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江面梭影 于 2019-3-9 11:09 编辑
《春种椿树》
小时候,老家的土房后面,种了三棵香椿树。起初,它们只是沟堑边羸弱的幼苗,光秃秃的,单薄又瘦弱,株尖上顶着一块拇指大的芽苞,紫红色,像煤油灯上的一豆灯火。父亲从野外把它们迁移回来,在屋后的空地上,挖了三个浅坑,把树苗放入坑内,立直,扶正,再用一旁的浮土回填,踩实,浇水,我们跟在父亲后面找来大小不一的碎砖头,在四周码上一尺高的窝蜂墙,防止牲畜踩踏啃食。
父亲说香椿树好,不怕旱涝,易成材,又结实,不招蚊虫,香气迭绕,纹路也好看,色泽红润,是上乘的家俱用料。如此多的优点,让我对香椿树多了一份敬意。
春雨如烟,不几日,株头的芽苞就胀裂了,细叶伸展出来,仿佛好多个小五角星簇拥在一起。这时,我从家里储存的肥料袋中摸出一把菜籽饼,揉碎,撒在树根处。慢慢地,株条上挤出了一对对宛如绿豆般的小眼睛,小眼睛越睁越大,逐渐长成了圆溜溜、绿莹莹的枝条儿。
大约过了两年,香椿树就有胳膊粗了,挺拔的树干茁壮有力,树冠也变得浓密起来。我拆除了窝蜂墙,再搬些石块,在香椿树四周砌了一个稍大些的圆坛。姐姐从她的小伙伴们那儿讨来了月季、水仙、鸡冠花、喇叭花、太阳花……,细心的把这些花草“套种”在花坛里。但香椿树似乎不屑与脚下的这丛花草打闹,它的根茎在地下四处伸展,穿过花坛,抵达到两米之外的屋脚。屋脚用石头垒造而成,每块石头都恰到好处的镶入其间,齐整敦实的石基上,砌着一块块用黄泥、麦秸混合物拓成的土墼。这扇土墼墙在根须的拱力下,逐渐地裂开了一道墙缝。但父亲并没有砍伐香椿树的念头,他找来一堆破布、稻草、塑料皮塞进了那道闪电状的裂缝里,再找来一块厚实的木板贴在墙面上,用木头斜撑着,顶部挂个大石头,借此“挽大厦于将倾”。
香椿树越长越高,不经意间,树梢就越过了屋檐。春暖花开时,村头供销合作社里的职工,三三两两,携着竹竿,绑上镰刀,在乡下四处搜寻着椿芽。新发的香椿芽肥嫩紫红,香味浓郁,取回家,焯水,炒鸡蛋,包饺子,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在舌尖上不停地变幻着春天的味道。当香椿树长到碗口粗的时候,皲裂的树皮上,流淌出一朵朵金黄透明的胶状物。正值上小学的我学习了《琥珀》的那篇课文,捱到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从那一朵朵金黄色的树胶中,试图找到里面同样被包裹着的一只蜘蛛或一只苍蝇,结果大失所望。我只好把那些琥珀状的树胶掐下来,粘在耳垂上,装扮成电视剧中穿戴一身珠光宝气的土司和财主,然后大摇大摆地在屋子里踱着方步。等装扮累了,再把树胶搓揉成一颗颗弹珠,这些风干后四处滚落的珠子,像轮轴一样转动着童年时光。
三棵香椿树经历了近十五年的风霜,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父亲踌躇满志地准备建造新房了。建新房的头年,他从村子里的木匠手中借来一把锯弓,锯掉树冠上错综的枝杈,然后跪在地上,齐根部两侧平整地锯断了树干。这是他等待已久的大材,父亲指着树桩的断面对我说:“看啊,它的材质多么的坚韧,颜色是多么的红润,打上两张漂亮的八仙桌,等以后你们兄弟俩成家时,每人各分得一张。”
后来,我去外地上学、工作,从此离开了家乡,大哥结婚时也把家安在了城里。那两张红彤彤、油亮亮的八仙桌一直都没能派上用场,父亲将它们擦拭一新,盖上蛇皮雨布,珍藏在我们楼上的书房中。
新房建好的第二年春天,父亲在新房后面又种上了一行香椿树。我们兄妹三人相继成家立业分布在祖国各地,每到春节,我们各自带上孩子们像候鸟一样飞回老家,只见这行香椿树盘根错节,生机勃勃。后来,父亲离开了我们,我们相约着每年的清明节回到故乡扫墓,香椿树依然苍翠挺拔,亭亭如盖。如今已是二十多个春秋过去,父亲生前种下的这行香椿树已经长得高大雄伟,又能担当大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