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366|回复: 10

[桐城史] 桐城 渐渐消失的土葬习俗

[复制链接]

98

主题

2536

回帖

3968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968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5-1-4 16: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ondon 于 2015-1-4 16:50 编辑 & J( q" X0 v6 u; v* o3 q
# i% i3 Y1 g  `* D
桐城  渐渐消失的土葬习俗

1 |+ Y1 t  Z6 x- S, F
: w9 n* U( A8 N% K3 ~  T1 j# O5 ~; x" r+ W
土葬习俗的形成,同人们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他们认为死者入土是人的必然归宿,《周礼》中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韩待外传》中说“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礼运》也说:“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 ^# D. w: R5 V1 B  Q8 k& s! K以上可以看出,古人认为人死后形体埋入地下,脱离形体的灵魂才可以归于天。土葬与鬼魂观念有密切
3 w' i& _( T, l0 m联系,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人们在埋葬死者时,都要为之随葬大量的物品,包括各种用具二食物、装饰品等,目的是让死者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更好。% Y& ^2 N9 `( {# C% ^1 l8 ~- X* D+ }
/ X( Y$ y1 e! y) F- \

1 b0 B' g( K5 C% y$ }: d! z公元2014年     记录安庆桐城土葬 过程。
% s8 v! z. m- g1 {& s桐城市地处安徽省南部安庆市的一个小城,在当地存在一种延续多年的习俗——葬坟,葬坟的过程很复杂,需要逝者家人尽早做准备,首先必须要请风水先生(桐城叫地匠)根据逝者的相关信息及子孙后代的生辰八字、属相等,寻找所谓的风水宝地,地点找到后用罗盘找方位,即寿材的摆放位置(这一点尤为重要),然后先生会掐指一算安葬过程中每道工序的时刻,因为在当地人看来,只有按照先生的指示执行,才能保佑逝者的后人家和万事兴,升官发财。由于风俗不同,安葬的时间也各不相同。选择好下葬的日子后,不管刮风下雨,一定要在先生定的时间内下葬。* _3 S" _" t. U" {( X( V
tu8.jpg
: b+ }' i+ b. h" s8 A7 Z; ]: h总体有几个阶段(挖井、发丧、上山、下葬、开棺、善后) 。) W) d+ U* ?' ?' e
) g6 I6 ?# [5 V+ k' V4 C
具体到安葬的过程,以此次拍摄的亲身经历为例。地匠选择在凌晨1到3点“发引”,即在这个时间段需要将逝者的寿材 搬运到之前选好的地点,为了确保不误时辰,在凌晨12点半就要动身出发了,首先与专门从事葬坟工作的师傅们汇合,一起来到逝者的厝基前。
* U7 ^5 z. A; o8 z" C' _(桐城当地在人去世后先不下葬,需要在野外找个地方放置至少三年,下葬的时间有凌晨,有的下午)。
2 x3 N5 x% y. F) T/ q* A- W" n
luopang.jpg 0 G! W- ^$ L* s8 D; i& ~9 R
安庆的农村地区,有一种与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丧葬风俗---厝(cuo)柩。
4 Q4 a. j% p/ U6 P2 T; F厝柩,一种将死者棺木放置在荒山野岭的寄柩所。这种寄柩所两头是水泥砖砌起来的墙,上面用石棉瓦盖着,棺木横置于其中,棺木的两边暴露在外(早些时候,用木头和稻草盖成)。这种寄柩所只是棺木临时寄存的地方,待寄存满三年以后还是要正式的入土下葬,
5 l4 m( {8 G+ F不同于其他地区在人去世时就入土下葬的风俗。
. ~% d+ ^9 w  ]( v# c5 M. m, s这种独特的丧葬风俗背后隐藏着什么样不为人知的历史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a6 \3 Y) o2 w* p, U. {" t7 `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与陈友谅张士诚军曾经在沿江一带军事重地安庆、江州(今江西九江)爆发过极其激烈的战争。双方经过激烈血腥的较量,朱元璋最终取得胜利,但是这场战争使得安庆地区遭受世所罕见的巨大破坏,人民伤亡殆尽,田地大量荒芜。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大明朝之后,当时江南地区土地大多为豪强地主霸占,他们在地方上盘根错节,势力雄厚,而且他们还过分压榨农民,既和国家争夺赋税来源,又不利于经济的恢复。朱元璋为了打破江南地区强大的宗族势力,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巩固其统治,就颁布“移民令”,强制江南大量人民被迁往江北苏北一带开荒屯垦,并且不得回迁原籍,隔断移民与原籍地的一切来往,史称“洪武赶散”。在这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中,临近安庆地区的江西移民大量迁入安庆地区。据清初桐城派学者朱书说 “然元以后至今,皖人非古皖人也,强半徙自江西,其徙自他省会者错焉,土著才十一二耳”。大量的江西移民达到安庆地区以后,被朝廷告知不得回迁原籍,兄弟亲戚之间不得往来,否则受到重罚。但是这些背井离乡的移民中心中始终抱着有朝一日能回到故乡的幻想。- e1 \3 m4 |7 O; \) ^7 B+ {) \, _) w
因此,在当时那些移民过来的老人们在去世后,按照逝者的生前遗愿棺木暂时停放在寄柩所,不要入土下葬,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魂归故里。由于朝廷的移民不得迁回原籍的强制政策始终未能松动,移民们回归故里梦想在岁月无情的流逝中渐渐的破灭了,原本暂存寄柩所的棺木最终也不得不入土下葬了。就这样,随着岁月的慢慢流逝,早期移民对故乡无限思念的丧葬方式就在安庆地区渐渐地成为一种独特的风俗,并一直沿用至今!                  (引用自史料记载)- P" ?' ~% ^8 O1 E7 E/ t' d
9 t6 G2 F/ V! ^* f
揭除掉一些遮盖物,露出寿材,这时逝者家人需要摆好祭拜物品(包括鸡鱼肉、米饭、酒等),一挂鞭炮响后,师傅开始动手移动寿材,这叫“发引”,然后用绳索绑好,盖上一匹红;同时在寿材上面需要绑上一只公鸡,然后将寿材抬到到下葬点,路远可以放小卡车上运送,然后再放一挂鞭炮。。。
; W1 U* @( i* j* o! w+ j. t
tu11.jpg 4 _( d3 u* @+ U3 [9 [( d
在发丧到下葬的这段时间内,
逝者的亲属及家人们要一直哭送至下葬的目的地,且一路歌颂逝者在世的时候做的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或者对逝者的思恋,想念等等,等等你想说的话。1 O: P: S, N9 l3 M
tutu.jpg ! N& D( B( L5 q$ a! ?' T5 X0 g
(出于对
逝者的尊重,具体寿材的近图和开棺的内部图片,暂不公开发布,请理解。)0 p# _0 ?! u7 x
首先需要进行开馆,开馆的目的是整理下棺材内的一些物品,清除一些旧物,同时将逝者的姿势摆正
$ e5 g6 D/ d/ K3 M3 J2 r: u# O(这个要特别说明,小时候看见的,记忆中的一些步骤,开馆后,
逝者的厝基已经是放了三年的,内部只有骨头,和当时的一些随葬品, 这个是专门从事殡葬工作的师傅们的事,会把逝者全身骨头扶正,头骨的眼窝要用细的竹制短筒吹干净等等,过程很多,会有红头绳穿着铜钱,完事后分发亲友的小孩,拴在脚踝,保佑后人平平安安),然后给逝者重新准备一些新的物品,盖在逝者身上,同事逝者的后人会准备一些物品放在棺材里,比如暖身衣(当地的叫法),最后重新合上棺材盖,等待下葬。7 w0 C7 W3 r, T5 b6 M: p% @
tu1.jpg
9 _. ]0 S/ k/ e, B! [. S人们开始挖井之前,风水师要用石灰放线,放出方位,并用罗盘核实。井的位置一般选择背靠山体,远处对山头的地点。
& m& d& `3 r. m2 r9 ]8 f8 M& i0 k
tu2.jpg
1 }! \$ p1 ~9 |9 L! i然后师傅们开始挖坑,坑必须挖的相当平整,坑的大小刚好能容纳一副棺材放下,且只能露出棺材的盖板,这也很有讲究的,坑挖好后,开始在坑底敷上木炭和石灰,然后铺上芝麻、大豆和稻子的秸秆,然后点火烧成灰,当地俗称暖坑。
0 t6 a; z, ~! X6 }/ o( A2 r( c  L
tu7.jpg
" H. J( q% @7 T# F: n漫长的等待,下葬的时辰到来,道人要先做法事(这个法事也会根据地方的不同,有的做,有的不做),才允许动棺下葬 。- L9 x7 L- j! d8 J, ]
tu3.jpg ! b, a  v& R% F: \
时辰一到,将收拾好的棺材放在烧尽的草灰上面,然后开始填土,这不是一般的土,而是用黄土、沙子和石灰搅拌而成的(当地叫三观土),用木头夯实,直到最后整个棺材全部被埋起来,最后在上面加上田土,以利于草皮的生长,防止坟被雨水所洗刷;
: b6 b  \: y% E0 g1 p& ?3 Y8 i
tu4.jpg ( u; i; J* ~" u  \* U6 y# v' w7 D
接下来就是安装早已准备好的墓碑(这个碑,也有当时下葬就安碑,也有的坟是后来安碑,具体是怎么,
4 ?5 P7 T# G7 ~( ~7 Y9 p其中名堂,还没完全明白);& n4 D6 G. i8 r( n" E! ?
tu5.jpg
$ B. q# P" b8 }# m2 e' o3 @* D% R最后就是再摆好祭品(与之前一样),去世人后人开始烧纸,并磕头祭拜,全部磕完头后点燃鞭炮,这就算葬坟的所有程序都结束了。3 a2 E# A. [+ z8 F
+ D. w( a+ [! y; l9 s; j% m
tu6.jpg / [# A- `! P: n1 y+ ?
- D) r9 S7 h0 l
                 ——后记:随着丧葬改革的深入,公元2014的结束,所有的逝者都基本下葬,之后的都实行火葬,此后土葬习俗就再也看不见了。

# \9 b6 P; K0 A3 l% b" d) i; V- P0 ~1 Y) G: L( T# j- [4 m

5 M+ w5 ^% G: @6 r0 n3 o6 _
8 @( {! q: J! u1 d- ?  C4 X; s7 C9 O  E1 _4 r- t5 h' H& {$ n* }. C- }
-----图文引用自  安庆横塔博客。

" H+ ]5 o7 ^3 [& `( _1 v

5 M2 m% g8 s, O) ^' q( ~+ e7 _
6 e" x, V% @  f# U% A! j) B

5 {7 [6 ?0 A/ s! J! F: M; H5 b
7 a" V4 @5 Q: Z$ ?; q1 @
3 \/ u: X5 @! e& o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8

主题

605

回帖

145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459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5-1-10 09: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风俗就此再也看不见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46

回帖

164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64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5-1-11 17:18: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很多细节 子孙袋   芝麻秆  暖纸     地匠后代说的好话。。。。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8

主题

2536

回帖

3968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968
鲜花(2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7: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美哒 发表于 2015-1-11 17:18
' a" ~: Y; F4 E/ C& F8 a2 G还有很多细节 子孙袋   芝麻秆  暖纸     地匠后代说的好话。。。。
( V9 Y3 _7 e3 J3 x% l, c2 s, w
欢迎 补充啊, 我是不怎么记得了,
7 K4 v/ F$ e& d  c3 a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14

主题

4908

回帖

5224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5224
鲜花(72) 鸡蛋(5)
发表于 2015-1-11 18: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觅孙仲谋 于 2015-1-11 18:14 编辑
+ I4 x/ E+ k0 \+ I7 G% y* L, h1 `% R8 I! G* @0 I) [
相坟向的,不叫地匠,叫地星。# _: |, A+ Q3 n- [# F' O' V
开棺拣骨的叫土公。
3 T2 A7 b/ ~2 d* P$ P) Y6 Y这是哪里葬坟?墓碑怎么在前面,这种葬法易积水,跟桐城的不一样,桐城的一般都在后面,还要做好排水。
" g3 b' `2 R2 D" c7 h

点评

东 乡; 西乡 葬坟方法也是不同的么?  发表于 2015-1-11 19:33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5

主题

2404

回帖

3648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648
鲜花(31) 鸡蛋(3)
发表于 2015-1-11 18: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8

主题

2536

回帖

3968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968
鲜花(2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9: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觅孙仲谋 发表于 2015-1-11 18:09  m$ F* {9 F, E8 h2 P
相坟向的,不叫地匠,叫地星。
- r3 n/ @: L( K. d* e8 b开棺拣骨的叫土公。! |% y6 W) A0 `. p
这是哪里葬坟?墓碑怎么在前面,这种葬法易积水,跟桐 ...
$ A3 ?, X  ^  G7 ]
  你说的  墓碑在后面,  上回我去谷林寺  那儿山上转, 有在后面的
% {: S8 Z1 B7 j2 q) \( f1 ?# [
* {! u( s( u9 M; G3 z! Y0 n很多 葬坟 墓碑确实是在前面 的。 坟头周围还用石头或砖块垒成一圈;墓碑在正面。5 y4 z: H! j, [, `* u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

主题

227

回帖

382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8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5-1-11 20: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描述有的港之酱有的不酱{:soso_e112:}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8

主题

2536

回帖

3968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968
鲜花(2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20: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贵人 发表于 2015-1-11 20:41
' G5 V5 H. Q* g' R6 y楼主的描述有的港之酱有的不酱

5 U, U9 \4 ~3 Z1 [. b 桐城的  土葬习俗也不是 全部统一的呢; 欢迎 来补充啊。+ G' A/ O, H. S- m0 r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0

主题

1676

回帖

4613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4613
鲜花(10) 鸡蛋(0)
发表于 2015-1-16 20: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土葬的,浪费土地资源那是有钱有权的人做的,像做房子一样几圈几圈的,一般小老百姓家的至多是搞块墓碑,百年之后尸体腐烂还是肥沃了土地的,浪费不了多少土地资源的。看西方基督教徒的下葬,那还得了?岂不是没有土地了?西方也没火化一说的,照样风景如画的啊,浪费土地和土葬火葬没半毛钱关系{:soso_e146:}{:soso_e145:}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