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与光明:路易·康的建筑精神》(三)
领悟是以形的方式来领悟,形就是本质( Nature)。你领会到,某物有其特定的本质。设想一座学校的设计,学校本身已有了明确的本性,促使你必须请教自然之道( Order)。这样对自然的咨询与认同是绝对必要的。你在其中寻找,发现了水之道、风之道、光线之道以及某些特定材料之道。假设你想到砖块,而参询其道,你便会考虑到砖的本质。假设你对砖块说: “砖块,你想要什么?”砖块回答你: “我喜欢拱。”假设你说: “拱索价过高,我可以用一块混凝土楣石架在开口部的上端,你觉得如何?”砖块回答: “我喜欢拱。”
尊重你所使用的材料非常重要,你不该散布这种论调: “是啊,我们有许多种材料,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做.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做。”这是不对的,你必须尊重砖块并且赞扬它,而非欺骗它,派给它拙劣的任务,害它丧失了个性。比方说用砖块当做填充材料——这是你我都做过的事01使用砖块,当它是忠实的仆人,而砖是一种美丽的材料,曾经在许多地方完成过美丽的作品,至今依然。在全世界四分之三的地区,砖块是活生生的材料,也是唯一合理可用的材料;混凝土则是高度复杂的材料,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取得。
你可以对混凝土、纸、混凝纸浆、塑料、大理石或其他任何材料有相同的对话。若是尊重材料的本质,你的作品便会呈现出美。切莫以次等的方式使用材料,若是如此,这种材料只能等待另一个人来尊重它的特性了。P046
墙对人贡献良多。墙,凭着厚度和强度,它保护人免于毁灭。然而不久,想要往外望的愿望使得人在墙上挖了个洞,墙觉得痛,说: “你要怎么对付我?我保护了你,让你有安全感——而今你却在我身上打洞!”人说: “可是我看见了美妙的事物,我想往外望。”墙于是心碎神伤。
没过多久,人不只在墙上穿洞而已,而且造一座有洞察力的开口,一座以精致石头修饰齐整的开口,在开口的上端放置一方楣石。不久,墙便感觉良好。
仔细想想,建筑上的一桩重大事件——当墙裂开变成了柱。P048
机构源于生存的鼓舞,今天在我们的机构里,这种鼓舞仅微弱地表现。最重要的三种鼓舞是:学习的鼓舞、与人接触的鼓舞和追求健康的鼓舞。事实上它们支持了存在和表现的意愿,你也可以说,这就是活下去的理由。人类所有的机构,不论是用于发展对医学、化学、机械或建筑的兴趣,最终都归因于人渴望发现,什么是造成他存在的力量,以及什么方法使他的存在成为可能。
今天我们说阴影是黑的,可是事实上这个世界既无白光也无黑影;我小时候说光是黄的,而阴影是蓝的。白光说明,即使是太阳本身也依然接受考验,当然,我们所有的机构都在接受考验。
我相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机构已经丧失了初始时的激发。环境的瞬息万变,扭曲了当初对其本质认同的鼓舞,当我们不再感受到鼓舞,机构只是每天例行运作。那这个机构即将死亡。然而,人对这种激发的认同一旦领悟,那就无法毁灭了。
城市是提供所需的地方。当孩子走过一个城市时,他会看到一些事物让他知道这一生想要做什么。
平面是一个由房间组成的社会,一个城市的平面一点也不比一栋房子的平面复杂。你应该认识到,城市不是一袋骗人的把戏(a bag of tricks),或只是一些系统的集合,它必须忠于它的本质。在机构出现之前,必先对本质有所认同,对整体社会有所感知。城市,是从简单的聚落变成一个层层机构集合的地方。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好到适合人居住,要看其机构的特性,而认定的标准在于这些机构是否具有追求新认同感的敏感度,而不是为了人的需要,因为需要来自于已有的事物。欲望是尚未创造的事物,欲望是生存意愿的根源。建筑师的心灵最适合集合这所有的力量,以创造一个具有交响乐特性的城市。在城市中,街道必须是至高无上的。街是城市最早的机构。街道是人类共同约定的室,是小区的交谊室,是由两侧房子的主人献给城市以供日常的生活必需,天空是它的天花板。随着街道的出现,一定会产生集会的房子,这是因本质认同而产生的地方。
今天,街上都是一些无趣的移动,根本不归属于那些面对街道的房屋。因此,你没有街了。你有路( Road),可是你没有街(Street)。
我认为,学校是由适合学习的空间所构成的环境。学校起源于一个人在一棵树下对几个人讲述他的领悟,老师不晓得他是老师,那些听他说话的人也不认为自己是学生。这些学生希望他们的儿女,也能听听像他这样的人讲话,于是空间开始兴建,第一所学校于焉而生。我们也可以说,学校的存在意愿早在那个树下的人之前就有了,这就是为什么最好让心灵回到初始的起点,因为任何组织活动,其起始总是它最美好的时刻。
学校委员会给你个指示:我们有个好构想,不要在学校里装窗户,因为孩子们需要墙面来贴他们的图画,而窗户也会分散他们对教师的注意力。我想知道,为何教师应该受到这么多的注意?毕竟,窗外的鸟、匆忙找地方躲雨的人、树上落下的叶子、飘过的云、穿透的光线,这些都值得一顾。它们本身就是课程。
窗户,对学校而言有其必要。你是由光造成,因此,你活着就必须体认到光的重要。你必须拒绝学校委员会告诉你关于生命是什么的话。没有光就没有建筑。
在了解教堂的本质时,我首先要说的是,你有一座圣殿,而圣殿是为那些想跪下膜拜的人而造。环绕着圣殿是一圈回廊,不确定想进入教堂的,可以在此回廊停留 QeD回廊外是院子,给那些想感受教堂存在的人走动。院子四周有一堵墙。那些从墙边走过的人可以只是对教堂眨眨眼睛。P053
我认为艺术是一种神谕,一种通过艺术家所实现的光韵。倘若艺术家做了某件作品,他会将它奉献给艺术,宛如艺术的地位高于作品。艺术不能成为艺术,除非它是一件作品而非抽象的东西。把建筑的出现视为人性表达,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我们活着就是为了表达。
依我的看法,一座伟大的建筑必须从不可度量的起点开始,在设计时必须透过可度量的方法,而最后必定成为不可度量的。用来建造的唯一方法,使一座房子实际存在的唯一方法就是透过可度量的。你必须遵循自然律,运用大量砖块,构造方法和工程学。然而到最后,当建筑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它唤起了不可度量的特质,接着实存的精神便接管一切。
建筑无相,建筑存有。唯有建筑作品是有形象的,这形象最精彩的部分是作为一种奉献,对建筑的奉献。
一件作品在工业的驱策声中完成,当尘埃落定,金字塔回响着静谧,将自己的影子献给太阳。P054
一个人做事的方式是私人的,可是一个人做出来的作品可以属于每一个人。最伟大的价值存在于你无法拥有的领域里,在于你所做的事当中;不属于你拥有的部分最为可贵,那是你可以给予的;因为那是你较好的部分。这个部分属于人类整体的一部分,属于每一个人。你觉得你真正想奉献的是在下一个作品中,而已经完成的作品总是不够完整。我相信即使是巴赫这样伟大的作曲家,他所做过的每件作品似乎皆属别人所有,临终前他依然认为自己什么都没做,因为人比作品伟大。他必须不断地做下去。
我相信造就一位建筑师要花很长的时间;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成为一个有抱负有宏愿的建筑师。你可以在一夕之间成为一个职业建筑师,然而要感受到建筑的精神,从这精神中去做出奉献,花的时间要更久。
那么建筑师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他是传达空间之美的人,而空间之美即建筑的真正意义,思及有意义的空间然后创造环境,它即成为你的创作,这就是建筑师的位置所在。P056
我必须反思一个秘密,一个人如何被环境引导走上他本来很可能不会走的路。我原想做画家,未曾有所疑虑,直到高中最后一年,一门建筑史课强烈震撼了我,我知道我要成为建筑师。这门课是关于早期的建筑:希腊式、古罗马式、仿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我感到一种极大的幸福,对于我未来生涯毫不犹豫,尽管当时我对现代建筑一无所知。而今,我们虽然活在现代建筑的领域里,但我对过去那些奇妙的建筑较现代建筑有更亲密的联系,它们常在我的心里作为参照。我对这些建筑说: “哥特建筑,你看我做得如何?希腊建筑,你看我做得如何?”
每个人在自己的领域里都有一个相应的人物。我也对自己说: “柯布西耶,你看我做得如何?”你知道,柯布西耶是我的教师,保罗·克烈特( Paul Cret)也是我的教师。我学会不去做他们做过的,不去模仿,而是去感受他们的精神。
学生的作品不应该针对问题的解决,而应该去感知事物的本质。然而你无从了解本质,除非从自己的内在中去挖掘。你必须先感知它是什么,然后你才能看看别人的想法。你所感知的必属于你,教学生不一定要字字句句说得一清二楚,这样的学习才能转化成独一的特质。
当我与学生谈话时,我总觉得每一个人都比我高明,事实上他们并非如此,那只是我的态度问题。可是我的态度秉持在学校就像在教堂里一样,我的任务就是写赞美诗。我由我班上的学生那儿得到更新与自我挑战,我由学生那儿学到的比我可能教给他们的都要多。这并非我懒散,也并非他们教给我什么,是由那些我认为非常独特的学生所呈现的独一性中,我教了我自己。因此,教学是一门由独一性到独一性的行为,而非对群体的谈话。由于只有独一能教出另一个独一,他们能教出你自己的独一性。P059
我家里有关于英国历史的书,我喜欢书中血腥的描述。有一套是八册,但我只看第一册,而且只看第一章,每回阅览,我总能看出别的什么。可是说真的,我真正有兴趣的只是想看第零册( Volume Zero),没有写的那部分,若有可能还想看负一册。历史并非始于书上提及的地方,历史在更早以前就已存在,只是没有被记录下来罢了。建筑之美涉及心灵幽微的深处,从这里发生了那些还没说过的和还没发生的事物。
在万物之中,我尊重起源。我信赖那些过去一直存在的,现在存在的,将来也还会存在的。我不认为那些年复一年、代复一代的环境变迁与你所能获得的有何关联,老一辈人所拥有的智慧,而今我们认为我们也拥有。但那是促使一物初次显现的时刻,即我们的创造发生之伟大时刻。P060
学生:为什么有建筑?
康:我认为,若要把建筑下定义,那就会毁了它。以希伯来的方法来挑战你的逻辑问题4Ed我问你一个问题,也许你可以回答。我会说假若依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有万物?”也许答案就在里面。
学生:因为它就是存在。
康:是的,完全正确,因为它就是存在。p062
建筑使我们体验的秩序显现成形,它是我们的意识模型,我们在天与地之间的适应,我们使彼此之间互动的模式,也是我们的机构之物理呈现。每一文化的建筑是这个文化世界的模型,它不是这个世界的外形,而是内在的形。因此,我们不会直接在现代建筑中看到扩展中的宇宙,如同一些科学家所称的;也不会在印度建筑中看到一个放置于四只象背上的大圆盘,座落在游向浩瀚大海的巨龟上方——印度人眼中的世界,一度是这样的。相反的,我们在建筑中,发现主宰世界之内在法则的模式,赋予其活动的形状、空间及时问的力量。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将哥特式大教堂视为中世纪世界的伟大模型,记述人在天地之间的活动范围、物质和光线的本质、自然的力量,以及中世纪人们所体验到的人神意愿。
在《西方的没落》(The Decline of the West)一书中,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Oswald Spengler)描述不同文化的建筑都在表达它们的世界观。斯宾格勒认为,古埃及人的人生观是不断走向一条狭窄而预先注定的路,直到死亡为止,似乎除了这条路,其他皆不存在。伟大的埃及神庙,空间顺序组合有其韵律,神圣之路穿过公羊或人面狮身大道引向巨大的庙门,然后穿过拱廊庭院、有柱列的房间及大厅,最后抵达一座神圣的寝宫。同样的,金字塔所呈现的三角形石墙,限定了从任何方向横越沙漠之路。生命的旅程由朴实建筑的光滑石块表面所引导。
埃及的方向性移动,与中国式依道家的原则流动的道恰成对比。中国人不受石墙所限,无拘无束出入世界,在自然间移动。中国寺庙不是一栋独立的建筑,而是包含了山、水、树、花、石和房子的综合体,让空间像微风一样流过其间。
希腊人体验了个人和社会,以及个人和自然的区别。年轻裸体站姿雕像的发展,显示自我躯体的呈现。在古代的人像中这种神奇的力量,显示在解剖学上的完美主义和古典希腊式人像的个体表现上。对希腊人而言,形象是立即的,非经由时间或空间的抽象表现。希腊花瓶上的图画非立体,希腊戏剧中的角色不因时间而有心理上的转变。而希腊神庙没有实用的内部空间。神庙屹立于自然景观中,比例优美的多立克柱式笔直、自由、各自矗立着。
哥特式大教堂以空间勾绘出西方意识中的追寻。微积分的不断演变、行星运行的椭圆轨道、巴洛克音乐的繁复曲调以及伦勃朗( Rembrandt)绘画中的情感深度,都可以在哥特式大教堂的空间深度中看出。高耸而几乎没有墙壁,石造穹隆的力量在接头处分裂而出,飞扶壁将力量从沁凉的内部带到外头的阳光里,彩绘玻璃透人阳光,在室内营造彩光飞舞。西方经验从形体的具体中解放,翱翔在纯粹空间和时间的抽象中,向内深入到次原子粒子的谜圍里,向外伸展到无止境的宇宙中。
为了了解这个世界,每一时代的建筑师都向内在与外在探索。埃及、中国、希腊以及哥特时期的建筑师,分别发现暂时的澄清,直到世界再度变迁。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阿尔贝蒂( Alberti)在驾驭了透视法的艺术时宣称:终于,我可以和上帝同样地看这个世界了。的确,当时的阿尔贝蒂,在借由透视的交汇线所界定的澄澈空间中,捕捉到这个世界。我们的视觉是透视法,然而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这个世界却一直存在于单一不变的时空里。接着,爱因斯坦的物理、立体派画家的油画、普鲁斯特( Proust)和乔伊斯(Joyce)的小说,以及赖特建筑中的开放性平面,再度把世界带进了变迁,以相对论的、存在主义的时空出现。一如艺术家、诗人和科学家,建筑师也担负传达的任务,把形式不断引人世界,重新创造。p069
现代建筑是理性主义世界观的一种表现方式,这种世界观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出现,以作为对抗中世纪教会、皇权以及封建制度的反应。文艺复兴思想家,选定人取代这些机构作为万事万物的衡量标准。他们认为,人类是自然的生物,能借着数学、理性思考和感官知觉去了解他自己与自然。数学是自然的语言;理性思考是心智的语言;而感官知觉则是两者间的联系。牛顿在十七世纪,运用数学描述地球力学和天体运动,为理性主义者的观点提供很大的支持。在十八世纪思想启蒙运动期间,理性主义从自然科学延伸至人类事物,在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运动中扮演了角色。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似乎证实了理性主义的力量不只在了解自然,而且要征服自然。从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开始,理性主义扩展到人类历史和人类的潜意识。到了二十世纪初,理性主义支配了建筑和艺术。
吴砺
201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