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桐网
开启辅助访问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我要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桐城网
桐城网
论坛
桐城网 - 桐城市民论坛
淘帖
精彩好帖汇编
直播桐城
积分商城
桐网积分兑换商品
桐城招聘
桐城招聘网
房屋租售
桐城房产交易-桐城买房-桐城卖房-房屋出租-二手房交易
实名认证
每日签到
新闻
观察
桐城新闻
民生在线
生活
休闲
求职招聘
吃喝玩乐
爱车一族
婚庆
健康养生
房屋租售
商企展播
花鸟鱼宠
家装
亲子家园
桐油
交流
缘分天空
健身运动
摄影
同乡会
原创文学
民间文艺
活动
车友会
印象
桐城
桐城派
黄梅戏
名人桐城
桐城特产
乡镇
桐城歌
教 育
旅游景点
民俗风情
故事
《桐城网关于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的公开承诺》,积极倡导全社会支持保护个人隐私的行动,共同维护网络健康环境。
搜索
搜索
热搜:
桐城派
戴名世
桐城历史人物
潮涌龙眠
桐城网20年
本版
用户
桐城网
»
论坛
›
关注桐城
›
人文桐城
›
文派初萌:戴方刘的贡献
返回列表
查看:
6461
|
回复:
0
[桐城派]
文派初萌:戴方刘的贡献
[复制链接]
远方的她
远方的她
当前离线
UID
123520
积分
5065
威望
15
桐币
261
激情
15100
金币
0
在线时间
16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2-4
IP卡
狗仔卡
2407
主题
1000
回帖
5065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5065
收听TA
发消息
鲜花(
15
)
鸡蛋(
0
)
发表于 2017-6-6 09: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方的她 于 2017-6-6 09:07 编辑
) b1 ~! U" w; \5 v6 t( |. m' k$ P
' {+ W, t* }3 L& Q6 B) m
# H6 S6 w) W* F( u G$ v3 Z
戴名世《南山集》
; \: h8 k0 L* z( [
4 a! v b9 m. G
4 a4 z J9 d+ t3 D$ H
6 |3 L! ^* Q8 c. _; |
方苞画像(资料图片)
& k" Z- r" u ^& ]
/ j3 W+ r9 `( g; B5 g" j2 `: Q1 P
% P3 Z* Y! M; M
# u# i& E/ t2 k# u0 n
刘大櫆书法(资料图片)
9 {1 R) y, {! M6 B9 ^$ S
: l- R H8 p' G5 K t5 N0 H8 O
: P) O/ u, [3 r- D% a# e6 F$ o
桐城派群贤蜡像图(资料图片)
2 B$ U v* D- t; X1 x3 u9 l
2 J) Q5 U# M" P. ]
桐城派,又称桐城文派,或称之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自康熙年间初创,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走向衰微,几与有清一代相始终。桐城派以其理论体系完善、创作特色鲜明、作家众多、作品丰富而称雄清代文坛长达200余年,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5 Q& S! k; q* G9 |( X) `) r
9 p2 _8 C5 A; _' V& _/ G, ^/ M
一
/ J" X; _, |$ \! v( P2 [4 ]
9 b5 K# P/ S' G: P* u
桐城派以地域而得名,主要因为其早期重要作家皆为桐城人,戴名世被视作桐城派奠基人,方苞为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三祖”。但是,在桐城派发展早期,尚未形成“桐城派”这一名称,虽然方苞古文于其时已经广为传诵,享有极高的声誉,再经刘大櫆的传承和姚鼐的躬行创作与书院教育,桐城古文声名传播开来。姚鼐在《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中写到“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而“天下文章出于桐城”,这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姚鼐作为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开创了桐城派兴盛的局面,虽有开宗立派之意,但他却并未明确言“派”,而正式打出“桐城派”旗号的,是道光、咸丰年间的曾国藩。他在《欧阳生文集序》中称道方、刘、姚善为古文辞后,说“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犹前世所称江西诗派者也。”自此,以桐城地域命名的“桐城派”更是声名远扬。据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和《桐城文学撰述考》记载,桐城派作家遍及全国19个省(市)达1200余人、著作2000多种、数以亿字的资料,其参与作家之众、播布地域之广、绵延时间之久,皆为中国文学史上所罕见。
2 [' X2 g/ [6 W- B7 M
' g1 l5 }; Q( Z
桐城派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博学鸿儒方以智、钱澄之、戴名世等桐城学者在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初步体现桐城派的某些特征,可以认作桐城派的前驱。
2 t3 V7 o6 ? u" j6 P& S
5 @1 x8 F6 C. ^1 Y6 |
二
8 L) m! `9 |* C! a' A4 [1 _( M
! d8 y+ c# | }
明代中叶以后,桐城学术兴起,士人多结社讲学,文风昌盛,“能振笔为古文者,代有传人”。明末清初,方以智、钱澄之等人致力于古文创作,开桐城派先河。方以智著《文章薪火》,推崇《左传》《国语》《庄子》《史记》为文章嫡传,反映了当时桐城学者为文取法的主要倾向。钱澄之“屏弃俗学八股文,专治经书古文”,文章“精洁”、“典雅”,“使读者为之目明而心开”,为桐城派创作提供了示范。1644年明朝灭亡,清王朝入关、问鼎中原后,为巩固其封建统治地位,采取尊崇程朱理学的策略,宣扬“万世道统之传,即万世统治之所系也”,同时大兴文字狱以钳制知识分子的思想。
' w! w2 D6 O* K8 Y# |; P) k; _0 n2 @
1 c: h0 }/ P6 a- b9 o! ^& E
而桐城派的初创即在清朝前期康熙、乾隆年间,代表人物是戴名世、方苞和刘大櫆。
4 b/ ^& z* r9 F
5 k" L) u% |! m V
戴名世是桐城派孕育过程的继往开来者,他以时文和古文创作名重于世,并针对明末故作艰深、虚矫的文风,提出了“言有物”、“修辞立其诚”的见解,主张为文道、法、辞兼备,精、气、神合一,为桐城派义法理论的产生导夫先路。
: B5 n* T* i( |) {0 X
: I1 B# D) h b* A
方苞,祖籍桐城,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他自幼聪慧,24岁入京师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动公卿,大学士李光地赞其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32岁时举江南乡试第一。康熙四十五年(1706)参加会试,中第四名。闻母病即刻返乡,不应殿试。44岁时因受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入狱,下江宁县狱。不久,被押解至京城,下刑部狱,论罪当死。在狱两年,仍坚持著述,完成《礼记析疑》与《丧礼或问》。康熙五十二年(1713),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康熙帝惜其才,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遂免死出狱,以白衣入值南书房,成为皇帝文学侍从,后奉命入蒙养斋,编修《乐律》。此后近三十年,历康雍乾三朝,以在朝廷编纂图书为务。康熙六十一年(1722),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九年(1731)方苞被授予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成为特授馆职的翰林官,次年迁翰林院侍讲学士。雍正十一年(1733)擢内阁学士,任礼部侍郎,充《一统志》总裁。雍正十三年(1735)充《皇清文颖》副总裁。乾隆元年(1736)再入南书房,充《三礼书》副总裁。乾隆四年被革职,仍留三礼馆修书。乾隆七年(1742),因病告老还乡,乾隆帝赐翰林院侍讲衔。从此,他在家闭门谢客著书,直到乾隆十四年(1749)辞世。
" K+ y; V6 ?3 L: E0 B
E0 b- Z* R7 ?
方苞早在青年时代,就有以唐宋八家之文,载程、朱之道的志向。25岁时,他在京师与姜西溟、王昆绳论“行身祈向”时就曾说过“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在韩、欧之间”。方苞专治古文,首倡“义法”说,主张“言有物”、“言有序”。其关于“义法”的完整论述见于《又书货殖传后》一文。义即内容,指文章中心思想即封建正统的基本观点;法即形式,指表达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的形式技巧,包括结构、条理、修辞等。他认为“义”与“法”之间为一经一纬,相辅相成,即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从而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方苞还提倡文章语言必须“雅洁”,淘汰杂质,创造清真雅正、谨严朴质的文体。后来桐城派散文理论,即以方苞所倡“义法”为纲领,继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主盟清代文坛的桐城派,影响深远,至今仍为学术界所重视。
# @/ Y9 P" Y6 b8 F
8 A' ]3 @# X9 m* B7 k* G+ V
方苞“义法”论的创立,为桐城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弟子中刘大櫆最有建树,为桐城派承前启后的中坚人物。
9 E7 o+ R h( M3 ^8 f1 Y
5 B$ j, |/ y b0 {$ ?5 |. Z) b0 O* ~* [
刘大櫆,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幼时受教于同乡吴直,才华出众。二十多岁的时候游学京城,拜在方苞门下,方苞读其文章,赞叹不已,赞其为韩愈、欧阳修之流人物,因而一时名噪京城,士大夫多愿与之交往。雍正七年、十年曾两应乡试,皆登副榜。乾隆六年(1741),由方苞荐举应博学鸿词科,又因大学士张廷玉压制而落选。张廷玉后来知悉刘大櫆乃同乡,深为懊悔。乾隆十五年,张廷玉特举其参试经学,又未被录取。至60岁后方授黟县教谕,几年后便告归,居枞阳江滨不再出游。
8 W( p# G% P3 V- _2 B9 O0 e4 C
1 S; v9 l- k! y$ K& {- q6 e$ g
刘大櫆师事方苞,在方苞“义法”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发展,偏重于古文创作的艺术性探讨。他提出了“神气”、“音节”、“字句”为文章要素的理论。“气”是指语言的气势,而“神”则是“气之精处”,是一种最本质的独特的风格,是作者性格特征在艺术上的体现。他认为文章的“神气”虽然难以看见,但能“于音节见之”,而“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从文章的字句、音节入手,就可以体察文章的神气,看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起伏、顿挫,这无疑是将我国古典诗歌韵律学说中的理论,在散文领域加以运用。
+ P7 W" E1 y E$ D
5 M( a" e3 |& N8 M* T
刘大櫆在肯定文章思想性居于首要地位的同时,认为文章的艺术性具有相对的独立意义,指出文字“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因此必须重视文章的艺术性的体现。他认为,探究古文“义法”的奥妙应当从熟读古文入门:“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这就成为后来桐城古文家学文与作文的秘诀,为桐城派作家所尊奉。
. z3 j5 V; A9 t# @* Z9 w
$ K' r( H0 N/ N0 T
刘大櫆开门授徒,弘扬师道,其弟子姚鼐,才华横溢,多所创获,为桐城派兴盛厥功甚伟。
$ O# _4 V9 S. }; E: m; A& N
- P* l- h8 U1 r! r5 F
三
# [3 k4 t9 A; o5 m4 K V8 X2 y
+ w- ~* T& l& ]# B
桐城派部分散文在思想上虽为“阐道翼教”而作,但绝大多数作品选取素材,运用语言,只求简明达意、条例清晰,不重罗列材料、堆砌辞藻,不用诗词与骈句,力求“清真雅正”,颇有特色。就其文风而论,大都较为平易近人,清新可读,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流派特色,在艺术风格方面又各具个性特征。戴名世主张道、法、辞并重,精、气、神合一,故其文寓雄奇犀利于简洁朴实之中,长于史传,杂文、游记亦颇具风格。方苞深于经学,“以义法为宗”,为文静重博厚,出语朴重,其代表作《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等,剪裁精当,笔墨简洁,绘形传神,真切生动,被后世一直选入古典文学教材。刘大櫆兼重古文神韵,博采《庄》《骚》《左》《史》、韩、柳、欧、苏之长,波澜壮阔,才气雄浑,形成“日丽春敷,风云变态”的独特文风。在“义法”基础上,他拈出“神气”作为自己论文的极致,“以品藻音节为宗,虽尝受法于望溪,而能变化以自成一体”,所作《答吴殿麟书》,气充势足,挥洒自如,辞采华富,表现了其文“洋洋乎才力之纵恣,无所不及”的特点。
3 k$ {4 `8 V( V; r) Q5 w. O& k
7 M& c3 x2 \* r! n7 @! d
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2 c3 t3 J$ p' g {" W v- |* c
1 ?% W+ l- i( Q8 s4 m- n8 v
来源:新浪
作者:宋豪飞
: ]/ O+ j' v o/ O: Q- n1 U
& z* L, M) y9 ^% V+ [0 ~5 b
楼主新帖
安徽繁荣包装有限公司慰问江堤防汛执守人员
[
桐城在线
]
桐城市青年就业见习申请表
[
求职招聘
]
桐城市关于招用机关单位就业见习人员的公告
[
求职招聘
]
一线传真 | 桐城警方查处一起特大制假售假案!
[
桐城在线
]
桐城市住建局:巡查到点到面 问题日清日结
[
桐城在线
]
黄甲镇:一条重约10多斤的野生成年娃娃鱼获救并重返自然
[
桐城在线
]
桐城市拘留所两天内成功化解三起社会矛盾
[
桐城在线
]
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来桐“透视”农村危改工作
[
桐城在线
]
桐城市孔城镇2019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全部通过竣工验收
[
桐城在线
]
桐城市交通运输局:全面动员部署 全力冲刺创城
[
桐城在线
]
桐城活海旁一路霸强行收费
[
桐城在线
]
桐城新渡镇:一口塘的前世今生
[
桐城在线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回复
鲜花(
15
)
鸡蛋(
0
)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文都墨痕
Copyright © 1999-2023
桐城网 · 论坛
(http://bbs.itongcheng.c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皖ICP备14018241号-2
皖公网安备 34088102000114号
法律顾问:
尹斌、耿仁飞律师
网站咨询(信息举报):0556-6080123 微信公众号:wwwtongcheng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