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18|回复: 0

[散文] 《抽象画第二代大家:德·斯塔埃尔》(上)

[复制链接]

6375

主题

157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897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2-1-11 11: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抽象画第二代大家:德·斯塔埃尔》(上)


翻阅《抽象画第二代大家:德·斯塔埃尔》/陈英德,张弥弥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9{世界名画家全集/何政广 主编}

自从照片摄影技术诞生以来,西方国家传统画家为教堂作画、为富人画肖像画这些职业生涯生存环境被剥夺了;同样中国传统画家画山水画、花鸟画技法,相对现代彩色摄影摄像技术产生的作品,真的不值一提……东西方传统画家,作为职业一群人,在现代社会己经没有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了。

西方国家的抽象画等等现代绘画艺术,变成了社会中非主流极小的物种了。现今的中国袁国强之流,用炸药在纸面上产生随机的图像,自然可以产生一种强烈视觉美感,但是,由于其画面的无意义,我以为这只是一种视觉效果上的娱乐节目而已。

这本传记的主角,做抽象画艺术,四十一岁就跳楼自杀逝去。这是这种艺术形式的高度压抑性的特征。中国华裔的法国大画家赵无极先生的抽象画,就是大片的彩色泼墨大写意,无具像,华丽让人觉得压抑。我觉得这是极小众的死胡同的艺术。

德·斯塔埃尔的一部布色砖石墙面般的画面,让我想起我少年时代看到老家桐城县城老巷子里的百年雨水侵蚀的灰色斑驳的墙面,这是一种图案,但是,让人压抑。

像画家后期的几种色块拼接成的风景画,的确呈现出强烈的诗意视觉效果,但是,我会觉得少了具像的骨头,缺少了人类常识的支撑——如同浓甜的味精,会觉得缺失了什么。这也可能是画家最后绝望跳楼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我记得在美国一个最著名抽象的名画家到五六十岁,最后亦是自杀逝去。我的直觉是,这种纯色块拼接或者渐变色调的艺术,会易让艺术家精神走向绝望。

前几年,我在上海世博会园区,见过中国当年的艺术家新的艺术作品,看的让我觉得这些作品让人十分的压抑,真觉得这个专业己经是一种穷途末路的职业。

相对于中国古代的山水画画家,我们走进明清时期作品博物馆,画家几乎都是活到七十岁到九十岁——在那个年代这样寿命,相当于现在一百岁以上的长寿啊……

传统画家职业内容,在现代已经更新为使用摄影摄像技术的艺术形式了。这是时代技术发展带来的结果。


不过, 这画册中画家德·斯塔埃尔几处的信件描述和评论的文字,真的是很特别。我很喜欢。他后来应当去写散文, 当作家。现抄一点:

“他在旅途中给夏洛特·弗里切罗夫人的信中写道:‘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如一幅画前景的一个山巅上覆盖着绿色和黑色的阴影,这里、那里是不受光的灰色丘峦,往后再远的地方,面向着我们,则巍然峥嵘的群山满是光照,灿烂无比。’”p018

“德·斯塔埃尔曾经说过一句十分富于诗意的话:‘绘画的空间是一面墙,全世界的鸟在其上自由飞翔,进出各层深处。’”p056

“《沟盖路》一画告一段落,德·斯塔埃尔与太太法兰索娃斯抽空到比利时一游。他们到阿姆斯特丹、海牙和布鲁塞尔。他写信给彼尔,勒居尔:‘日安,天空是一泓清水,如同这里的画一般神奇。’”p059

“8月,德·斯塔埃尔到他太太的萨瓦山区的家中,他带着12片木板和刻板的工具。在夏日的假期中,他一边作版画,一边让风景唤起他绘画的敏感性,山的硕大的体积屹立不摇令他着迷,他写信给妹妹奧尔加说:‘在山中,我一直觉得天不够大,总希望一阵大凤雨能把云推开,但从来什么也没有动,只是美妙的一抹草皮、岩片,像故事里的地毡飞旋,而这些石堆都不可动摇,牢牢盘踞,’”这种感觉助长德·斯塔埃尔大画的魄力。P066

“几天以后他的热情仍然鼓动着,没有减弱。他写信给雷恩,沙尔:‘在天与地之间,在红或蓝色的草上,一吨的肌肉在忘情中舞动。多么令人兴奋!雷恩,太棒了!这样我把整个法国队、瑞典队都搬上工作,这些开始动了起来,即便画幅为数不多。如果我可以找到(另一个)像沟盖路这样的大工作室,我要一起放上两百幅,同时工作,好让颜色像自巴黎出发的大公路上的广告那般响亮。’”p077

“德·斯塔埃尔借足球比赛与舞剧表演的题材作画的同一年5月,他到法国南部勃尔姆地区。那里的阳光把他对颜色的知觉整个弄乱,他作画的色调因而又有新的变化,整整一天,他都在沙滩上作草图。他给雅克。杜布格的信中说:‘这里的光仅仅单纯地闪烁,比我记忆中的还强烈。我要为您画海、沙滩,尽可能地测量每一寸亮光以及夜晚的阴影,如果一切顺利的话。’

这一带过去许多画家画过,德·斯塔埃尔要避免相同感觉,他有自己视点的独特性。然而自从塞尚和勃纳尔之后,要找出一个新的方向十分困难,但这个困难并不会令画家迟滞。在南方的风景,他探测另一种表现的可能性。他的眼光已经了解了色彩之蛻化,可以给画幅一种具体的表现方式。给雷恩。沙尔的信,他说:‘(黄昏里)渗了色的蓝天和海简直太奇妙了,一小片刻之后,海转红,天变黄,而沙是紫色,然后又回到杂货市场买到的风景明信片那样的景象,而这杂货市场的风景明信片,我愿浸浴其中,一直到死。’”p092

“沙尔把德·斯塔埃尔介绍给马丘家庭,那家人在大香孚地方从事农耕。这个不同于德·斯塔埃尔常见的生活圈的人,令他十分惊奇。他们热情地招待德。斯塔埃尔。家中的母亲很有特质,儿子中之一的昂列。马丘能写诗,最令德,斯塔埃尔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家中的女儿简尼,马丘。简尼的出现令德·斯塔埃尔眼睛为之闪亮,心被触动燃烧。给夏尔的信上,德,斯塔埃尔说到自己的感觉:‘简尼过来见我们时,是以何等优雅和谐的姿态走来,让我们眼花目眩。何等的女孩,地都要因她感动而震。何等至高无上的步调。’”p097

“在裸体画与风景画之间,德·斯塔埃尔以太阳的颜色点燃他的画布。他开始描绘一组西西里的风景。大多以《阿格里坚特》命名。这些是以平涂的大片对比的黄、红、紫、橙的颜色组成的景,经常形是简单的,导引到一个消失点或呈现出一种浮雕的感觉。

‘我身体和灵魂都戍了幽灵,画希腊的神殿和那么可爱的缠绕着我的裸体,没有模特儿。这些一再重复,最后都被泪水弄得模糊不清。这也不就完全糟糕到极点,但人也常会遇到极限。当我想到西西里那个如幽灵的地方,那里只有征服者留下几道痕迹,我对自己说我在一个奇异的圈栅中,好像永远走不出去。’

即便对艺术极度热诚,德·斯塔埃尔痛苦地经历了在孤单中工作的风险;‘我画得十倍过头了,好像拼命挤葡萄而没有喝到酒。’德·斯塔埃尔重返巴黎。P0101

“1954年底德·斯塔埃尔抽空去里昂看了库尔贝的展览:‘多么兴奋看到库尔贝的作品,在现代画面前,这又是何等巨大之物。他一路画出独一无二的画幅,像大河奔流到海,滔滔不绝,轰隆作响又质朴无华。塞尚在他旁边只是一个孩童。’”P139


吴砺

2022.1.10






附二 《抽象画第二代大家:德·斯塔埃尔》摘录:

序  言     何政广

尼古拉,德,斯塔埃尔(Nicolas de Stael,1914 – 1955)是二次世界大战后享誉欧洲的新巴黎画派抽象画家。抒情抽象艺术的兴起和发展,在1947 年可说是重要的一年,“法国传统的青年画家”在这一年后转向抽象绘画创作,在巴黎玛格画廊先后举行大规模个展,德,斯塔埃尔、阿特朗、波里亚柯夫、哈通、苏拉吉、马内西耶、达,席尔瓦等,都是在这个年代崭露头角的抒情抽象画家,成为战后美术史上耀眼的明星。

德,斯塔埃尔,1914年元月5日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十月革命后随父母被放逐到波兰,此时他年方5岁。两年后父亲遽逝,事隔一年,伤心过度的母亲将德斯塔埃尔与两个姊妹寄托于一位青梅之友,也就撒手人寰了,此时他只有8岁,成了寄人篱下的孤儿。

1932 年,德,斯塔埃尔进入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就读,毕业后携带画具,开始踏上他孤独的艺术旅程。从荷兰到巴黎,再到西班牙,跨越了欧非两大洲的城市——摩洛哥、卡萨布兰卡、阿尔及利亚、拿坡里、庞贝、苏澜多及卡布利岛。他画布上的色彩,随着足迹所到之处的地理与气候而有所蛻变,由平淡无奇而具有浓郁且绚烂芬芳的亚热带的原色调,转变为灿烂夺目,然后归返于地中海明澈如镜的波光般的谧静里。

德·斯塔埃尔于1933 年初抵巴黎,深被塞尚、马蒂斯、勃拉克与史丁等大师画风所吸引。但巴黎低沉做作的孤独令他感到窒息,于是他毅然离开巴黎,走上自我放逐的旅途。漂泊在地中海时,目睹一望无垠的海水,海上成群海鸥飞翔觅食;在拿坡里幽暗的酒吧里,穿着红绿衣服的乐师吹奏爵士乐……一幅又一幅出现在眼前的景象,后来都成为他画中的意象。德,斯塔埃尔倾其全力以安详与平淡的笔致,挥写出大海的无际与奥妙莫测,使画面洋溢着一股难以排斥的沉郁、落寞、哀愁与宁静。1944年,他与康定斯基、多梅拉在巴黎草图画廊举行联展,之后又在该画廊开第一次个展,并参加1945年5月的沙龙。1948年他归法国籍,1950年到 1952年是他艺术创作的巅峰期,绘画的表现,色彩鲜明、协调并且强烈有力。后期抽象画带有远近感,逐渐出现视觉的形象,浮现孤独的种种意象,从永恒的喜乐,转化为弥漫着淡淡的哀愁。

1954年他应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扬名国际,但他的精神却陷于焦虑不安,晚准于人眠。1955 年 3月16日,他在法国南部安提普画室面向地中海的窗户,跳楼自杀,走上他崎岖人生的最后一站,年仅41岁。艺评家卡邦努曾说:“德,斯塔埃尔一直盼望自己成为多彩多姿且出神人化的绘画魔术师,但毕竟他是天生的抒情诗人,因此最后被迫走上绝路。”他去世后两年,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举办他的回顾展,轰动艺坛,大家对这位天才画家的悲剧都有无限感伤。德,斯塔埃尔的绘画,忽视传统的规范,凭借灵感冲击,以生动,自信与坚毅的笔触捕捉形象,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形象固着于画面,面与面的交接衍生多彩多姿的龟裂与隙缝,与错综交叉的线条形成笔直与曲折的影子,令人似聆听一首柔和优美而流畅明快的回旋曲。德,斯塔埃尔在色彩与形体上,达到了行云流水一般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P000

抽象与具象之间的画家

二次大战结束,巴黎解放的那个秋天,尼古拉·德·斯塔埃尔(Nicolas de Stael)参加了那年的秋季沙龙。这1944 年的秋季沙龙,以展出毕加素的作品为主,辟有专室。德·斯塔埃尔的画与当时从事抽象画的桑吉耶(Singier)、马内西耶(Manessier)、巴赞(Bazaine)和勒·莫阿尔(Le Moal)等人的作品同挂在标明为“抽象第二代”的另一展览空间内。

德-斯塔埃尔的绘画工作,由具象开始,1941至1942 年以后才步向抽象,那是他还在尼斯的时候。由于建筑与室内装饰家阿伯列特的关系,他认识了来尼斯避居,已有抽象艺术创作倾向的素尼娅‘德洛奈( Sonia Delaunay)、亨利·格茨(Henri  Goetz)和意大利籍画家阿尔贝托,马涅利(AlbertoMagnelli)。德。斯塔埃尔受到他们,特别是马涅利的影响而转变了创作的方向。1943 年,德。斯塔埃尔到巴黎,遇见了康定斯基,又认识了荷兰画家塞萨尔‘多梅拉(CesarDomela)。由于前卫艺术识者简尼,布榭的推动,德,斯塔埃尔参加  德.了简尼。布榭和其他画廊主办的以“抽象绘画”为题的展览。

被纳入巴黎“抽象第二代”画家的德,斯塔埃尔,不久即表示不愿与抽象派者同流。1945 年他参加了第一届“5月沙龙”,在1946年却拒绝加入“新真实沙龙”的首次展览,那是索尼娅。德洛奈、阿尔普(Arp)、德瓦纳(Dewasne)和费瑞多·西戴斯(Fredo Sides)等人共同筹办的一项展览。德-斯塔埃尔有意与这些有抽象倾向的艺术家拉开距离。1949 年巴西圣保罗现代美术馆开幕,代表法国艺术家参展人选中,原包括了德,斯塔埃尔,但是他警觉到自己有可能被视为一个抽象画家,而拒绝参展。

一般将德·斯塔埃尔的艺术发展分为四期:

5939至1948年,由具象步上抽象之期;

1948至1951年,为抽象顶峰期;

1952至1953年,回到具象;

1953至1955年,以表现南方的明朗光线为主。

从尼斯来到巴黎的一两年间,德,斯塔埃尔由具象进入抽象之初,马涅利的影子十分显著,交缠的形、尖角的线,呈于灰黑的底色上,炭笔画与油画的尝试,大都以“构图”为题。1945 年画面转以棕色为主,其中暖亮色彩绽出光泽。图像是不定形的,层面交叠,线条破折其间,沉重中具动感。《弗吉拉车站》和《暴风雨》是主要作品。1946 年的《黑色构图》与《困顿生活》两画,不规则的条形或折断的杆形呈于画面,另以斜线条干扰构图,色调灰黑与赭褐间以亮色。1947 年画作延续此路,然转趋明亮且充满动力。此期同时出现以中国墨水着细线或粗宽笔墨于纸面。

1949年的画出现宽大的不定形几何色块,不规则地排比于画面,在珠光色泽中凸显一二炫眼之色。1950至1951 年间,长宽的色面直形排列,颜料厚涂,厚重中见温暖。1951 年以后,画面充满不平整的方体,如嵌瓷片般颇为规则地堆砌,沉着中现光彩。这段抽象顶峰期的作品,德-斯塔埃尔几乎都以“构图”命题。

1952 年,德。斯塔埃尔赋予嵌瓷片小方体以具象之名,如《屋顶》一画。小方体上广大色面则暗示天空,因之《屋顶》又名《迪耶普的天空》。自此一些名为“风景”或风景地名的小画幅出现,以不定形的色面组构而充满自然写照之情。同时标题《瓶子》、《苹果》或《静物》之画陆续出现,德·斯塔埃尔清楚地回到具象。

一组以足球为主题的画是德·斯塔埃尔1952 年间最主要的作品。1953年的两幅《多情的印度女》和极大尺幅的《管弦乐》、《芭蕾舞》都是足球组画观念的延伸,这些画中,德,斯塔埃尔捕捉瞬间闪光,化具象为抽象的画面,或可说以抽象之形表达具象之景。

法国南方与意大利之旅,让德。斯塔埃尔画出一组《西西里》《阿格里坚特》以及《乌彻斯大路》、《马提格风景》、《马赛》等抽象风景,色彩绚亮光灿。1954 年后期,德,斯塔埃尔画面质地转为透明稀薄,具象的形似乎更为清楚,而幽光辉映其间。他画工作室中的桌、柜与画具,画黄昏夜晚的塞纳河、贝尔池塘,安提普的海、堡垒和停泊的船。

德·斯塔埃尔常喜爱经营大幅画面,他的最后画作《音乐会》即为3.5米乘6米,没有完成,留下一片殷红。1914年 1月出生于俄国圣彼得堡的尼古拉,德·斯塔埃尔,1955 年 3月中的一天,自法国南部小港安提普的画室纵身而下,结束了他刚刚41 年的人生岁月与近15 年的创作生涯。



吴砺

2022.1.10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