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18|回复: 8

[桐城史] 吾族戴冲

[复制链接]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5-11-23 13: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桐山之南,枞川之阳,吾族戴冲,始迁于斯。
老桐城南乡,枞川北岸,有东西二山,两山对峙,甚是险峻。其间沃野平畴,多美池桑竹,乡人富庶,民风淳朴。这就是戴冲!清河嫡裔,桐城戴冲张氏世居于此。自始祖荣一公卜居斯地,后世积德累仁,耕读不辍,代有君子达人,世称戴冲张氏,为桐枞巨族、孝友之门。堂号锡类堂,分戴冲、官桥、双河三股。自十三世起派行为:允承宗德,克绍贤良,复起文士,为国之光。

! P+ v9 s& |" L( f
9 k6 d0 O* I6 p9 c3 {1 l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3: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同安闲人 于 2015-12-6 21:17 编辑
8 v7 P! W) U  x! h* X
6 P% i2 j- W# |9 h( p一、       何谓戴冲$ |* D  h! Z4 L1 A* b) f
0 c1 b, X0 V7 r6 D2 C+ P
桐山之南,枞川之阳,吾族戴冲,始迁于斯。
" B+ ]0 a7 _) M) s4 a* h戴冲张氏为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枞阳县)望族,始祖荣一公元末自婺源迁桐城南乡,卜居戴冲(今枞阳县官埠桥镇岱冲村)。戴冲张氏在桐枞分布极广,有十万之众,丁口为桐枞张氏之冠。
; R6 w( O  m+ P  N* [8 O* k戴冲张氏分三股,戴冲、官桥、双河。荣一公为始迁之祖,率族北来,深谋远虑。二世祖伯华公为奠基之祖,筚路蓝缕,开创万世基业。三世祖道荣公为始兴之祖,吾族自从后人丁兴旺,耕读传家,渐成桐城望族。
/ n; }' ?: |  \; a: L道荣公有三子,长子仲礼公,其后世居戴冲,为戴冲股。礼公有五子,文政琦进祥,长房、二房、三房、四房,人丁兴旺,数万之众,分布极广,遍及桐枞,尤以南乡戴冲故土及周边雨坛等地为最,金神、嬉子湖、古井等处也非常多,邻近庐江、舒城、宿松等地,外省浙江安吉、江西浮梁、陕西商南等地也有分布。五房失传。
9 h6 Q2 v6 U: }8 |7 Q5 K1 N道荣公次子仲智公,分迁官桥,其后为官桥股。智公亦有五子,贵旻煜瑛洪,长二房人丁极多,广布菜子湖周边,尤以官埠桥、杨桥、杨湾、金神等地为多,舒城、霍山、潜山、岳西等县也有分布。三四五房失传。
) j3 E7 S* c/ l" i, j" K道荣公三子仲信公,分迁北乡孔城双河坂,其后为双河股。信公也有五子,贤敬端忠真,长房失考,二房失传,今有三四五房,尤以孔城为最,桐城北乡大关、卅铺、吕亭等地也很多,邻近庐江、舒城等县,南乡会宫、官桥龙潭有不少族众,在枞阳镇也有分布。楚帆为双河四房子忠公支下裔孙。0 y( i/ h0 X* Z9 ^$ N0 v2 Z
2 g& ?- i) |+ z; y5 b: ]8 Q
戴冲张氏堂号锡类堂,位于南乡戴冲保张家楼(今枞阳县官埠桥镇岗西村),堂名取自《诗经.大雅》“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倡导孝顺,彰显张氏家族孝友之风。. T+ q) y" O- E- z
戴冲张氏(锡类堂)先代派行皆为用名之范字,从始祖开始为:荣伯道仲,子秉玉(廷)世,大期自孔(应)。自十三世起派行为:
: h9 K: w# ~9 L8 m* y$ e  R允承宗德,克绍贤良,6 R& ]' r4 c# l' W" k7 y3 e
复起文士,为国之光,. q4 V. F" C( H1 j! D. Z4 F6 Y
正直忠厚,广传必昌,
; P% P; w1 O. H4 [0 ?云蒸霞焕,凤翥鸾翔,) y  G5 z0 B! h- Z
根深实茂,源远绵长。
0 T* q9 c! M9 |$ ?1 y/ y/ I这里寄托了先人对后世的殷切期望,传承先祖之美德,以先贤为榜样,诗书传家,复兴家族,成为国家栋梁。& A/ d4 Z9 I* q
戴冲张氏宗谱编修,始自九世南滨公(讳大行,戴冲二房),万历八年大宾公(官桥二房)始辑成帙,后经屡次续修,至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凡七修。光绪丙午谱,共84卷,存世数部,保存完好。2014年,戴冲张氏宗谱八修大业正式启动,相隔百年之后重修家谱,诚为家族世纪盛事。9 ~/ B! g$ o) o
附录:戴冲张氏歌
! ]2 U% `: E) |* S% L* V9 b; G桐枞之南,清河之张。: T3 S1 X% m6 v. l7 E# V
始祖荣一,迁来桐乡。" h- R/ Q, y9 T
戴冲之巅,山高水长。( X9 y8 F3 k. |7 ]. P; e; ?
允承宗德,锡类吾堂。
# C/ H+ W, y8 Z7 B6 T; G孝友家风,百世流芳。: a/ q" L! \# Z, u
复起文士,为国之光。  F: _( M' j, @4 \2 J8 t$ t, g
赫赫吾祖,子孙绵长。5 _, p# v% }, v. @
有子伯华,有孙道荣。" @9 V  j9 H- p0 t
伟哉荣公,既哲且明。8 W7 x! V3 o4 U. ?0 N$ v8 o# x4 `( O9 }
初以明经,邑庠获荣。
/ A+ T% a! e$ M& A9 @2 C$ k/ _/ {+ F援例南都,国子监生。: T+ e* {* n% W% Y9 @% N7 |
一县湖池,悉隶于公。
- a( A5 |+ Q- `- F3 \4 D吾族伟业,肇始之功。2 U) W: m- v5 P8 U# ]
三子一婿,四股同宗。
& @7 V5 ^  j% d' L5 I官桥双河,梅股戴冲。' Y' n: a# T! f* G
戴冲为长,其出礼公。. P5 }' H9 o/ c! {6 w
乐善好施,礼佛心诚。
- m/ K0 t; j/ i5 D官桥为次,其出智公。0 F/ \5 t5 D- @( U6 a0 f6 ]
总理家政,一世之雄。
( R/ p0 @+ Q+ `双河行三,其出信公。
& }! y3 M! n+ \* z" n丰姿醇雅,善事经营。
4 a& k& q( {, Y2 O1 m: S; A连城梅股,其出琳公。
! o6 C7 r, Y# d! F' A继祖之子,朋姓而荣。0 K; n* P1 ~) s5 A
泱泱四股,悉出四公。
: I4 F7 h) n2 s( k1 H/ o根深叶茂,广布桐枞。

: z2 a& P: d9 |( j8 U4 s6 l/ i; U+ V8 E2 a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0

主题

28

回帖

20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0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5-11-23 21: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09: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安闲人 发表于 2015-11-23 13:40
0 G8 S+ |( y. Q" p2 F, l; [$ m" U: X一、       何谓戴冲
; O9 q$ b9 A  L戴冲张氏为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枞阳县)望族,始祖荣一公元末自婺源迁桐城南乡, ...
6 k6 d8 z& s+ ~7 a- G
共分20章,戴冲群里每周实时开讲。群里叫《戴冲讲义录》,桐网会同步更新,即《吾族戴冲》。
' H. X; G( W2 S2 z1 X8 M+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09: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2 X! B1 p& H( a  N9 o
员外好!
) g8 b- L+ ]; r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0: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同安闲人 于 2015-11-29 11:10 编辑
1 b9 a0 N% p! m' y6 d. U
; s5 \0 z4 Q1 j: |# Z  {) k戴冲何来
4 r' B0 f* a" i/ I% O, _) n$ m+ W. ~) |# `$ p
中州旧族,清河之张。南宋婺源,元末桐乡。, _: Z5 g/ C& t8 o! v

* X- j  W" l1 Q, e' b: C" L* V戴冲世系,以荣一公为始祖,上承清河,遥尊轩辕。荣一公之上,清河之下,皆不追溯。后世续修,也不曾附会华宗,仅以清河张氏自守。/ y8 x4 \3 x& l

: h; @% j& ]0 S2 @$ L. L7 k4 q清河以下,戴冲之史最早可追溯至何时?按宗谱《一世纪》,“始祖荣一公,字号莫详。(先世)自宋时建都河南,(世居中州),及高宗南渡,转居徽之婺源”。
# _8 e  r. `& b4 c* c5 Z6 f& X* V- y- r  s5 \
此处所述,当有衍文,已试补充完整。荣一公之先辈,本居中州,高宗南渡之际,辗转南下,避居徽州婺源。由此,吾族之史上可追溯至北宋。其时,先人安居中州。中州何处?现在已不可考,开封的可能性较大。遥想当年,张家为东京开封世家大族,悠然安处盛世。汴梁之繁华,《清明上河图》可见一斑。北宋末年,遭逢靖康之变,国破家散。族人随高宗南下,涉淮渡江,流徙江南,辗转避居婺源。其间之颠沛流离、惊险曲折,谱虽无载,也可想见。由宋而下,推至共和今日,千年之家族,不可不谓源远流长。  c) U- T, k/ l

) O% }+ J8 Q$ G: Z$ Q" Y' t戴冲张氏何时迁桐?据谱载,“值红巾倡乱,戎马侵扰,世家多涣散流徙,府君遂渡江之安庆桐城戴家冲”。红巾军起义,始自公元1351年。考荣一公之生年,谱载咸淳四年戊辰,即公元1268年。以常理推知,始祖迁桐当在元末兵荒马乱之际。不会早于1351年,也不会太迟,以荣一公年纪可以推知。大致应在徐寿辉兵起蕲州之后,1352年略地江南之时。
' y3 `+ k* `* z+ N1 C; q- i4 e1 m) N( Q
始祖北迁和徐寿辉略地江南有什么关系呢?话说元末1351年,红巾军起义席卷江淮。同年,徐寿辉在蕲州也以红巾军为号,聚众起义。正是这次起义,严重地影响到了身在婺源的先祖。1352年,徐寿辉部以“摧富益贫”等为口号,挥师江南,先后攻占今江西、皖南、浙江等江南大片地区,众至百万。“摧富”兵锋所向,“世家多涣散流徙”。始祖为避开农民起义军的攻击和侵扰,不得不离开徐寿辉部控制区,渡江北来。此时婺源之南,浙江、福建等地尽在徐寿辉部之手,而江北处于红巾军主力控制之中,相对安定。北上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 W6 J9 b" t% n# L# i- t( {; k4 g  y
戴冲谱又载,何如宠云“自宋南渡时由徽之婺源而迁也”, 张元宰曰“始祖荣一公宋南渡时自婺源迁桐南乡”,王璪语“谱系断自宋南渡时由徽婺源迁桐始”。宋南渡时为靖康之际,建炎元年宋高宗自中原一路南迁,流民纷纷随之转徙江淮。建炎元年即公元1127年,此南宋之始。荣一公生于南宋末年,宋室南渡之141年后。且宗谱明言,南渡“转居徽之婺源”之际,红巾乱起,“遂渡江之安庆桐城戴家冲”。显而易见,以上南渡北迁说皆谬也。3 s- ?" J/ a. V. y1 D' I7 r

; k  i4 W1 [. W6 q0 i( y戴冲张氏自何处迁来?谱载非常明确,元末自徽州婺源渡江北来。婺源之前,先人安居中州。靖康之后,族人由中州辗转南下,避居婺源。一百年之后,伯颜下江南,元军攻陷临安,恭帝出降。有元一代,我们虽是世家大族,但作为第四等国民的南人,也只能蜗居星源,默默期待中原恢复。又百年后,红巾军起,江南再遭兵燹,荣一公由婺源率族北上,渡江至桐城戴家冲,隐于湖山之间,开启了我们戴冲张氏七百年历史的第一页。* G, p7 S" p; ?2 y- A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21: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始迁之祖
) K/ X4 Z8 j7 R0 @! g桐枞之南,清河之张。始祖荣一,迁来桐乡。4 [  V: n7 B$ ?$ F4 l2 u4 O
戴冲张氏始祖荣一公,按谱《一世纪》:始祖荣一公,字号莫详。(先世)自宋时建都河南,(世居中州),及高宗南渡,转居徽之婺源。(元末)值红巾倡乱,戎马侵扰,世家多涣散流徙,府君遂渡江之安庆桐城戴家冲,里而居焉。
) `& c" l, z6 G' F荣一公字及号,谱无记载。其名颇合宋元人命名特点。荣一、荣二、荣三兄弟三人,以排行定名。荣二公后裔谱载在池州,“子孙繁衍,衣冠相望,代不乏人”。应该是池州的望族。荣三公迁鄱阳,此后失考。! G) `5 t- E4 Q* G* p3 K
荣一公父祖谱上无载,关于先世一段文字,前文已述。一部《东京梦华录》、一卷《清明上河图》,我们就可以遥想先祖中州岁月。靖康之际,南渡军民之中,就有我们的先祖。一路辗转,颠沛流离,最后居于“徽之婺源”,开启了我族两百年的江南岁月。绍兴和议之后,宋室安居临安,乐不思中原,“直把杭州作汴州”。中原遗民垂泪南望,江南移民遥望故乡,无数人空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梦想,终生抱憾。; `8 m0 W9 z" `' x4 |& O7 X
一百多年后,宋度宗咸淳四年戊辰,即公元1268年,戴冲张氏始祖荣一公生于江南,属龙。其时,南宋已在风雨飘摇之中。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行在临安,俘5岁恭帝,占据江南。其时荣一公8岁,应该生活于婺源。史载,伯颜下江南,秋毫无犯。但终蒙元一朝, “南人”作为四等公民, 受尽了压迫与欺辱。作为世家大族的一员和后期的大家长,荣一公的身边应该聚集了很多南宋遗民和流民,这些人依附于他和他的家族,在异族统治之下获得世家大族的庇护。8 b: j" p: Q# F7 \! n
又过了几十多年,天下大乱。1351元,红巾军起义爆发。1352年,蕲州徐寿辉部以“摧富益贫”为口号,挥师江南,“世家涣散流徙”。荣一公时年84岁,老成多谋,是一族之核心。先祖审时度势,主动率族人离开了徐寿辉部控制区,渡江北上。
3 j2 M/ A; `2 R. v2 _0 U荣一公北上路线如何?这个谱上没有记载。从荣三公之鄱阳,荣二公迁池州,大致可以推断先祖由婺源沿星江而下,逐水路而来。这也是出入婺源最便捷的方式,更是聚族而迁最好的选择。后世迁自徽州的瓦屑坝移民也大多如此。星江而下,很快就到了鄱阳。正是在此地,先祖与荣三公一支分开。荣三公何以留居鄱阳,不好揣测。其时兵荒马乱,家人离散比比皆是。据谱载,荣三公之后失考。我们只能在心里默祝,希望先人这一支血脉也能够流传下来。先祖的北上之路还在继续,经鄱阳瓦屑坝,西入茫茫鄱阳湖,再顺长江东下,进入皖江。为了规避风险,始祖和荣二公分迁江南江北,相依相望。始祖一支在桐城三江口北上,卜居桐城南乡戴冲。荣二公一支迁江南池州,后世发展成为池阳望族。
' c( U; e( s& `7 v. i: b荣一公夫人陈氏,是我们的一世祖母。生年不详。元仁宗延佑二年己卯,生二世祖伯华公。其时为公元1315年,始祖时年47岁。一世祖母卒年亦不详,与始祖共葬戴冲。墓地在“竹塘稍东边包上大棠梨树下,午山子向”。今始祖墓及碑保存完好,经数百年风雨不倾,殆有神护,幸甚至哉。+ D" U  E2 Z4 Y: b( B$ @
荣一公迁桐之时,其年龄应已80余岁。在戎马侵扰、涣散流徙之中,带领族人寻得戴冲一方安居乐土,实属不易。所以谱上赞曰:“迨今十有余世,生生不已,靡不昌其余泽。所谓开业传世,诚无忝为始迁之祖也”。从荣一公至九世南滨公、大宾公之时,家族已经繁衍十余世。至共和今日,家族已繁衍二十余世,十万之众,成为桐枞巨族。: s) Y' T& O9 Y2 m+ d
再说荣一公所选的安居之地。戴冲山明水秀,湖山环顾,自古为鱼米之乡。据康熙县志记载:戴家冲,离城一百里,上上则。古代土地根据肥沃程度共分九等,所谓上上则,即最肥沃的土地。始祖之眼光,可见一斑。再说地形。戴冲地处东山西山之间,两山夹峙,堪比篁墩。两山之外,复有两湖,松山连城。此诚桃源地,悠然避秦兵。细思始祖,以耄耋之龄,率族人冒锋镝、涉大江,可谓大勇。避狼烟,隐戴冲,可谓大智。在今日看来,始祖北迁壮举,堪比古公之迁岐山,摩西之出埃及。
3 |; o. B: M2 F7 \* _: D8 j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3 18: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奠基之祖: }- h9 Z3 F: d& G* |
3 R% G; ^- Z3 H9 G- D9 I- K
始祖之子,资质不凡,诗礼戴冲,公其基之。8 w' T0 J9 |# m) g3 m' {; L+ ]
戴冲张氏二世祖伯华公,按谱《二世纪》:府君讳伯华,字号莫详,始祖之子。禀性不凡,资质英敏,好学隆师,广仁敦义。
1 g8 X1 k+ R2 `% t3 p) c二世祖,字号不详。生于“元仁宗延祐二年乙卯”,即公元1315年,属兔。始祖荣一公时年47岁。母为陈氏夫人。据谱载,二世祖并无兄弟,为荣一公独子。敦本堂张氏谱载璨华公,为伯华公之弟,锡类堂谱未有记载。按传记所言,伯华公不同凡俗,资质聪慧,卓有见识,好学尊师,是仁义之君子。( b+ I- O5 v* ]8 X, w( ^
始祖率族人北迁之时,伯华公正当壮年,大约37岁,为家族之中坚。荣一公其时年岁已高,迁桐之后不久可能就仙逝了,家族的重担因此就落在伯华公一人身上。先祖初至戴冲,其地荒无人烟,伯华公率族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荒种地,围垦造田,渐渐在戴冲扎下根来。2 s( r* j8 U! k" e7 x& U3 I4 a+ ~
然而在元末之际,江北也非世外乐土,红巾起义战火正炽。据《桐城耆旧传》记载,“元末,鹿城黄氏始祖避徐寿辉乱迁桐城。其后,江淮盗贼群起,挂车河有盗首曰吴贵,寇抄劫杀,居民患苦之,所在结堡自固。黄氏亦集众筑城蒋家山南,远近不能自存者,皆依附之”。
! ]! Y; B; d" ~( c! \鹿城黄氏迁桐,与我族时间相仿佛。荣一公迁桐之后,元朝在江淮之间的统治土崩瓦解,地方盗贼群起,侵扰百姓。西乡挂车河有盗,菜子湖东也大大致如此。其时,“秉性不凡,资质英敏”的伯华公作为一族之中坚,义不容辞聚众自守戴冲东西山之间,依附我族者如云。据谱载:伯华公未举子时,即恩养王道兴、童四、富五以及妣之姪孙韩均受,俱朋姓张。均受公之父韩洪公、之祖韩一公墓地皆在戴冲,应也是依附之族。可以推想,当时王童富韩等姓,要么是随始祖自婺源北迁之家人、随从,要么是在桐依附我族之县民、难民。谱上说均受公 “因朋姓张焉,不忘祖也”。于乱世,存亡续绝,大恩大德,岂能忘之?伯华公之积德可谓深厚, “广仁敦义”岂虚言哉。* o, [" a; L+ T! |7 C) Q
伯华公考虑创业艰难,匈奴未灭,自迁桐之后一直未曾婚娶(迁桐之前情况谱上未载)。其间十余年,白手开创戴冲基业,保护一族及依附之众。直至明太祖荡平群雄,天下初定,方娶妻韩氏。次年生子道荣公,为戴冲张氏三世祖。其时为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伯华公时年54岁,老当益壮。韩氏卒年不详,可能先于伯华公辞世。后伯华公续娶蒙氏。2 M, {( ]" i3 O0 j1 L
伯华公所恩养之子,其后一直生活在戴冲,受先祖养育、庇护。作为世家子弟的伯华公“好学隆师”,道荣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相继进入县学、南京国子监求学。道荣公在慈父义兄呵护之下,逐渐成长,继承家业,进一步光大戴冲。义兄之子也与道荣公嫡子礼公、智公、信公三人以兄弟相称。其时,二世祖朋姓之孙有七人之多,有多个家族依附,张家影响进一步壮大。正统年间,礼公、智公、信公同胞兄弟三人,均分三股。谱上说,嗣后“诗礼彬彬,子姓绵绵,公其始基之矣”。' q  s3 n% I) D' P5 u" g! \
伯华公卒年不详,卒后葬戴冲保二甲南仓之左麓,艮山坤向。墓前有碑,至今保存完好,亦有神护也。/ z: Y4 C4 G9 h6 T3 n* n0 O2 N
- ?4 u9 ]' K9 i" M2 c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0 16: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始兴之祖
9 x/ d: A+ A$ D- C3 `伟哉荣公,学识渊涵。人文初兴,公其始之。
7 m6 ~: F6 x! _8 m( N! c 戴冲张氏三世祖道荣公,按谱《三世纪》:府君讳道荣,字号莫详,伯华公之子。生洪武二年己酉二月初二酉时。以明经进邑庠,缘例南监。(奉文)掌本县所属之湖池。& }  P' g+ A" g+ s) @( Y# x
三世祖道荣公,字号失考,是伯华公的独子。生于明洪武二年二月初二,即公元1369年,己酉年龙抬头日之酉时,出生日期和时辰都不同凡响。伯华公晚年得此贵子,对其寄予厚望,以始祖名讳中的“荣”为其取名。元人命名颇具特色,不仅数字为名者甚多,而且避讳也不甚严格。比如宰相张氏的一世祖贵四公,明初迁桐城,其子名永贵;练潭张氏一世祖彦贵公,其父为贵一,名字中都有一个“贵”字。因此,道荣公和荣一公虽然名讳有一字相同,但在当时也不算犯讳。这里更多的是寄托了伯华公对其殷切期望,能够以荣一公为榜样,沿着始祖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振兴家族。在戴冲的传说中,道荣公又被称为“小荣一”,可以说是不负厚望,承前启后光大了戴冲张氏。
6 d" Z) U7 `( l4 z2 {道荣公“以明经进邑庠”,谱上另一处说“以易经入邑庠”,可见道荣公当初是治《易经》的。伯华公“好学隆师”,对于爱子必定延请名师,督其学业。清初名臣姚文然说:吾乡以经学名天下三百余年,而《易》为尤盛。有明一代,以桂林方氏易学为代表的桐城易学派影响较大,桐城也因此成为东南易学重镇。道荣公之时,学易之风才刚刚兴起,作为桐城最早的易学研究者,道荣公顺利进入了邑庠学习。邑庠位于桐城文庙,在县治东南佑文坊,即今址。明清时期,“明经”也是贡生的代名词。贡生的种类很多,有因学问,也有因纳捐。谱上说道荣公“学识渊涵”,大约是因学而优则贡的吧。后来“缘例南监”,进一步到南京国子监去深造。南京国子监本为大明国子监,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后改称南京国子监,与北监北京国子监并立。由此可以推知,道荣公应该在1421年之后入学南监,时年50岁左右。南京国子监在今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东南大学一带。
. |* z$ @8 b; y  E学成归桐的道荣公,后来奉文“掌本县所属之湖池”。这是什么样的官职呢?据康熙桐城县志,明代桐城官职中有“河泊“一条:河泊,六员,未入流,后裁。“河泊”即河泊所。初设于元代,在南京、安庆、池州等地设置,设有大使、副使提领,掌收渔税,明代广为设置。谱上所谓“掌本县所属之湖池”,实为掌本县湖池之鱼税。河泊所所官(大使)品级不高,在九品之外。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水产局局长兼税务分局局长吧。据康熙县志记载,明洪武辛酉年重建邑庠,即以河泊所鱼税为之,易木质棂星门为石,今保存完好。道荣公任河泊所所官(大使)时,桐城应该只有一处河泊所,后期增设至六处,至康熙时皆被裁撤。谱载“因得李胜之神仙宕为菜池,至今佃名为张胜”。道荣公因工作之便,买得戴冲附近的一个湖池,养鱼种藕,作为菜池之用。此处即李胜的神仙宕,李胜后来改名张胜。明万历年间,当时的地契上的地名还是张胜。据我猜测,张胜可能就是张家孙庄一带,而神仙宕应该是张家孙庄附近的一个较大的池塘。现在估计淤塞了不少,不复当时之面目了。
( ?* e3 X& D8 y) d5 q道荣公夫人杨氏,生于元至正二十八年丁未,属羊。生仲礼公、仲智公、我祖仲信公及祖姑。杨氏卒于宣德五年,道荣公后续娶赵氏。道荣公卒于明正统二年丁,享年六十九岁。葬戴冲保四甲官山蜈蚣地,今墓及碑完好,也有神护。
8 Y4 x& v' D. X% ?$ C祖姑适琳公,琳公本姓梅,继祖公之子。因难避居戴冲,受先祖庇护,以女妻之,因朋姓张氏。其后即连城张,亦为桐城南乡望族。在连城先世危如累卵,其情形堪比赵氏孤儿之际,道荣公大义施以援手,存亡续绝,于连城之恩德可谓山高海深。今连城与戴冲、官桥、双河并称四股,世为一家。( K# O  c3 a, ]2 i9 F
谱上说 “公性醇笃,学识渊涵,以名教为己任,岂非衣冠文物之宗哉”。道荣公为人诚实敦厚,学识渊博,崇尚儒家纲常名教,行不逾矩。戴冲后世成为诗礼之家,道荣公贡献极大,实为戴冲人文崛起、家业始兴之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