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21|回复: 0

[桐城文] 桐城祖训:“穷不丢书,富不丢猪”

[复制链接]

2407

主题

1000

回帖

5065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5065
鲜花(15) 鸡蛋(0)
发表于 2017-3-13 10: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为“文化”?有一种诠释:文化就是群体人的生存状态。以此比照,五十年代以前,枞阳、桐城还是一个县,“穷不丢书,富不丢猪”是桐城人的文化认识和生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所谓生存状态。今天,细细体味,可以说这两句话浓缩了桐城,乃至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义。' b0 R" r( F. n4 k/ Y

' \! B2 K7 n7 ~7 A+ ^“穷不丢书”,就是再穷也会办教育,这种认识不是自上而下的教条,而是当地百姓心中自发的、态度怡然、却坚定地担负着文化传承和社会改造的使命。这是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的近乎本能的理解,更是对于道统的认可。“穷”都不能丢书,难道富贵了就可以不读书了吗?所以在过去的桐城,书院遍布城乡,无论贫富,皆向往读书。清晨的乡间和市井,一派书声琅琅,以致代代弦歌不绝,而在这弦歌声中,对传统的坚守,就化作了日常的生活方式。即使是村夫村妇,你若和他们谈诗论文,人家绝不怯场,会和你津津乐道诗文及其中的蕴涵。
$ K' U+ Q5 }1 h# J7 I' h8 x
5 G  ]6 f5 ]8 K9 r+ ]% y0 y因此,读书,在桐城人看来,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明事理”和“践履”,是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所谓“丢书”,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书代表着道统,也就是说,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它更是一种社会的价值观符号,是受教育的权利,是遵守礼仪道德的象征。所以,桐城人读书,其实是为了做人,做一个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都喜欢接受的人——自尊、自爱,才能自强。这话对于穷人来说尤其重要,是取穷不堕其志的意思吧!
2 Q/ ?4 r' j2 g7 V3 r" p/ v
' b/ W( n, z. N7 @/ Y“富不丢猪”,实际上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一种对于文化发展的清醒认识。这主要体现在徽商富裕之后,回报乡村的反哺行为。商业容易令人致富,但是也容易令人漂泊,失去根基。因此,时刻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面貌,自己的家园建设。猪在农村的象征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它不仅仅代表了财富,对穷人来说,它甚至代表了全家的希望和生活的重心。于是,“富不丢猪”的时代意义不仅仅体现在通过诚实的劳动,艰辛的努力,实实在在的诚信,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而更体现在,城乡之间的关系是一体的,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不能对立起来,更体现在人们的道德归属,最终还是土地,是家园。商业再怎么发展,最终还是要为文化服务,而不能偏执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急功近利。这种对道德、对文化的尊重,是剔除浮躁的商业文化、奢靡的社会风气的最有效武器。相信“富不丢猪”的思想对于社会的安定和谐来说,是一种非常及时的文化认知。当然,从个人修养来看,桐城的几大姓氏诸如方、张、吴、姚、刘等等,富贵而积善积德,生活俭朴,为人低调,且不眼高手低,他们“不丢猪”也就是情理中的事情了。3 O: H  p4 F; f0 d
桐城几大家族及其所孕育的淳朴民风,在工业文明时代也并非不值一提。这使我想起梅奥《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梅奥认为:工业时代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管理非常注重人的因素,梅奥通过霍桑实验发现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活动是激励人,激励是以团队精神为导向,透过集体既能满足个人需求,又能实现组织目标。这表明,个人需求和组织目标实现是可以相互融合的,通过对于个人需求的关注和满足,可以提升组织目标的实现。而“穷不丢书,富不丢猪”作为桐城一带不同阶层个体普遍认同的生活法则和人生信仰,无疑与这一地域的松散型组织或集体在从事各种活动时的准则息息相关。4 Z% v. q+ q" \# H; |! B+ ?/ p

6 ]- c- {6 R. h8 o& ]: C对于一个桐城人来说,无论贵贱,读书和养猪都是人的一生不能放弃的功课,必须认真对待,这样才是一个正常的人:这样的人一方面是具有人文文化底蕴的人,他是严谨、严肃且自我约束的个体;另一方面,他能具有担当的责任感和自强不息的人生理想。这样的人,面对任何风浪,能够百折不挠,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这里,传统文化的价值一览无余。
" d  v8 p9 h& P' T
, n( v+ Z4 d7 |“穷不丢书,富不丢猪”也许就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人生信仰和生活激励。它无疑是传统的、自足的、感性的,但它又是理性的、文化的、有生命力的。承传这样的文化精神,对社会进步无疑是十分有效的,有意义的。4 |/ _* i5 W$ r5 F
' o/ P: j2 @& g; z( r, `# \# f
作者:方锡球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
稿源:《新华月报》
3 l1 b! q2 S: X* e( {: S0 }9 q: @* p8 y
楼主新帖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