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6160
- 积分
- 15
- 威望
- 252
- 桐币
- 34
- 激情
- 133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2-20
荣誉会员
- 积分
- 15
鲜花( 0) 鸡蛋( 0)
|
踏遍青山人未老
人物名片:王立勇,1962年生,黄甲镇黄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立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个朴实憨厚的地道山里汉子。他说:“我生在山区长在山区,改变山区面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我的责任。”他看上去不苟言笑,神态是沉静的、笃定的,说起话来也是不紧不慢。但在这沉稳的身躯里,蕴藏着干事创业的热情、踏实、执着、坚韧。
黄铺村坐拥牯牛背水库。牯牛背水库碧波荡漾,道姑尖山岭烟岚相生。生于斯长于斯的王立勇沐浴着这里的山光水色,呼吸吐纳、言行举止,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沉静。王立勇话不多,在他那寻常、朴实的外貌下,时时显出肃穆、笃定的神情,他仿佛和村庄周围的山石林木一般,有着坚如磐石的信念。凭着这份信念,从2014年担任村主要负责人以来,他一直在不断加速黄铺村脱贫致富的步伐。
黄铺村地势起伏较大,海拔较高,全域面积1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3150亩,山场面积2万余亩,水域面积3800亩。在山区范围不算小,但制约发展的因素却很多。其中最为显著的制约瓶颈要素有三:一是牯牛背水库主要在黄铺村境内,该水库是全市最主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严格的水源地保护措施对村产业发展约束大,如养殖业、木材加工厂都先后取缔,种植业限制很多。二是公益林占比达65.4%,也对发展经济形成制约。三是黄铺村全村35个村民组807户,共计2804人,其中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554户1854人,比例高达67%,系全市贫困户数最多的村;村级工作,尤其是脱贫攻坚工作量之多、工作强度之高、工作难度之大,数倍于其他村。这么多的困难,如何突破瓶颈、如何破解难题?几年来,王立勇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努力。
[王立勇主持黄铺村扶贫夜校(主席台右一)]
党建引领纲举目张,以身作则强化班子建设
党建,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王立勇以“党支部组织力明显提升、政治功能明显增强、履职能力明显提高,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为目标,充分发挥村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注重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近年来,为了促进村党总支自身建设,王立勇在黄铺村创新了“党组织双向承诺”工作机制,设立“向镇党委承诺、向村民承诺”的具体事项,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随时随地监督。聚焦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投入资金10多万元完善村部硬件建设,布置标准化村务、党务公开栏,推行村干部集中办公,设置电商扶贫驿站。为了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率先创建“党员贡献值计量管理”,要求党员人人勇于承担责任,个个带头为民服务。王立勇在全村开展党员“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等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要求他们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做到平时积极帮助群众,有事想着群众,有矛盾让着群众。为了培养基层后备力量,王立勇先后选拔三名年轻干部进村工作,安排他们承担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任务,加强实践锻炼。在王立勇亲力亲为带领下,黄铺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第一批通过验收,“秀色平湖、有梦黄铺”的党建品牌已经植入黄铺村文化基因。
(王立勇巡查中心广场绿化工作时,与群众交谈)
班子团结,相互“补台”,才能干成事。王立勇本着团结一心谋发展的理念,紧紧依靠上级党委政府、积极寻求各部门的支持、主动帮助扶贫工作队解决问题、不断关心爱护下属,使村两委和工作队形成步调一致的团队。志同则道合——“为了黄铺村的明天更美好,我们才会走到一起来了;走到一起,我们就要干出成绩!”扶贫工作队队长干杰如是说。激情和激情碰撞,决心和信心交流,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得到上级和扶贫工作队的首肯,王立勇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村两委、工作队团队精神、战斗力、执行力、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要求党员作表率,王立勇更严于自律。2018年春,王立勇的母亲重病住院。可那时候正赶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迎接省级检查验收,王立勇忙得不可开交,白天根本顾不上回家看一眼。母亲被送到了市医院以后,王立勇只有在深夜才回到母亲的病床边,陪护到天亮,再匆匆赶去村里上班。2018年8月13日,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组来黄铺村验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直等到送走了省级检查组,他才飞奔回家,见了母亲最后一面。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干杰满怀钦佩地说:“我到村里两年多了,深深感受到了他的个人魅力。我亲眼目睹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也看到他受到许多委屈,但他始终无怨无悔,我体会到他是真心为村里谋发展,想给群众做事,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一直感动着同事们!”
理清发展思路,真情服务百姓
搞好基层管理、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说起来简单,但也只有干出了效果,让群众看到了切切实实的成绩,群众才会满意。
加快村庄建设迫在眉睫。山区百姓生活不易、基础设施条件差,差到什么程度?王立勇说,直到进入21世纪,村里还有一部分村民组没有通道路、水电。近几年来,在王立勇的多方奔走下,黄铺村紧抓脱贫攻坚工作机遇,积极申报扶贫开发项目。改扩建道路共24.9公里,彻底改变了黄铺村出行难问题;争取资金投入百万余元,建设集中安全饮用水点14个,有效解决了村民饮水难问题;共实施危房改造141户和易地搬迁11户,对全村电力、电信、电视等各项设施全面维护提升,增建4个供电台区,村民群众生活有了质的提升,幸福感日益增强。2017、2018年,他多方奔波协调,成功整合各类资金,克服数不清的困难,建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黄铺村中心广场及沿河两岸绿化、靓化,沿线水域得到治理。站在中心广场上,只见小河潺潺,绿树掩映红花,整洁的绿化带和新建的村民别墅,衬托背后的群山、蓝天,黄铺村宛如世外桃源。示范点的建设展示了“桐城市西部山区美丽乡村示范点,具有乡村特色与历史底蕴的生态村庄”风貌,充分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受到广大干群的充分肯定。
谈起这几年的基础建设,王立勇感慨颇多:“比方说,我们搞中心村庄建设,涉及到拆迁,有些村民自己搭建的脚屋什么的,你要拆迁,说要建设道路和广场,村民不愿意了,说他有损失了。从他的现状来看好像是这样,但是你要他看长远一点,他不相信。等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做通了他们的思想工作,把路修好,把广场建设好,村民门口就是公园了,有健身器材,有绿树红花的广场,他们门口敞亮了,环境整洁靓丽,还能在一块跳舞散步,他们才高兴了!”遇到修路或者拆迁,涉及到群众思想不通的问题,王立勇总是不辞辛苦,一趟、两趟,直到群众心悦诚服,村里计划的项目顺利实施为止。
倾力脱贫攻坚。由于山区环境闭塞、教育条件落后,不少群众的思想保守封闭,需要引领他们解放思想,克服“等、靠、要”,走到大胆突破、自力更生的道路上来。他深入走访贫困户并分析致贫原因,听取贫困户需求,因户因人施策,大力推进各项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在他的带动下,健康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在村里全部得到落实;教育扶贫、危房改造、农村饮用水工程、社会保障政策兜底等做到了应享尽享。
(王立勇督促就业扶贫驿站工作)
菜玉岭组吴永福夫妇年届古稀,儿子是残疾人。王立勇引导他家养鸡的同时,发展特色种植,并帮助他家解决销售难题。2017年,吴永福家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顺利实现了脱贫。不少贫困户缺少管理、经营能力,茶叶收入少。王立勇发动党员陈百勇带头,转包贫困户茶园,并收购贫困户零散茶草,帮助贫困户提高收入。朱国清办了个加工厂,手把手教会贫困户黄晓武、都来应等人制刷技术,并吸收近10名贫困户就业。党员带头,在村里实施互助劳动,帮助留守老人解决生活问题。有一次贫困老人家的电视机坏了,没有办法修理。退伍军人吴成国十分热心,积极帮老人修好了电器。久而久之,他的技术可出了名,来找他修理电器的留守老人多了起来。
贫困户汪红梅是留守妇女,以前除了接送孩子,就是在家玩手机。在村里扶贫夜校上了三个月课以后,汪红梅动了心思,她每天上午把孩子送到学校以后,就直奔村部旁边的扶贫车间,学习编织袋生产技术,忙完了工作,到下午放学,再去接孩子一起回家。一个月下来,汪红梅挣了1880元,要是技术更熟练一点,她能挣得更多。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还是计件的活儿,这让她很是自豪:“以前不懂,觉得穷山沟里出不去,找不到工作,人也就懒了。现在有了扶贫车间,接送孩子之外还能挣钱——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的感觉太好了!”
夯实产业基础,促进乡村振兴
没有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不可持续。因地制宜,才能找对适合黄铺村发展的路子。
“靠山吃山”,茶产业是黄铺村最显著的资源。集体茶园、林场多年来对外承包,收入不见增长。王立勇日思夜想,琢磨要做点有机茶种植“新文章”。王立勇带领村两委对村级林场、茶园等集体资产、资源统一摸底,核准进行新一轮发包,使集体收入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两倍。在水源地保护区的多重限制条件下,王立勇没有异想天开去开发新产业,“茶叶要走品牌化、精品化的路子,不能把咱们黄铺村这么好的茶叶资源浪费了!”2019年初,经过和村两委多次商议以后,王立勇着眼集体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大胆引进桐城市第一台茶叶色选机和两台真空包装机。他说,他要经过高端色选设备拣选出品相更优质的茶叶来,将“桐城小花”推向国内外更大的市场。为了打响“桐城小花”的品牌,扩大茶叶生产前景,他多方打听,积极联系安徽省农业科技院茶叶研究所,并与该单位结成共建单位,希望茶叶科研工作者在产学研方面,给予黄铺村的茶产业更多的支持。有了技术支持,有了高端设备,产业发展似乎万事俱备,那茶叶研究所在黄山,产学研项目到桐城如何落地呢?王立勇又找到桐城中华职教社副主任、中华职校校长张庆国,将自己的想法如实道来。张校长对这位踏实干事的山里汉子十分赞赏,当即表示支持这个项目。就这样,“桐城茶叶产学研基地”在中华职校呱呱坠地了!
(桐城市第一台色选机落户黄铺村)
王立勇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经过两年努力,黄铺村产业态势良好。一是标准化茶厂和冷库建成投产,充分盘活了集体茶园资源。二是扶贫车间持续发展。利用标准化茶厂厂房,借鉴类似“产业引导基金”运作方式,通过村级资金撬动杠杆作用,探索合作共赢模式,在非茶季引导贫困户和村民加工生产浴帽,变村民“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和扶贫车间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产业资金效益明显。特别是2018年,他利用帮扶单位优势,大力支持黄铺村资产收益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稳定创收10万元以上。四是存量资本收益巩固。加强光伏电站维护、完善投资合作、盘活资本等,继续获得稳定收益。黄铺村已顺利实现集体经济从资源租赁为主的单一发展型向新能源、投资收益和传统产业并举的多元发展型。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行走在黄铺村蜿蜒的山道上,王立勇的内心从容、淡定,他坚信,脱贫攻坚战斗全面胜利以后,黄铺村的春天更加姹紫嫣红。
尾声:王立勇22岁就曾被选举为村民组组长,后来也办过企业,他曾经连续21年被原黄铺乡党委、黄甲镇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从1998年进村以后,王立勇自家的茶园由于少人管理,茶叶产量不断萎缩,而村集体的茶园面积不断扩大,标准化茶厂顺利建成,茶叶色选机率先引进。近两年来,黄铺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安徽省省级森林村庄”“安徽省省级电商示范村”,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有着王立勇倾情倾注的热血、数年如一日挥洒的汗水。他是群众心目中真正放心的“当家人”。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