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3|回复: 0

[散文] 《曹寅与康熙》(一)

[复制链接]

7169

主题

1751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472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9-4-19 14: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曹寅与康熙》(一)



翻阅《曹寅与康熙》/(美)史景迁著;温洽溢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2018.5重印)


                            (一)


美国学者史景迁先生关于中国历史的专著的中译本,我网购了八本。只读过一本,这是刚读的第二本。网络时代的最大好处就是想买的书几乎都能买到,最大的坏处就是买了一堆书看不动,每天看到堆在角落中一堆看不完的书,心累。

我看柏杨先生《中国人史纲》时,其中曾有一个历史故事让人很可笑:隋炀帝杨广的后宫美人太多,晚上找那个妃子睡觉的选择,让杨广十分苦恼。最后,他每晚坐在羊拉的车中,让羊帮他选择,羊停在那下妃子门前,他就走进那个妃子的房间。那些聪明的宫女就在自己门前,挂上洒了盐的羊爱吃的草,以把那个花花公子引到自己的房间来。

现在爱读闲书的读者,也碰到了杨广当年的苦恼……我房间的未读新书估计超过二百本,也不知读那本好。正常一个整天最多能读二百页,此后绝对读不动了……

梁实秋先生曾和鲁迅大开骂战,他被鲁迅先生骂为资本家的狗.一个年青人被名人鲁迅这么一抬举,因此挖得了成名道路的第一桶金。

梁实秋先生一生写了二千多万字,代表作是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老实说,我不记得是否曾看过梁先生的几篇文章,关于他的记录片,倒是在凤凰卫视中文台上看少两次。

只是梁先生晚年曾说过他一生有四个遗憾,让我印象深刻。

梁的第一遗憾:是太多的好书没有读。

现在我真的是体会到梁先生的这种痛苦的感觉。现在一年,我非常努力,才能平均读五十本到六十本书,再加上快速浏览的三种周刊杂志,一年约一百六十本,书和杂志加起来不过二百本左右;这样算来,未来十年读书不过五六百本,杂志一千六百本——即使上帝再给我三十年时间,也不过不到二千本书,四千本杂志……

这在现代的中等二百万册书的图书馆中,只有千分之三的量啊……

人生就是这个可怜,连书都读不了几本;更可怜的是,读了这数千来书后,就要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了……

近几十年国内书店中,文学类翻来覆去的就是民国时期这几位老先生的书,也是可怜的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现状。这些书虽成不了大器,只能说对白话文而言,肯定比空着的书架好一些。

看到他们的书,过去我总有一股抵触情绪,如同住不进新房子青年,总住在几十年前老屋子里,总闻到有股年代久远的霉味……

如今,我终于能读点这些洋人写的书,至少为我们带来一些新鲜的海洋对岸吹来的气息……

由洋人写曹雪芹的祖父故事,肯定是另一种视角,打开这本书前,真的让我有所期待……

这样的历史人物写起来多少会有些枯燥。我对史景迁这样一个外国人将曹寅这样的一个历史中的隐性人物中的生活细节写出那么多,大为惊讶,可见他是下了大苦功的。毕竟曹寅不是什么历史名人,历史资料不会对他关注太多。

这本书使我心中的康熙,变得越来越生动。这本书最精彩处是写出了私下里的康熙,一个人性化的康熙,一个政治家的康熙;这本书也看到了康熙的务实和手下的体贴和极为人情练达的一面。同时,我也很难相信,这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中国人的书。

这个美国人的笔墨中,总是漫出了淡淡的诗意,有一点比中国人还中国人的味道……这本书总有一种淡淡的清甜和清香,一种温心和温情——康熙大帝散发着淡淡的人性的光辉……

这或许是作者本能要呈现给我们读者的……

我第一次知道了曹寅曾经主持了清代编修《全唐诗》,我这才知道,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不断卖弄自己做诗的本领,这其实是家族的文化遗传基因的——一个家族氛围,浓厚文化或商务或政务环境,对后代影响极大……

我忽然意识到中国古代散文中的诗意语言名篇太少,或许是被唐诗宋词的格式所挡误了——此后人人都一辈子翻写这些陈词旧调,却又永远超过不了唐诗宋词已有作品……

中国古代散文,完全没有近二百年的西方散文作品对大自然的描写的新意十足和随心所欲——形式困住了内容,我看徐霞客游记,看了以后真的有些烦,陈词滥调太多,难得见到新意新词……

二十世纪的中国人中对《红楼梦》狂热爱好,到二十一世纪已消失不见。二十世纪的中国人,无论精神和物质生活,都是在绝对赤贫状态,红楼梦人物是二十世纪中国人共情的对象,现在社会已经不需要这样的伤感了……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自从集体迷上手机八卦这个小妖精后,99%人对后宫三千佳丽——众多的书籍,呈现集体的性冷淡……


                          (二)


这本书中提到曹寅与日本人打过交道。我一直怀疑曹寅的孙子曹雪芹看过日本的源氏物语,《源式物语》作品的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是在1001年至1008年间,早曹雪芹(1715-1763年)七百多年。

看完这本书后,我再次猜想曹雪芹应当从这本日本名著《源氏物语》获得写作的《红楼梦》灵感……

只是清朝在曹雪芹时代,中国市面上肯定没有中译本《源氏物语》。

再说,在维普论文网站我查了近年几十篇论文,大家都说《源氏物语》和《红楼梦》长得像极了双胞胎;但是,从来没有人敢这样公开承认或论证过,说曹雪芹从这本日本名著《源氏物语》获得了灵感……

这次我做出了大胆推测: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一定看过日本名著《源式物语》!由此激发他模仿《源式物语》故事结构,将自己家族的故事写成了《红楼梦》!

让我来大胆推测:

1.曹寅参与组织了康熙派遣间谍到日本活动,他的间谍不可能连日本最著名文学作品《源式物语》都不会带回一本,否则就违反常理;

2. 曹寅参与了从日本大规模铜采购。清代初期平均每年所消费的日本铜就多达2 246 000 余斤。上百万斤铜采购量,这样大生意,日本商人绝对会送给日本最著名文学作品《源式物语》给曹寅这样的负责人,特别是对曾主持了编修《全唐诗》曹寅,日本商人会投其所好,否则会违反常理;

3. 曹寅自己能用日语编写《日本灯词》一个短剧,若他连日本最著名文学作品《源式物语》都没有看过,那绝对是违反做学问的常理和常识的;

4. 如果我是曹寅,绝对会让日本商人帮我将《源式物语》翻成中文——这样,曹雪芹在家族藏书必然会读到《源式物语》这样私译本的。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天上掉下的林妹妹。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我觉得,《金瓶梅》的基础上是产生不了《红楼梦》这样突然将女性作正面形象的悲歌的;孔夫子的世界也很难突然产生《红楼梦》——只有外来文学影响,才可能产生《红楼梦》这样基因突变另类的巨著的。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都描写了多情的公子哥形象,还有他们周围众多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的悲剧性命运。《源氏物语》描写的是皇族美男子光源氏和各种女性之间发生的故事;同样《红楼梦》也是讲述一位美少年(贾宝玉)和众多美女之间的故事。两部作品的男主人公都有一个自己挚爱的女性(紫上和林黛玉),而两位女性也都是在抑郁下抱病而终,两位男主角最终都选择出家。此外,这两部作品中都插入了大量的诗歌。

两个国家,隔着大海,相隔七百多年的名著,竟太多的类似人物和结局,若说纯巧合,这绝对是违背常识的……


吴砺

2019.4.13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