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春江水

[第一时间] 我市作者吴春富长篇小说《生产队长》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

[复制链接]

53

主题

137

回帖

533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33
鲜花(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8-2-8 18: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村庄的史诗

文/晓兰

(注:滁州市作家)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吴春富先生的长篇小说《生产队长》的,阅读这部作品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小说中,看到了我的亲邻,我的村庄,还有我的童年,阅读,让我与故乡有了再一次的亲近。

小说名为《生产队长》,但是从头至尾,你却无法知道这个有着特定年代特征的生产队的名字,或者它的具体位置。如果你有考古癖,你想方设法要去寻找原型,那么你至多只能猜出这里地处中国偏南方。或许,你还不死心,继续考证,你以为,中国农村很多有以家族为群体聚居于一处的习惯,村会因人的姓氏而得名,称为某某庄。然后,你会发现,此路不通。因为在这个生产队里却是多姓群居:郭、叶、李、章……你沮丧地得出结论,这个村庄没有名字。当然,没有名字的,不只是村庄,还有我们的父子生产队长。我们只能从文中依稀透露过的信息中知道他们姓张。

一个没有名字的村庄,两个没有名字的生产队长,如果没有事件描写,你甚至无法猜出其所处时代,或许还会夸张地设想,这是穿越到了家长制的父系社会。因此,春富笔下的生产队,是五千年农耕中国发展史中的一个缩影,人们在此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一样的笑声、喜悦、无助,还有一样的哀愁……

当陶渊明写下“田园将芜胡不归”,中国人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乡愁,我们对于故园的留恋,被植入到我们的集体潜意识中。一直以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至少还有村庄可以亲近。

麻子队长好像我们的父辈,朴素中不乏智慧,甚至小狡黠;在麻子队长的人际交往运营系统里,既有奉献,也沾带着自我的小算计。这个人长得不帅,有这里那里的缺憾和不足,各种不完美,但是,他是有力量的,在他的身上,我们能获得充分的安全感。所以,在书中,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会觉得麻子队长具有天神一般的力量,能够搞定一切。这样的力量,只有父亲才会有,我们正是从这里获得源源不动的力量,然后自信满满地走向江湖的远方。

书的末尾,是很让人有些伤感的。困难无所惧,与同类的纷争无所惧,令人惧怕的是,我们依恋的东西突然在一夜之间消逝。麻子队长死了,癞痢队长也死了,村庄在消逝。故乡,永远回不去了。癞痢之后,再无队长。癞痢队长死了,死在了他成为癞痢楼道长之前,作为读者,对于这样的处理,我不知道对作者该是心怀感谢,还是略微遗憾。

好在,掩卷之后,当我们重新回到当下此时此刻,突然惊奇地发现,我们自己也可以像麻子队长和癞痢队长一样,有力量坦然面对历史的变迁,掸掸忧伤,坚定而有力的前行。我想,这也是作者所希望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3

主题

137

回帖

533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33
鲜花(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0 21: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集体时代的弘篇

————读春富兄长篇小说《生产队长》

吴传兵


(注作者为安庆评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副秘书长,岳西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只有珍惜往事的人才真正在生活”

 “珍惜往事的人也一定有一颗温柔爱人的心”。
  
——周国平语
  
  
  往事有往事的价值和意义,不论这些往事是快乐的,还是苦涩的,甚或是痛苦的。

  我和春富兄都出生于那段曲曲折折艰难困苦的大集体时代中期,是同时代的人,生活成长的时代背景基本相同,对那个特殊时期的许多事情都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有着基本感触和基本相同的往事记忆。但春富兄有匠心、“有一颗温柔爱人的心”,他将那个时代的往事凝注在《生产队长》这部弘篇小说里,很精彩,勾起了我的记忆,引起了我的共鸣,触发了我的思索。

  我用几个晚上时间认真拜读完毕。看完的最后一个晚上已经到了凌晨2点,但久久难以入睡。满脑子都是麻子队长和他的儿子癞痢队长的身影,尤其是那悲壮离世的结局,让我陷入了苦涩的旋涡。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一直在回味,父子两个生产队长,以及他的生产队社员,一群最底层的小人物,通过平平常常的生产生活演绎了那个时代最大的政治场景,反映了当时的政治风云和底层应对及其现实;我在探究,作者将两个主人翁的命运都设计成悲剧性的结局,是做了何种思考,有着怎样的深刻意义。

  大集体时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三十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虽属一瞬间,但在人生经历中,却是漫长的岁月;大集体时代,更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大凡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都越过了“大集体”的那道坎,脑海里会铭刻着酸甜苦辣痛间或有之的印记。大集体时代,如一部卷帙浩繁的大书,有人是书中的一个段落,有人是书中的一句话,有人是书中的一个标点符号……但都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春富兄通过《生产队长》这部弘篇,将这些句子、标点符号和段落,运用匠心创意和精心串联,再现了那个时代风风雨雨磕磕碰碰丰富多彩的真实画面。

  翻开长篇小说《生产队长》,就是翻开了那段历史。灵动的文字,引领我再次经历了那段难忘的岁月。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页页打开,一直翻揭到八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每一页乃至每个章节中,都是当年亲切而熟悉的生活。作者是从三年自然灾害那个时期着笔写起的。一个逃荒要饭的女人,揭开了大部头小说《生产队长》的序幕。跟着徐徐拉开的大幕,我们也就进入了人民公社、大跃进、“四清”、“文革”等整整30年的漫长历程。作品通过对麻子队长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的塑造,深刻描写了这不平凡的30年的风云变幻,刻画了那个时代人世间的悲欢冷暖,成为我国农村的一个时代缩影。麻子队长这个形象刻画得非常成功,一个不算“官”的生产队长,在当年的时代背景下,也有着一定的权力,不仅仅是不需要劳动,更多的是一种地位,一种支配人、使唤人的那种威风。麻子队长很在乎,他对这种权力和权势极为崇拜和向往。有它,他竭尽全力为自己生产队和社员效忠奋斗拼搏,乃至最终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他难能可贵之处;失去它,就垂头丧气灰心哀叹,甚或对其他队长生产中的失误幸灾乐祸,这是他可悲可叹之处。但他总体是善良的,正义的,为生产队的荣誉和利益是竭尽全力鞠躬尽瘁的。一个不起眼的最底层的生产队长,他把队长的权力用得很极致,很到位,也很自如。他很自信,也有威信。他聪明中夹杂着些许愚钝,质朴中透着些微狡黠,善良中隐藏着一丝恶毒。他在经历了起起落落波波折折之后,也自我反思过人性中的缺陷,认识到自己做了一些良心上过不去的事情,但他又立刻归咎于那个时代,觉得是“上面”要求他做的,换个人在生产队长这个位置上也会这样做。俗话说:“时势造英雄”,那个时代的生产队长,就是那个作风、做派,就是那个样子。作者就是通过小说主人翁麻子队长的内心活动和自我意识,把那个时代曾给我们国人造成的痛苦、悲伤和心酸,做了一个归结,实质上是一个揭示,隐含着无奈和感叹,更隐含着一种揭露。是的,大集体时代,留给我们国人的记忆刻骨铭心,五味杂陈。麻子队长及其生产队的社员就是那个时代国人的缩影和代表。

  那个时代发生的许多事情扭曲人性。作者通过这个小小生产队的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以及这个集体中各种人物的塑造描写,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特征,揭示了这个主题。生产队里,有政治斗争,有权力斗争,有利益斗争,也有性欲的纷争,还有亲疏之争……将弘大的社会事件和国家的政治动态,融入一个生产队这个小场景之中,而且表现得恰到好处,这是作者的功力和作品的成功之处。

  我顺着《生产队长》描绘的场景,再次走进大集体时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人都记得人民公社。当年,全国农村普遍形成了“公社—大队—生产队”的管理模式,生产队在大集体时代属最小的生产单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使最小的生产队,也配备了整齐的班子,有生产队长、会计、保管员、妇女队长、民兵排长等,在有些大的生产队还配备了副队长,那时都流传着:“生产队长是安排干活的,副队长是领着干活的”。因而,生产队长大都脑瓜灵,副队长大都身体棒。一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一块大地。在自己的一片天地中,建了牛栏、猪圈、仓库、场院,修了池塘、沟堰、堤坝、道路,过着属于自己这个小团体的集体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一切的领头人就是队长。生产队长的指挥棒就是“记工分”。社员家家户户全靠每天出工劳动获得工分,到年底按工分分得口粮,维持一家生计。哪个社员稍有不慎,扣掉工分就意味着少得口粮。所以,每个社员在工分上毫不马虎,队长的权力也就在这个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麻子队长将“工分”这根指挥棒挥舞得很到位很精彩。迟到扣工分,不听话扣工分,甚至争辩几句也扣工分,连完成政治任务都以工分来驱动。麻子队长因为要完成批林批孔揭发身边“坏人”的目标任务,不得不以加工分来刺激社员,来引诱大家互相揭发批斗。许多冤枉案、委屈事就这样产生了,人性的丑恶也就在这时暴露无遗。王爱霞是不是坏分子?为什么成了坏分子?站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来看,那不是麻子队长的使坏,而是那个时代的大政治,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当年许多知识分子、劳动者都成了坏分子、阶级敌人,王爱霞是他们的化身。

  而权力的斗争,在长篇小说《生产队长》作品中,也刻画得曲折、激烈而真实。大集体时代人的地位,有句口头禅:一是权,二是钱,三是民办教师,四是代销员,五是听诊器,六是方向盘,七是木匠筢子,八是臭社员。这句口头禅,非常形象逼真地总结了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地位。权力是第一位,掌握权力的人是一等人。麻子队长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也深谙其中之道。他和李副队长对“生产队长”这个小“官”的权力很崇拜很依恋很看重。因此,他俩之间基于这个权力而演绎出了一系列故事和纷争。他与李副队长之间既是一个生产队的社员,也是朋友,更是竞争对手,甚至是敌手。他俩之间为了得到“生产队长”这一职位不惜一切手段,特别是李副队长甚至于不惜欺骗群众造谣惑众来达到目的。生产队内也经常会发生一些特殊事件,“生产队长”这个职位也就因此在麻子和李副队长之间几易其手,两人的斗争也就相互交织,恩恩怨怨也相互交替。“生产队长”权力旁落之后,不论是麻子队长还是李副队长,都想看看对方的笑话,对对方在任上的某些失误,有着一丝快意。然而,在涉及到生产队集体利益时,他俩又立即抛弃前嫌高度统一,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在关系到个人重大利益和生命危险时,又是那么豁达、开明和善良。李副队长和麻子队长是政治对手,算是“冤家”,这是麻子生产队社员们都知道的事实。但李副队长在砖窑坍塌被埋后,麻子队长顾不上喝酒吃饭,立即奔向出事地点,组织社员展开施救。当李副队长从坍塌的废墟里挖出来后,麻子队长表现出了最质朴的善良本性,“冤家呀,你也有今天!麻子队长并没有如工人估摸的那样想”,而是发号施令,对后面的工人说:“快把李副队长抬出去!看他还有没有气,有气的话,赶快送医院”。麻子队长方法得当,施救及时,挽救了李副队长的生命。正因麻子队长不计前嫌以生命为重以大义为重的品德,才有麻子队长去医院看望李副队长时李副队长感激的泪水,才有李副队长妻子向麻子队长跪下感谢的感人画面。两人“政治斗争”的前嫌顷刻化为乌有。同时,包括他俩之间基于共同喜欢的某个女人而产生的“情感”隔阂和怨恨也一并归无。善良朴实归于正道,人间正义终于回归。看后,我掩卷沉思,想起了一个历史故事。司马光与王安石同为朝廷命官,因“熙宁变法”而成为政敌。但无论谁掌权,他俩都以公心互对,保持着益友的感情。王安石变法失败司马光掌权后,王安石的其他政敌借机向司马光建议,报复弹劾王安石。但司马光严词拒绝:他变法非私心,我反对的只是新法也非王安石本人,为何要报复呢?!王安石去世后,司马光预感到王安石可能会遭受世俗的鄙薄和小人的凌辱。他立即抱病上书皇帝,请求加封王安石“以振起浮薄之风”。朝廷根据司马光的建议,追授王安石为太傅。不把公务分歧和私怨混为一谈,“君子坦荡荡”,这是这个故事和《生产队长》所共同体现的一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潜藏的厚道淳朴的本质。说实在话,当年集体时代,有许多缺陷和不足,也确实存在各个方面不同程度的恩怨情仇,但整个社会风气基本上是淳朴的,正义和正气都较为浓厚,许多纷争大都以君子之度互谅互让和谐化解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作者将具有时代特色的大政治寓于生产队的小事之中,将历史悠久的美德寓于最底层老百姓的琐事之中,让读者在作品的人物事件中自己领会、感悟,构思灵巧,匠心颇具,写得很成功,令我折服。

  作品中的另一个主人翁麻子队长的儿子癞痢队长,这个小家伙一直贯穿在整个作品之中,从出生到死亡,短短的一生,给人的印象很深,在作品中是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既有可笑之举,也有可爱之处。他从小在其父的言传身教之下,潜移默化地对权力也有着某种向往和崇拜。他自私自利的思想较为突出,但关键时刻也是大公无私的,属于一个正义人物,他的死,应该是最突出的表现。为了修路,为了集体的公益事业,他敢于向自己的亲人——帮助他父亲养育他的大婶娘宣战,敢于扛起大斧子,砍向大婶娘家横在修路途中的枣树,以至于大婶娘破口大骂他最忌讳的生理缺陷——癞痢,导致当场气绝而亡。读到这里,令人心痛、惋惜。他婚姻不幸,家境不好,在命运上应该是不幸的。他当队长(准确地说,应该是村民组组长。但村民们习惯性地喊他队长)时间虽不长,但秉承了其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办事干脆利索,一心为公,也算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

  长篇小说《生产队长》,将“麻子队长”和他的儿子“癞痢队长”这两个主人翁的命运,都设计为悲剧性结局,我做了认真的思考。我觉得这是作者的匠心,他想借助这两个人物的结局,告诉我们,虽然麻子队长和癞痢队长均有缺陷和不足,都不是完人,但其本质是好人,是敢于为了集体事业为了公家为了生产队而献出生命的好人,是乐于为老百姓真正服务真正奉献的好人。一个人的精神,还有比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更伟大吗?麻子队长和癞痢队长为集体献出了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他们是伟大的!这是这部作品得以升华的部分。这种设计,实质上是为了揭示我们中华民族最核心的精神指向——大公无私乐于奉献;揭示中华儿女自古以来最本质的精神特征——善良、朴实、厚道、牺牲。这是作品感染人吸引人鼓舞人的精华所在,这就是作品的正能量。

  作品最后的《尾声》,用了将近六百字的简短篇幅,交代了主人翁家属及其生产队的社员们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今后不再是村民,是居民了”,“生产队长”已经被“楼道长”取代了,今后不再有“生产队长”了。癞痢队长婆娘的嘴叨叨着,脸上失去了笑容:“不再有……队长……队长……”。作者借癞痢队长婆娘的自言自语,告诉我们,当年大集体时代,已成往事,往事有值得留恋与回望的地方,也有值得珍惜的东西;对往事的回味与珍惜,就是对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期待与展望,乡村文明、幸福生活已经到来。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集体时代是我们中华民族一段不容忽视的历史,它有价值,有意义。虽已成过往,但往事应回首,应珍惜,回首和珍惜既是纪念,也是反思。这段历史,毕竟是一段风生水起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我们民族和国人一段厚重而艰辛的历程。这段历史虽说永不再来,但为了更好地过好今后的生活,更好地开创未来,做好“中国梦”,我们必须正面这一历史,去回忆它,写它,让它作为一面镜子,一本教材,让后人看看历史照照当今,让后人从正反两面经验教训中,各自吸取自己所需要的养分。春富兄珍惜那段历史往事,用他文采飞扬的笔,为那段往事立了一面镜子,为那段历史撰写了一本教科书。所以我说,春富兄是位有历史感的作家,应了周国平所言,他具有“一颗温柔爱人的心”,是真正热爱生活的人。
  

作者简介:吴传兵,男,安徽岳西人,公务员,中国散文家协会、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庆市作家协会理事,安庆评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副秘书长,岳西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3

主题

137

回帖

533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33
鲜花(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0 21: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江水 于 2018-3-10 21:14 编辑



大集体时代的弘篇

————读春富兄长篇小说《生产队长》

吴传兵


(注作者为安庆评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副秘书长,岳西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只有珍惜往事的人才真正在生活”

 “珍惜往事的人也一定有一颗温柔爱人的心”。
  
——周国平语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3

主题

137

回帖

533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33
鲜花(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8 14: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消逝故土的深沉回望
——读吴春富小说《生产队长》
周二中
(作者:江苏省常州市委党史工委)

老家桐城的吴春富先生我虽未谋面,但我有一个感觉,他是个十分勤奋且有心的人。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是因为他发表在报上的大大小小的文章带给我的印象,比如有一年他在《人民日报》副刊发表了写孔城镇街头匠人的文章,虽然短小,但很有地方特色,写出了一种非物质文化的神韵。当时我就想,也只有吴春富先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因为他生活工作在乡镇,日日与乡下人打交道,他爱好发生在他身边的一切。
当20万字的《生产队长》摆在我案头时,我并不惊讶,我甚至感觉到,这样对农村进行全景式抒写的,在桐城,也许只有吴春富能够做到。
文学即人学。《生产队长》全书以麻子队长的人生起伏为主线,写出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至再后来中国农村的发展历程。麻子队长本是个光棍,他有为集体兢兢业业工作的一面,也有与队里其他人勾心斗角的时候。为队里工作这是他的本份,在生产队,他是头,要说话管用,就得有公心,能办事。但作为一个农民,大公无私他又做不到,他能做到的只能是公私兼具。
《生产队长》写出了一批人命运的辛酸史。麻子队长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围绕他,还有一大批人物在时代的浪潮中起伏沉浮。比如那个始终不知道名字的江苏女人,为了生存下去,夫妻俩带着孩子逃了出来,女人来到了麻子队长所在的生产队,为了活下去,不得不与麻子队长结婚生子。但她在江苏又有家,当老家的日子稍微好点后,她又抛下这边的儿子,离开了麻子队长。这个故事看了让人心酸,为了能吃上一口饭,其他都是次要的,这就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再比如三个知青,他们也是时代的产物,在历史风云中漂忽不定。笔者虽然没有见过知青及其生活,但听上一辈人讲过,我们村子里当年就有知青,他们的生活与《生产队长》中所描述的八九不离十,由此可见吴春富先生是下了调研功夫的。书中还有一大批女性形象,比如爱干净的赵玉兰,比如热心的大嫂(即麻子队长的嫂嫂),比如追求爱情大胆热烈的何桃花等,这些人都在那一片天地里尽显自己人生的甜酸苦辣。人是时代与历史中的演员,在当时特定的舞台上,为了生存,他们演绎了一幕幕人生活剧,让人深思。
《生产队长》的一大特色就是写出了当时真实的生活。吴春富先生就生活在乡下,生活在农村,那是一片创作的沃壤。环境决定了他的创作,所以他的笔下有泥土的气息,有家长里短,有花落花开。笔者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对于生产队,我是有些印象的,生产队长的哨声、大呼隆集体出工的场面以及会计记工分、分东西等情景,我经历过,甚至印象深刻,因为那是我最初的人生背景。对乡村的深情回望,或者说对刚刚消逝的生产队生活的再回首,这有助于我们反思: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那是一段真实且痛苦的历史,已经印在了共和国的履历上,也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中。吴春富先生客观地将这些写出来,其实也就是以文学的笔法再一次让人们反刍那一段过往岁月,而这种回味,是我们所需要的。从写法上来说,吴春富先生写得真,写得情深意切。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这样的话,“必须把生活写得跟原来面目一样,把人写得跟原来面目一样,而不是捏造出来。”仔细阅读《生产队长》,我感觉吴春富先生做到了这一点。
农村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生产队长》的后半部分就写到了这一点,现在的农村更是与往日不可相提并论。对消逝故土的深沉回望,吴春富先生借小说在作着一次痛苦而又充实的精神回归,他的小说同时也给了我们给了一代人一次回首往事的机会,这种回望的感觉,会让我们咂巴与感叹良久……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3

主题

137

回帖

533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33
鲜花(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17: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春富长篇小说《生产队长》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孔城举行
  
    3月17日,安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于孔城镇举办吴春富长篇小说《生产队长》首发式暨研讨会。

    桐城市政协副主席兼文联主席汪艾东出席。做为东道主的孔城镇党委书记高光柏热烈欢迎活动在该镇举办。

   安庆市评协主席、著名评论家苍耳,副主席胡堡冬、李声波,市作协副主席沙马,安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国家一级演员(教授)郭霄珍、安庆师范大学教授陈宗俊,太湖、岳西县文联、作协负责人,岳西司空山诗社,桐城本土作家共30人参加了研讨。
  
    胡堡冬主持研讨会。吴春富介绍了小说创作的动机和感受。白梦(汪艾东)指出近些年来吴春富无论小说还是散文创作都呈现很好状态,长篇小说的出版令人非常欣慰,其中那些人性化描写,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苍耳等评论家、作家全方位、多视角地对小说进行了研讨,对吴春富在基层坚持文学创作并写出大部头作品的精神表示赞赏,认为小说题材好,语言好,画面感强,人物形象鲜活,反映了前三十年乡村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给后人保存了宝贵的民间记忆。同时本着文学批评的精神,指出了小说在写作技巧、思想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研讨会后评论家们游览了孔城老街、锦湖,拜谒了桐城派鼻祖戴名世墓。(木子)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3

主题

137

回帖

533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33
鲜花(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17: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诗词协会会长汪芳进评长篇小说生产队长

吴春富先生的长篇小说《生产队长》横空出世,首次出版,大出作者意料,,闻者争睹为快,疯抢一空,可谓龙眠纸贵,好评如潮。这可以说是一种当下罕见的文学情景。之所以如此,主要是源自于这本书的自身魅力。其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气。尽管小说写的是我国社会中农村最普通最基层甚至可以说是最底层的一此凡人小事,但它展示的是波澜壮阔的时代,激情燃烧的岁月;展现的是广阔的天地,辽阔的田野;表达的是立足田头,放眼世界。


二是真实。首先具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上世纪中国农村六十年代大饥荒、大动乱,七十年代大集体、大锅饭,八十年代大包干、大变革,九十年代乃至本世纪初大发展大变化。其间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四清运动、文革、批林批孔、粉碎四人帮、三中全会、联产承包、分田到户、个体经商、私营企业、外出务工、土地流转等时代络印清晰逼真。其次故事真实。文中故事星罗棋布,无论是典型的还是平凡的,都各具特色各具风情。比如“江苏佬”的故事,我就是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又比如搞双抢、忙三秋、抗旱抢水、搞试验田、开批斗会、利用下放知青家庭社会关系为生产队解决实一些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媒婆说亲、摆地摊卖老鼠药等等,不夸大不走样,真实可信。再就是人物真实。文中人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计其数,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跑龙套的,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比如麻子队长、李副队长、叶会计、大队支书、公社书记、农技员、下放知青、社员赵玉兰、王爱霞、桃花、章四八以及小瘌痢、二胖乃至媒婆汤大姑等众多人物鲜活逼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三是人性。第一,书中描写上世纪后半页的中国农民,劳作上犹为辛勤,生活上极为艰苦,但他们交公粮护种子、犁田打耙、插秧割稻、盼过年穿新衣、看电影听说书、男欢女爱追求幸福等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农民热爱国家、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执着情怀。笫二,书中描写尽管为生存为发展邻里间有些斤斤计较,甚至相互间有些伤害,但他们闲时串门、吃饭闹脚、谁家有红白喜事大家都主动帮忙,谁家盖房脱土环驮本料都义务出工无偿相肋,谁家遇上大病小灾的,大都能及时伸出援肋之手,倾力周济,充分体现了当时的农民群众相互依存、相互关切、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朴素情怀。第三,书中描写收留”江苏佬”母子、先富起来地区的年轻一代”江苏佬”寻亲认素知恩投报;尽管麻子队长与李副队平时很不对付,但麻子队长正在喝酒吃饭时,听说队里砖窑倒塌,二话不说,放下碗筷,以最快速度奔向窑场,得知李副队长被压窑下,立即有效组织并带头抢救,终于让李副队长幸免遇难;尽管麻子队因为工作得罪了不少人,也因为私心伤害过不少人,但生产队里的人们仍然以最传统最隆重的方式为麻子队长送别等,充分体现了人间大爱,体现了真善美,闪耀了人性的光辉!

春富先生长期工作在基层在乡镇,工作很忙也很没有规律,既要忙大大小小的具体事务,又要负责大大小小的文字材料,当然还要关顾家庭,关照老中少。尽管如此,他还写大块小块的文学作品,并且是花开四季,果实丰盈。《生产队长》即将再版,又一部长篇小说《长青洲》已经定稿,另一部长篇正在酝酿架构之中且已成竹在胸。


我们祝愿吴春富先生不断站在新的起点,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恢宏的笔力,创造出更多的精彩作品!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3

主题

137

回帖

533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33
鲜花(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5 20: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城的紫云英

(作者:潜山文联王江海主席)

停泊,休闲
在孔城河边
燕子衔着云,随南风飘来
色彩缤纷
瞬间
春江水掀起一阵潮
用文艺的名义挥起剪刀
剪下
那云彩其中的一朵
紫云英开了
就在眼前,一片
漫无边际的一大片
姹紫嫣红,桃粉柳绿
一季锦绣
就这么任性 铺展
村庄又唱起
泥土和犁耙,镰刀和金穗的歌
蜂蝶用翅膀敲打着琴弦
被暴雪封冻的田园
像是做了关于宿命的梦
清风雨露还有阳光,如约而至
田园,思春的女人们
都按捺不住了
眉飞色舞
笑出 一串串紫色浪尖
一波波娇艳
(2018年春,作家吴春富先生邀访孔城,观紫云英,寻找当年的生产队和《生产队长》——吴先生力作。)
psb.jpg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