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53|回复: 1

[桐城史] 清代桐城派画家遗墨鉴赏(图)

[复制链接]

200

主题

1094

回帖

1632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632
鲜花(3) 鸡蛋(4)
发表于 2013-6-17 10: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绵延于清代一百余年、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其传播之强,生命力之盛,令人惊叹!因此,说到桐城派,人们自然会想到方苞、刘大櫆和姚鼐,他们都为桐城派创始人之一,有的堪称中华民族文化大师。桐城派,在两个多世纪的历程中,人才济济,名家辈出,不仅在著书立学方面,影响广泛,而且在书画方面,均有较高造诣。于此择其几位画家遗墨与读者共鉴赏。, o5 m; d! b6 {* r  F# b7 T

: f# H1 e  V/ G) K7 i7 z

方以智《疏树古亭图》

方以智《疏树古亭图》
0 r6 p% y8 q" p& Y1 m$ }& X: `8 F
方以智《疏树古亭图》0 Q  I$ C5 u: F* b; s
方以智《疏树古亭图》 纸本墨笔 纵52.4厘米 横30.3厘米0 A8 x, z7 D" h! L* h/ s( g5 T! Q5 u
9 W; }/ _  S0 f: z, |! d7 y. R
  《疏树古亭图》绘野山幽谷,溪河平静,疏树散落,草亭孤立,视野之内既无陈舟,也无人踪,惟有那尽染尘埃的秋叶在风中摇曳。全图运墨疏淡,表现出一种空灵冷落、远避世俗的隐逸境界。据说《疏树古亭图》,是他去世前一年满怀明末遗民的悲恸而制作的,情调凄苦,故而画面僻荒冷落。笔墨虽然平易朴实,却不乏深厚功力。图上题文,书写得体,风神流动。所绘深得元人冷静幽隽之韵。此画历经三百多年,传承有序,图下左右分别钤有“方苞之印”、“灵皋”、“处观”、“靖侯珍藏”、“朱霞长寿”、“臣涌许氏子宣珍藏书画印”等鉴藏印章。" w1 p. a; f# p! L  X
5 A8 E  B! d. c6 g1 }4 i7 t
  方以智(1611-1671年),明末清初画家、思想家。字密之,号浮山愚者,安徽桐城人。明崇祯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据载,“博通诸艺,著述宏富,书法绘事俱绝擅”。方以智绘画面貌较为多样,有山水、花卉、人物、虫鱼。山水得元人法,不计形似而有思趣,赢得人们的喜爱。明亡后,他削发为僧,法名大智、无可。隐居山林,百念皆空,粗衣淡食,宣扬佛教。“兴起偶作书画,借以抒发情怀。”方以智一生以清节为重,交游甚广,是一位有很大影响力的人物。现代学者把他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四大学者”。! Q8 W# y: ?5 U9 ?" c* L& T$ U* B
: x6 ]1 T7 F- K1 W: R$ ]

清 姚文燮《玉峰琼树图》

清 姚文燮《玉峰琼树图》
- \) X3 W# i  `- m1 i
清 姚文燮《玉峰琼树图》
$ B- ~3 u2 e' ^) |0 d+ P4 b姚文燮《玉峰琼树图》 绫本设色 纵178.6厘米 横49.6厘米. b4 Z/ R. `% V' J. e  n9 M& c
' u; s* H! o0 I6 o8 F
  此帧山水是一个细长条幅,构图有一定难度。由于作者恰到好处地轻描淡写,略施色彩,却有一种苍润古雅的情韵。
  S( e& Y3 V7 Y- n% Q
8 C8 p) p6 I" {) e$ ^9 `  《玉峰琼树图》绘主峰净岩,涧瀑冲跌,云遮雾掩。山腰一茅舍掩映于秀挺嘉树之中。近处峡谷之间一老人拽杖沿小道依山而上,只见面前站有一人,怀抱拐杖,当是屋主得知友人前来,特下山迎接,极富生活情趣。幽谷行人,静动映衬,使寂静的山野显得灵动出神。整个画面笔法简劲,以少胜多,格调高雅,给人以玉峰琼树、古朴明洁的美感。画幅右上自题七言诗一首,行笔流畅、纯熟优美。款署“庚申秋客长安写寄五崖老年学兄正。同学弟姚文燮”。钤“文燮私印”、“奔壶”印。庚申为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作者时年53岁,当为盛年时期一幅上乘代表之作。
" @7 t) L( N6 l$ `/ P  P
4 H3 U# S# T* x- p  b  姚文燮(1628-1693年),字经三,号羹湖、无异堂等,安徽桐城人。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官中书,晚年辞官隐居。“诗、书、画皆有名,诗入古调,画亦精妙”。著有《咏园诗集》、《羹湖诗选》、《无异堂集》等书籍。1 o2 _5 R4 A3 O7 ~7 ?. @. S$ W
/ `9 T/ C: Q1 V$ ]4 e; h7 G( z$ V

清 张敔《芙蓉双鸭图》

清 张敔《芙蓉双鸭图》

! e0 n3 a- ~6 Q9 Y& H. f清 张敔《芙蓉双鸭图》! }5 Z3 q1 q' ^& F2 r( T, O8 Q: B: x
张敔《芙蓉双鸭图》 绢本设色 纵149.4厘米 横49.3厘米
- e+ }' P% Y0 s  O6 l7 y* U  D! n6 n2 t" p1 ]3 d3 |" k0 e9 d
  图绘两只游鸭嬉戏于溪流之中,绿波泛彩;盛放的芙蓉凌空而出,香气弥漫;和风吹动纷披的芦叶,漾然有声。双鸭姿态生动,前面一只扭过头来,双目炯然地注视身披美丽羽毛的游侣行踪,神态灵现。双鸭描绘工细,芙蓉芦叶以“没骨法”画成,笔墨清新俊逸,章法灵空巧妙,整个画面显得富有生机和物趣,十分和谐。左上落款“南泉山人张??写”。钤两印。( Z% f& C. @1 }+ {5 W
: `7 ]( U5 }; p& `+ `
  张敔(1734-1803年),字虎人,号雪鸿、南泉山人等,安徽桐城人。乾隆举人,官湖北房县知县。天资高迈,为人疏放不羁。能书、工诗、善画,有三绝之誉,写真尤能神肖。“??性嗜酒,酒酣兴发,挥洒甚捷,所画无不妙”,其传世作品《花卉》册,现藏首都博物馆。尚有张敔遗墨多幅藏于安徽博物院。# ?5 V. l$ S( u
# A9 F$ Z" {; {

清 姚元之《水仙图》

清 姚元之《水仙图》

% i0 n0 t1 o% ?9 `  \$ U清 姚元之《水仙图》
! ^; ?" {: I) \$ e  t$ e: o姚元之《水仙图》扇 纸本墨笔 纵16.5厘米 横53厘米0 U9 F. z. m0 M2 A$ M: p5 f

0 ?0 b/ v" o: R# v4 P& h1 ]& i9 f  《水仙图》是一幅典型的文人画,画美字也美。用淡墨白描之法,写水仙数株,叶子舒展自如,具有一种内涵力量,这种力量忽挺忽柔,行笔的速度忽快忽慢,由此而产生了优美姿态。用线钩花瓣,蕊色较深,显得花朵突出。水仙叶间重墨绘草茎,黑白相互映衬,远线抒情,风格清雅。右上自题诗一首,行草遒劲俊丽。款署“仿子固画意,少岩三弟雅正。姚元之。道光甲申长夏”。钤“南斋游笔”印。左上角钤“玉照画”印。道光甲申即公元1824年,作者时年52岁。( _% Y/ E% O) k3 M5 z4 N

% W+ B% w7 k2 p' ]8 f1 e) s  姚元之(1773-1852年),字伯昂,号荐青、竹叶亭生等,安徽桐城人,姚文燮七世孙。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工隶书、行草,尤善白描人物,尝临摹赵孟頫《罗汉十六尊》,黄左田叹为“今不让古人”。著有《竹叶亭杂记》、《荐青诗文集》、《小红鹅馆集》等书。
) w) N7 o' u4 W; M9 L
4 ]) @8 J2 J' @9 t0 B4 f  u, Q2 |

清 阙岚《梧桐白头图》

清 阙岚《梧桐白头图》

. |- B* [8 a# a9 ?. O清 阙岚《梧桐白头图》, x: j  W9 V' T
阙岚《梧桐白头图》 绢本设色 纵101厘米 横40.5厘米& L8 ?+ \4 M! G1 O; I

  E: _9 |% O! w1 b  ]' y6 l, S  此作是画家75岁时绘制的,工写结合,笔墨清灵,有一种纤尘不染的秀洁韵味。上部绘挺健梧桐,叶茂子实,一枝斜穿画面,绿叶飘动。一对白头鸟依偎枝上,亲密无间。下部绘神奇多彩灵石,石缝坡脚间花草杂生。笔墨细腻古朴,风格温润典雅。左下自题“道光壬辰季重九日仿瓯香馆本于天光云景斋。阙岚”。钤“臣岚印作”、“小龙眠山人”印。右下钤“延年益寿”印。可以看出,这幅画是作者对长寿的歌颂。" D: o/ Y4 i7 h5 v

8 K! ^: t1 a6 K. o' _  t  阙岚(1758-1844年),字文山,号小龙眠山人,安徽桐城人。工山水、花鸟,画佛像尤妙。粗笔大幅钟馗像,气势非凡。仕女喜作高髻,近宋人写本。晚年又精于指画。* I6 a; q  K: A  P' d5 z# g& x

- O# X) \- G6 t1 C- q& _6 U' F

清 方亨咸《秋山飞瀑图》

清 方亨咸《秋山飞瀑图》

/ t. Q8 G. \* Z+ i) Z清 方亨咸《秋山飞瀑图》$ O5 r, f0 w7 B% s9 M9 x- r
方亨咸《秋山飞瀑图》 绢本设色 纵165厘米 横53厘米* J& a; k/ G' o) ]/ q
画面峰峦层迭,岩壑幽深。主峰入云,气概非凡。低于主峰之远山,云气飘渺,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右侧高崖陡起,飞瀑如练,山岗平台劲松茅亭,着墨不多,意趣超逸。红枫、青杉、垂柳、柏树等,布置得非常妥帖自然,达到了回环顾盼的曲尽其妙。近景陡坡之下,溪河平缓之处,次递建屋三座,其中两屋内各有一人,似读书或觅句?意态闲适。纵观全幅,气势磅礴,色泽清明,把深山幽境,高土隐居的雅意悠然的气氛描绘得十分感人。一幅好的山水,必然融汇着画家的情感和寄托,这在方亨咸的《秋山飞瀑图》中表现得颇为鲜明。2 R1 M$ B: @7 d* d
+ y* M2 [) r9 \" ]+ x  M8 U
  方亨咸(1620-?年),字吉偶,号邵村,安徽桐城人。清顺治四年进士,官至御史。著书颇多,以学问闻名当时,最著名的是精于诗文,擅长书法、山水,也善花鸟。山水仿元人,博大沉雄,力追古雅。作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秋山飞瀑图》是方亨咸50岁时的一幅代表作。
: ]0 v! v6 f9 W* T' Q/ K5 q  g9 s' g9 w: G2 x; V2 h6 @7 {
清顺治十四(1657年),方亨咸因弟案牵连,父母兄弟等全家十口被流放宁古塔(黑龙江境内),“二年余释归,不仕,足迹遍天下,画益进”,成为清一代大家。传世作品有《云横翠岭图》、《石竹图》、《山水花鸟图》册、《深山垂纶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Q9 P, H1 E5 l0 }! }4 ]; p

) r2 ~1 o! m6 J& T: Y% Q, G- \, p 以上介绍的清代六位画家的作品,均藏于安徽博物院。诗情画意,书法娟丽,对于我们今天的绘画创作,其借鉴意义,显然弥足珍视。来源收藏界)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

主题

284

回帖

351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5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3-6-17 12: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了不起:P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