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阿格里奇纪录片《糟糕的女儿》
我看过阿格里奇的一本传记,一本很有趣的书。从中我了解了一个男性化的女钢琴家的个性。我没有听过系统听过阿格里奇的钢琴演奏,我看了一下她的钢琴视频一点,就放弃了,因为那些名曲太多伟大钢琴家弹过,很难说阿格里奇再超过他们。
我只是细听过小提琴家帕尔曼视频传记中的阿格里奇的合奏曲,感觉还不错。
老实说,我读过阿格里奇的传记印象最深的是,她与未婚夫结婚前,却突然与一个华裔音乐家产生了一夜情并且怀孕了,最终与这个音乐家结婚,但不久又离婚了。
总是见到华裔出色女子与洋人结婚的记载。突然发现还有一位出色的洋女子,和现代中华民族的男人结婚,还生下一个女儿。这真的让现代充满中华文化自豪感的中国网民们,值得骄傲的事情。
十分遗憾,现代的中国网民大多数不读闲书,所以不知道这样伟大的事情发生了。这样“厉害了我的国”的大事,结果竟然被遗漏了……
现代中国人能自夸的东西,真的是太少。所以一旦有点成绩,就像刚刚上小学的男孩子,偶尔考了一百分,他会拿着考试卷,展示给所有他能碰到的人看一下,逢人就说,以展示自己多么有才华,多少出众……
也难怪。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我记得小时候,常常听爷爷讲庄子过去一个老人的故事:这个老人盐碗里有一块生猪板油,每天吃完饭,老人家就拿起这块生猪油,在上下嘴唇边擦一下,使嘴巴看上去油光锃亮。然后走出家门,到了正在砍大山的老朋友群里,夸张地用手抹抹嘴唇,大声说:今天的一顿红烧肉,真的是吃得太开心了!
每天,老人都是在老乡面前这样表演一次……
幸好,这件事是没有被鲁迅知道,否则这个故事全世界都知道了……
言归正传。传记中,我印象阿格里奇是一豪爽开朗的女人。
这部女儿为母亲拍的纪录片,展示了一个中国农村进城大妈式的老太太形象,动作粗犷,一点都不优雅,只是眼神特别,有与年龄不相称的纯真。不过,让人觉得她是真性情的艺术家,一点都没有为功名所累,细想一下,她的一举一行,其实像一个四五岁小女孩。
片子里女儿说,母亲说肖邦是她永远得不到的情人,永远触碰不到他的灵魂。
的确,这片子里阿格里奇演奏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开始我听的颇有感触,但是很快就觉得飘起来了,不对味了……
这样一个有点粗犷的女人,是很难体会肖邦这样一个比绝大多数女人更细腻的男人的感觉的……
片中年青时阿格里奇弹奏肖邦弹出狂野的一面。边弹嘴巴里无声唸叨着什么,这让我想起了那个加拿大钢琴家。
这片子拍的真的不错。把一个女钢琴家的作为性情之人,毫不修饰地展现出来了。调皮又心在焉。
纪录片展现了阿格里奇青春时代的作为艺术家与非艺术家女性不同的独特的经历,连自己都无法控制和解释的感情波动。
纪录片呈现出阿格里奇老年上台演奏前的畏惧和不舒服的感觉。当艺术演奏家,一生全世界奔向音乐厅,的确是很为难这些情感特别敏感的天才们。
阿格里奇说她最喜欢舒曼,其次是贝多芬;再其次是莫扎特和舒伯特,但觉舒伯特很难相处。
女儿给母亲拍这部片子时,阿格里奇己经患肺癌,并接受过治疗。
女儿拍母亲,会使纪录片带上浓浓的人情味,尤其会使过分敏感的艺术家放下戒备之心。
艺术家与艺术家的两性关系,很难稳定,这是两个太敏感的系统,长期相互兼容,几乎不存在可能性。但是,艺术家与非艺术家两性在一起,几乎又没有办法沟通和共鸣——这两者对世界感觉,相差实在是太大……
这注定艺术家的婚姻,是十分艰难的生活平合,或者不断地更新这个平台,才能使艺术家能够活下去……
作为艺术家,阿格里奇生了三个女儿,还是挺能干的。所以,七十岁时,才能这样有三个女儿一道陪她坐在公园里聊天的录相。
这片子真的很亲切,有一种人间的温情,使观众完全放下了戒备心理。
纪录片从头到尾,七十多的阿格里奇身上,总是闪现某种儿童般纯真的一面,没有世故的东西。
片尾曲音乐,亦十分放松或者亲切。
是不是觉得雌雄同体,片子里女儿问妈妈。片中阿格里奇一个曾经生活在一起的伴侣开玩笑说,当年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困惑,弄不清他们是两个男孩,或者是两个女孩?
看这部纪录片,我几乎没有关注阿格里奇的音乐本身。
这是一部非常温心的音乐家纪录片。
附:
吴砺
202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