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 一个写作青年遭遇粗暴干涉而带来的思考 她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其实,她也是个文字痴迷者。 已过四十岁生命年轮,但她仍然喜欢写作。什么散文、随笔、游记、新闻报道,她写归写,就当爱好,就当练笔,以此打发匆匆逝去的时光。 前段时间,我们的驻外记者发现了她,发现远在山东省,远在沂蒙山脚下,远在乡下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存在着这样一位女性。我们的记者打电话向我介绍,记者说自己真的是被这位女人的精神所折服,被他的才华所打动。后来,我们的记者将她最近写的东西,一股脑地发给了我,让我看看。 还没等我拿出相当时间来,把这些作品,做出合理安排,前天傍晚,我手机里突然出现这位女作者的短信,开始还以为的节日的祝福呢,仔细一看却感觉全然不是。这位女作者似乎很无奈地说,以为你写作,她被他家最尊贵的亲属给“教训”了,说她写东西,就是不务正业,说他写东西就是异想天开,说她写东西就是不知道廉耻。还破口大骂,骂她很多难听的话,甚至还说,不是看在她已经老大不小了,不是看在亲属之间的关系,换是别人,自己一定动手非打她两耳刮子不可----------天啊,这也太可怕了。她在短信中,她说自己哭了,她说自己真的无所适从,真的很无助,那一刻她不知如何是好,极度郁闷着,在万般无奈中,她只有向这位亲属承诺,今后不再去写了-------之后,她哭着跑到了江边,坐在江畔的礁石上,看落日,看晚霞,看水流,痛不欲生。 我读了发来的短信,这是几条断断续续的短信,似乎是泪水中浸泡过的声音,我的心情很沉重很气愤,因为遥远,因为陌生,她那边的情况我并不熟悉,但我知道,这是文人遇到了愚人,胡子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写作何罪之有?写作究竟影响谁了?写作至于让这位所谓的亲属大动肝火、大发雷霆吗?至于让他扬言要大打出手吗?我在想,如不是我们的作者影响到了他、伤害到了他,让他的切身利益受损,难道是欠了他家钱一直没能归还?他凭什么又有啥资格干涉她人?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不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吗? 我做媒体,做编辑、做记者这些年,也切实遇到过几起这样的典型案件,但是真的不多。我在想,也在同情这位所说的亲属,井底之蛙、愚昧至极。是愚昧害了他,是老观念害了他,是驴脾气害了他。一句话就是落后与贫穷导致的。我当初在农村刚起步时候,也同样遭遇如此厄运,甚至冷嘲热讽四面楚歌,但我打“游击战”,也是从不与他们正面交锋,很多文章都是我偷着写的,偷着寄出去的。没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这样的故事重新上演。 我及时地回复几条至情至理的信息,我真担心女作者万一想不开哦。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我在想,也许就是因为在那个贫困落后的地区,她坚持写作多年,但始终没能改变生活境况,而遭遇到别人的鄙夷费解,甚至冷嘲热讽,或许因此珠连到了她家亲属,是不是觉得这是不务正业,这是有伤大雅,让他们亲属颜面尽失,所以就想好好教育一下------对此,我也希望我们的作者,要理性地对待,正确地面对,写作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个别人永远是个别人,写作只是爱好,只是修真养性的一个美好的选择,对写作也不要做出太多太大的幻想,也不要为写作而“冒天下之大不韪”,一句话,要正确处理好写作与生活的关系,要避免让一些“嚼舌头”的人钻空子,找你的谈资,挖你的新闻。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世界观。写作不可能会一下子出人头地,写作也不可能让你立马挣了多少钱,甚至当多大官。但是写作,最陶冶人,能提升人的道德思想和文化品位,能影响人、启迪人、鞭策人,与唱歌、跳舞、打牌不能同日而语。然后,话说回来,写作不是谁都能驾驭了的,看花容易绣花难,没有天赋缺乏创造力,没有艺术才思,没有生活历练、思想与灵感,你是没有创作力的,你是写不出来东西的,即使能写出来也不过是小学生作文,谈不上价值。人都该有梦想,人也都该拥有自己的爱好、理想与追求。写作又啥不好呢?怎么能粗暴去干涉他人的爱好、信念、理想与追求?这不是侵权吗?深感这人啊,太没有自知之明了,他缺乏道德底线了,甚至太傻了,太缺德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事要要以理服人。或许是因为写作而耽误了其他,但是总该有话好好说吧,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况且我们的作者也不是和你生活在一起,也不需要你养着,你何必如此动粗?不过从几篇短信中,能看得出,这位作者,很尊重她的亲属,或许亲属是位长者,是至亲,是很尊贵的客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尽管她尊重他,可她却没有一丝的尊重甚至怜悯,于是出现如此尴尬、粗暴、愚蠢的干涉,令人窒息。我在想这个人是无知的,他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他的眼里全是老一套,容不得其他,接受不了新生,接受不了高雅,绝对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他也是野蛮的、无知的,甚至有些一瓶不满半瓶咣,这样的人太少了,说话不加思索缺乏口德。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真为无知者可笑,不同途,不是一路人,何必与他斤斤计较啊。他狭隘、他落寞、他不识时务,就不要与他一般见得,那样,你岂不与他一样了吗?大致是这样的短信发出后,那位作者不在纠结与惆怅了,心情也好像多云转晴了,不住地感激我,连说谢谢老师,非常感谢老师。 我从心里敬重写作的人,尤其是那些不图名利,不用写作换取回报的人,不用写作换取前程的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艰辛笔耕,他们才是最伟大的,做值得从心里敬佩的。 其实,我在想,这样的故事在全国还能有多少呢?现实中有多少沉湎于写作中的人,在生活中会遇到这些呢?包括亲属、邻里及家人,有多少写作人活在夹缝中,有多少写作人活在尴尬中,有多少写作人在煎熬中,欲罢不能、弃之可惜,咳,是尴尬、焦灼、甚至苦不堪言,为钱消得人憔悴,很多都是因此而带来无限烦心。 不说写作又多好,但有的狭隘之人、愚蠢之人、目光短浅的人,永远是感受不了写作带来的光辉,永远是体验不到写作带来的浪漫与温馨,甚至有的人嫉贤妒能、因循守旧、小肚鸡肠、固步自封,只要与钱挂不上关系,与美好生活挂不上关系,就不能越雷池半步,这样的人真的可怜、可气又可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