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李斯特的指间,夜莺歌唱
——听李斯特〈夜莺〉S.250(竖琴版)
一
我从未听过这首曲子—— 不是以这样的方式, 不是在琴弦闪烁如湖面月光的光影中。
它开始时, 仿佛夜的帷幕缓缓拉开—— 空间松动, 忽然之间, 一枚音符 唱了出来。
夜莺—— 不只是鸟, 而是一种欢愉之声, 在你毫无防备时扑面而来。
它跃入空气, 清亮, 不惧沉默—— 而我, 像个孩子, 在明白缘由之前, 胸口已盛开笑意。
那甜美, 不是糖的滋味—— 而是那种太过丰盈、 无法安静的悸动。
竖琴在颤动, 它周围的阴影 变成柔软的渴望之室。
是的, 这便是青春之心的模样: 不是天真的空白, 而是那种无法压抑的欢腾—— 因美之不期而遇 而被深深打动。
二
不是所有的雷鸣, 都诞生于交响的波涛之中。
有时候, 它只是一口气—— 一枚音符 划破寂静, 像一片翅膀 剪下月光。
李斯特明白这一点。 那个烈焰与雪崩之人, 曾令琴键燃烧, 也学会了倾听 暮色中,一只鸟的低语。
《夜莺》, 源自俄罗斯的旋律, 在他指下重生—— 不是为了炫耀, 而是为了轻盈地闪烁。
竖琴 并不模仿鸟鸣, 而是回应它—— 用音符之间的静默, 用如雨后树叶 滴落的光。
这不是模仿, 是召唤。
一种突如其来的喜悦, 让你 怔然不语; 一种不带甜腻的甜, 只存在 一瞬—— 然后飞走。
演奏者的双手, 也是翅膀—— 抚过琴弦, 直到空气本身 变成了歌。
在这里, 李斯特不是征服, 而是让步—— 让给脆弱, 让给呼吸, 让给那种 一旦你试图命名, 便会消散的美。
这, 也是浪漫主义: 不是风暴, 而是风暴来临之前 那一丝 微颤。
附:
吴砺 2025.7.11
|
|