寺多为一世夏日仓及其弟子所建。隆务寺的香火村庄主要有原隆务镇七庄、麻巴七庄、四寨子、浪加、吉卡三庄、加吾浪仓、赛龙巴三庄、曲库乎乡、泽库的和日乡、宁秀乡、赛山川三地以及上下和日年桑等。此外,隆务河流域的其它农牧区亦为隆务寺的势力范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