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初夏时节,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与仙龙湖戴总相约去黄甲山中寻流探源,他想找一处峡谷幽深、水急溪宽之处开发漂流旅游,让我作参谋。戴总在旅游行业做了多年,先是开发小龙山,继之开发仙龙湖活海,都很成功,小龙山现在叫巨石山,假期每天近万游客,活海到夏天每天过万人。 U7 g: k# Z4 _* n) m! n
9 u: S: I2 C9 [& l
q }6 e6 ^' ]; X8 m5 A) e+ [ 做漂流项目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漂流是一项勇者的运动。一条蜿蜒流动的河,延伸在峡谷坚硬的腹地,乘着橡皮筏顺流而下,山高水长,天朗气清,碧水弹唱,青山环绕,漂流其间,与水搏击,即刺激又惊险!漂流要自己驾着橡皮筏,要学会划桨,学会掌握好方向,在时而湍急时而平缓的水流中,与大自然抗争,那是多么轻松愉快的事,在都市忙碌久了的人们,漂流是他们放下、放松的一种好方式。我喜欢漂流,喜欢这种与水相处有激情的运动。几乎每年夏天都组织网友到各地漂流。也曾与朋友们一起考察桐城有没有适合漂流的河谷溪流。从大关的明王寨到青草的三道岩,跑了好多处。也正如此,戴总约我一道。7 G0 L5 p; U( V9 c
9 w% q& j& [2 h" G 早晨起来下着大雨,正在犹豫要不要取消行程,戴总在微信中发来信息说,下雨天好,下雨能看到水流有多大。从活海的大门向黄甲镇出发,戴总对沿途风土人情十分熟悉,典故传说也如数家珍。在一处路边,他指着车窗外一棵歪斜的大柳树说,这儿过去叫弯腰树,地名据说跟宰相何如宠有关。以前这里是从县城到黄甲的官道,这棵大柳树横路而生,成了一个拱形门,仅容一两个人过,何如宠被人用轿子抬着,但到了柳树前也不得不下轿子走过去。何老宰相慨叹道:人到弯腰处也不得不弯腰。自此人们就将此处叫作弯腰树。: r0 p8 i) a8 S/ {# u/ A/ y& f
( w9 o& d, p5 D" E+ k" S 4 H0 |! ~5 F1 C! u1 A# D
路上戴总与我们探讨桐城应该打什么样的广告语,宣传桐城旅游。他说市里准备树几块宣传桐城的大牌子,一家据说很出名的策划公司推出的广告词是“中华桐城和天下”、“中国和之都” 或者“中国桐城礼让之都”,我记得洪放有一篇散文:清香桐城。家乡就是这么清清淡淡的发着幽香,多好,多美。何必要给自己树这么多大牌子,扎扎实实把事做好,像戴总这样拿出过硬的旅游产品,让慕名而来的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即使为扩大名气需要大力宣传,那也要有传承和延续,不能今天打这个都,明天又来那个都。记得前几年政府门户网站上介绍桐城都是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文都的牌子打了十几年,现在六尺巷火了,礼让是桐城的美德,我们几个人都觉得比较好的广告语是:文都桐城,礼让天下。文都源自桐城派,天下文章出桐城。礼让,让他三尺又何妨,天下皆知。
, V. v* U& f2 \" |
3 E0 W4 i. k3 V: y% f; L 山路忽上忽下,车子如一只小舟在波浪中荡漾。
2 J0 A3 S8 L) S0 d 2 T; x5 x+ |1 ?& A. w, s
车子穿过黄甲镇镇政府,就进入了一条峡谷。两边峰峦迭嶂,在时有时无的烟雨中如出浴的仙子,如展开的画屏。在路的下方时而看到一泓水的光影,像是一个小水库,时而看见溪流撒欢奔腾的一抹靓丽。大家看到秀美的山谷、宽阔的溪流就充满了期盼。& a) |* s- j% K6 E
$ C+ l8 }: E4 \5 S L) u$ C' a6 W 车子行到一处村庄,前面正在修水泥路,修路的机械设备挡着车子不得过去。雨还是下,我想到了张志和的诗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雨中的村庄和前面山谷的溪流以及探源的念头,使我们没有返回,而是把车靠路边停下,没有青箬笠,没有绿蓑衣,我们有小花伞,雨中徜徉别有情趣。! q4 s% p) W) ~' F5 [/ \
村子依山而建,高高低低,参差错落。村庄静悄悄的,小路弯弯曲曲从下而上,路两边的人家就是用小路串起来的。村前有一个石洞,一看就是人工砌的,像一座兀立的石拱桥,在雨中油光锃亮,猜是桥但又不像,桥两边应该有路的延展,桥下应该有淙淙的流水,这个石洞上面没有路下面没有水。猜是烧石灰的窑又不敢肯定。进村问人,沿着雨中小路而上,家家的门都关闭着,村里沒有一丁点人声,只有雨打着村庄里树叶、野草、枯柴和屋顶发出的丝丝声,因缺少了人畜声的回应而显得有些孤寂有些落寞有些哀伤,像轻淡的叹息,在空寂中又似乎与这里的一切缠绕不清,久久不肯散去。雨中弥漫着一种败落和萧条的气息。: K5 f1 s; z6 T# S' I
4 k" |2 x7 i& V( }( d- f0 v/ s' l
这些年我走过许多山村,大多人去房空,院落里是野草肆意疯长的欢宴。小路或因久未走人畜而杂草丛生,又或因曾有大量的人畜踩踏而损坏。命轮不定,岁月有痕,人如此,小路亦如此。高一脚低一脚走到最上面一户人家,听到有响声,寻声走过去,这是一个建在半山中的一排瓦屋,有四、五间,应该建于八九十年代。门前有一棵大树,树冠很大,树下一大块干干的地面,不曾被雨水淋湿。大门敞开,往里望,里面还有一进屋,应该是个四合院,像这样的院落在过去那要住十口八口人的,这样的人家在村里也算是大户人家了。我往屋里问了几声有人吗,没人回应。声响从侧屋里发出来,看过去发现屋里暗处有一个老人在用柴刀劈东西。这个侧屋是厨房,屋里四周被烟熏的漆黑,屋里光线很暗,老人头发零乱,还有没抹去的蛛网或灰尘,衣服破旧,袖口脏黑,他正借着门口的光亮劈着一块小木头,像是在做一个小楔子,对我的到来老人没有一点反应。我走近又大声问,老人才抬起头看我,啊啊了几声。显然是个又聋又哑的老人。偌大的院落只有一个聋哑的老人,山村早已没有昔日的生气。我朝他笑笑,他也朝我笑笑。知道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我默然往回走,心情有些飘忽,有些茫然。我想如果这里的河谷能够开发了漂流,一定能带动这里旅游,这样的房子修整一下变成农家乐的小旅馆,一定能回复它的生机和生气。8 M( y% ~4 X2 l9 J
; u# N+ }% w- ~' O5 z 这个村子很大,沿路排了一里多,全部在左边的半山腰上。村中间有一些老人,一问才知道这儿叫葛湾。整条山谷分上湾下湾,来处沿途村庄叫下湾,停车处这片村庄叫上湾。葛湾石灰曾经很出名,村民用毛狗驴子驮石灰进城去卖也很出名。过去的村民收入全指望烧石灰卖石灰。烧石灰的窑,一般情况下是靠近石灰岩料场建造。窑体由窑坛、坛壁、前摆、窑门等部位组成。窑坛形如一只上窄中宽下挤的大腰鼓,窑坛一方紧靠山体,前方及左、右方用坚固石块垒砌成石摆。我想刚刚在村口看到似桥的建筑就是石灰窑了。石灰是一种白色或灰色块状物,熟化后可配制石灰砂浆或水泥石灰混合砂浆,用于砌筑或抹灰工程,广泛用于建筑物基础、地面垫层及道路路面基层。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石灰停止开采,所以葛湾的石灰窑也就渐渐废弃。这些废弃的石灰窑零星散落在路边,如果搞游旅开发,稍加修整,也是怀旧和增长知识的一个个不错的小景点。: Z3 B: p e/ Q9 Y% ^* ^
8 H0 f4 u1 r/ p ]1 R- y7 D 离开村子,下到水泥路上,继续往前探寻。路边时见一两棵桃树,我们来迟了,错过它们的花季,未见到它们开花时那片浪漫。但我们看见碧叶青枝间点缀着一些小青果。看着青果我想:不论是人是树,总有一种风景不会让你错过。雨时急时缓,前面一个山嘴挡住更远的视线,走过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眼前又出现一个开阔的山畈,放眼望去,近处梯田层叠,远处峰峦如聚,烟雨迷蒙处的青山像披着透明的薄纱,像出浴的美人,更加翠绿玉润。“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雨后的溪流似吃饱喝足后的调皮的山里男孩,活蹦乱跳,又似村姑见到生人,羞怯的隐到树丛里去,露出回眸的一瞥眷恋和柔情。云在树梢缠绕不肯散去。山谷因烟雨而清翠欲滴,烟雨因溪流而飘逸生动。时隐时现一条溪流的白带,好像葛湾千年的历史,起起伏伏,让人无端生出许多喜爱来。我仿佛看到了漂流的风光就在眼前,我做在橡皮筏里,随着急流冲下险滩,随波逐流,自由飘荡。在“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诗情里飘荡,在“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欢快里飘荡。在飘荡中一幅山村的农耕画卷渐次展开。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杜鹃或者其他小鸟声声鸣叫,山谷里一片欣欣向荣。
: z( B& N9 K ~: @! s0 i # m, P7 \# r7 U7 Z6 w
雨说停就停,阳光探出云层,不知是不是被我们的诚心感动。我们下到溪边,有一个石桥可以通到对面,对面的大块梯田里种着已接近成熟的油菜,油菜荚饱满,被风梳过似的光滑。田中间一条长满野草的田埂,埂边有小水沟,小水沟上架着石块挡的桥,石块上长满了青苔,站到苔痕湿滑的石块上以雨后的青山为背景拍几张留影作此行的纪念,不亦如诗如画古意盎然。田埂路一直延伸到对面的半山腰处的几户人家的老房子里,有一个红砖围墙的老房子,在绿树野草之中,在山坡上很有特色,那些不知名的草,轻细、柔美地依在墙脚下生长着,形态各异,参差错落,雨后的空气清新、干净,雨珠还挂在草尖上,在阳光初照中闪烁着光亮,使人想套用出一句“可怜幽草墙边生”的诗来。只是走近了红墙瓦屋,才看到院子里面野草凄凄,无人住居,门破窗损,瓦破墙残。这是一座荒宅,它已存在于一段无人照顾的光阴里。 Z( r- B( i* ^% c; y4 E7 I0 `
\$ Z6 G q# J9 g8 N& e 回到溪谷,回到流水边。突然间就轻松了,也许我们并不能在这里寻得可以做漂流的河谷,但我们用一个上午的寻找,亲近了我们内心的热爱。归途想起寒山的诗句:“谿长石磊磊,涧阔草濛濛。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我在葛湾行走途中所见到的谿长涧阔、苔滑松鸣,见到的石磊磊、草濛濛怡然在目,而那种与白云共坐的悠然心情似还遥远。
7 K0 F$ }' t0 E* X & l# C! K& x+ y' H, b3 |) j
文/陈俊
来源于桐城市府论坛
2 d5 `( B" h2 g3 ]1 ^
楼主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