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庙入口
2 f1 ?0 g7 X" v+ L& J4 \六尺巷 桐城文庙牌坊 赵朴初题写的文庙匾额 桐城,是安庆市下辖的县级市,虽小,但却有“中国文都”之称,因为这里是领袖明清文坛的“桐城派”故里!可以说,文化就是桐城的特色,也是桐城的灵魂。
3 s& {! x6 H* A x# I) ] Z 作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桐城历史悠久,始于春秋时代,历来文风昌盛,名流俊杰,重臣鸿儒,层出不穷,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其中,尤以明清时代影响最大的“桐城派”为最!及至近现代,各色才学家亦贡献卓著,为桐城的文化底蕴增色。
" U7 l0 P; j0 c0 u' u% L A 雄霸文坛桐城派 3 E* d. v+ w9 S! k8 z6 B" V
说起桐城派,几乎无人不晓,作为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其代表作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当年桐城派尊奉程、朱道统,继承秦汉及八家文统,创立了以“义法”说为核心的系统完整的散文理论,创作了丰富优秀的散文作品,有“天下文章出桐城”的赞誉。桐城派也因此雄霸文坛200余年,拥有作家1200余人,创作传世作品2000余种,影响力不仅在时间上、地域上也跨越桐城,遍及全国。 " c! W/ T! K4 {
文化传承源远流长,虽历史悠久,但当代桐城文学仍然生机蓬勃。如今,在桐城市区古城公园路的“告春及轩”内,专设有桐城派陈列馆,向世人展现桐城文学的辉煌。 8 `0 m3 R$ _' {0 e
B 古城区踏寻名人故居
]- t. Q( X0 |$ \5 A历史上,桐城名人辈出,保存下来的名人故居也多。已有1200余年历史的桐城古城区,坐北朝南,背依玉屏、投子、龙眠三山,旁挟石河、龙眠二水。城内建造典雅,曲折回旋,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称。
4 N) V1 ~- |- L 城中每走一步,就有一处名人遗存,如方学渐的“讲学园”,方以智故居“潇洒园”,左光斗故居“啖椒堂”及“左公祠”,张英、张廷玉“宰相府”及“六尺巷”遗址,姚鼐的“惜抱轩”及其手植的银杏树,姚莹故居,姚元之旧馆“竹叶亭”,方东树家庙,方宗诚故居“九间楼”,吴汝纶藏书处“半山阁”,方守敦吟诗亭“凌寒亭”,以及近代革命烈士吴樾故居等。对于爱好历史和文学的游客来说,自然更能感受到与书本上不一样的桐城。 ( x3 u4 ^0 ] c# p) J$ h9 j
C 文庙、六尺巷证桐城
) ~3 H0 l% R" P0 w: }- V" s位于桐城市府广场的桐城文庙,是元明清以来桐城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占地3200平方米。整体布局工整,宏伟堂皇,砖刻、木雕、汉白玉雕造型优美、精巧别致。而且,文庙内设桐城市博物馆和严凤英艺术生涯陈列室。博物馆收藏了从新石器到宋瓷,从李公麟的画到方以智的书,从雍正御赐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虎铜印到乾隆御题碧玉铭文板指等文物总计1200余件。严凤英艺术生涯陈列室则通过五百余幅珍贵照片,上百件实物、资料和音像,全面介绍严凤英从唱草台戏走向黄梅戏大舞台的不平凡的艺术生涯,展示严凤英在黄梅戏艺苑里的辉煌成就。
5 M2 R# u( c1 P7 _; G' i, i( U- Z 位于桐城城区的六尺巷,则有一个为人称颂的典故,见证古时桐城文人包容忍让、平等待人的美德,甚至成为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据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之巷因此而成。如今,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由“懿德流芳”牌坊、诗画照壁、诗山、曲廊、六尺巷、“礼让”牌坊等景点组成。
* b d" f6 y) r9 f# i' F D 孔城老街了解旧时保甲文化 ( N7 W6 Q. A) Z$ l. Y/ l; l/ P
桐城市郊的孔城镇有孔城老街,已有1800多年历史,曾经是明清时代重要的水运码头,繁荣昌盛。老街绵延数里,分为十甲,每甲之间有闸门隔挡。街道南北走向,全长约3公里,有主街一条,横街两条,另有三巷一弄,街、巷、弄路面均为麻石所铺,总面积17万平方米。店铺房舍皆为青砖灰瓦,多具飞檐翘角,木镂花窗,鳞次栉比,颇具江南水乡特色。 - T! c# t4 W4 l& l
如今的老街更像是一个历史遗留下的博物馆,曾经的繁华已随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原住民早已搬离了这古老的街道奔向现代,独留下这文化底蕴深厚的空城,遗忘在历史的交错空间。
) w8 t h! u" B( X% j 而老街之中最为人瞩目的,就是“十甲”的存在了,它完整展示着旧时的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保甲制度。孔城老街在漫长的历史朝代演变和人口兴衰中,经历了北宋的保甲制、元代的村社制、明代的里甲制、清代的牌甲制和民国的保甲制。
; a7 o* u& D7 y- B; _ 孔城老街自北向南,依次叫作一甲、二甲、三甲、四甲、五甲、六甲、七甲、八甲、九甲和孔城河对面的十甲。甲与甲之间都有一道二层牌坊式石穿门栅栏,每甲相对独立互不通行,是一个独立的城堡,具备防盗防御功能。孔城老街这种以数字来给甲命名的古老地名,在全国老街地名中是绝无仅有,至今仍在使用,可以说是研究孔城老街历史和保甲文化的标本和活化石。 3 y6 C( u* |- y) g# z6 A
E 龙眠山、嬉子湖山青水美 : `/ F" S. A9 K' @9 P+ x
自古有“山清水秀,地灵人杰”的说法,人才辈出的桐城,自然不乏风景如画的山水。 8 J. x% q% r3 u! {& D
距离桐城市区3公里的龙眠乡龙眠山,不仅风光优美,而且不少历史名人隐居于此,辟有各种山庄。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丰厚的积淀交相辉映,构成龙眠山独特的胜迹景致。境内拥有龙门、碾玉峡、文和园(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墓”)、大龙井瀑布、赐金园等大小十六处自然与人文景观景点,还有被誉为“宋画第一”的李公麟的龙眠山庄就建在龙眠山区的双溪村。那一处处遗址,一座座墓葬,一块块模糊或清晰的石刻,都是桐城文化这条长链中的一个个链环,以物质的形式呈现出桐城文化的悠久和精深。 , c! h! E" d/ e6 \ \
位于桐城东南部的嬉子湖生态旅游区,因沿湖儿童常嬉戏湖中而得名。湖光山色,远近岛屿风光秀丽,渔村古朴,船家生活趣味盎然,是一个天然的生态家园。沿湖湿地连绵,珍稀飞禽随季迁徙栖息,形成罕见的湿地景观。漫步湖边,处处皆为美景。
0 B: `: H" \" @5 f" H# ^ 美食:桐城美食如同桐城历史经过时间的洗礼,菜心粑早在嘉庆年间,就成为桐城大众喜爱的食品;青草麻丰糕的生产历史,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传统名点朝笏自清代流传至今;而孔城米饺则是桐城传统美食名点。 1 l! s. G' J E2 w. c, x, F, `
交通:桐城距安庆、合肥机场均较近,广州有航班直飞。 8 L5 w0 c8 `3 _& s; z
来源:羊城晚报 ( Q9 g7 i# D! i$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