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苇过江 于 2014-4-11 10:37 编辑
桐城市先锋网:tc.ahxf.gov.cn/yjdj/djlm/314908.SHTML
《宋支书的一天》
字体:大 中 小 时间:2013/8/6 14:47:05 稿源:电教中心
【字幕】:早晨6点 桐城市范岗镇樟枫村
【解说】2011年9月17日的清晨,住在村里的老宋接到一位村民的求救电话,让他赶紧来调解两户村民因排水沟引发的纠纷,为了不让事态扩大,老宋匆忙洗漱后,便搭上一辆便车前往村民的家。
【字幕】:宋支书的一天
【字幕】:樟枫村孙顶村民组孙祝生家
【解说】老宋与支委李北荫刚走进孙祝生家,村民孙祝生正为排水沟被堵挺着嗓门大吼大叫,情绪很是激动。
【同期声】孙祝生:你说我脾气不好,我就是脾气不好,你不扰我,我不扰你。
【同期声】宋福应:那个,邻居家在一起住要以“和为贵”,我跟你讲,冤家宜解不宜结。
【解说】住在桐城市范岗镇樟枫村孙顶村民组的孙祝生与孙国胜两家本是隔壁邻墙,前不久,两家因水沟排水、拉电线产生了矛盾,而且各自不相让并结下了怨恨。由于两家过去曾因一桩红白喜事少给了孙祝生家25元的两包“还礼烟”钱,双方为此有了“过节”。久而久之,发展到怨恨,矛盾也就越闹越大,随时都有激化的可能。
【解说】老宋是多次跑东家到西家,上门劝说调解,可东家公说公有理,西家婆说婆有理,两家人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不,今天一早,矛盾又要升级。好在村支书老宋及时赶到,两头做工作,打开他们的矛盾症结,打动了孙国胜的妻子,她首先软了心,让了步,夫妻两人终于拿出25元的烟钱交给了老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说,使事情有了转机,事态发生了变化。【同期声】宋福应:他们都没有多大的事,都是一些小鸡小鸭的事,但是这小鸡小鸭的事,你村干部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就要把矛盾升级,最后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字幕】:上午9点40分 樟枫村官老屋村民组
【解说】处理好村民纠纷,老宋又匆匆赶到官老屋村民组,今天他要对这里的环境卫生保洁情况进行检查。
【同期声】你看那一块草又长起来了…...
【解说】自2008年投入47.5万元对官老屋村民组41户220间房屋进行了整治后。这里从居住环境、卫生保洁、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娱乐休闲等方面得到大改观,村庄面貌是焕然一新。
【同期声】官老屋村民组长叶彩霞:我们村庄的变化,那是宋书记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同期声】官老屋群众叶志红:我们这里真正好了宋书记,以前是乱七八糟,我是准备走了,搬到桐城去,后来,宋书记把我们这水泥路等建设全部搞好了,还是觉得我们这风景好。
【同期声】官老屋群众:环境卫生,他每个礼拜到我这整治点来,每个礼拜起码要来趟把,怕环境被污染了。
【同期声】检查结果反馈:我跑了一圈,保洁卫生这一块,总体保持的还好,像那些点点柴草搬一下,经常要抓要管。
【解说】想当初,老宋接手村里工作时,由于村里各项工作滞后,市新农村办公室要摘掉樟枫村示范点牌子,是老宋主动立下军令状恳求保留半年时间。
【同期声】宋福应:这个村庄整治也是非常成功,群众拥护,领导的认可,各级调研满意。当年在全市得到新农村建设第一名,拿到第一名的牌子。
【解说】老宋上任后就打响第一炮,为给自己增强了信心,让群众盼来了希望。他一鼓作气又投入45万元对程庄村民组进行村庄整治,让这里的30户100多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昔日的上访户、纠缠户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员和参与者。
【同期声】程庄村民组群众:程庄每一个青年也好,老年也好,都很满意,都欢天喜地。
【同期声】程庄村民组组长叶诗文:通过事实证明,我看宋书记,我们原来老百姓的眼光还没有看错。
【解说】对于群众的赞许,老宋常常淡淡地一笑,他明白,在村里发展最艰难的时候,群众推举他一个外村人来带领他们发展致富,是对他老宋多么的信任和盼望啊。
【同期声】程庄村民组组长叶诗文:樟枫为什么搞不好,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水平,我们老百姓从内心来讲,只要有挂车河镇轮窑厂的那个宋厂长有那样的决心和有那样的工作水平就可以。
【解说】村民组长与群众的呼声与镇党委想法不谋而合,然而,老宋还是顾虑重重,心里压力大,
【同期声】宋福应:我就跟领导说,不能胜任,因为一是我不是这个地方的人,群众基础不牢,再加上我离开行政已经十几年了,不一定能够搞得好。
【解说】老宋的顾虑不无道理,在农村,老百姓的心里多多少少有一些排外的情绪,好在老宋在樟枫办厂已有十多年了,平日就热心为群众办事,为村里公益事业出力,方方面面都得到群众的认可,
就这样,老宋在颐养天年的时候,凭着十几年基层行政经验和经营企业的头脑,挑起了这副重担。
【同期声】宋福应:我像领导表态,像领导做好三件事:第一,带好这个班子,稳住团结班子。第二樟枫要发展。第三任职内必须要将樟枫接班人平稳过渡选好、交接好。这是我的三个出发点必须要做到。
【解说】上任后的老宋,工作时间是公私分明,每天上班前把窑厂一天的工作安排好后。就一头扎在村里,吃住在村,一星期最多才回自己的家一次。
【同期声】村干部孙胡印:土地扭转樟枫村将近2千多亩,宋书记为了群众利益,连续晚上开会2个多月,有时候夜里搞到12点,群众对宋书记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态度百般敬佩。
【解说】老百姓就是喜欢他长期头戴草帽,脚穿解放鞋,骑辆破自行车穿梭在田间地头和老百姓的家中。若是到了下雨天,他就积极到相关市直部门沟通交流,跑项目,跑资金。三年多来,他争取项目资金200多万元,将四个小村的主干道全部修建了水泥路。40多个村民组道路每年投入十几万元进行整修。
在不到半年时间里,樟枫村的面貌就发生了变化,各项事业得到良性发展,他的人格魅力得到群众的认可和肯定。老宋用自身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原村班子成员一个没有掉队,以老宋为榜样,齐心协力干工作。
【字幕】:中午一点 樟枫村村部
【解说】由于上午临时处理群众的纠纷,只好利用中午这段时间召开村两委会议,研究土地扭转和苗木基地路面整理进展情况,老宋是个闲不住的人,每天的工作安排的满当当的。在会议快要结束时,老宋的手机连响了几次,程庄村民组那边要开“党群理事会”要请他参加。
【解说】在村民组长家里,老宋与参会群众一一打了招呼,就直奔主题。
【同期声】宋福应:这几年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刚才大家讲了不少我的成绩,其实我的缺点也不少,虽然做了一些成绩,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所盼所急的,根据老百姓的要求,我们还相差很远。现在程庄搞的这么样,你们心目中还有哪些事需要做的,还需要完善的,请几位前辈、村民组长提提说说,可以无束无拘地说说。
【解说】老宋的话刚一放下,大家就打开了话闸子,一个个争相发言,既说了村庄的 变化给群众带来的好处,也对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解说】“村级党群理事会”是老宋上任后根据并村后人多,地广,事杂等现实情况成立的,以村民组为单位,定期在组长家召开。老宋特注重这个理事会,只要哪个理事会开会,他都尽量抽出时间参加。
【同期声】宋福应:主要是三件事:一是进户线不规范。二是下面塘挖了没有完善,要进行硬化,今年搞不到这个头上。三是那条路明天跟开发商进行规划开始搞。我们当村干部也是为民办事,老百姓所急所盼所想的,我们尽力而为去做。
【解说】对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后,老宋还不放心,随即带着党群理事会成员到现场了解查看。(现场声)
【同期声】宋福应:在工作的时候,你要想到老百姓的困难疾苦,把老百姓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做,老百姓就会把你当作贴心人,他会向你说真话,会支持你的工作,那么你的工作就会很好地开展。
【解说】由于在程庄看现场耽误了一些时间,来到苗木基地公路建设现场已是半下午了,今天是路基整修的最后一天,虽然工地有村干部坚守,老宋还是不放心,路基标准达不到,上面就不给铺水泥。这个项目争取的不容易啊,今天最后一公里施工,他坚持在这里多待会儿。(现场声)
【解说】天渐渐地暗下,老宋又置身前往永椿花卉苗木基地,路过这一片桂花园时,盛开的桂花和那空气中弥漫的香气一阵又一阵地袭来,这里的一切将会记住这位平常、执着、永不服输的老宋头……
监制:张仕庆
策划:高习之
摄编:汪 石
陈昌胜
解说: 陈志刚
中共桐城市委组织部摄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