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1 c& q7 G D3 } E/ c在朋友圈看了一篇有关家乡的文章,一下午竟然心不在焉起来。1 W6 Z. V+ ^; `; e D4 c. E
可能是过年的缘故,看着同事在请假,路上拎着行李匆匆赶路的人,看着高中同学在微信群热火朝天地追忆往事,而我,由着年少时积累着的一些回忆而愈发怀念那个被我叫作“家乡”的地方——在的时候并不热爱,离开后却总在不经意间的想起和思念。6 p6 ]) ?) y C; t: U
4 ?( X2 R3 T1 o. w+ O+ ?! N. O- [其实我一直没觉得桐城有多美,印象中就是个嘈杂、沸腾的小城市,与那时候孤僻的我也总有些格格不入,除了孩提时代生活的乡镇,以及后来搬家到了城关(市里),其他的地方没有概念也没有去过,分不清大关、卅铺在什么方向,也不知道传说中的龙眠山、四水桥在哪里,倒是记得每每路过供销大厦,一堆面包车、依维客在那里拉人,售票员不断地喊着“金神,金神的,马上走了啊”“大关,大关,你是去大关吗?”“肖店,肖店”……闹轰轰的。) r0 ?4 U8 |+ C$ S9 D' a3 e
* N( H, F( A6 t5 \8 K7 _4 u& i/ v当然,“供销大厦”这样土的名字也早已没了,取而代之的换成“太阳城”,再接着华润、苏果也越来越多,太阳城像个渐衰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4 v; X7 Z8 |7 V" T 2 R5 T3 n3 c" ]: {* Y' G Z偶尔坐车回乡下,记得那些面包车装着各色人等,走亲戚的带着鸡鸭鹅蔬菜大米的,车厢里常常像个农场,家禽叫声起伏;通常为了多载几个人,正规的座椅也拆掉了,只留下几张板凳。而我总习惯一路望着窗外 ,看着车子过了肖店、到了金神,看到熟悉的、高立的窑厂烟囱,就知道到了。 ) s$ \4 @. ]% e9 f+ j1 L6 y2 s$ i0 T4 A- M9 }
前些天,一小学同学发了几张雪景照片给我,说给我解解“相思”之苦,第一张照片,明明是皑皑的白雪,却看到满眼的荒凉,那起伏的坡地,枯黄的松树,一望无垠,却跟我印象里最熟悉的一段路那么相似。小时候在乡下长大,后来一次次搬家,离家越来越远,每每回去,看到熟悉的公路,公路一边的商店,一边的松树林,还有从松树林里穿越进村的那条小路,路两边的不断增加的墓地,不断消失的田地,下去、上去再下去,就到了,远远的看到奶奶家,就会忍不住大喊“奶奶,我们回来了!” 3 `) K: i3 u) w$ L& j; P5 ?+ K/ C
我在城关生活的几年,无非也是学校、家的两点一线,不少走一路,也不多走一路。所以印象最深的是桐城中学门前的那条梧桐路,粗壮却又不失优雅,绿荫下的音像店、小食店、书店,每家都让人流连忘返,九十年代的音像店门口总是竖立着大大的音响,朝着路人吼叫,大海、海阔天空、你的样子、爱如潮水……谁不是从这里知道当前最流行的歌曲的,骑着自行车,一起哼唱着一段路;说到小食店,最有名的是传名馆的炒面,记得楼上楼下两层,每每就餐时间,座无虚席,点上三块钱的肉丝炒面,还送一碗紫菜蛋花汤,至今回想起来还是人间美味。而隔壁的吴记福星砂锅也是一绝,牛肉量足,粉丝够滑,上面撒上香菜,在寒冷的冬天,热气腾腾地端 上来,只是看着也是享受,钱多的时候,还要上两块锅巴,往砂锅热汤里一放,“刺啦”一声,垂涎欲滴…… 5 d2 `% h; {; ~( H' G; {$ g+ W ( H, o( C- @( |& `也奇怪,一直记着它们的好,但这些年回家,一直不曾、不想去吃,似乎总怕坏了它们带来的记忆。倒是爸爸的春卷,妈妈做的山粉圆子烧肉越来越是怀念,每每回家,爸爸必已准备好春卷皮和馅,皮是现买的,是红星路菜市场的一家老字号,旁人家的是比不得的,馅则是爸爸调的,用着家乡特有的香干、农村的土猪肉,再加上四水桥的水芹制成,炸至两面焦黄,脆脆香香,一口气总能吃上七八根;山粉圆子肯定是所有在外的家乡人想念的首道菜,在桐城,几乎无人不晓,那一碗热气腾腾黑褐色的山粉圆子烧肉,在焖烧过程中已将五花肉的油汁、姜葱蒜的香味浸入体内,软滑微甜,香气扑面,吃起来粘而不稠、油而不腻。那个味道,想想这辈子怕是也不会忘记的。 4 @9 H9 k, C5 ^# O - M O, W9 M; w稍微读过书的,就知道桐城是有历史的地方,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四人为首,传世作品至今还有两千多首,一般都比较清顺通畅,还是值得一读的,所以记得高中课本是收录了一些的。自小生活在这个地方,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后来离家,跟别人说起家乡,总有人说“哦,桐城派,很有名啊”,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自豪的。' Y8 C& q% d- s2 n, p) i5 e
9 ~( n! ]5 T& h7 @' T/ h
桐城的古迹也很多,例如六尺巷、桐城文庙、麻石街等,都是明清代遗址,前两者与桐中也就数步之遥,六尺巷的故事我也耳熟能详,但我在的时候竟然一次也没去过。后来回去,逛过几次,政府早已将巷子进行了整修,故居已非;文庙呢,也是桐城的博物馆,珍藏着李公麟的画、方以智的书、雍正御赐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虎铜印,还有乾隆御题碧玉铭文等等,只可惜这些年回去,每每进去都鲜有人迹。 3 x4 ^+ T1 J* G7 c/ y7 W8 \/ z6 t. S2 K$ q, S& j! d.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