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的美神——波堤切利》(上)
(一)
翻阅《佛罗伦萨的美神——波堤切利》/ 何政广 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8(世界名画家全集)
对于波提切利,他既是我的老熟人,又完全是一个陌生的画家。他的《春》,西方美术史中永远都是代表作,大部分读书人都会在什么书中见过一面,出视频率或许不亚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见到第一页波提切利的自画像,我好像是第一次,又好像不是。他侧身扭过头来,看着我们,很是冷漠,理性,甚至有些敌意,这是有些卷发发型的青年人,这是我们想像中的骄傲的、瞧不太起我们这些尘世浮华中的俗人青年艺术家的形象,一副冷眼观看与人相距十万八千里的神情……
我忽然想起了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加林,甚至是莱蒙托夫本人……这是贵族式的有些玩世不恭的样子,哦,我想起了这神情更像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甚至连长相,都几乎都一模一样,说他们像兄弟,父子似乎都不够传神——说王尔德是波提切利334年后重新投胎,再世更加恰当,只是王尔德脸型稍修长一些,更清秀一点,眼神更明净和带点梦幻色彩……波提切利下巴更强有力,内心更强大,外表也更粗鲁……
我或许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波堤切利和王尔德相貌相似的人……这就是业余爱好者对美术史研究的新页献,事实上这一两个月,我对美术史也提出了一连串的出语惊人的推论……无知者无畏,只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而且脸皮厚到不耻于说出自己所想,即使是完全外行……
儿童的特点就是如此,他会把他知道的十分有限的词汇,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总会让大人惊讶不已,激动不已——原来世界上事情,还可以这么表达……
我实在是因为书看得太少,否则我会把世界上完全不相干的事情,都会串在一起……
这次我才知波堤切利还挺长寿的(1445~1510年),我过去一个错觉是他英年早逝,我才发现自己把他与乔尔乔内(1477~1510年)弄混了,乔尔乔内最著名的是和提香合画的《睡着的维纳斯》……他们倒是同一年去世……
艺术家作品中的形象,是十分奇异的世界。现代多少美人照片,我们都忘记了,唯有名画家画中不多的美人,为我们人类念念不忘……多少人类的历史人物中,我们往往对那不多的艺术家讲了成千上万次……
这对逝去的人,其实毫无意义,但是我们活着人们,多少人又向往这身后的名啊……人类真是宇宙中不可思议的动物啊……
波堤切利二十五岁以前的作品中,人物的表情过于严肃,有些单调,没有快乐的成份,有些呆板……
《圣母子与马格达拉的马利亚、洗礼者约翰、圣托士马斯、圣方济、亚历山大的圣女卡达莉娜》(1470~1472年),这画面人物表情开始展示不同的个性,画面有莫名的灵动之气了,虽然仍是表现宗教信仰的枯燥乏味的内容……
这让我想起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一个模式的宣传画中的人物装扮和装腔作式,无聊和千篇一律……
《圣塞巴斯堤安》(1474年),这背景画面的山水风光,简单、高亮、童话世界般的美好……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面中的山水风景,总是让我着迷,他们简单得神圣,总是天堂上净土的世界……
关于波提切利《春》(1482年)和《维纳斯的诞生》(1484~1486年),我再写什么,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和多余。人类发表的文章和书籍有太多人赞美过,肯定是会写文章的人都提到过。
波提切利比达·芬奇年龄大七岁。差不多是同一时代的人,又是同一个老师门下。波堤切利这些两幅画作,在我对整个西方绘画作品的印象中,最为独一无二——这很像中国宋代的工画面,使我产生了极为深刻印象和复杂的情感……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绝对的纯净,画面的裸体如此之美,美得让人无邪念……
有着古希腊雕塑作品中极度的纯净无暇的形象和气质,优雅高贵……
波堤切利的宗教画,让我感到压抑。我并不喜欢这样的画面,但他的《彼耶达(哀悼基督的圣彼埃罗尼斯、圣保罗、圣亨杜罗》(1490~1492年),哀悼基督(1490年)将女性的悲痛描绘得痛彻心扉的真实,这在其他宗教画中十分罕见……
除《春》《维纳斯的诞生》外的波提切利大部分画作,我不太喜欢,画面总是很干巴……唯有画家32~37岁画的《春》,39~41岁画的《维纳斯的诞生》呈现出来青春活力,充沛精力,反映了人类文明某种本质的东西……这两幅画,创造了一个精神的世界……
(二)
我再次受到对完美主义向往的诱惑,于是又看了看过去几十年中国杂志上关于波提切利及其画作的讨论,再结合自己的体会,摘录和重组、重写众多文章中的评论,如同在历代瓷窑的矿碴中,拾起和打磨一些好看一点的碎片,再拼出文字五彩的图案。
波提切利画似乎除了《春》《维纳斯的诞生》,都不值一提,而这两幅画过去一直为私人所藏,直到十九世纪初,才置于公共场合。波提切利才从被人遗忘中,被推至伟大画家。我突发想起卢梭(HenriRousseau 1844-1910年)被称为朴素艺术的旗手,似乎他画中植物和背景与波提切利这两幅画特别类似,我似乎可以判断——卢梭画风起源于波提切利这两幅画……
英国美术史学家华尔特·巴特尔(Walter Butler)在《文艺复兴》一书中写道: “波提切利的独特性格,是一种对于人类的变化无常、美好乃至有时是道劲、妖娆的喜好,有一种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的巨大束缚感觉相混合的结果,这种混合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已经不是绘画所能表明的深奥的、人性的东西。”
波提切利绘画风格从早期的飘逸俊秀,到后期的冰冷生硬;由开始的轻盈优雅,到最终的凝重坚实。
在波提切利进入美第奇宫廷后,就是新柏拉图主义在继续
指引他走向和谐的灵魂归属:年轻的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我们看到这位生来就具有成熟胴体的爱神,成了“美的理念存在”的象征,她仿佛是以“美本身”这一抽象符号存在的。
《维纳斯的诞生》中爱神那拉长的躯干与颈项,秀美脸庞上忧郁不明的眸子,彷徨胆怯的神情,以及踌躇不前的脚步,都使生之喜悦,转变成了虔诚的期待一切都处于不确定的气氛中。
波提切利在画面上运用宁静的色调,赋予了比诗歌本身更多的精神语言;人们在欣赏纯美的同时,又隐约体会到了其中模糊晦涩的不安。
在列奥纳多·达·芬奇(Vincida Leonardo)的《绘画论》中,波提切利是唯一一位被提到的,与其同时代的画家 波提切利仅比达·芬奇年长七岁。
波提切利在后期作品中表现出的紧张气氛与神经质。自此,波提切利割断了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联系,基于基督教理想、他创作了一系列浸透蕾悲观绝望情绪的作品,反映了画家在向中世纪的宗教情怀回归;画面中一直为人称赞的柔美线条转而变得僵硬、冰冷,之前优美的抒情式的动作,突然被紧张的戏剧化的肢体语言所代替.原本的忧郁神情,现已充满严肃、悲痛、甚至是扭曲波提切利在世纪之交的十字路。他没有选择现实主义的康庄大道,而是潜入了使其抑郁难平.穷困潦倒的神学小径,他退出了文艺复兴发展的主流.告别了自己唯美、优雅的绘画风格。
波提切利的作品《春》《维纳斯的诞生》给人的感觉是让人陶醉的优美感。优美是一种婉约、柔和的美感,人们经常将它和壮美或崇高作为相对应的美学范畴进行研究。与壮美或崇高让人产生较为激烈的情绪相比,优美则相对温和,让人觉得舒畅和松弛。
对于观众而言,一件艺术品描绘对象外形的清秀、体式的飘逸、姿态的轻盈、美妙以及氛围的清幽、淡雅,都会产生优美的感觉。
《春》这幅作品除了美女外,春的背景描绘也别有趣味。众神的活动被安排在橘子树林中展开,浓密严实的树林,挡住远方的风景。背景暗色,前景光亮,这样就营造出了舞台一般的效果,把观众的视线集中在人物的身上。
整幅画看上去就象在上演的一出神话戏剧剧目。地面上布满了鲜花,据说包括风信子、蔷薇、康乃馨在内共有四十多种花,这些花都是在春天开放的,甚至花神弗洛拉的衣服也绣上了各种花饰。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绘画是不太重视风景描绘的,如此大功夫描绘鲜花意在把画面安排得满满的,不留空白,让视觉感觉非常丰富。鲜花和美女在画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审美功效,造成了人们视觉的愉悦。
在《春》这幅作品中,他对形体的出色描绘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了柔和的动感。他让仙女把头侧一点,并且适当拉长了她们的脖子,这样可以显得更加妩媚,虽然不符合解剖学的原理,但是观众可以看见仙女们细长雪白的颈部,脖子的另一侧也不会有影响美观的褶皱。
英国美学家斯宾塞认为,运动越显得轻巧不费力,越使人觉得优美。画中的美惠三女神描绘尤其富有生气,卷曲的金发、纤细的手臂、修长的手指、露出长裙的脚踝都显得柔软而有弹性,充分体现了女性
柔弱的特点。她们动作轻巧温和,没有任何生硬与做作,仿佛可以看到她们的舞蹈将缓缓地延续下去。人物的衣着也很有特色,女神贴身的薄纱非常清晰但却透而不露,衣襟随着轻巧的动作有节奏的摆动,紧贴身体轻轻地飘起,透过的浅色衣衫可以看到仙女们凹凸有致、婀娜多姿的身形。
似乎作为婚礼礼品,画面中所有的女性似乎都怀孕了,小腹微凸……
《春》的背景中整齐林立的树木由厚重的直线刻画而成,既稳重、有秩序,又能衬托出前景中曲线的灵活多变。前景中人物及衣着在各
种各样富有变化的线条组合中呈现出来,其中有和缓的弧线、S型曲线、波浪形曲线、涡卷型曲线、蛇形曲线,大多都是细长、纤秀的,如此表达出的形体舒展而柔韧。这种线条与中国画当中的某些精彩的白描,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波提切利显得飘逸,轻巧。
大家说,用现代的眼光看这幅画,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最明显的是波提切利对解剖学和透视法这文艺复兴艺术中两种最科学的变革,他都没有掌握好,对人体骨骼关节处的处理不当。
作为外行,我觉得《维纳斯的诞生》维纳斯站在贝壳上双足脚裸处总是不对劲……
有人宣称:波提切利除了西莫内塔以外不画任何其他女性,他的圣母像、维纳斯像、寓意画中的女性人物,无一不以西莫内塔为原型。在她那张美丽的脸上,下巴稍尖,颧骨突出,有一双大大的眼睛。
我注意到《春》中几位女神几乎是亲姐妹,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如同孙悟空做出众多替身……
《艺术哲学》作者泰纳评论道:“她把我们带入无限的遐想之中,但她却把握不住自己的命运。”而在波提切利看来,西莫内塔的裸体与她的面部一样,笼罩在一种神秘的光晕之中——结核病人有时呈现的那种表面上健康的发烧般的容光焕发……
维纳斯在微风中飘拂的长发,风神那翻飞的衣裙,涟波荡漾的海水,皆由流畅优美的线条勾勒而出。维纳斯裸体上线条,为了曲线流畅,甚至将女神的肩也画塌了,脚部画成了脚蹼……这圆转而流畅的线条,能够直接愉悦观者的视觉。那个风神形象上的线,具有旋转的趋势。
全画的色调也极明朗和谐,画面中间部分,维纳斯的裸体,脚下的海贝壳,采用明亮的乳白色,体现出维纳斯玉体的洁白无暇,如初出清水的芙蓉。左上角风神的翅膀,右上角岸边的树木,右下角春神脚下的土地,画家均采用暗黑色,黑白明亮的对比,更衬托出维纳斯的青春亮丽,淡雅妩媚。
修长的身躯、细软的双手、柔和的脸庞、梦似的眼睛略带着困惑与忧虑,这是波提切利笔下所有女性的特质。人物的眼神没有和观者发生直接的交流。这种没有任何落点的目光,在观者与画作之间引入了第三个空间。她在哪儿?看着谁?导引观者很自然地从视觉进人沉思。
艺术就如同那只托起女神的贝壳,使人类理想终于浮出了海面。波提切利强调了维纳斯的秀美与清纯,使他笔下的维纳斯有其特殊的风韵。他这种柔润细腻、纤丽秀逸和追求装饰性的风格,不仅完美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审美理想,同时也受到后人的赞赏和喜爱。
在画中,维纳斯是那样惆怅和迷惑,她以羞怯感情对待一切。
我们再细细的品味一下维纳斯的表情就会发现,她那木然、迟滞和略带困惑的眼神仍然流露着清纯的稚气,这个溶成人身躯与幼童稚气眼神于维纳斯一身的表现形式,是通过对美的沉思冥想,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纯化和超越。
美是不生不灭的永恒。因为神话中的维纳斯一生下来就是十全十美的少女,既无童年也不会衰老,永葆美丽青春。
画中的维纳斯在那宁静的背景衬托下.显得万分娇弱和敏感。
波提切利的维纳斯有其特殊的风格。他几乎不露痕迹地将古典人体形象,做了夸张处理,使人体形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波提切利不太重视科学的真实性。他将维纳斯的颈和手臂画得略显过长,这反而增加了维纳斯优雅的魅力。海波、树木、服饰图案化,富有装饰之美。人物均以明晰的线条造成浮雕式的效果。
画家凭借脑中的想象力,创造出一种异质的女性美,一种有着飘飘舞态、肤色白润的魅力尤物。
波提切利是弗拉·菲利波·利皮的学生,然而这种师承关系只是在波提切利早期的作品中有所显现。“菲利波修士对现世豁达乐观,性情恬静,而波提切利总是内心激动,性情暴躁……他在线条的节奏中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并赋予所描绘的头像以丰富的性格与表情。”
雅克·德比奇在 西方艺术史指出:“15世纪中后期,佛罗伦萨的绘画变得越来越知识化。桑德罗·波提切利创作了第一幅真正的女裸体画维纳斯的诞生。”
波提切利是第一批使女性身体的美以一种直率的方式表达的人。
与提香创作的 天上的爱和人间的爱 相比,这种“两个维纳斯”的同一性显得暧昧不清,但是与乔尔乔内的《入睡的维纳斯》相比,波提
切利的站立于贝壳之中的维纳斯的形体语言就又具有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波提切利在时间上是开创性的,而且作为一种新的绘画语言,波提切利的气质,使得他的绘画形式具有了更多的诗意。
德斯佩泽尔与福斯卡指出,波提切利宗教和异教神话题材的作品中,他所描绘的所有女性面孔都有略显不安的文静,总是流露出一丝忧郁,特别是对女性的肉体美以及那种倦态而显示的优雅身姿,有着他个人独有的感受有一点可能是大家所认可的,即波提切利的女性人像具有一种独特的美的韵味,这不仅见之于她们姣好的面容,还见诸干她们婀娜纤巧的身姿。
至于在表现人物动态性的衣褶方面,沃尔夫林则认为波氏的线条“总是富于感情地运动着,并含有急躁冲动的精神气氛,在表现快速运动方面,他是极有成效的。他甚至成功地赋予大的团块以这种流动的线条。”
吴砺
20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