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93|回复: 1

[散文] 磨溪(一)(二)

[复制链接]

8510

主题

1925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690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15-3-11 08: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磨溪
(一)
今天是星期日,准备去磨溪景区。上周在磨溪景区与陌生朋友走了一大半行程转而从穿越涌泉寺后山,虽受了不少惊吓,但却激起了我对磨溪景区的好奇心。毕竟正常走磨溪景区似乎没有什么危险而言,况且上周是在一片雾气之中行走,除了小路本身,似乎没有看到什么景色。
早上七点多一点登上去鼓山下院的公交车。昨晚看到自己三年前出版的散文集《瞬间》,一种很强烈奇怪感觉涌上了心头;这一辈子什么事都没有做啊,五十年的人生就是换来这薄薄的近三百页一本书,还有十年前出版的更薄不足两百页的另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旅》啊。这人生也太单薄了啊,应当写更厚和更大的书啊,否则在这个世上走一趟一无所留啊。
早上太阳在一片朦朦水汽之中。希望今天不要下雨,否则二十五里峡谷溪流太大啊,尽管天气预报说今天又阵雨,但好奇心还是占了上风,一种克服不住的冲动一定要去磨溪全程走一趟。
鼓山山脉从北到南横卧在大地上,它身上笼罩在一片光雾之中,只看到浅浅山影。真希望今天磨溪有意想不到的好景色,毕竟昨天暴风之后今天是与雨后天晴啊。
七点三十七分在下院转车到去马尾方向的137路坐四站路在龙门下车。问一个站在公交站背旅行包同样登山摸样头发有些花白的师傅怎样去磨溪。师傅说我也是去磨溪。于是与师傅一道穿涵洞到马路另一侧。师傅边走边打电话与其他登山者联系。这里是典型乡村马路边街道,水泥路面被损坏,不时有破损处形成的水坑。我突然有一种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幸福感,是啊,至少此刻我还活着,还能感受到这个世界啊。
师傅对我说,上山最好要两个人以上至少有一个伴最好,万一在山路上脚扭了一下,有人能照应啊。这一点我倒第一次听人这样说,是啊,这山路上若脚扭伤了,我又没有带手机,那真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啊。
走了二三百米,师傅说他要等人。于是我从师傅指的两条登山道其中之一独自前往磨溪。一条土马路向北前往山区。正前方有通往机场的高架公路桥,估计有数百来米长,前方一组土丘状的山峦半浸在雾气之中,而右边是平坦延向马尾方向长长的山影。
再次涌上来活在这个世界此刻是幸福的感觉。
小马路右边有石条砌成的石墙,我猜是简易的河堤。从墙隙一看,果然墙另一面是清澈的河水,这一定是磨溪流下的溪水,石墙是作防洪用的。
走过高架马路,见路边一间孤立房屋门牌上有“磨溪里”字样,道路右边有成片的建筑垃圾。一条高速铁路桥架在前方道路上方,只是比高速公路低不少。溪流边长满了茅草,一种郊野气氛扑面而来。一列动车从铁路桥穿过,铁路桥连接两山之间隧道,铁道桥下方道路边有一个庙。令人感叹佛庙也得适应现代社会,人行的桥高于信仰的庙宇啊。
与庙相连是一个小小村庄。村头有三根水泥柱锁并在一起并填有水泥构成平面制成最简易的人行桥,这让人觉得这颇有一点创意。站在小桥上,向北方向则是巨大V字型山谷, V字型其左侧的一边是远近两道山峦坡面形成,其中近处一座呈金字塔形,V字型右边则是视野很近长满绿树的山坡。一大一小溪流在小桥前方汇合,其中右侧小溪流以九十度角汇入主溪,这条小溪上方有桥,大概是一个小水库那里,有门有锁,不让行人走近。
太阳在右侧山顶树梢透过光来。过了小桥,岸边有一小路,并立有“山洪灾害危险区”水泥碑。走上小路不久,路边就有两厘米直径灰红灰黄小花构成球状花朵约十多平米灌木丛,让人感到十分清新。
山路无论不规则的石板还是沙石路面都被前几天的雨水冲洗得十分干净。
一个上山的老人见我手中拿着一个小本子,说:“你带一个摄像机不就行了嘛!”我笑着答道:“不一样,即使摄了像回到家中大脑中就什么想法都没有了。”
左侧山峰约百来米高,坡面几乎都是台阶状垂直花岗岩,空气中有一种山草的清香。小路右侧山坡要仰望,看到的全是相思树,他们均以四十五度左右角倾斜伸向山路。这里山坡上过去一定都是墓地,福州市边低山上的相思树只是人工树木,尤其是墓地树木,只是现在山坡上的墓地多被迁或被毁了。
这是一段纯正的山路,小路两侧长有茅草,小路中间有鹅卵石。沙土路面还保留有暴雨刚冲刷过的痕迹,走在这样小路上面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溪流对面的左岸较低较平的区域长满了相思树,充满了人类的痕迹。
我正观望着,身后有呼啸声,回头看到又一动车通过高架桥向福州方向高速冲去。
山谷中充满了溪流的跌落声。小路前方出现了网络上能看得到照片的磨溪石门柱,上面刻有“南官拜石”,不知何意。这约两人高的石头呈三角形, 45°左右锐角一个边向东向小道约有七十度的倾斜,显然它是路右侧坡面上一块巨石断裂后摔下跌落到此处的,并与右侧岩石构成天然相对的门框。
我心中掠过一个念头,不知一百年以后这两块岩石是否仍是我今天看到的这副摸样。
回头又看到一列动车向厦门方向驶去。
来到溪流中拦截的一个小水库前。水库坝体约三十米长,高约四层楼,库长约百米,水色青碧,水库一侧山坡上一段溪流从几十米高裸露的山崖上逐级跌落并流入水库中。
从这里回首福州市,只见山谷巨大V字型天空背景之中,公路与高铁两段高架桥一高一低横穿山谷上空,七八棟高层居民楼构成的一个楼群远高出高架桥并散布在V型天空的中部,而那背景天空是灰蒙蒙的。
向天空正上方望去,有六列三线一组的高压电线高高地穿过峡谷的上方。高压电线显得很细很弱,而一排疏疏薄薄的淡淡呈滑水板形状与高压电线呈约30°夹角云层斜横在峡谷高高的天空之中。
空气中仍飘着山草的清香,太阳仍在右侧山坡树顶上。
我再次感叹,我来福州十六年,对这近在身边的这样美景在今天之前竟一无所知。我们的一生对这个世界能了解的实在是太有限了。那么多人工艺术的美,世界那么多自然美景,我们有限的一生只能了解多么少的一点啊。
走过水库,山道上变成人工填石形成的小路,这应当是古道,只是无人告之。据说在清朝道光年间这里有水磨坊36坊,用于舂谷磨面,一直沿用到1968年机器加工兴起后才被淘汰,可现在视野之中似乎全无磨坊的任何旧迹,革命得真很彻底啊。你可以想象过去两百年间这里人声鼎沸,舂米声从山谷各处日夜响起的往景啊,但如今山谷空空如也!
转望溪流左岸,只见一丛水红色杜鹃唐突地孤立长在岩壁之上,让人惊艳,露出让人感到刺心不和谐的美貌。
登上小路的一个山角,视野顿然开阔,前方仍是呈巨大V字型山谷,只是显得特别开阔,几十米高圆弧形山道与超过百米长接近直线巨石林列的溪流形成巨大人弓形凹进去的空间。你站在山道上俯视这一段段白色溪流如雪白纱线在巨大光滑岩石之中扭转翻腾着,而溪流上方是两座并列呈三角形巨大山崖,阳光正直射在那酱色垂直台阶岩体崖面上,水流轰鸣,伴随着小鸟间断地鸣叫声,你从未想到福州市中心还有如此雄宏开阔的山谷!
再向前可见一个被关闭的烧烤点。对面阳光之中的崖体上星星点点杜鹃花像山体流出鲜艳的鲜血,总美艳得让人感到刺心。
我想起了这些年中国地质学界总是两派争议福建是否存在过冰川时代,这样V字型山谷应当是典型的冰川下移过程中切割出来的吧!而且鼓山顶巨大岩石上总可看类似冰臼的圆凹坑,那不可能是岩石自己生长的,只有冰川落水冲击形成才符合想象。
阳光今天第一次照到了我正在走的山路上。朝太阳方向望去,右边山坡出现两山之间的山凹,太阳这是从这缺口中露出脸来。现在这雨后的阳光显得特别的清纯。
前面一个叉道口上,一个刚才见过面的游客在等着我,他怕我走到另一个叉道上,他告诉我上方的小路是去连江的,去鼓岭是走下方的路。真是很难想象现在还有这样热心的年青人。谢过这个新结识的朋友,我还是请他先行,我要继续边走边发愣。
叉道边有一个十平米左右墙面刚上酱红色漆的小屋,我原以为它是一个小庙,走前一看,门上方有字“探花庙”,一颗榕树长在同样约十平米的庙前水泥平台上。站在平台上向福州市望去视野中见到的仍是巨大V字型山谷和天空。   
山风吹动着榕树树叶,她不仅摇动着树叶,也摇动着我怀古想象的翅膀。遥想当年这样一个山村中考中“探花”的捷报通过敲锣打鼓声传来,主人一家是有何等激动的心情啊,通往京城通往世界大门像山谷中天空一样向他敞开了啊!山谷中一只金凤凰即将飞出。这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光宗耀祖啊!
这十平米水泥平台上疏疏地落着枯黄色的榕树落叶,随山风吹过仍不时有黄叶飘落下来。阳光之中,树影在水泥台面上摇摆上,多么安详多么幽静的一刻啊。
又有一支登山队伍说话声传来,这次这支队伍还有一个中年妇女背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
酱红色墙体,两个彩色门神画在紧闭两扇门上,前墙还有两个一尺左右也许用来采光的圆洞,两个小小的石狮立于门口两侧,整个建筑现代,因简陋而显得简洁,给我十分复杂的感受。它有一点古建筑的味道,只是很变味了。这几乎也是这十多年修建水泥墙新庙给我的感受,但它总比没有强,否则这山谷上千年一点人文文化痕迹都没有留下啊。
当状元当探花这是中国隋唐以来几乎所有的读书人升天的梦啊。
再向前,溪流左侧山体上左下方有一组解离的巨大岩石块,而右边却又是完整年青的台阶状花岗石墙体,显然这山体两部分诞生时间有巨大差异,而山道右侧一片开阔平缓坡面上已有几片巨大石块落在路边,显然它们是右边山体上崩裂滚落下来的。
真没想到福州城边竟还有如此宏伟的山谷,但为什么它不能有呢?只是你无知罢了。
(二)
再向前山道将穿越溪流。可以看到平滑巨大岩石之间缓缓流动的水面。我第一次看到人们用四根横木用角铁锁在一起再用铁柱钻孔焊接固定在两片巨石之间,形成几段简便与水面紧贴的人行桥。
我在小桥边一片岩石上坐下,面朝着太阳。简易人行桥上方有十多平米不平整的水面,水面一侧有十多片巨石;水流紧贴人行桥面在我脚边岩石下方滑落形成一两平方米白色水沫,它在阳光之下显得洁白晶莹;五六片巨石在这里围成约二十多平高低不平的涌动着的水面;再向下向前只能看到巨石不见水流,其中一片岩石挡住了山谷下方视线,只能看到树枝从中露出远处福州市那几幢超高住宅建筑。
和风吹拂着我的面庞,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王羲之“兰亭序”中描写两千年前游春时的心境,此刻真有文章中的那种物我皆忘的飘飘欲去的恍惚感。
再向上,山谷的视野更加开阔。一行老人边走边摘路边无主的野茶叶。山谷中传来了小鸟的啁啾声。左边又见一个小型山岩上跌落下来的小瀑布,瀑布下有一小片梯田。
山路开始脱离溪流在岩山边穿行。路边出现四五米高垂直断崖。看山谷对面的山坡上有一处农舍和农舍周围一小片耕地。
路边又见一个同刚才见到的“探花庙”差不多形状和大小的小庙“贤龙殿”,墙边有一片石碑刻有捐献者名字并标明一九九七年新建。遗憾的是也许只有当地人才知道这个小庙的故事。真应当刻一段文字讲一讲关于建这个庙的缘因和历史上发生的故事,否则久了即使下一代本地人也不知关于它的故事了。
这一段山谷平缓并有些开阔,也有一点的耕地。
小路出现一个路口,有牌子指明向上是去鼓岭。我还是走下方小路,心想两条路都应去鼓岭,没走多远就见了石水槽,石槽上有水漫过,不脱鞋无法往上走。前面溪流之间散落有七八处石建小屋,似乎又是一个休闲烧烤露营地。刚才路上碰见的一群老人也刚到此地。一个老师傅告诉我,今天水大,这条小路不能去鼓岭,需要退回刚才叉道口从上方小道去鼓岭。
退回叉道在向上小道没走多远,又碰到了刚才曾在路口等我给我指路的年青人,他开始往回走,并给我念了一首他新作关于“水”的一首有感而发的诗,真是碰到了奇人了,现在竟还有人能作诗,而我却在路面上看到一串锁匙,而且刚好是这个青年人丢失的。世间的事在这一刻就是这样巧了。“这叫有缘,一报还一报。”我对年青人说,年青人向我辑了辑手告别。这又是被时代遗忘了朋友之间告别仪式。
再向前,可看到前下方山谷中散落的五六处休闲小屋,刚才那一群老人已到达那里了。我注意到我所在小路下方有一个直径二三米心脏形状的巨石,真是太像了,若它在其他旅游热点上,肯定会非常有名气的。
山路上方有两片相邻巨石落在另一块有点凹进去另一片巨石上;有一个山羊在前面路边一片巨石上一动不动,以至于我初看以为是一个山羊雕塑。
山谷到此十分开阔,仿佛是一片巨石的展览地。
再向前有木场用红漆写“二场”路标,指向右侧一片树丛。小道进入一片丛林,有些闷热。看不见溪流了。
再次走出树林进入了一小段阳光盛照的小道时,又听到银铃般清亮小鸟的欢鸣声,溪流在右边一片丛林中传来轰鸣声。向前可看到鼓山最高峰单个的雷达球。
山谷上方灰青色天空中有三朵云向南方缓缓移动,它们两小一大地散落在空旷的天空上。虽不见行人,但山谷中却充满了人类的气息,只因为路边被废弃小平台梯田到处是乱长的一丛丛茅草。
又见“鼓岭——三场”路标,其“三场”又是指向右边一片杂乱树丛,我猜“三场”“二场”一定是过去的知青点。
再次看到一个小叉道,一条向上,它通向哪里?我本能选择下方小路,因为沿溪流总应当到鼓岭的。小路一直在树丛中,不见山谷不见天空。
小路上碰到左侧山坡上的一处溪流。这是一片开阔山坡,约十米宽,五六十米长,四五十度坡度的全裸花岩石坡面,全沐浴在阳光之中。一条不大的呈S型形状的溪流从容流淌下来,使这片岩石坡面看上去十分舒展和开阔。
溪流之中的岩石底部呈酱色。山风吹来,坐在宽平岩石上,汗水从我的眉毛上落下。看到小溪流在脚边平展岩石上欢快流过,真是让人心情十分舒坦。
一种悲伤突然从心中涌起,二十年之后我们也许就要同这眼前可爱的世界说再见了,永远不再回来了。这是怎么能让人接受的未来啊!
吴砺
2014.04.29
吴砺
选自待出版的散文集《至远方朋友的信》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5

主题

77

回帖

327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27
鲜花(7) 鸡蛋(1)
发表于 2015-3-12 13: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中的错别字可以有,但散文集书名中的错别字绝不可以有 。小吴,快改了吧!!!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