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300年历史的桐城练潭老街是练潭村的核心,由西向东长达1390米,这里曾经商贾如云、铺面林立。8 N' E, d% L% k* |: X" L
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练潭老街终是繁华散尽,盛极一时的绚烂被岁月湮没,留下的是空空如也的残垣断壁和人去楼空的老房屋,抹不去的却是每个练潭人心中的乡土之情。4 s& a5 x5 v* e+ t; B1 r
, t5 g/ R' \, z7 S老街的昔日繁荣 " I1 P' K( P A; l/ e! f" E# P+ x
0 I& z- g, t- P
(图为练潭老街现状)$ C9 B( m- \) d7 a3 h' o
记者在练潭村村长朱龙云的带领下,走进这座古镇,来到练潭老街,采访当地百姓,感受这条老街承载的历史沧桑。 }# U9 \% h x 据朱龙云介绍,练潭历史悠久,早在元明清时期,就是南方诸省北上京师古驿道必经之处,“昼夜羽骑不绝”,村落里保存尚好的多处塘口见证着练潭辉煌的驿站岁月。不仅是驿道发达,镇内练潭河自西向东流入菜子湖,再由菜子湖通至长江,水运兴旺致使练潭成为当时重要的水陆码头,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k! ~2 ]7 ^3 n. A3 D3 e0 X" S
具有300年历史、由西向东延伸的练潭老街更是上个世纪练潭社会发展的缩影,它依靠天然的地理优势,主街长达1390米,曾经商贾如云、铺面林立的练潭老街记录着练潭的兴衰。 {- `" c5 _7 Q; f; N
记者走在老街上看到,老街宽5到10米,街道仍保留着麻石条铺就的路面,整齐光洁,整条老街古老而宁静。老街上多为古民居和古商铺,门口依然能看到许多商店遗存的柜台。老街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木梁承重,砖、石、土砌护墙,简单而不加过多修饰。& E: r: l! c2 k6 D, \
从桐城杨新公路进入老街,脚踏着麻石条街道,记者仿佛从今穿越回古,感受到老街正用她苍老的躯体向村外人诉说着她沉淀的历史底蕴。 & p* n: z6 p& Y5 W# w& t 4 k: W5 ^9 }3 ~
村民的美好回忆" E! S6 V4 ~# e
79岁的刘长舟老人出生在练潭,父亲是位老木匠,从小生活在老街。在上个世纪,学得一身好本领的刘长舟买得一家店面,在老街经营着一家木匠铺,因其好手艺在街里街坊中小有名气。然而随着年事已高,刘老已近十年没有做过木匠,他的老木匠铺也同老街一样,渐渐步入了晚年。$ _, R/ j$ R# C2 y7 c* c6 h
据刘长舟回忆,打他还小的时候,练潭老街就已是小镇政治、经济、文化的所在地,热闹又繁华,街上商铺云集,“光是给过路人歇脚的客栈就有十几家,杂货店更是多得数不清。在老街没有赶集一说,因为繁华喧闹的样子每天都像在赶集。小时候我们整日整夜地在老街上玩耍,那个时候能玩到晚上8、9点呢,真是其乐无穷。”提到老街的辉煌历史,刘老像是打开了话匣子,怎么也说不完。4 X# ~# Z) m: p$ P _
谈及练潭和老街的繁荣,村长朱龙云同样深有感触。1972年生的他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练潭人,他说,老街是练潭的核心,是练潭的光荣历史,从小他们这些孩子就喜欢在老街嬉闹,多年过去,老街的热闹却还在心中挥之不去。 V) v. [, Z* y! {( _- Q, Z “即使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老街还是方圆百里的商贸中心,处处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朱龙云惋惜地说,“如今的老街已到风烛残年,能看到的只有破败的老民居和弯腰驼背的老练潭人了。” . [' ]* z M' u( F 6 O3 U5 \# g0 K: d! `# I
繁华散尽的背后 3 ]$ y- {" b) Y. S( Z& j. N* @1 X 1 M# N: u# X8 D/ n; N$ E" i(练潭老街保存最好古建筑袁家当铺) & w6 }/ A" S7 L& U8 _ 老街上曾经住着一位名叫袁南山的80多岁高龄的老人,去年与世长辞。深爱古镇练潭的他,亲眼目睹了古镇从昔日的繁华热闹到今日的衰败冷落,令他感慨万千。 K: Z3 d' j0 B
老人在2012年所著《练潭民意说练潭》一文中提到,练潭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码头商船来往,货运不断,到处是“一网鱼虾一网粮”的欢乐景象,老街满是商铺云集。对比过去,如今的练潭今非昔比,老街的落差让所有练潭人都唏嘘不已。 0 P' c. E' i; N 村长朱龙云告诉记者,这一切的变化源自近70年的的社会变迁。练潭在菜子湖西畔,上世纪50年代为解决当地居民粮食问题,练潭圈湖造田,水乡优势渐渐弱化,公路修通后,水运逐渐衰败,铁路、公路开始走上正轨,再加上练潭河改道,乡政府从练潭撤走,练潭镇街道逐渐萧条冷落起来。老街上的大部分商铺纷纷向西南公路边转移,老街变得格外冷清,到如今,只有那些斑驳残缺的招牌依稀可见昔日的辉煌。2 }! ^! T5 N' B3 o6 m9 Z6 t
记者徜徉在老街上,参观了袁家当铺、火神庙、天生堂药店、得胜茶馆等多处民国时期及民国前保存良好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当中,明朝时期建造的袁家当铺是老街保存最好的古建筑,现属私人所有,经营日用百货,店内常有村民聚集。 1 V8 ?# c ~) z2 X1 O# D- O : i/ _, \# @8 Y
老街将何去何从?0 G! Y ? A7 h( U
操成杰和杨菊花夫妇在老街上生活了一辈子,两人都已是70岁高龄,他们二老曾在老街上经营一家杂货铺,共有3间古屋,和大多村民一样,前屋开店,后屋住家。上个世纪末,随着子女成家,家中人口增多,他们在3间古屋后面又新搭建了2间。3 r* R% a: G3 V! A. |% J+ ^
操成杰老人说,家里现在只剩下他们老两口,前面的3间古屋有百年历史,破败到不能住人。前段时间下雨屋顶被雨水压塌,他们二人险些被碎瓦砸伤。现在,二老只能在后建的2间水泥砖块搭建的房屋里生活。 4 T. x% w! l; ?6 S- y说到这,操成杰老人指着窗外隔壁的老民居说道,“那户家里人全都外出打工,那栋民居早就不住人了,屋顶已经从两边往中间下陷,不出两年就要塌。我们这几间房没事还能自己修修补补,勉强倒不了,但长此下去还是很危险的。” 1 F. L# `9 r! ^ 据记者了解,2014年12月,通过多方申报,练潭村被列入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老街文化保护迫在眉睫,对此,村长朱龙云表示,“老街古建筑均归居民私人所有,保护起来虽然有一定难度”,但他们将利用这次契机,积极动员全体村民提高保护古文物、古建筑和传统工艺的保护意识,同时加大对练潭老街的维护,争取最大限度地保留老街的历史原貌和传承文化底蕴。0 t9 M0 ^$ g# y' W'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