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枞阳者,昔谓桐城之东南乡也,向为桐城之藩属。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设枞阳县,后时置时废。1949年析原桐城版图之东南,庐江、无为之各一部,置桐庐一县。因与浙江桐庐县叠名,故易名湖东县。1955年改称枞阳,恢复汉时之县名。邑治初设项镇铺,后移汤家沟,复迁枞阳古镇。现人口近百万之众,雄踞安庆八县之首。
据地舆考而析之,天门洞开,有数水发端于大别山,经潜山、桐城汇于菜子湖傍城郭注入长江,其间众水潴而泱泱,荡成数湖而浩瀚,统之谓枞川者也。河湖交错,水网密布。有城坐枞川北岸,居水之北曰阳,“枞阳”之名遂定。“枞阳重镇,江左要冲”,古时之喻。今枞阳大闸,排泄内水,拒江倒灌,吞吐长江,实皖中通江之咽喉也。 夫天下瑰丽嫣然妩媚非常之观者,多多矣。然独以山水之魅而冠绝当世者,盖属今之茫茫枞阳山川之大地也,胜景密布,风光旖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人文景观灿若星河。尤以“文山”——浮山之胜景为最佳处也。浮山青,枞川长,白湖秀水出枞阳。襟江怀湖,群山绕郭。山水相依,物产丰富。素有“稻谷之仓”、“鱼米之乡”之称誉。其湖其浩其瀚其山其雄其峻其秀其嫣其娇其峰其岩其洞其佛其刻其文其武其闻其名,岂它地所能比拟哉? 余尝读枞阳籍许孔璋先生之《浮山赋》,为其俪辞所动甚已,不禁心移神驰,情思萌生,欲赋枞川久矣。八皖炫煌,白荡腾霞;枞阳潇洒,长河溢彩;浮山钟气,人豪代起。文化之乡,礼仪之邦。人杰地灵,崇文尚武,史称“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枞阳锦绣,文化古迹俯拾即是;人文荟幸,历史丰厚源远流长。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枞阳大地,实“桐城文派”之发祥地者也。如斯绝世桃源之山水,昌盛不衰之人文,岂敢不作赋歌而颂之焉?讵料终因撰写《花亭湖十赋系列》致使拙笔停留太湖一县良久所搁浅。今承蒙心程方伊先生提供有关材料弼之,故而再提秃管作《枞阳六赋系列》,总之可为系列,分之可单独成篇。以扬宏业,以弘文派,以仰先贤,以敬社会,以补缺憾,以了夙愿,以慰平生,以飨读者,以遗后世焉。 呜呼!拙笔一枝,白纸数张,妙不能随手而生,情不能循辞而兴,赋不能感动人者,实在下文辞之不精妙也乎哉!且笔骨未能纵横,辞理未能条达,因以愧疚之情溢于言表也矣!无不恟恟然惴惴焉,安能不憾欤? 是为序!谨此而已,诚惶诚恐。不足以称愉情,不敢于言文赋,遗笑乎骚人墨客也,唯叹笔力未能称甲耳!亦憾欤! 丙戌伊春4月13日“桐城赋派创始人”之“赋帝雷池赋翁”PCX888作于中国文都“望江楼文苑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