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28|回复: 1

[散文] 西湖环行记(七)

[复制链接]

6231

主题

152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548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6-12-13 14: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湖环行记(七)


                                                                               O一六年十月四日(星期二)


                                                          (一)


早上七点二十六分。

从旅馆出门到西湖边。有人用水当墨在湖边石板路面上写了整片的毛笔字,水印还没有干。这片字写得很有功底。这是锻炼身体还是向游客显示自己的书法水平?观众只有晨练的人或许根本没有观众。

我心中涌出了十分复杂的感觉。书写者显然在做无用功,可若他用纸写,那有这么大的纸那么多的纸?即使写在纸上又有谁要呢?或许更无观众了?我们绝大多数人一生做的事不都是像这位路边书法者做的功课一样吗?全国成年人有十亿吧,有多少人做的工作比这路边以水写字的人更有意义呢?大家不都是为生存奔波或是在自娱自乐吗?

现在是在湖边音乐喷泉广场。西湖两侧的山和岛黑绿低平,前方两个小岛与堤是更扁平的黑条带;正前方湖对面的山峦灰黛色,一起一伏形如浪峰。眼前是一个普通又典型的江南山水做出的一个山水大盆景。

再上白堤。左边,微微发白的水面,深绿色岸堤树带,它的上方是平凡凌乱的城市楼房;右边是湖对岸如巨人用抖动的毛笔在天空上顺拖出的浅黑色水印版的山峦。

一个放风筝的老者,戴着一个船形便帽,十分潇洒地在拉着在湖上空高高飘扬的风筝。

走在早上行人不多的宽阔湖面的白堤靠西湖一侧人行道上,整个视野开阔,无拘无束地舒展,让人感到爽。

孤山博物馆前一排年青的柳树看上去充满了生命力。据说O八年一次超级台风将白堤上的老柳树全都连根拔起,所以现在白堤上的柳树全是年青的柳树。显然台风做了一件好事,否则公园管理者怎么也不会有勇气去除老树换上生机勃勃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年青的柳树?


走到杨公堤。西里湖南方的水面尽头是像燕子展开的锐利翅膀状的反光水面。对岸仍然是向西涌动的青黛色的山峦。

返回到苏堤靠西湖岸边一侧。隔着苏堤中间道路和路西侧的树看西里湖,你看到的画面更有诗意:西里湖的荷塘在视野中变成了薄薄一层绿色,西里湖对岸的水面变成了一条窄窄的白带夹在这层荷塘绿色条带与湖对岸绿色树墙之间,真的很美。

我再走到苏堤靠西里湖一侧,透过苏堤树干与树冠之间窄长空间看西湖,突然感到砰然心动:那边的西湖变成了扁长的白色长带。尽管不断被树干分割成不同形状的白色碎片,却像长长的白色墙画一般,有一种摄人魂魄的美!

距离产生美感!若你站在苏堤西湖一侧看此刻的西湖,看到的湖水与湖那边的东部不整齐的高楼剪影,太平凡和平淡。

一个快艇在西里湖激起横浪拍打着湖岸石块声惊醒了痴痴望着堤那侧西湖剪影的我。若是春天柳条新绿,堤上桃花盛开,再在这个位置看西湖那一定是另一种"苏堤春晓"的画面啊!苏堤两侧隔堤看湖真是另一番风景啊!

世界上的美很多时候是通过不同视角看到的啊!同样风景区,不同的摄影师拍出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啊。这如同一个年青姑娘或许正面看容貌平凡,但你在她身后一段距离看她的背景或许你看到了世界上最富有青春气息和充满曲线美的身材。或者你会看到她有世界上最美的纤纤玉手!只是你选择视角不同,看这个姑娘结论可能完全不同。


过桥,再走到苏堤靠西湖一侧。空气中飘来浓烈的桂花香味。从这个角度看西湖,东部城市己被湖中"三潭印月"所在小岛掩住不见了。雷峰塔所在的山与湖中岛,苏堤构成了一个近三角形的水面。再回头看苏堤另一侧的西里湖。这位置看到的西里湖的水面变宽了。树干之间间隔变大了,湖面上白绸绫带般反光水面与无光暗长条水面交错如斑马条纹散发着独特的美。

再走到苏堤西里湖一侧望那一侧西湖,西湖也变得更美了。

"隔堤观湖"消去了直视湖面时一览无余的缺陷与平庸,如同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若一个家庭庭院就在地面上种一点草坪,一览无余,大家的感觉如何?但若这个庭院中用中国园林的经典手法做出假山、水池、亭子、小树,走一步图像一小变,走十步图像一大变,这使用同样面积的庭院,你的感觉则全然不同!

人类历史也是一样,战争隔一两代人看是浪漫和激情的代名词,可是经历战争的人们决不会这样好莱坞电影片式看待战争的。那些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后人看他们浪漫而神圣,但对这些人物周边常接触他们的人或许完全没有这份感觉。

听到今天第一辆电动电平车让游客避让的录音声。在现代社会连接数小时不受现代交通工具干扰的漫步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这西湖三十里湖边漫步绝大部分时间是这样的。

西里湖南端荷塘荷叶似乎显得很高大,仿佛有走到河滩芦苇荡边的感觉。或许这里水面几乎与湖边地面相平,从而荷叶变高大了。


九点十七分。到达苏堤"花港观鱼"入口。

游人密集拥挤在道路上,令人想起电视介绍动物科教片中黄昏时份,高大的森林洞穴洞口高密度拥挤着黑鸦鸦飞出洞口巨大的蝙蝠群。

我不由想到中国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文革后一片泥潭沼泽和废墟中重建大厦的过程。完全照搬西方模式是根本抄不了,只要你看看这么多游客,邓小平是多么成功地稳步地摸着石头将中国带进了现代化啊。他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如同美国建国领袖们一样,并没有按纯理想主义建立现实中政府,只要看看他们在宪法中写下"不言自明,人人生来平等",但是他们却接受了南方奴隶制的南方州加入联邦政府。理想主义者与南方奴隶主妥协使美国得以建国。大政治家治国必须运用妥协作为不同利益群体组成共同体之间的柔软的粘合剂啊。


我不得不说,我这篇西湖环行记一定会写得很长,或许是西湖有史以来最长的一篇散文随笔。老实说,我并不是在正儿八经地做文章,我写西湖不过是像一个任性的儿童把西湖当作一个写生练习本,边走边涂抹自己看到的西湖草图,再在草稿纸边上添上自己大脑中漫无边际的信天游时随记。一种休闲游记。


走到苏堤尽头的南端,转向东行走,西湖对岸青灰色的浅山将西湖剪辑出一个大钝角的三角形水面,雷峰塔所在的近山则是这三角形水面钝角的一个边。随着你的步伐,湖边柳树后移,你看到的景色在不断变化,平淡中透出淡淡的美,你只是平静地看着它们。

若你是一个饱读中国古诗词从深山小村庄第一次出远门突然像我这样走在西湖岸边,你此刻的感受会如何?人们看风景通常是对景点第一次印象最深,如同人们多次谈恋爱,但大多数人都会对初恋印象最深。

对于常年住在西湖边上的居民,通常情况是写西湖的好文章很难出自他们之手。西湖或许只有像我这样与西湖接触很少的游人才会更敏锐的发现她更多的美!

走过"柳浪闻莺",到达有一头镀金雕塑的金牛立于一个河汊中的小桥上。从这里看西湖对岸的山峦如浮在西湖这个大自然的美味蛋糕上面一层不太厚的浅灰色的奶油,若我们愿意把西湖的美景当作人类的视角美味的话。



                                                                                                      (二)


中午。白堤的断桥入口处。全是游人,大批女警在引导游人进入白堤。

决定走北山路。沿北里湖湖边开始今天第二次环湖游。西湖南方天空靠地面一层白亮,衬着一波又一波山峦浅灰色的剪影。

来西湖三天始终未见到波光鳞鳞的湖面。

第一次见到一个外国人一家走在湖边人行道上。一对年轻的夫妇,两个小姑娘,一个五六岁,一个七八岁,淡黄色的头发,很漂亮,一对老年夫妇,老太太背已有点弯了。

一个五六岁中国小男孩抱着一个电控玩具车挤在两个小姑娘边上,做出一付对女孩爱理不理的神情,不停转过身体背对着大一点的小姑娘,既想炫耀他的玩具车,又想吸引小女孩的注意。

那个七八岁外国小姑娘冷冷地有点生气地看着前来挑衅的中国小男孩。我不禁哑然失笑。我想起了古希腊的一组雕塑刻画雅典娜女神同样神情生气地看着那个自我陶醉的无赖汉酒神。这个小姑娘背着一个小挎包,穿着一件碎花布的连衣裙,一个天生的小美人的坯子。


太阳快出来了,天空白得有些晃眼。北里湖这北侧一长片的荷塘把水面挤到北堤一侧,使水面变成了一条白色反光带与白堤上长长的游人构成的"人带"平行;而白堤上的柳树带则被长长拱形"断桥"一分为二。

走进北山路一侧的杭州博览会馆。这是相当大的一个博物馆展示一九二九年第一届杭州博览会模型,真是让我有些吃惊。我第一次知道杭州曾经有这样一个博览会,而且二OOO年办第二届后,每年一届。


从博览馆出门。

阳光从西方约四十五度斜照到西湖湖面上。眼前是一幅西湖和白堤最辽阔长幅式的画面:左侧东部杭州市的高楼部分玻璃幕墙反光,正面的山峦灰色的雾气中微微发白,细长白堤横过画面,中间微凸的断桥将白堤绿色柳树分为两段,柳树一团一团黄绿色,右侧山峦形成三波山浪向西涌动,荷塘与长堤之间的长条幅湖面因阳光的斜照白里透出绿色······这静态的画面宁静而遥远,因秋日的阳光而变得有些梦幻·······


顺着北山路走进一个路侧面垂直长廊式的巷道前往"连横纪念馆"。这个巷道装饰很有特色,白墙黑檐,十分素雅。"连横纪念馆"坐落在玛瑙寺中。

入门庭院中一颗巨大的樟树落在不太大的方型院落中间,如同一顶绿色的巨伞覆盖在院子的上空,绿意盎然,你的心立刻沉静了下来。

这座山边依坡而建的寺庙优雅,轻松,给了我耳目一新感受。松,竹,日本枫树,厢房构成的庭院与我过去见过的所有寺庙都绝然不同的气息。微黑酱色窗框门栏散发着淡雅、庄严又飘逸的神韵,我是第一次感受到这样浓烈文化气息的清新的寺庙。这是与苏州园林完全不同的气息,不同的风格,一种松鹤式的仙风道骨的风韵。

有二十五个石蹬或石鼓的小广场亦让我印象深刻。真是别有洞天,这是我不熟悉的素雅的世界。一个六七岁小女孩说:"这小别墅看得真爽!"孩子天真的话说透了大人的感受!

人类可以通过庭院创造独立的空间艺术------人类建筑的美!前任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选择这个寺庙作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和他祖父纪念馆,真是找到了一个风雅之地。这里有七个展厅,呈现台湾的自然景观,文化,原住民,人物志,传统工艺,现代工艺及连雅堂纪念厅。这里我能强烈地感受到台湾老一辈知识分子对大陆浓烈的依恋之情。我不由感叹台湾新生代和大陆新生代无可避免地只有理性的相互认同了。


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个院子。沿北里湖边继续向西前行。湖边一个悬空栈道在荷塘边围出一小片水面种植开着紫色花瓣的稀稀叶片的罕见品种,荷花很小,很漂亮。

路上又飘来一阵浓烈的桂花香味。

从这里看白堤,孤山占据了视野的一半,水面更美,白堤上柳树身影印在天空中,你可看到整个柳树在天空中的剪影,柳树之间是天空的空白,有一种特别的风味和美,你又看到了一个陌生的西湖侧影。

有人说,世上无摄影,只有看事物的角度。世上有无摄影艺术我不想讨论,但对一个风景区你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看,画面的美感和意境则肯定可以差异很大。





吴砺

2016.11.18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186

主题

7083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903
QQ
鲜花(46) 鸡蛋(6)
发表于 2016-12-13 15: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思维清晰文笔老辣,但看似散文却非散文像记事日记,作者在有意创新结合。
往事已过去,未来犹可追。
不惧平地起,就怕岁月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