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城是黄梅调演化成为黄梅戏的重要地区之一。本邑杰出艺人严凤英、琚光华、张云风等,为黄梅戏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桐城人爱听爱看爱演黄梅戏,它已经成为桐城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图腾。
8 g/ C& ]5 ]9 u
- ~' Y# E4 M7 L4 i
程长庚率四大徽班进京,带走大批戏曲精英,一直受歧视唱黄梅调的艺人才有了展示才艺的空间。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构成的演出组合,迅速发展成“三打七唱”能演大戏的班社。清末民初,桐城就活跃着大批黄梅戏班社。最有名的班社先是彭小佬的“三月黄”,后有琚光华的“双喜班”。“双喜班”率先引进文场、引进坤角(女演员),率先(1936年)赴上海演出。琚光华这些开创性的举措深刻地影响着黄梅戏的走向。* ]4 \* t4 q8 \
2 O* ~+ O* c; b* v% B2 i1952年,桐城在全省率先成立专业黄梅戏剧团,从此,桐城的黄梅戏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建团五十多年来,排练上演了一百多部大型剧目(包括现代戏),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几十年来,剧团演遍了桐城每一个行政村,并出外巡演,足迹达二十多省、市。扩大了黄梅戏的影响,提高了桐城的知名度。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
! ^7 G. L& w/ d7 t% S改革开放以来,桐城的黄梅戏事业更加繁荣,民间班社再度兴起,群众性演唱黄梅戏的活动红红火火。
( r k4 k; h) s$ B! x
1 q6 J& U6 b7 V: v: E7 l先后创作排演了《遗祸》、《左光斗》、《胭脂湖》、《村姑与乾隆》、《桐城六尺巷》等剧目,分别获得了省展览演出奖、“田汉戏剧奖”剧本奖、曹禺(小戏)奖、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金黄梅奖”。《胭脂湖》还被中央电视台搬上荧屏,走进千家万户,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就从这里登上国际舞台。1 J- _' H! v- j! F/ U9 D
2 Q' ^/ I/ W+ i0 `2 s7 @( v: R8 _;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