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桐网小编

[乡镇之声] 桐城:他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复制链接]

0

主题

1

回帖

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4-4-9 14: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的老书记,时代的楷模,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732

回帖

991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91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4-4-9 14: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在他死后才会受关注呢?
生前事迹在时,有没有相关报道?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0

主题

1

回帖

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4-4-9 15: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书记扎根于基层,默默奉献,真是我辈之榜样。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0

主题

2

回帖

2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4-4-9 15: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的好书记,桐城人的骄傲,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0

主题

1

回帖

2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4-4-10 09: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人身边的模范,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2

主题

362

回帖

730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30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14-4-10 15: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人民当牛马的人,虽逝犹生!——追记安徽桐城市范岗镇樟枫村原党总支书记宋福应




新华网安徽频道4月2日电(记者 徐海涛)安徽桐城市范岗镇樟枫村原党总支书记宋福应,生前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留下感人书信。然而,樟枫村很多群众至今想起他仍忍不住落泪。宋福应又黑又瘦,平日戴草帽、穿解放鞋、骑自行车,看上去不像个村支书,更看不出曾是年收入上百万元的企业老板。为改变樟枫村“荒山穷村人心散”的落后面貌,他放下自家生意,53岁出任村支书,一屋一路出力流汗,一分一厘精打细算。生前最后一个电话,还在为村里争取项目。建设美好乡村的核心是人,党员宋福应像黄泥岗上一棵树,根植于干部群众之中,汇聚出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而樟枫村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既是宋福应生命最后5年的心血结晶,也是对一个共产党员最好的纪念。

    临危受命:为了父老乡亲,一年少赚10万也干!

    从桐城市区南行10公里,到达范岗镇,再往西南方向前行16公里,才是樟枫村。这个坐落在黄泥岗上的偏远村庄素来“苦瘠”,种粮产量低,工业没基础,农民收入靠出外打工,经济水平长期全市倒数。发展落后,干群关系还紧张:村干部说群众“不好管”、“老上访”,群众怨干部“不干事”、“乱花钱”,村集体负债十几万元。2007年底,樟枫村时任村支书患病离岗,谁来接手这个“烂摊子”?镇领导和村民们都想起一个人:宋福应。老宋是邻近的联合村人,来樟枫开轮窑厂已有十几年。虽是外村人,但他办厂有一套,经常帮衬乡邻,做事公道,很有人望。镇领导找宋福应谈:你是老党员,熟悉这里情况,群众对你也很认可。宋福应很犹豫,一是担心能否干好,二是苦心经营十几年,白手起家的小轮窑厂已发展成建材公司,年利润上百万元,说放手就放手?宋福应家人也都反对:年龄不小了,身体也不太好,为什么要去邻村干“吃力不讨好”的村支书?见老宋没表态,老伴赌气回了娘家。樟枫不少村民上门找宋福应:我们觉得你办事行。村里全体党员表决,一致推选他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经过十几天考虑,宋福应决定把公司生产外包,虽然这样一年至少少赚10万元,但比起全村父老乡亲的事,他觉得又不算什么了。2008年1月18日,一个大雪没膝的冬日,53岁的宋福应走马上任。

    “黄泥巴干部”:人不离群众,手不离劳动


    上任第一天,宋福应就遇到考验:大雪成灾,困难群众生活无保障。宋福应召集全体村干部,分头到300多名贫困户、危房户、五保户家中查灾救灾,不让一个人挨冻饿、居不安。一天下来,新班子用行动让群众感到“新气象”。此时,樟枫村迫在眉睫的一个重大危机是,由于进展缓慢,争取来的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帽子即将被摘。村民看不到希望,不少人准备搬走,去镇上、市里另觅家园。长期以来,制约樟枫村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差。全村没有一条砂石路、水泥路,一到雨天交通瘫痪,烂泥路上农用车都难行。村容破败,垃圾遍地。而其根本原因在于村领导集体得不到群众信任,干群心不齐,形不成发展合力。宋福应向上级立下军令状:给我一年时间,樟枫新农村建设再无起色,我主动辞职。搞建设无非三件事:人、钱、管理。宋福应与村集体班子开会商定,不分节假日,村部平时只留一人值班,其他干部全部上工地,晴天当“免费小工”,雨天外出争取项目。他带头出钱,发动干部、群众集资,结合上级项目资金,先从房屋质量差、群众意见大的官老屋村民组启动建设。干了十几年轮窑厂老板,宋福应常年和黄泥巴打交道,一块砖的利润只有几厘钱,必须精打细算。

    当了村支书,他把“黄泥巴作风”用到新农村建设中,成天拿着工具上工地,抓质量、盯成本、控制进度。勤能聚人,俭能聚心。宋福应在樟枫村的新农村建设中形成一条规矩:为省钱,项目请专家设计,但施工不向外发包,干群自己干。一平方水泥路,向外招标要120元到140元,樟枫人自己“精打细算”,干下来只要75元到90元,一公里能省好几万!村庄建设,少不了要征地、拆房、迁坟,难免有阻力。宋福应的方法是以身作则、以心换心、持续攻坚!2008年6月,村里修水泥路需拓宽路基,势必要占用宋福应建材公司的存煤场。他毫不犹豫,拆墙让场地,仅此一项就损失十几万元。见村支书如此,村民拆屋、征地都很配合,工程一路畅通!人心齐,泰山移。宋福应上任第一年,官老屋村民组新农村建设就顺利完成,房美了、路平了、塘清了、路灯亮了、垃圾不见了,绿化、景观、公厕、健身广场建成了,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与号召力。第二年,樟枫村启动陈庄村民组新农村建设,当晚村民就自发集资6万多元,樟枫村建设驶入了良性循环快车道。2008年、2009年,樟枫村从后进村翻身,连续两年获评桐城市新农村建设第一名。五年来,全村新建成村组水泥路20公里、砂石路30公里,公共绿地3400平方,300多户村民入住新居,过上了“走水泥路、吃自来水、住小洋楼、跳健身舞”的新生活。曾准备举家搬迁进城的村民叶志红说:“现在的樟枫,城里该有的有了,城里没有的也有了,不搬家了!”

    培育产业:黄土荒山变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但宋福应的心里有一本账,樟枫要走向兴旺发达,必须利用现有资源,开发特色产业。

    樟枫山多地少,但上万亩林地多为稀疏、低矮野生杂树,只能用于烧饭柴火,经济效益极为低下。余下的农田产量仅够口粮,农民花钱靠外出打工,不少耕地抛荒。怎么把黄土荒山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宋福应想,能不能搞现代园林,用苗木花卉让黄泥岗美起来,用苗木经济、观光旅游让群众富起来呢?想法很好,但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三无经销网络。宋福应与村干部们商量出一个方案,把全村各家三亩两亩的林地集中流转,引入有实力的企业运营。这项工作难度大,但樟枫要培育出有竞争力的产业,这是必由之路。挨家挨户上门谈想法、问困难、做工作,首期1200亩林地流转,宋福应带领干部与群众“开了一个月的会”,啃下了“硬骨头”。2009年9月,安徽永椿园林公司入驻樟枫,投资2亿元启动“万亩生态观光园”建设,至今已种植园林近万亩。2011年3000亩优质稻麦、蔬菜种植园,2012年1000亩粮食产业园相继落户樟枫。同时,宋福应引入“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多种专业合作社,使樟枫村地尽其利、人尽其才,群众获得自主经营、就近就业、土地流转等多方面收入。五年来,樟枫村人均收入从4100元增至11000多元,产业致富路越走越宽。

    带班子:“凡事首先不为自己利益着想,肯定能做得好”


    “集资难、拆迁难、流转难,老宋身上好像有一种‘魔力’,一般两委干部解决不好的事,只要他出面,基本没有办不成的。”范岗镇组织委员张树说。党员叶彩霞原在外务工,宋福应找到她,希望她回村担任村民组长。“我没经验,担心干不好。”叶彩霞说,宋福应教给她的“秘诀”是:“要当好干部,凡事首先不为自己利益着想,肯定能做得好。” 每次叶彩霞遇到处理不了的麻烦事,宋福应都帮她解决。“有一次我去找他,他刚拔下吊针,正拿锹上工地干活,我感动得也跟着干。”叶彩霞说,她几次“不想干了”,是宋书记的精神,鼓励她坚持不放弃。宋福应干了五年村支书,樟枫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期间全村拆迁200多户,流转土地一万多亩,无一人上访。因认为村两委账目不清,村民叶诗文曾多年上访。宋福应上任后,了解到他有文化、为人热心,推荐他担任所在村民组组长,管理村庄整治账目。 “以前村里花钱就像河里淌,现在‘四议两公开’,什么事都明明白白。”叶诗文说,宋福应干的是造福全村的事,自己没有一分钱私利,“这样的干部我们感激还来不及,怎么会上访!” 针对农村改革的新形势,宋福应创新工作机制,实行村两委干部工作会商、分工、督查、考评、奖惩和公开承诺制度,鼓励党员、干部时刻处在服务群众、引领发展的第一线,到群众中去,到工作难开展的地方去。同时,在41个村民组中推行“党群理事会”制度,从服务经济、化解纠纷、组织建设、议事恳谈等八个方面“让民做主”。党群理事会的工作处于村民监督之下,理事会不能解决的问题,村干部及时协调帮助解决。近年来,樟枫村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级生态村、美好乡村建设高级示范村。樟枫村党总支也获得桐城市、安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生命最后阶段,他仍记挂着樟枫的一切

    宋福应在樟枫村任职的五年里,村两委干部没有双休日,一年只有5天假。虽然各项工作在快速推进,但他生怕耽误一天时间,生怕错过了一个项目。他曾经在与干部们谈心时说,自己自幼生活在农村,创业在农村,对农村的感情很深。在他心里,樟枫才刚刚起步,要做的事情太多,他还要再干几年,铺好路、垫好底,让百姓的日子过得再好一点,让后来的人轻松一点…… 宋福应患有食管炎,经常在村卫生室开药、输液。村医高琦建议他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他总说“有空了再去”。这一拖就是四年多。2013年1月,宋福应不幸被确诊为食管癌。在他从确诊到离世的9个多月里,三次外出住院、手术,每次出院总是第一时间返回村里,东看看、西问问,把事情处理好了才放心。干群们回忆宋福应生命最后几天的片段:2013年10月18日,宋福应来到镇组织委员张树的办公室,说村里有几家人生活比较困难,申请解决一些民政资金。19日,查看村里工地进度,到村民江文斌家走访。21日上午,到村部商议工程问题后回家。中午11时40分,从家中打电话给村委会主任柯高远,约好下午去镇上争取一个项目。11时55分,柯高远又一次接到宋福应的电话,话筒里只传来吃力的三个字:“不去了……” 这是宋福应留给人世的最后三个字。话筒的那一头,因食管支架刺穿动脉引发大出血,当天下午,他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在生命最后时刻,他仍记挂着樟枫的一切,却没给亲人留下一句遗言。噩耗传来,很多樟枫村民痛哭失声。当晚,两百多人前往家中吊唁。两天后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近千名村民从四面八方赶来,都想看看老书记最后一眼,送老书记最后一程。宋福应去世后,经组织与群众推举,他的大儿子宋辉——一位成功企业家,继任樟枫村党总支书记。几个月来,宋福应生前牵挂的2000亩山场征迁已经完成,两条村组公路工程进展顺利。春光中的樟枫村,香樟吐翠、红枫摇曳、玉兰飘香,美好乡村的动人景象初显。给人民当牛马的人,虽逝犹生!(完)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6

主题

84

回帖

188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88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4-4-11 00:25: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前可是有现在宣传的那么好?有些事估计也是为了竖立典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4

主题

1325

回帖

208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08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4-4-11 08: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不长寿,这是为乡民的幸福生活,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是桐城人的骄傲!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36

回帖

68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68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4-4-11 09: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苇过江 于 2014-4-11 10:37 编辑

桐城市先锋网:tc.ahxf.gov.cn/yjdj/djlm/314908.SHTML
《宋支书的一天》

字体:大 中 小         时间:2013/8/6 14:47:05        稿源:电教中心




【字幕】:早晨6点  桐城市范岗镇樟枫村

【解说】2011年9月17日的清晨,住在村里的老宋接到一位村民的求救电话,让他赶紧来调解两户村民因排水沟引发的纠纷,为了不让事态扩大,老宋匆忙洗漱后,便搭上一辆便车前往村民的家。

               【字幕】:宋支书的一天

【字幕】:樟枫村孙顶村民组孙祝生家

【解说】老宋与支委李北荫刚走进孙祝生家,村民孙祝生正为排水沟被堵挺着嗓门大吼大叫,情绪很是激动。

【同期声】孙祝生:你说我脾气不好,我就是脾气不好,你不扰我,我不扰你。

【同期声】宋福应:那个,邻居家在一起住要以“和为贵”,我跟你讲,冤家宜解不宜结。

【解说】住在桐城市范岗镇樟枫村孙顶村民组的孙祝生与孙国胜两家本是隔壁邻墙,前不久,两家因水沟排水、拉电线产生了矛盾,而且各自不相让并结下了怨恨。由于两家过去曾因一桩红白喜事少给了孙祝生家25元的两包“还礼烟”钱,双方为此有了“过节”。久而久之,发展到怨恨,矛盾也就越闹越大,随时都有激化的可能。

【解说】老宋是多次跑东家到西家,上门劝说调解,可东家公说公有理,西家婆说婆有理,两家人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不,今天一早,矛盾又要升级。好在村支书老宋及时赶到,两头做工作,打开他们的矛盾症结,打动了孙国胜的妻子,她首先软了心,让了步,夫妻两人终于拿出25元的烟钱交给了老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说,使事情有了转机,事态发生了变化。【同期声】宋福应:他们都没有多大的事,都是一些小鸡小鸭的事,但是这小鸡小鸭的事,你村干部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就要把矛盾升级,最后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字幕】:上午9点40分  樟枫村官老屋村民组

【解说】处理好村民纠纷,老宋又匆匆赶到官老屋村民组,今天他要对这里的环境卫生保洁情况进行检查。

【同期声】你看那一块草又长起来了…...

【解说】自2008年投入47.5万元对官老屋村民组41户220间房屋进行了整治后。这里从居住环境、卫生保洁、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娱乐休闲等方面得到大改观,村庄面貌是焕然一新。

【同期声】官老屋村民组长叶彩霞:我们村庄的变化,那是宋书记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同期声】官老屋群众叶志红:我们这里真正好了宋书记,以前是乱七八糟,我是准备走了,搬到桐城去,后来,宋书记把我们这水泥路等建设全部搞好了,还是觉得我们这风景好。

【同期声】官老屋群众:环境卫生,他每个礼拜到我这整治点来,每个礼拜起码要来趟把,怕环境被污染了。

【同期声】检查结果反馈:我跑了一圈,保洁卫生这一块,总体保持的还好,像那些点点柴草搬一下,经常要抓要管。

【解说】想当初,老宋接手村里工作时,由于村里各项工作滞后,市新农村办公室要摘掉樟枫村示范点牌子,是老宋主动立下军令状恳求保留半年时间。

【同期声】宋福应:这个村庄整治也是非常成功,群众拥护,领导的认可,各级调研满意。当年在全市得到新农村建设第一名,拿到第一名的牌子。

【解说】老宋上任后就打响第一炮,为给自己增强了信心,让群众盼来了希望。他一鼓作气又投入45万元对程庄村民组进行村庄整治,让这里的30户100多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昔日的上访户、纠缠户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员和参与者。

【同期声】程庄村民组群众:程庄每一个青年也好,老年也好,都很满意,都欢天喜地。

【同期声】程庄村民组组长叶诗文:通过事实证明,我看宋书记,我们原来老百姓的眼光还没有看错。

【解说】对于群众的赞许,老宋常常淡淡地一笑,他明白,在村里发展最艰难的时候,群众推举他一个外村人来带领他们发展致富,是对他老宋多么的信任和盼望啊。

【同期声】程庄村民组组长叶诗文:樟枫为什么搞不好,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水平,我们老百姓从内心来讲,只要有挂车河镇轮窑厂的那个宋厂长有那样的决心和有那样的工作水平就可以。

【解说】村民组长与群众的呼声与镇党委想法不谋而合,然而,老宋还是顾虑重重,心里压力大,

【同期声】宋福应:我就跟领导说,不能胜任,因为一是我不是这个地方的人,群众基础不牢,再加上我离开行政已经十几年了,不一定能够搞得好。

【解说】老宋的顾虑不无道理,在农村,老百姓的心里多多少少有一些排外的情绪,好在老宋在樟枫办厂已有十多年了,平日就热心为群众办事,为村里公益事业出力,方方面面都得到群众的认可,

就这样,老宋在颐养天年的时候,凭着十几年基层行政经验和经营企业的头脑,挑起了这副重担。

【同期声】宋福应:我像领导表态,像领导做好三件事:第一,带好这个班子,稳住团结班子。第二樟枫要发展。第三任职内必须要将樟枫接班人平稳过渡选好、交接好。这是我的三个出发点必须要做到。

【解说】上任后的老宋,工作时间是公私分明,每天上班前把窑厂一天的工作安排好后。就一头扎在村里,吃住在村,一星期最多才回自己的家一次。

【同期声】村干部孙胡印:土地扭转樟枫村将近2千多亩,宋书记为了群众利益,连续晚上开会2个多月,有时候夜里搞到12点,群众对宋书记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态度百般敬佩。

【解说】老百姓就是喜欢他长期头戴草帽,脚穿解放鞋,骑辆破自行车穿梭在田间地头和老百姓的家中。若是到了下雨天,他就积极到相关市直部门沟通交流,跑项目,跑资金。三年多来,他争取项目资金200多万元,将四个小村的主干道全部修建了水泥路。40多个村民组道路每年投入十几万元进行整修。

在不到半年时间里,樟枫村的面貌就发生了变化,各项事业得到良性发展,他的人格魅力得到群众的认可和肯定。老宋用自身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原村班子成员一个没有掉队,以老宋为榜样,齐心协力干工作。

【字幕】:中午一点   樟枫村村部

【解说】由于上午临时处理群众的纠纷,只好利用中午这段时间召开村两委会议,研究土地扭转和苗木基地路面整理进展情况,老宋是个闲不住的人,每天的工作安排的满当当的。在会议快要结束时,老宋的手机连响了几次,程庄村民组那边要开“党群理事会”要请他参加。

【解说】在村民组长家里,老宋与参会群众一一打了招呼,就直奔主题。

【同期声】宋福应:这几年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刚才大家讲了不少我的成绩,其实我的缺点也不少,虽然做了一些成绩,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所盼所急的,根据老百姓的要求,我们还相差很远。现在程庄搞的这么样,你们心目中还有哪些事需要做的,还需要完善的,请几位前辈、村民组长提提说说,可以无束无拘地说说。

【解说】老宋的话刚一放下,大家就打开了话闸子,一个个争相发言,既说了村庄的 变化给群众带来的好处,也对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解说】“村级党群理事会”是老宋上任后根据并村后人多,地广,事杂等现实情况成立的,以村民组为单位,定期在组长家召开。老宋特注重这个理事会,只要哪个理事会开会,他都尽量抽出时间参加。

【同期声】宋福应:主要是三件事:一是进户线不规范。二是下面塘挖了没有完善,要进行硬化,今年搞不到这个头上。三是那条路明天跟开发商进行规划开始搞。我们当村干部也是为民办事,老百姓所急所盼所想的,我们尽力而为去做。

【解说】对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后,老宋还不放心,随即带着党群理事会成员到现场了解查看。(现场声)

【同期声】宋福应:在工作的时候,你要想到老百姓的困难疾苦,把老百姓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做,老百姓就会把你当作贴心人,他会向你说真话,会支持你的工作,那么你的工作就会很好地开展。

【解说】由于在程庄看现场耽误了一些时间,来到苗木基地公路建设现场已是半下午了,今天是路基整修的最后一天,虽然工地有村干部坚守,老宋还是不放心,路基标准达不到,上面就不给铺水泥。这个项目争取的不容易啊,今天最后一公里施工,他坚持在这里多待会儿。(现场声)

【解说】天渐渐地暗下,老宋又置身前往永椿花卉苗木基地,路过这一片桂花园时,盛开的桂花和那空气中弥漫的香气一阵又一阵地袭来,这里的一切将会记住这位平常、执着、永不服输的老宋头……

                  



监制:张仕庆

                             策划:高习之

                             摄编:汪  石

                                   陈昌胜

                             解说:  陈志刚



                          中共桐城市委组织部摄制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5

主题

1900

回帖

30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62
鲜花(16) 鸡蛋(0)
发表于 2014-4-11 20: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书记的事迹确实很感人,只可惜走得太早了,樟枫村的老百姓永远怀念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