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89|回复: 0

[散文] 《来份杂碎:中餐在美国的文化史》(一)

[复制链接]

7169

主题

1751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472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9-4-22 11: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份杂碎:中餐在美国的文化史》(一)



翻阅《来份杂碎》(美)科伊著:严华容译.——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1

读这本26万字的中译本,我情绪经过了三起四落,感慨万千。可以相信,如今中国很少有人读这样的一本书,或许留学美国的少部分留学人员有兴趣。

      这本书英文注释、文献、索引达48页,全书不过326页,占五分之一页面。很难想象,我们中国人写一本关于餐饮文化的书,会注明这么多参考资料出处;另一方面,我也很难想象,我们天朝大国现在会有人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写这样一本书。

这是一个经典案例,亦可从一个侧面说明,四十多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这么多的受高等教育的人,却拿不到一两个诺贝尔奖……不仅是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国家做激光研究有一万多人,欧美做激光研究全部是三万人,大家都是六十年代中期差不多同时起步,即使文革中激光研究也并没有停步,可是成千上万个激光重要的概念和发明,几乎没有一项是我们中国人提出的,更别提什么诺贝尔奖了……事实上,激光领域真是授予了不少人诺贝尔奖……

    华裔朱棣文就是激光领域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扯远了,我是想说,现在的中国与现代西方国家在科学研究上的距离。我们邻国日本二十一世纪一年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我们要向别人学习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可是现在中国网络上的文章标题上太多的自吹自擂,让人看得脚筋都勾断了,让人看得脸上都挂不住啊,让人感到网络上中国人不少文章多好像是吸足了鸦片后写的东西……

这些四十多年较充分发挥作用的,或许是中国人在经济经营上的天分。这是利益驱动,另外条条框框束缚少,又是社会经济大突破的黄金时机。这挣钱做生意,只要国家层面政策放开,一定有一批天生的有经营才能的人出现,如同全世界人民不需要教育,只要国家允许老百姓结婚,同样的都能生儿生女……

唯有现代的科学艺术上创新,则是需要建立的独特的人才教育环境条件……

这本书一开始就让我感到兴奋,描写第一艘开向中国的美国商务船“中国皇后号”……这样巨大文化差异下的人类交流最初,会是十分可笑的……

读完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人类在饮食上的习惯和偏见,是世界上最难改变的……如同候鸟,总是将它们睁开眼睛看到的动物当父母一样,人类儿时的美食将是记忆终身的美食——人类味觉最早的体验和习惯认同,将是终生难忘和难以改变的……

一个人在一个环境长大到青年,饮食习惯几乎都不会再变了——青年时代到美国求学的中国人,即使他在美国呆到老,他最爱吃的一定仍是中餐的……

我对美食没有研究,也是不知讲究吃喝的人,生活中少了一大乐趣和追求。

我现在读书,开始习惯性写一篇读后随笔,这已经成了我读书一个主要驱动力之一。这是与大家分享的过程,同时,每本书使自己在一个新话题上可以说上几句话,否则你写几篇文章后,就无话可说了。爱写作的人,多是想通过文字散发自己孤独和寂寞的人,但你得要不断有新话题啊,每本新书,就可以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另一方面,写一点读后笔记,会强迫我回看一下这本书引起我注意的好的文字片断,如同我们在农村在地里不断挖出红薯,我们最好回头再将它们收拾一下收进一个箩筐中……

我现在为你摘下一大段书中的文字:

“南方菜系以广东菜为主,几十年来,粤菜曾深深地影响了美国人对中式菜肴的看法。绝大部分的广东人都说粤语,而且有着悠久的抗争史。但就本篇的话题“菜系”而言,广东省内最重要的地方当属珠江三角洲,那里坐落着广州、澳门和香港等城市。珠江的三条主要支流如同大树的树根一样在广州的附近汇合,随后又分流成许多更加细窄的河道、溪流及运河。这些纵横交错的水道使得三角洲的土壤肥沃而湿软,成为了全中国境内最为富饶的地域之一。而该河流系统的主干——珠江则形成于广州附近,一路向南融人博大的南海中。在珠江西面,该三角洲的每一寸土地都遍布人烟,就连小山坡上也星星点点地散布着混凝石墙的“恢宏”身影。19世纪中叶,珠江三角洲已经发展为一片繁盛的土地,城市林立拥挤,集镇熙熙攘攘,村落千户,处处散布着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明亮亮的果园、金灿灿的稻田和一汪汪碧绿的鱼塘。几乎所有的村落都一水相连,溪流运河不计其数,以至于旅人纷纷感慨—一陆路几乎已经可有可无。这里的主食则是大米、蔬菜、猪肉、鸭肉、鱼肉和贝类。

珠三角最富有的地区是广州周边的“三邑”,这里遍布农田,农田之间又散落着规模较小的城镇和村庄。省会的一流厨师们十分擅长烹饪海鲜,而且都采用极尽简单的方式进行处理,一般直接清蒸或慢炖,调料则通常选用酱油或蚝油、豆豉、生姜和韭葱。此外,他们还擅长制作烤肉,尤其烤猪和烤鸭,还会慢火烹煮用以下饭的砂锅菜。广州的传统茶点在全国首屈一指,当地点心师傅所做的糕饼不仅样式繁多,而且口味有甜有咸。远眺广州城外,地势一马平川,土壤丰富肥沃,呈现出一派绿色的盎然生气;绝大多数村落附近都建有菜园、稻田和鱼塘,旁边通常还围着一片荔枝林。城镇内定期开放的集市会出售鱼肉、水果(荔枝、龙眼和橘子)、草药、香料、珍珠以及邻近农田里出产的丝线等当地特色产品。广州旁边的小城顺德则是一片有名的美食之都,广州城内的许多美食家都曾前往当地开展自己的美食之旅,并会物色合适的厨师以填充自己在省城住宅的小厨房。而位于广州南面的另一座城市中山,其地势更加丘陵起伏。沿珠江西岸而下便可直达澳门。这里的人们主要从事种稻与捕鱼。在通向大海的数条狭窄河道内常常可以见到数千只渔船蜂拥而行的场景。

自珠江三角洲以西,地势逐渐演变成了更为崎岖的山峦,这里是比“三邑”落后的“四邑”区。当地最大的城镇坐落于潭江边上,最重要的城市则是新会。那是一片扇尾形棕榈树种植地的中心,居民多从事于扇子的手工生产,为国内外提供货源。他们和广州人一样都说粤语,但却带着极为浓重的地方口音,以至于连那些阅历丰富的“三邑”居民都难以听懂。江岸以内,这里的乡村被划分成了两道不同的风景线,一边是贫瘠荒凉、灌木丛生的连绵山丘,一边则是阡陌纵横、村庄密布的细窄溪谷。每一处村庄里都有几排密集的房屋正对溪谷,那里有村里的鱼塘、水牛嬉戏的泥坑以及生机盎然的稻田和菜地,里面种着大叶芋头、蔓性豇豆、黄瓜、南瓜和葫芦等蔬菜。山坡上伫立着一片片橘林、香蕉林和荔枝林,还有猪圈和粪坑。当地人的饮食多以“饭菜”为主——即几碗米饭加上些许蔬菜或鱼肉,抑或是炒杂烩,即将自己所有的食物都放一些在同一口锅内煸炒出来的菜肴。村子里还有几棵亭亭如盖的菩提树,农家人常常在午问时分来树下乘荫纳凉,抑或在树下加工稻谷或是商讨一些要紧事,比如:庄稼的收成远远不够口粮,而且匪徒猖獗,地方政府有时强硬果敢,有时却又软弱无能,在这种情况下要如何维系社区和家族的生存。

针对这些难题,“四邑”居民的选择通常是前往其他地方,如三邑、广州甚至海外等地另谋出路。数十年来,他们和南方其他地区的人一样,为寻求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在东南亚其他地方四处辗转。1848 年,当听说太平洋对面有一处新奇而魅力非凡的机遇之地时,他们便欣然前往,后来他们逐渐将这块地方称作了“金山”。”p109

这是多么浪漫的诗意的文字啊……这是如今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的土地已写不出的诗意的语言啊……我们多是早已麻木不仁,我们现代中国人或许已成为了世界上最缺乏诗意语言表达自己情感和感受的民族了——否则,为什么现代我们没有什么几篇好文章出现呢……

多么意外的惊喜!你会在一本讨论吃的书中,看到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广东省这片土地满怀激情的诗意描述……如同你只是去餐馆去吃顿饭,却发现餐厅老板有一个美貌的女儿,正在多情地看了你好几眼……

洋人的笔下的中国,常常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诗意和新鲜感……

作者写第一批华人到美国旧金山淘金史,写得满怀激情,活龙活现……

我是第一次正面看到了十九世纪中国人在旧金山是怎样生活的,而我们的书上多是只提美国加州十九世纪发生过的排华历史这黑暗的一面,但那是后来的事情啊,如同观看一个人一生,不能只关注那个人的葬礼那一幕……

现在想起来,美国历史上1882年通过的对单一种族的排华法案,是十分奇特的事件。我觉得核心的问题,就是当年中国人民太能吃苦了,以至于美国经济不好时,美国西部地区先到的欧洲移民在工作上无法与在美国的中国人竞争,大批量涌入的中国劳工事实上将会使他们失去工作机会……美国人从来不是什么圣人,这次触犯到自己真正的利益时,才下此狠手……

历史总在变化的,美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人民的帮助,是抗击日本侵略者并最终胜利根本和决定性的因素之一……

这本书是一部对中美人民两百多年历史中的交往史最生动和出色的回顾的作品……

至于我们这一代有机会见识到了美国的中餐馆二十多年变化的人,对美国的中餐馆多是各自有自己的看法,那是美国化了中式餐饮,对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而言,口味多是不过瘾……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到美国自费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到餐馆打工挣钱挣学费和生活费,是他们求学生涯中最刻骨铭心的经历之一……

改革开放前二三十年,大批偷渡刊美国的福建移民,中餐馆打工是他们最初的几年打拼的几乎唯一的出路和谋生模式。

从1980年刊2012年,三十多年中,在美国获绿卡的中国移民163万人;2016年数据显示,美国华人为452万,大陆移民人数达212万。这本书封面上说,现在美国有四万多家中餐馆。这个数据看,若每个中餐馆有三个中国移民工作,你会有什么印象……

这本书封面上是这样介绍作者和这本书的:

“本书作者安德鲁‧科伊( Andrew Coe),美国知名饮食文化学者、作家,熟捻中国饮食传统,为《美味》《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撰写饮食文化类专栏文章超过20 年,并且是《牛津美国餐饮百科全书》的作者之一。他的著作《来份杂碎:中餐在美国的文比史》最初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获得业内和公共舆论的一致好评。目前,他和家人在纽约生活。”

“自1784 年美国的“中囤皇后号”商船载着贸易代表团到达中国广州起,中国的饮食文化便进人了美国人的眼帘。在此后的200多年里,中餐与中同文化随着一波又一波华人移民的到来,在美国的土地上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美国文化不断融合,最终演变成一种中国人并不熟悉的美式中餐文化。时至今日,美国的中餐馆已经超过厂40.000家。

从食物的角度看,中餐在美国经历了从“舶来食品、穷人食品、快餐食品”到“本土食品,精细食品、文化食品”的过程;从历史的角度看,华人群体在美国也刚时经历丁从“外来人,开荒人、边缘人”到“华裔美国人、文明人”的过程。

作者安德鲁·科伊正足将中餐在美国的历史与中冈移民在美国200多年的奋斗过程相结合,呈现一幅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未曾想见却又真实动人的历史画卷。”







吴砺

2019.4.21



附《来份杂碎:中餐在美国的文化史》摘要:

“1784 年 2月,一个寒风刺骨的清晨,“中国皇后号”在纽约港扬帆起航,开启了美国航海史上最具雄心的一次航行。船舵处站着船长约翰。格林( John Green),他身高六英尺四英寸,伟岸的身躯彰显出满满的斗志。作为一名美国大陆海军( Continentalnavy)的老兵,在过去的生涯中他曾多次航行至欧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只是这一次,他已然不能再依靠过去的种种经验,唯一可以参考的是一本英国出版的航海指南,但该指南上对于此次航程中可能遇到的暗礁、浅滩、港口和信风等记载却微乎其微。格林船长估计,假设“中国皇后号”能够渡过重重关卡,此次航行也将耗时一年以上,甚至长达两年之久。这场由美国驶向中国的首次航行在人类历史上可谓颇具意义。

帆船缓缓驶入一望无际的大西洋,船板在货物的压力下发出嘎吱的响声。木桶里装有价值近2万美元的西班牙银元和30吨采自宾夕法尼亚和维吉利亚大山的干人参。“皇后号”的拥有者是这个新生国家中几位极富影响力的商人,他们想用这些银元和人参到中国换取茶叶、丝绸和瓷器,按照格林船长的吩咐,甲板上下所有空处都塞满了食物和饮品,足够维持四十二位船员在海上14个月的生存。饮品中有足够五个月饮用的淡水和多达四十八桶的酒类,其中主要有特内里费白葡萄酒、马德拉烈酒、白兰地和牙买加老酒(一种朗姆酒)。美酒和白兰地仅为官员专享,因此焦渴的水手们只能将就着喝下那些灼人咽喉的朗姆酒。P004

从澳门伊始,直到广州下游 12英里处的黄埔泊地,这是当时最让旅行作家们感慨万千的一段旅程。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这群欧洲和美国的航海家们与这片传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展开了第一次真正的邂逅。随着帆船一路向北,他们看见江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船只,造型奇怪的渔船、巨大的平底货船、中国海军的战舰,形态各异。不难看出,有些船上住着人家和喂养的水鸭,而有的船则是渔夫捕鱼用的渔船。渔夫们驯养鱼鹰来捕鱼,并在鱼鹰的喉咙处箍上铁圈,以防止它们将捕捉来的猎物吞进肚里。这两艘西方船只驶过中国的炮台,发现它们的炮位上都漆着凶猛威武的老虎和恶魔。随着水势渐渐趋于平坦,水手们先是看见了一片竹林和香蕉树,随后,他们目光所及之处则变成了延绵无尽的稻田。两天后,他们到达黄埔,所驶过的上游河段之长,可谓深吃水船舶的极限了。而在黄埔,一排排桅杆整齐林立,已经在等待着他们的到来。P008







吴砺

2019.4.21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